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滑动控制台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4774发布日期:2019-09-29 19:2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滑动控制台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部分提供的信息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呈现本发明的背景。目前署名的发明人的工作,在本

背景技术:
部分所描述的范围内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另外作为现有技术的那些描述的方面,都既不明示也不暗示地确认为是针对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滑动控制台组件。

车辆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隔间。中央控制台属于存储隔间的一种类型。中央控制台通常位于车辆中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之间。中央控制台通常打开,允许乘员在中央控制台存储各种物品。中央控制台通常还用作车辆驾驶员或其他乘员的扶手。中央控制台通常是静止的,并且固定在车辆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之间。



技术实现要素: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底板安装型控制台组件包括固定底板支架,该固定底板支架配置成固定到车辆的底板。固定底板支架包括纵向第一支撑杆和平行于第一支撑杆定位的纵向第二支撑杆。控制台组件还包括托架,托架具有第一连接器翼和第二连接器翼。第一连接器翼可滑动地容纳在第一支撑杆之上,第二连接器翼可滑动地容纳在第二支撑杆之上。控制台组件还包括控制台,控制台连接到托架,并由第一连接器翼和第二连接器翼支撑,使得控制台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方垂直间隔开。控制台和托架配置成沿着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从覆盖位置平移到缩回位置,在覆盖位置,底板装饰托盘的平台被控制台覆盖,在缩回位置,至少一部分底板装饰托盘的平台被暴露。

在一个方面,底板装饰托盘连接到底板支架,其中,底板装饰托盘的平台垂直地定位在一个平面与控制台之间,平面由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限定。

在一个方面,平台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并且平台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具有光滑、不间断表面。

在一个方面,托架包括底座和塔架,并且底座与塔架正交连接,形成l形,用于支撑控制台。

在一个方面,托架的底座位于第一连接器翼和第二连接器翼之间。

在一个方面,通过第一连接器翼和第二连接器翼,托架悬挂在底板支架的平移平面中,平移平面位于水平支撑壁上方。

在一个方面,当控制台从覆盖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控制台至少平移127mm。

在一个方面,控制台纵向平移距离在225mm至275mm范围内。

在一个方面,托架包括横杆,横杆在第一连接器翼和第二连接器翼之间横向延伸,并且控制台由横杆支撑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方。

在一个方面,底板装饰托盘包括连接到平台的纵向侧面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包括第一纵向槽,第二侧壁包括第二纵向槽。横杆延伸穿过第一纵向槽和第二纵向槽。

在一个方面,控制台包括具有弯曲桥形部分的鞍形安装件。弯曲的桥接部分容纳在横杆上,垂直地支撑控制台,并限制控制台相对于托架纵向移动。

在一个方面,第一连接器翼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一耳部。第一套管呈中空圆柱状,并且与第一支撑杆同轴对齐,使得第一套管沿着第一支撑杆的外表面滑动。第一耳部横向连接在第一套管的外侧,并从其向上突出。

在一个方面,第二连接器翼包括第二套管和第二耳部。第二套管呈中空圆柱状,并且与第二支撑杆同轴对齐,使得第二套管沿着第二支撑杆的外表面滑动。第二耳部横向连接在第二套管的外侧,并从其向上突出。横杆在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之间延伸,控制台通过横杆支撑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方。

在一个方面,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到底板支架的水平支撑壁,并在其上方垂直间隔开。

在一个方面,控制台包括扶手和隔间。扶手在就座位置处,位于隔间之上,并且扶手配置成在轨道上相对于隔间平移到延伸位置。

在一个方面,当控制台处于缩回位置时,扶手配置成向前平移隔间。

在一个方面,扶手包括返回机构,返回机构包括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当控制台从缩回位置移动到覆盖位置时,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配置成将扶手移动到就座位置。

在一个方面,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沿着托架并通过控制台布线到扶手。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中,底板安装型控制台组件包括底板支架,底板支架具有多个附接突片和成对支撑杆,多个附接突片配置成将底板支架固定到车辆的底板,成对支撑杆沿纵向固定到底板支架的水平支撑壁。成对支撑杆彼此平行定向,并且在底板支架的支撑壁上方间隔开。控制台组件还包括连接到底板支架的底板装饰托盘。该底板装饰托盘包括水平平台和第一侧壁,水平平台位于成对支撑杆上方,第一侧壁连接到水平平台并从其向上突出。第一侧壁包括第一纵向开口。该底板装饰托盘还包括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连接到水平平台,并且从水平平台向上突出,与第一侧壁相对。第二侧壁包括与第一纵向开口相对定位的第二纵向开口。控制台组件还包括托架,托架具有底座、成对连接器翼和横杆。成对连接器翼连接到底座上,并从底座横向向外突出。成对连接器翼容纳在成对支撑杆之上,以将底座定位在底板装饰托盘的水平平台的下方。将横杆固定到成对连接器翼上,使得横杆水平地支撑在底板装饰托盘的水平平台上方,并且穿过第一纵向开口和第二纵向开口,在成对连接器翼之间延伸。控制台组件还包括控制台,控制台连接到托架,并通过横杆支撑在底板装饰托盘的水平平台上方,使得控制台配置成与托架一起沿着支撑杆从覆盖位置平移到缩回位置,在覆盖位置,水平平台被控制台覆盖,在缩回位置,至少一部分水平平台被暴露。

在一个方面,当控制台从覆盖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控制台和托架水平平移至少127mm。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和附图,本发明的其他应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具体实施方式和具体示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从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处于覆盖位置的示例性控制台组件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示例性控制台组件的透视图,显示为处于缩回位置;

图3是图1中示例性控制台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1中示例性控制台组件的底板支架的透视图;

图5是图1中示例性控制台组件的托架的透视图;

图6是图1中示例性控制台组件的底板装饰托盘的透视图;

图7是图1中示例性控制台组件的控制台的透视图;

图8是图7中控制台的鞍形支撑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9是图1中示例性控制台组件处于覆盖位置的透视图,其中扶手处于就座位置,没有示出控制台和底板装饰托盘;

图10是图1中示例性控制台组件处于缩回位置的透视图,其中扶手处于延伸位置,没有示出控制台和底板装饰托盘;并且

图11是图2中示例性控制台组件处于缩回位置的透视图,示出了扶手处于延伸位置。

在附图中,可以重复使用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和/或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控制台组件包括控制台,该控制台支撑在车辆中的底板装饰托盘上方。控制台相对于底板装饰托盘从覆盖位置滑动或平移至缩回位置,在覆盖位置,底板装饰托盘被控制台覆盖,在缩回位置,部分底板装饰托盘被暴露。当控制台处于缩回位置时,底板装饰托盘的平台被暴露,供车辆乘员使用。乘员可以在平台上放置诸如钱包、公文包、健身包、背包或其他物品之类的个人物品,而不是将个人物品放置在乘客座位上或乘客脚部空间中。

在控制台组件的一个示例中,控制台通过托架支撑在成对纵向定位的支撑杆上。托架包括容纳在支撑杆之上的成对连接器翼。控制台安装在托架上,使得控制台和托架可以沿着支撑杆平移,以便在覆盖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控制台。

在这样的示例中,底板装饰托盘垂直地定位在控制台和托架之间,使得当控制台处于覆盖位置或处于缩回位置时,底板装饰托盘提供了美观的外表。控制台由横杆支撑,横杆横跨、穿过底板装饰托盘,并连接到托架的连接器翼。以这种方式,控制台悬挂在平台上方,而不需要在平台上或平台中的轨道、孔或其他支撑结构。这样的轨道、孔或其他支撑结构可能被溢出物、污垢、碎屑或其他污染物堵塞,这些污染物可能妨碍可移动结构发挥正常功能。当控制台缩回时,控制台组件的结构具有额外的存储区域,提供了的坚固、美观的滑动控制台。

现在参考图1至图11,示例性控制台组件50包括底板支架52、底板装饰托盘54、托架56和控制台58。在所示示例中,控制台组件50配置成安装在车辆(未示出)中驾驶员和乘客的座椅之间。底板支架52包括一个或多个附接突片60,附接突片60包括附接开口,合适的紧固件穿入附接开口,将控制台组件50固定到车辆的底板或其它结构构件上。在所示示例中,底板支架52包括在相对侧上的成对附接突片60,以便将控制台组件50连接到车辆中的期望位置。如可以理解的,控制台组件50和/或在此描述的元件可以用于除在此提供的示例之外的其他应用中。例如,控制台组件50也可用于飞机、船舶、摩托车、家具和其他应用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台组件50可从覆盖位置(图1)移动到缩回位置(图2)。在覆盖位置,将控制台58定位,使得控制台58的表面62邻近底板装饰托盘54的横向壁64定位。在覆盖位置,控制台58定位在底板装饰托盘54的平台66之上。控制台58可以纵向移动(即,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在缩回位置,控制台58已经移动,暴露出部分底板装饰托盘54的平台66。在缩回位置时的控制台58的表面62,比其在覆盖位置时,更远离底板装饰托盘54的横向壁64。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台58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部分暴露的平台66可以让乘客存储个人物品,例如钱包、公文包、背包、购物袋,以及尿布袋等。

现在参考图3,如上所述,底板支架52是控制台组件50的下部构件,其用于将控制台组件50安装在预定位置。如图所示,底板支架52包括位于水平支撑壁72上方的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托架56包括分别容纳在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之上的第一连接器翼74和第二连接器翼76。这样,托架56可以沿着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滑动,将控制台58从覆盖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

如图1至图3进一步所示,在第一支撑杆68、第二支撑杆70和控制台58之间的垂直位置处,底板装饰托盘54固定到底板支架52。控制台58(至少部分地)支撑在横杆78上,横杆横跨第一连接器翼74和第二连接器翼76之间的托架56。横杆78延伸穿过底板装饰托盘54中的第一纵向槽80和第二纵向槽82。第一纵向槽80位于底板装饰托盘54的第一侧壁84中,并且第二纵向槽82位于第二侧壁86中,第二侧壁86与底板装饰托盘54中的第一侧壁84相对。以这种方式,控制台58具有“浮动”外观,设置在底板装饰托盘54之上,并且允许底板装饰托盘54的平台66具有平滑的中断表面(如图2所示)。

现在参照图4,如前所述,底板支架52包括附接突片60,附接突片60远离支撑壁72突出。支撑壁72是水平壁。底板支架52还包括撑条90。在所示的示例中,撑条90从支撑壁72向上突出,并且可以连接到仪表板或其他元件,仪表板或其他元件位于底板支架52的前侧上。

底板支架52还包括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纵向地定位在底板支架52的横向侧或其附近。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支撑杆68是细长圆柱形构件,具有中心轴线98,第二支撑杆70类似于细长圆柱形构件,具有中心轴线100。第一支撑杆68平行于第二支撑杆70定位。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通过l形安装支架92连接到底板支架52。在所示的示例中,安装支架92呈相同的l形,并且在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的端部处安装到支撑壁72。安装支架92将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定位在水平平移平面(由中心轴线98、100限定)中,该水平平移平面在支撑壁72上方垂直间隔开。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在支撑壁72上方相对定位,以便托架(和控制台58)沿着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在支撑壁72上方滑动(或平移)。在该示例中,虽然四个l形安装支架92用于将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连接和定位在平移平面中,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类型或形状的安装支架,或其他提升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底板支架52由合适的钢制成,合适的钢被冲压,或以其他方式形成前述结构。在其他示例中,底板支架52可以由其他合适的钢材料形成,包括合适的金属、合金、塑料和/或复合材料。在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由抛光的钢杆制成。在其它示例中,可使用其他材料。

现在参考图5,托架56包括第一连接器翼74和第二连接器翼76。第一连接器翼74和第二连接器翼76分别容纳在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之上。以这种方式,托架56用作控制台58的支撑结构,如下所述。托架56包括底座94和塔架96。底座94水平地定位在第一连接器翼74和第二连接器翼76之间。在所示的示例中,底座94定位在与第一支撑杆68的中心轴线98和第二支撑杆70的中心轴线100相同的平面(即,平移平面)中。

在所示的示例中,塔架96与底座94垂直定向。塔架96和底座94呈l形。在托架56的拐角处,底座94与塔架96相交,第一肩部102和第二肩部104从底座94向上突出。如进一步解释的,第一肩部102和第二肩部104能够支撑控制台58。

塔架96还包括通道106。通道106从底座94朝塔架96的横向端108向上延伸。通道106是塔架96的凹陷部分,通过凹陷部分,电线、线缆或其他导管能够从底座94(或从控制台组件50的其他区域)向上布线到控制台58中。这样的电线或其他导管能够向上布线到控制台58中,以便在控制台58内提供电控制、灯、电源、连接点或其他附件。

在所示的示例中,塔架96还包括第一附接臂110和第二附接臂112。第一附接臂110和第二附接臂112位于塔架96的横向端108的相对横向侧上。第一附接臂110和第二附接臂112包括一个或多个附接点,在一个或多个附接点处,控制台58能够使用紧固件或其他连接器附接。

如前所述,托架56包括第一连接器翼74和第二连接器翼76。如图5的示例所示,第一连接器翼74包括套管114和耳部116。套管114是第一连接器翼74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其适于在第一支撑杆68上滑动。为此,套管114的内径大于第一支撑杆68的外径。套管114可包括第一衬套(未示出)和第二衬套(未示出)。第一衬套定位在前端115,第二衬套定位在套管114的尾端117。第一支撑杆68穿过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以便减小套管114和第一支撑杆68之间的摩擦。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由自润滑尼龙材料制成。在其他示例中,可以使用轴承或其他低摩擦元件。

在所示的示例中,耳部116从套管114向上突出。耳部116是平面部件,位于套管114的横向外侧。耳部116包括杆开口118。杆开口118与套管114间隔开。在所示的示例中,杆开口118定位在套管114上方。

第一连接器翼74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肋部120。肋部120连接在底座94、套管114和耳部116之间。在第一连接器翼74处或其附近,肋部120强化了托架56。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连接器翼74包括四个肋部120,四个肋部120彼此纵向间隔开。在其他示例中,第一连接器翼74的肋部120可多于或少于四个。

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翼76的结构与前述第一连接器翼74的结构类似。然而,第二连接器翼76的结构与前述第一连接器翼74的结构对称地相对。如图所示,第二连接器翼76还包括套管122、耳部124和肋部126。

托架56还包括横杆78,横杆横跨在杆开口118和相对杆开口128之间,杆开口118位于第一连接器翼74上,相对杆开口128位于第二连接器翼76上。在所示的示例中,横杆78是圆柱形长钢材,一端具有扩大的头部,防止横杆78滑过杆开口118和/或相对杆开口128。横杆78的相对端可包括一定长度的螺纹(未示出)或其他连接器,以便将横杆78固定在第一连接器翼74和第二连接器翼76之间的适当位置。在其他示例中,横杆78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或者可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横杆78可呈正方形、矩形或其他横截面形状。另外,通过其他合适的紧固件,例如锁紧垫圈、星形垫圈、推垫圈和开口销等,能够将横杆78保持在第一连接器翼74和/或第二连接器翼76上。

如上所述,托架56用作控制台组件50的结构支撑件,并配置成将控制台58悬挂在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上。这样,托架56由合适的材料制成,比便抵挡控制台58在运动期间和使用期间施加在托架56上的力。在所示的示例中,托架56是合适的钢压铸件。托架56的一些元件,例如套管114、套管122和/或杆开口118、杆开口128,可随后进行机械加工或处理,进而获得所需的耐性和/或表面光洁度。

现在参见图6,底板装饰托盘54包括第一侧壁84、第二侧壁86、横向壁64和平台66。在底板装饰托盘54的前端处,横向壁64将第一侧壁84连接至第二侧壁86。在底板装饰托盘54的底座部,平台66将第一侧壁84连接到第二侧壁86。

底板装饰托盘54包括第一纵向槽80和第二纵向槽82。第一纵向槽80位于第一侧壁84中,第二纵向槽82位于第二侧壁86中。第一纵向槽80和第二纵向槽82在水平面垂直对齐,水平面与横杆78的垂直高度一致。将底板装饰托盘54组装到底板支架52上时,横杆78穿过第一纵向槽80和第二纵向槽82,从第一连接器翼74延伸到第二连接器翼76。这样,横杆78横跨平台66。控制台58由横杆78支撑,使得控制台58的表面62悬挂在底板装饰托盘54上方。

底板装饰托盘54可具有平滑的圆角,如图5所示,产生美观的外表。平台66具有光滑、不间断的平坦表面,因为它没有孔、凸起和尖锐边缘等。如图5的示例所示,底板装饰托盘为单个部件。在其他示例中,底板装饰托盘可由连接在一起的分离件制成。底板装饰托盘54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制成。在所示的示例中,底板装饰托盘54由合适的塑料材料制成,例如合适的热塑性塑料。

现在参考图7,控制台58包括隔间130和扶手132。隔间130呈大致矩形结构,其包括表面62、第一侧板134、第二侧板136和背板138。在隔间130的相对端部,表面62和背板138连接在第一侧板134和第二侧板136之间,限定外壳,并为控制台58提供结构。可以理解的是,隔间130的外壳可用于存储物品,物品可放置在外壳内。另外,其他附件、电连接和充电端口等也可放置在隔间130内。

如图7进一步所示,在该示例中,第一侧板134和/或第二侧板136包括轮廓部分140,轮廓部分140沿着隔间130的下部区域纵向延伸。如图所示,轮廓部分140具有圆形轮廓,圆形轮廓与底板装饰托盘54的轮廓相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台组件50处于覆盖位置时,轮廓部分140可以在邻近底板装饰托盘54处嵌套,提供美观的外表。

扶手132位于隔间130的顶部。扶手132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在所示的示例中,扶手132呈圆角矩形形状。扶手132覆盖隔间130,并且可用作外壳的盖,外壳的盖由隔间130限定。这样,扶手132可包括铰链,铰链在扶手的后部,允许扶手132向上旋转,或远离隔间130而旋转,以便乘员使用外壳的内部。

控制台58由控制台组件50中的托架56支撑。在隔间130的背板138处或附近,控制台58连接到托架56的塔架96。控制台58还由托架56的第一肩部102和/或第二肩部104支撑。控制台58的表面62和/或前部由横杆78支撑。

第一肩部102和/或第二肩部104的垂直高度的尺寸设计成将控制台58支撑在底座94上方的垂直位置。横杆78在底座94上方的垂直高度,定位成与第一肩部102和/或第二肩部104的垂直高度协调,使得控制台58的扶手132水平定向。隔间130的底板(未示出)或下边缘在底座94上方间隔开。利用该垂直间隔,当控制台58从缩回位置移动到覆盖位置时,控制台58可以在底板装饰托盘54之上平移。

控制台58通过第一鞍形安装件142、第二鞍形安装件144和两个中心鞍形安装件148支撑在横杆78上。第一鞍形安装件142、第二鞍形安装件144和中心鞍形安装件148连接在控制台58的表面62的下部区域。第一鞍形安装件142、第二鞍形安装件144和中心鞍形安装件148搁置在横杆78上,用于将控制台58支撑在底板装饰托盘54和托架56的底座94上方的悬挂位置。

如图8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鞍形安装件142、第二鞍形安装件144和中心鞍形安装件148从控制台58的表面62向下突出。第一鞍形安装件142、第二鞍形安装件144和中心鞍形安装件148均具有弯曲的桥接部分146,桥接部分146呈弯曲形状,接收横杆78。弯曲的桥接部分146呈弯曲形状,其直径大于横杆78的外径,使得横杆78适配在桥接部分146内,使得桥接部分146和横杆78的外表面之间没有明显间隙。在一些示例中,桥接部分146的直径可小于横杆78的外径,使得第一鞍形安装件142、第二鞍形安装件144和/或中心鞍形安装件148与横杆78过盈配合。

桥接部分146和横杆78之间存在相对尺寸,允许控制台58容易地组装到横杆78。当第一鞍形安装件142和第二鞍形安装件144定位在横杆78之上时,桥接部分146和横杆78的配合表面限制控制台58相对于托架56而纵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台58组装到塔架96和托架56的横杆78上时,当托架沿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平移时,控制台58与托架56一起移动。

出于说明的目的,在图9和10中示出的控制台组件50没有控制台58和底板装饰托盘54。如图所示,横杆78横向跨过底座94。当托架56沿着第一支撑杆68和第二支撑杆70从覆盖位置(图9)纵向平移到缩回位置(图10)时,托架56的底座94在平面内平移,该平面垂直位于平台66下方,同时,横杆78在平面内平移,该平面垂直位于平台66上方。这允许平台66具有光滑、不间断的表面。利用前述结构,控制台58和/或托架56不需要轨道、凹槽、肋部或其他结构,来支撑在平台66上。

需要平台66上的这种光滑、不间断的表面,因为底板装饰托盘54不易于保留掉进底板装饰托盘中的污垢、碎屑、溢出物或其他污染物。另外,如本文所述,当控制台组件50处于缩回位置时,具有光滑、不间断表面的平台66不太可能绊住、刮擦或以其它方式干扰个人物品(例如钱包、背包或公文包),这些个人物品存放在底板装饰托盘54中。

在所示的示例中,托架56平移了平移距离t。在一个示例中,从覆盖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平移距离t大约为254mm(10英寸)。该移动使底板装饰托盘54的平台66露出大约254mm(10英寸),用于存储个人物品。在这样的示例中,托架56(和/或控制台58)平移了平移距离t,平移距离t在225mm至275mm范围内。在其他示例中,平移距离t可具有其他长度。在另一个示例中,托架56(和/或控制台58)平移至少127mm(5英寸),并且至少有127mm(5英寸)露出底板装饰托盘54的平台66。在另一个示例中,托架56(和/或控制台58)平移至少225mm。在其他示例中,托架56(和/或控制台58)平移超过254mm(10英寸)或小于127mm(5英寸)。

在控制台组件50的一个示例中,控制台58的扶手132在就座位置(图1)和延伸位置(图11)之间平移。当移动到延伸位置时,扶手132在水平面平移,离开隔间130。在所示的示例中,扶手132朝底板装饰托盘54的横向壁64,向前移动隔间130。在该示例中,当控制台58从覆盖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扶手132沿与控制台58的平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平移。

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台组件50位于车辆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之间时,希望具有可移动到延伸位置的扶手132。当控制台58从覆盖位置平移到延伸位置时,扶手132与隔间130一起平移(例如,见图2)。这样,扶手132位于车辆后方,并且可能不被舒适地定位在乘员手臂附近。当扶手132移动到延伸位置(图11)时,扶手132可纵向地位于乘员手臂附近,使得乘员可以舒适地使用扶手132。

如图11所示,在处于延伸位置时,扶手132至少覆盖一部分底板装饰托盘54。然而,扶手132在底板装饰托盘54上方垂直间隔开,以便将个人物品存储在底板装饰托盘54中。当控制台58处于缩回位置时,该功能使控制台组件50具有附加益处,增加了底板装饰托盘54的存储容量,并且将扶手132的位置定位,供乘员继续使用。

如图11进一步所示,扶手132通过扶手盘150连接到隔间130。扶手盘150可包括由外壳壁154限定的储存箱152。外壳壁154定位在储存箱152的相对纵向侧上,可包括轨道156,扶手132可在轨道156上纵向平移。如图所示,轨道156包括成对平行肋部,平行肋部从储存箱152的纵向侧横向向外突出。在该示例中,扶手132包括配合的凹形通道。扶手可沿着轨道156滑动,将扶手从就座位置平移到延伸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控制台组件50包括返回机构160,当控制台从缩回位置移动到覆盖位置时,返回机构160将扶手132从延伸位置返回到就座位置。需要这种返回机构来防止扶手损坏周围物品或部件。

当控制台组件50处于缩回位置,并且扶手132处于延伸位置(图11)时,如果控制台组件50返回到覆盖位置而扶手132伸出,则扶手132具有向底板装饰托盘54的前方移动的可能性。仪表板、杯架、存储室、控制系统或其他部件和物品可位于底板装饰托盘54前方的区域中。为了防止扶手132接触和/或损坏这些物品,在一个示例中,控制台组件50包括返回机构160,以便在控制台58移动到覆盖位置时,将扶手132返回到就座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返回机构160包括第一线缆162和第二线缆164。如图所示,第一线缆162和第二线缆164沿底座94纵向定位,并沿塔架96向上定位。然后,第一线缆162横向向外布线,其中第一连接端168在塔架96的纵向前方突出。在塔架96与第一线缆162相对的一侧上,第二线缆164向外布线,而第二连接端170在塔架96的纵向前方突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线缆162和/或第二线缆164可以在凹槽或其它路径内布线,凹槽或其它路径在控制台58内,并且在塔架96与第一连接端168和/或第二连接端170之间。尽管未示出,第一连接端168连接到扶手132的第一侧,第二连接端170连接到扶手132的第二侧。

在所示的示例中,在线缆连接器172处,第一线缆162和第二线缆164连接到底座。第一线缆162和/或第二线缆164可在线缆连接器172的前方延伸,并且连接到力引发构件(未示出),例如电动机、弹簧和致动器等。

当扶手132移动到延伸位置时,第一连接端168和第二连接端170向外移动,并离开塔架96。在该位置,控制台58处于缩回位置,并且扶手132处于延伸位置,如图11所示。

当乘员希望将控制台58从缩回位置移动到覆盖位置时,返回机构160使扶手132返回到就座位置,这样扶手不会向底板装饰托盘54的前方移动,并且不会损坏周围的部件或物品。当控制台58朝底板装饰托盘54平移时,第一线缆162和第二线缆164通过它们各自的路径而移动,使得第一连接端168和第二连接端170向后移动。该动作又使第一线缆162和第二线缆164将扶手132拉到就座位置。

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线缆162和第二线缆164是鲍登线缆,其中柔性线缆定位在中空线缆壳体内。这样,第一线缆162和第二线缆164能够在线缆的连接端之间传递力。在其他示例中,返回机构160可包括其他元件,以便将力传递到扶手132,将扶手132从延伸位置返回到就座位置。这种替代元件可包括弹簧、致动器或其它偏置部件。

如上所述,其在此描述的控制台组件50及其各种元件可用在车辆的前排座椅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台组件50和/或本发明的原理还能够在车辆的不同方位中使用,并且能够在车辆的其他位置中使用,例如在车辆的第二排或第三排座椅之间,或在货物区域。

以上的描述本质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决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其应用或用途。本发明的广泛教导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现。因此,虽然本发明包括特定示例,但是本发明的真正范围不应该如此受限,因为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其他修改将变得显而易见。应当理解的是,方法内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以不同顺序(或同时)执行,而不改变本发明的原理。此外,尽管上文将每个实施例描述为具有某些特征,但针对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描述的那些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可在任何其他实施例的特征中实现,和/或与任何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组合,即使未明确描述所述组合。换言之,所描述的实施例不是互斥的,并且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彼此的置换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使用各种术语来描述元件之间的空间和功能关系,包括“连接”、“接合”、“耦合”、“相邻”、“在......上”、“上方”、“下方”和“放置”。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直接”,否则当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的关系在以上发明中描述时,该关系可以是直接关系,其中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不存在其他居间元件,但也可以是间接关系,其中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存在(空间或功能上)一个或多个居间元件。如在此所使用的,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应当被解释为表示逻辑(a或b或c),使用非排他逻辑“或”,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表示“a中的至少一个、b中的至少一个,以及c中的至少一个。”

除非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或在方法权利要求的情况下使用短语“用于......的操作”或“用于......的步骤”来明确地陈述元件,否则权利要求中所列举的任何元件都不旨在是35u.s.c.112(f)的含义内的装置加功能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