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9003发布日期:2019-04-20 05:4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高速列车制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涡流制动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组合式电磁涡流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列车数量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但列车制动系统是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刹车制动技术是利用机械方式的摩擦制动,其制动力是通过压缩空气使摩擦片作用在轮对的踏面或者轮对的摩擦盘上而产生的。但这种传统的制动方式会对摩擦盘产生较大的磨耗和热损坏。基于此,电磁涡流制动是目前列车高速运行时制动的最佳选择,电磁涡流制动没有闸瓦与轮缘的磨耗,不会产生粉尘和污染,因此,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重视。然而,电磁涡流制动力和励磁线圈运行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增大电磁涡流制动面积,提高电磁涡流制动能力的电磁涡流制动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磁涡流制动力和励磁线圈运行的可靠性较差等不足,提出一种组合式电磁涡流制动装置,采用方型线圈和l型线圈相结合的结构,且每个l型线圈包括4个独立的励磁线圈,从而可使线圈散热快且均匀,可进一步增大电磁涡流制动面积,提高电磁涡流制动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电磁涡流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由左制动机构、右制动机构和连接梁组成;所述左制动机构和右制动机构均由外侧板、内侧板、上液压装置、下液压装置、主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梯形导轨、方型线圈、l型线圈和铁轨连接构成;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通过梯形导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外侧面连接设有第二支撑板挡板,所述上液压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所述上液压装置的活塞杆分别与外侧板和内侧板的内表面固定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下方的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设置主支撑板,所述主支撑板一端连接设有方型挡块,所述主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下液压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支撑板的上方,所述下液压装置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固定,所述方型线圈设置在所述主支撑板的下方,所述铁轨设置在所述方型线圈的下方,所述l型线圈设置在铁轨的两侧,并与所述内侧板、外侧板的内表面固定相接,每侧所述l型线圈均由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构成,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与所述铁轨的每个内表面对应设置。

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上均设有矩形窗,方型挡块通过矩形窗与主支撑板外侧端连接,连接梁通过矩形窗与主支撑板的两内侧端连接。

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通过梯形导轨与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上液压装置两端活塞杆通过螺纹与外侧板和内侧板旋接,当上液压装置的活塞杆做伸缩运动时,实现外侧板和内侧板沿着梯形导轨分别向外和向内运动的功能。

所述主支撑板上方固设有下液压装置,下液压装置活塞杆与第二支撑板通过螺纹连接,当下液压装置工作时会将液压力传递给第二支撑板并与第二支撑板相连的结构实现上下移动的功能。

所述方型挡块焊接在主支撑板外侧,方型挡块的厚度与矩形窗的宽度相同,对外侧板和内侧板起到上下移动的导向作用,并抑制外侧板和内侧板前后运动。

所述铁轨截面呈“工”字型,铁轨的底部轨道长度大于顶部轨道长度。

所述方型线圈吊设在主支撑板下方,l型线圈通过螺钉固设在外侧板和内侧板上,所有线圈排列方式均按照n极和s极相间布置,每个截面内的线圈布置与铁轨内表面吻合,通过线圈的排列和布置方式可以增大电磁涡流制动面积,提高电磁涡流制动能力。

所述连接梁通过两端固定支座上的螺母与主支撑板内侧相连,可以保证高速列车有良好的直线稳定性和曲线通过能力,连接梁宽度与矩形窗宽度相同,对外侧板和内侧板起到上下移动的导向作用,并抑制外侧板和内侧板前后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组合式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结构新颖,工作原理清晰,利用液压装置可以实现两侧l型励磁线圈上下左右运动的功能,采用方型线圈和l型线圈相结合方式,每个l型线圈都包括4个独立的励磁线圈,在一个截面内包含9个线圈,增大了电磁涡流制动面积,当截面内有某个线圈受损时,对电磁涡流制动能力影响不大,不仅使线圈散热快且均匀,还提高了电磁涡流制动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组合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侧板1、上液压装置2、内侧板3、第二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挡板5、梯形导轨6、下液压装置7、主支撑板8、方形线圈9、l型线圈10、第一线圈101、第二线圈102、第三线圈103、第四线圈104、铁轨11、连接梁12、方型挡块13、矩形窗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组合式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组合式电磁涡流制动装置由左制动机构、右制动机构和连接梁12组成;左制动机构和右制动机构均由外侧板1、内侧板3、上液压装置2、下液压装置7、主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4、梯形导轨6、方型线圈9、l型线圈10和铁轨11连接构成;外侧板1和内侧板3通过梯形导轨6与第二支撑板4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4的两外侧面连接设有第二支撑板挡板5,上液压装置2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板4的上方,上液压装置2的活塞杆分别与外侧板1和内侧板3的内表面固定相连接,第二支撑板4下方的外侧板1与内侧板3之间设置主支撑板8,主支撑板8一端连接设有方型挡块13,主支撑板8的另一端与连接梁12连接,下液压装置7固定设置在主支撑板8的上方,下液压装置7的活塞杆与第二支撑板4连接固定,方型线圈9设置在主支撑板8的下方,铁轨11设置在方型线圈9的下方,l型线圈10设置在铁轨11的两侧,并与内侧板3、外侧板1的内表面固定相接,每侧l型线圈10均由第一线圈101、第二线圈102、第三线圈103和第四线圈104构成,第一线圈101、第二线圈102、第三线圈103和第四线圈104与铁轨11的每个内表面对应设置。

如图1-2所示,一种组合式电磁涡流制动装置,外侧板1和内侧板3上均设有矩形窗14,方型挡块通过矩形窗14与主支撑板8外侧端连接,连接梁12通过矩形窗14与主支撑板8的两内侧端连接。外侧板1和内侧板3通过梯形导轨6与第二支撑板4滑动连接,上液压装置2两端活塞杆通过螺纹与外侧板1和内侧板3旋接,当上液压装置2的活塞杆做伸缩运动时,实现外侧板1和内侧板3沿着梯形导轨6分别向外和向内运动的功能。主支撑板8上方固设有下液压装置7,下液压装置7活塞杆与第二支撑板4通过螺纹连接,当下液压装置7工作时会将液压力传递给第二支撑板4并与第二支撑板4相连的结构实现上下移动的功能。方型挡块13焊接在主支撑板8外侧,方型挡块13的厚度与矩形窗14的宽度相同,对外侧板1和内侧板3起到上下移动的导向作用,并抑制外侧板1和内侧板3前后运动。铁轨11截面呈“工”字型,铁轨11的底部轨道长度大于顶部轨道长度。方型线圈9吊设在主支撑板8下方,l型线圈10通过螺钉固设在外侧板1和内侧板3上,所有线圈排列方式均按照n极和s极相间布置,每个截面内的线圈布置与铁轨内表面吻合,通过线圈的排列和布置方式可以增大电磁涡流制动面积,提高电磁涡流制动能力。连接梁12通过两端固定支座上的螺母与主支撑板8内侧相连,可以保证高速列车有良好的直线稳定性和曲线通过能力,连接梁宽度与矩形窗宽度相同,对外侧板和内侧板起到上下移动的导向作用,并抑制外侧板1和内侧板3前后运动。

本发明结构新颖,工作原理清晰,利用液压装置可以实现两侧l型励磁线圈上下左右运动的功能,采用方型线圈和l型线圈相结合方式,每个l型线圈都包括4个独立的励磁线圈,在一个截面内包含9个线圈,增大了电磁涡流制动面积,当截面内有某个线圈受损时,对电磁涡流制动能力影响不大,不仅使线圈散热快且均匀,还提高了电磁涡流制动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