一种全封闭式司机围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317发布日期:2019-04-30 18:5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封闭式司机围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司机围栏,具体的是一种全封闭式司机围栏。



背景技术:

公交车是城市出行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使用量巨大,且使用者数量众多,极大的方面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但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由于公交车司机与乘客之间无有效的围栏等防护措施,导致了司机极易受到乘客的干扰,严重地影响了行车安全,尤其是当犯罪份子或者情绪激动的乘客对公交车司机进行侵犯时,对司机的人身安全及车辆运行安全造成的威胁更大。

现有技术中,针对这个问题,当前主要是通过在车内增加栏杆将司机位置与乘客进行隔离,栏杆对司机的安全防护作用极其有限,犯罪份子或者情绪激动的乘客对司机的侵害无法得到防护;目前也有通过板材将司机完全封闭以提高对司机的防护能力,但是这样造成司机与车内乘客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且当司机突发紧急情况时,车内乘客无法及时靠近司机旁边,对司机进行急救以及对公交车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封闭式司机围栏,本发明的围栏结构包括上挡板、下挡板、单开门以及支撑板,围栏形成一个全封闭的空间,能够有效地对司机进行防护,且单开门上设置的锁具结构保证了围栏内的司机能够自由开门,围栏外侧的乘客无法靠近司机;

同时,本发明锁具结构中的气缸和气动电磁阀连接,气动电磁阀通过plc控制器控制,plc控制器设置在公交车司机的侧方,当司机突犯疾病时,可快速控制身边的plc控制器,驱动气缸,使得单开门打开,便于乘客进入围栏内。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封闭式司机围栏,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通过上挡板底端设置的销轴和下挡板上端开设的销孔相互卡合固定。

所述下挡板侧端设有基柱,基柱侧端通过铰链铰接有单开门,单开门上固定有对称分布的钢化玻璃。

所述单开门内壁中间位置固定有锁具结构,锁具结构包括固定在单开门内壁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上端固定有第一u型底座,第一u型底座上固定有第一限位杆。

所述第一u型底座内设有气缸,气缸底端开有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转动设置在第一限位杆上。

所述气缸上的活塞杆一端固定有第二u型底座,第二u型底座上开有第二限位孔,第二u型底座内设有铰链支架。

所述铰链支架侧端设有第四u型底座,第四u型底座一端设有锁杆,锁杆上活动贯穿设有第一贯穿底座,第一贯穿底座固定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挡板顶端开有第一安装孔,下挡板底端开有第二安装孔,上挡板和下挡板侧端开有结构相同的第一t型槽和第二t型槽,第一t型槽和第二t型槽内配合设有t型杆,t型杆侧端固定有基柱。

进一步地,所述单开门侧方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侧边固定在车体上,单开门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为10-20mm。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和气动电磁阀连接,气动电磁阀通过plc控制器控制,plc控制器设置在公交车司机的侧方。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支架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两端均开有第三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转动设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固定在第二限位孔内;

所述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转动设有第三限位杆,第三限位杆固定在固定板一侧设置的第三u型底座上;

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之间转动设有第四限位杆;

所述第四支架和第一支架之间转动设有第五限位杆,第五限位杆固定在第四u型底座上开设的第四限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贯穿底座一侧设有第二贯穿底座,第二贯穿底座固定在支撑板的内壁上,锁杆和第二贯穿底座上开设的贯穿孔同心分布,锁杆和贯穿孔采用间隙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围栏结构包括上挡板、下挡板、单开门以及支撑板,围栏形成一个全封闭的空间,能够有效地对司机进行防护,且单开门上设置的锁具结构保证了围栏内的司机能够自由开门,围栏外侧的乘客无法靠近司机;

2、本发明锁具结构中的气缸和气动电磁阀连接,气动电磁阀通过plc控制器控制,plc控制器设置在公交车司机的侧方,当司机突犯疾病时,可快速控制身边的plc控制器,驱动气缸,使得单开门打开,便于乘客进入围栏内;在司机无法及时操作的情况下,车上的乘客也可以将钢化玻璃砸碎,便于对司机的急救以及对公交车的控制;

3、本发明在单开门以及支撑板之间留有空隙,便于司机与车内乘客间的信息沟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上挡板和下挡板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锁具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气缸和第二u型底座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铰链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u型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锁具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锁具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全封闭式司机围栏,如图1和2所示,包括上挡板1和下挡板2,上挡板1和下挡板2之间通过上挡板1底端设置的销轴11和下挡板2上端开设的销孔21相互卡合固定,必要情况下可以拆卸。上挡板1顶端开有第一安装孔12,下挡板2底端开有第二安装孔22,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22便于将上挡板1和下挡板2固定在车体上。

如图2和3所示,上挡板1和下挡板2侧端开有结构相同的第一t型槽13和第二t型槽23,第一t型槽13和第二t型槽23内配合设有t型杆31,t型杆31侧端固定有基柱3,基柱3设置在下挡板2的侧端。基柱3侧端通过铰链41铰接有单开门4,单开门4上固定有对称分布的钢化玻璃42,便于向内或者向外观察情况。

如图3和4所示,单开门4侧方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侧边固定在车体上,单开门4和支撑板5之间的距离为10-20mm,10-20mm的空隙便于司机与车内乘客间的信息沟通。

如图1和5所示,单开门4内壁中间位置固定有锁具结构6,锁具结构6包括固定在单开门4内壁上的固定板61,如图6和7所示,固定板61上端固定有第一u型底座62,第一u型底座62上固定有第一限位杆6201。

第一u型底座62内设有气缸63,气缸63和气动电磁阀连接,气动电磁阀通过plc控制器控制,plc控制器设置在公交车司机的侧方。由开关或按钮给plc控制器的输入发出指令,plc控制器的输出控制气动电磁阀,然后气动电磁阀控制气缸运动。

气缸63底端开有第一限位孔6301,第一限位孔6301转动设置在第一限位杆6201上;气缸63上的活塞杆6302一端固定有第二u型底座64,第二u型底座64上开有第二限位孔6401,第二u型底座64内设有铰链支架65。

如图8所示,铰链支架65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支架651、第二支架652、第三支架653和第四支架654,第一支架651、第二支架652、第三支架653和第四支架654两端均开有第三限位孔6501,第一支架651和第二支架652之间转动设有第二限位杆655,第二限位杆655固定在第二限位孔6401内;

第二支架652和第三支架653之间转动设有第三限位杆656,第三限位杆656固定在固定板61一侧设置的第三u型底座66上;

第三支架653和第四支架654之间转动设有第四限位杆657;

第四支架654和第一支架651之间转动设有第五限位杆658,第五限位杆658固定在第四u型底座67上开设的第四限位孔6701内,第四u型底座67设置在铰链支架65侧端,如图5和10所示。第四u型底座67一端设有锁杆6702,如图5所示,锁杆6702上活动贯穿设有第一贯穿底座68,第一贯穿底座68固定在固定板61上。

第一支架651、第二支架652、第三支架653和第四支架654之间围成的菱形的内角可通过驱动气缸63发生改变,如图11和12所示,同时,通过驱动气缸63可以调节锁杆6702贯穿在第一贯穿底座68的深度。

如图4所示,第一贯穿底座68一侧设有第二贯穿底座69,第二贯穿底座69固定在支撑板5的内壁上,锁杆6702和第二贯穿底座69上开设的贯穿孔6901同心分布,锁杆6702和贯穿孔6901采用间隙配合。

驱动气缸63,如图11所示,单开门4可自由开合;驱动气缸63,如图12所示,单开门4处于锁紧状态。

公交车司机驾驶时,单开门4处于锁紧状态,司机通过驱动气缸63可自由开门。当司机突犯疾病时,可快速控制身边的plc控制器,驱动气缸63,使得单开门4打开,如图11所示,便于乘客进入围栏内。在司机无法及时操作的情况下,车上的乘客也可以将钢化玻璃42砸碎,便于对司机的急救以及对公交车的控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