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室内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3672发布日期:2019-10-18 22: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车室内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室内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在车辆的内部(车室内)显示信息的车室内显示系统。车室内显示系统具备: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在车室内的预定的显示区域显示信息;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使该信息在显示装置显示。关于这种车室内显示系统,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以及2中有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29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8422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车室内的亮度会受到车外的亮度等的影响而变化。而且,该车室内的亮度的变化在显示区域或其周围也会发生,所以会影响显示在显示区域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显示区域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的车室内显示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将投射信息的投射光投射,并使所述投射信息显示在至少一处的显示区域,所述至少一处的显示区域设置在能够从车室内视觉识别的位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显示装置,并使所述投射光从所述显示装置投射,在所述显示区域或者透射件的所述投射光的投射区域设置使光的透射率根据外加电压的电压值而变化的调光膜,所述投射区域存在于车室内的乘员的朝向所述显示区域的视线的前方,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使所述调光膜的透射率根据车外的亮度而变化的调光控制部,从而使得车室内的乘员能够视觉识别在所述显示区域映出的所述投射信息。

此处,优选为,所述车室内显示系统具备检测与车外的亮度相关的检测信息的车外信息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根据所述车外信息检测装置的所述检测信息来推断车外的亮度的车外信息推断部。

另外,优选为,所述透射件是车辆的窗玻璃。

另外,优选为,所述透射件是车辆的前玻璃。

另外,优选为,在所述投射区域,将同等大小的多个所述调光膜重叠设置,或者将大小不同的多个所述调光膜以越朝向车辆的下方侧而层叠数越增加的方式重叠设置。

另外,优选为,所述调光膜成形为越朝向车辆的下方侧而厚度越增加。

另外,优选为,在所述投射区域,将光反射膜设置在比所述调光膜更靠车室内侧,所述光反射膜通过在金属反射膜层叠有作为增反射膜的电介质多层膜而得到。

另外,优选为,所述光反射膜使所述投射光朝向所述调光膜透射,并且使比该透射光更多的光向车室内侧反射。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室内显示系统根据车外的亮度来改变调光膜的透射率,以使车室内的乘员能够视觉识别显示区域的投射信息。因此,该车室内显示系统能够提高显示区域的信息(投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车室内显示系统的框图。

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车室内显示系统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车室内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4是对透射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示出车室内显示的变形方式的图。

图6是对变形例1的透射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变形例2的透射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变形例3的透射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说明变形例4的车室内显示系统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说明变形例4的车室内显示系统的构成的变形方式的图。

图11是示出变形例4的车室内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变形例4的车室内显示的变形方式的图。

图13是对变形例4的透射件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变形例4的透射件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对变形例4的透射件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对变形例4的透射件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说明

1车室内显示系统

10显示装置

15显示区域

20控制装置

23调光控制部

25车外信息推断部

30透射件

31投射区域

31a第1投射区域

31b第2投射区域

31c第3投射区域

31d第4投射区域

35、35an(n=1、2、3…x)、35b调光膜

36光反射膜

70车外信息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室内显示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并不通过该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

[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5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室内显示系统的实施方式之一进行说明。

图1以及图2的符号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室内显示系统。首先说明车室内显示系统1的概要,之后,对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车室内显示系统1具备显示装置10以及控制装置20。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是指如下装置:将投射信息的投射光投射,并使投射信息显示于在从车室内能够视觉识别的位置设置有的至少一处的显示区域。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0是指进行用于使该投射信息显示在显示装置10的控制的装置,控制装置20控制显示装置10并使投射信息的投射光从该显示装置10投射。

投射信息可以是文字信息、图标等标记信息、图像信息、动画信息、路径引导信息、tv画面等任何信息。动画信息中也包含对本车辆周边(车辆前方、车辆后方等)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的摄像信息。

作为显示装置10,可以考虑将投射信息的投射光直接投射到在车室内已确定为显示区域的场所而进行显示的方式。这种情况下的显示装置10将车室内的壁面用作显示区域,并将投射信息的投射光直接投射到已确定为显示区域的车室内的壁面。例如,在车室内,可以将内衬(车辆的柱、门或顶棚等的内衬)的壁面、座椅的背面侧的壁面、控制板的壁面、仪表板的壁面等用作显示区域。在这些壁面中,可以将整个面设定为一个显示区域,也可以将整个面中的一个分区设定为一个显示区域,还可以将整个面或一个分区划分为多个而得到的各个区域设定为显示区域。

在这种情况的显示区域中设置调光膜,该调光膜根据外加电压的电压值来使光的透射率变化。调光膜可以使透射率任意变化。该调光膜例如贴附在车室内的壁面中的被确定为显示区域的部分以从车室内侧覆盖,或者存在于车室内的壁面中的被确定为显示区域的部分与车室内侧的透明外部装饰之间。控制装置20控制显示装置10以使得投射信息的投射光被投射到该显示区域,并且根据车外的亮度而使调光膜的透射率变化以使得车室内的乘员能够视觉识别该显示区域的投射信息。例如,车外越明亮,控制装置20越降低调光膜的透射率,从而提高在显示区域映出的投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特别地,在被确定为显示区域的车室内的壁面是浅色的情况下,车外越明亮,则投射信息越难看到,但是通过降低调光膜的透射率,并且使显示区域从透明色或浅色变化为深色,从而在显示区域映出的投射信息变得容易看到。

另外,作为显示装置10,可以考虑如下方式的装置,将投射信息的投射光投射到透射件的投射区域,该透射件的投射区域存在于车室内的乘员的朝向显示区域的视线(以眼点ep(图2)作为起点的视线)的前方,并且使投射信息的虚像显示在该投射区域的更前方的显示区域。这种情况下的显示装置10是指所谓平视显示器系统的显示装置。由此,这种情况下的显示区域是指平视显示器系统的虚像的显示区域。另外,这种情况下的透射件是指能够使平视显示器系统的投射光透射的部件,例如,车辆的窗玻璃、平视显示器系统的合成器等是适合的。在该透射件中,可以将整个面设定为一个投射区域,也可以将整个面中的一个分区设定为一个投射区域,还可以将整个面或一个分区划分而成的多个区域设定为投射区域。

在透射件中的投射光的投射区域设置使光的透射率根据外加电压的电压值来变化的调光膜。调光膜例如从车室内侧贴附在透射件的投射区域,或者存在于透射件之中。控制装置20控制显示装置10以使得投射信息的投射光投射到该投射区域,并且根据车外的亮度来使调光膜的透射率变化以使得车室内的乘员能够视觉识别已映在显示区域的投射信息。例如,车外越明亮,控制装置20越降低调光膜的透射率,从而使投射区域从透明色或浅色向深色变化,从而使得投射区域的背景难以视觉识别。控制装置20使这样映在显示区域的投射信息容易看到,使该投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提高。而且,在将投射区域设置在透射件的一部分(1个分区)的情况下,车外越明亮,控制装置20越降低调光膜的透射率,从而使投射区域从透明色或浅色向深色变化,提高投射区域与其周围的透射件的前方的背景之间的对比度。控制装置20使这样映在显示区域的投射信息容易看到,并使该投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提高。另一方面,车外越暗,控制装置20越提高调光膜的透射率,从而使投射区域从深色向透明色或浅色变化。该透射率的上升例如在不显示投射信息时,使投射区域的背景容易视觉识别,所以能够扩大乘员的视野。

接着,对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示例了被构成为平视显示器系统的情况。该示例中,将由控制装置20成像后的投射信息在显示装置10显示。另外,该示例的透射件30是车辆的前窗玻璃,并将车辆的下方侧设定为投射区域31(图1至图3)。该示例中,多个投射区域31(此处,为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在车辆宽度方向并列配置(图1以及图3)。该显示装置10中,将第1投射部11a配置在车辆左侧一侧,将第4投射部11d配置在车辆右侧一侧。

显示装置10具备投射部11,该投射部11将由控制装置20成像后的投射信息的投射光投射(图1以及图2)。该显示装置10针对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的每个投射区域而具有投射部11(第1至第4投射部11a-11d)(图1)。

投射部11具备显示投射信息的显示部12(图1以及图2)。该投射部11以将其显示部12朝向投射区域31的状态埋设在控制板101。投射部11通过使投射信息的显示图像显示在显示部12,从而使该显示图像的显示光经由控制板101的开口部101a而向着投射区域31投射(图2)。在该显示装置10中,在该投射区域31,投射光透射到车外侧,在其透射目标处形成乘员能够视觉识别的显示图像的虚像。此处,为了便利,将形成有该虚像的位置定义为显示区域15(图2)。

控制装置20具有:投射信息生成部21,其生成投射信息;以及信息发送部22,其将已生成的投射信息发送到显示装置10(图1以及图2)。该示例的控制装置20在投射信息生成部21生成投射信息的显示图像信息,信息发送部22将该显示图像信息发送到显示装置10。在显示装置10,将基于该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图像显示在显示部12。

投射信息生成部21分别生成在第1至第4投射部11a-11d的各个显示部12显示的投射信息的显示图像信息。此处,示出其一例。

例如,在第1投射部11a的显示部12显示与左侧后视镜映出的镜信息相当的显示图像。在车辆左侧方设置的第1摄像装置41(图1以及图2)对车辆左侧方和车辆后方的本车辆周边进行拍摄,并向控制装置20发送该摄像信息。投射信息生成部21基于该摄像信息来生成第1投射部11a的显示图像信息。控制装置20使基于该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图像显示在第1投射部11a的显示部12,并使该显示图像的投射光向第1投射区域31a投射。由此,与左侧后视镜的镜信息相当的显示图像的虚像如在位于乘员的视线的前方的第1投射区域31a中显示的那样(图3),形成在投射光的透射目标处即显示区域15(图2)。

在第4投射部11d的显示部12显示与右侧后视镜映出的镜信息相当的显示图像。在车辆右侧方设置的第2摄像装置42(图1以及图2)对车辆右侧方和车辆后方的本车辆周边进行拍摄,并向控制装置20发送该摄像信息。投射信息生成部21基于该摄像信息来生成第4投射部11d的显示图像信息。控制装置20使基于该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图像显示在第4投射部11d的显示部12,并使该显示图像的投射光向第4投射区域31d投射。由此,与右侧后视镜的镜信息相当的显示图像的虚像如在位于乘员的视线前方的第4投射区域31d中显示的那样(图3),形成在投射光的透射目标处即显示区域15(图2)。

在第2投射部11b的显示部12显示与车载导航系统51(图1以及图2)的显示信息(路径引导信息等)相关的显示图像。这种情况下,投射信息生成部21例如从车载导航系统51获取显示信息,并根据该显示信息来生成第2投射部11b的显示图像信息。例如,此处,生成下一个岔路口等简单路径信息。控制装置20使基于该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图像显示在第2投射部11b的显示部12,并使该显示图像的投射光投射到第2投射区域31b。由此,与车载导航系统51的显示信息有关的显示图像的虚像如在位于乘员的视线前方的第2投射区域31b中显示的那样(图3),形成在投射光的透射目标处即显示区域15(图2)。

使本车辆信息(车速信息等)有关的显示图像显示在第3投射部11c的显示部12。这种情况下,投射信息生成部21例如从车速传感器61(图1以及图2)获取车速信息,并根据该车速信息来生成第3投射部11c的显示图像信息。控制装置20使基于该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图像显示在第3投射部11c的显示部12,并使该显示图像的投射光向第3投射区域31c投影。由此,与车速信息有关的显示图像的虚像如在位于乘员的视线前方的第3投射区域31c中显示的那样(图3),形成在投射光的透射目标处即显示区域15(图2)。

本实施方式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在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的投射区域31a-31d)设置调光膜35(图2以及图3)。该示例的透射件30是在2个板状的玻璃30a、30b之间设置2个中间膜30c,并进一步使调光膜35存在于该2个中间膜30c之间而成的所谓夹层玻璃(图4)。此外,在该示例中,将玻璃30a配置在车室内侧,将玻璃30b配置在车室外侧。

调光膜35具备用于外加电压的通电部件(省略图示)和spd(suspendedparticledevice,悬浮粒子装置)层,调光膜35经由该通电部件与控制装置20电连接。在该示例中,在整个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设置1个调光膜35(图3)。控制装置20具有对该通电部件施加电压以改变调光膜35的光的透射率的调光控制部23(图1以及图2)。该调光控制部23施加与调光膜35的目标透射率对应的电压值的电压。

此处,调光控制部23根据车外的亮度来使调光膜35的透射率变化,以使得车室内的乘员能够视觉识别在显示区域15中形成有的投射信息的显示图像的虚像。为了掌握车外的亮度,本实施方式的车室内的显示系统1具有检测与车外的亮度相关的检测信息的车外信息检测装置70(图1以及图2)。而且,控制装置20具有车外信息推断部24,该车外信息推断部24基于该车外信息检测装置70的检测信息来推断车外的亮度(图1以及图2)。

例如,此处,将立体相机等摄像装置用作车外信息检测装置70。车外信息检测装置70对车外的周边信息(例如,车辆前进方向的道路、建筑物等)进行拍摄,并且向控制装置20发送该摄像信息。车外信息推断部24根据该摄像信息计算出每个像素的亮度值,并基于该亮度值来推断车外的亮度。例如,车外信息推断部24计算出各像素的亮度值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用作车外的亮度信息。调光控制部23基于该车外的亮度信息来计算出调光膜35的目标透射率,并且使调光膜35的透射率改变到该目标透射率。目标透射率设为车室内的乘员能够视觉识别在显示区域15形成有的投射信息的显示图像的虚像的值。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将车外的亮度信息和目标透射率的对应关系预先准备为地图数据。

此外,车外的亮度信息也可以利用车车间通信、路车间通信来获取。

如以上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根据车外的亮度来使调光膜35的透射率变化,以使得车室内的乘员能够视觉识别显示区域15的投射信息。因此,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能够提高显示区域15的信息(投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例如,该具体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由于能够提高投射区域31与其周围的背景之间的对比度,所以提高了已投射在该投射区域31的投射信息的在显示区域15的视觉识别性。另外,该具体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利用该对比度比,与不具有调光板35的系统比较,能够使更精密的投射信息显示在显示区域15。另外,该具体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与不具有调光膜35的系统比较,由于可以不用提高显示装置10的亮度,所以可以使用低价的低亮度的显示装置10。另外,该具体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车外越暗,越调高调光膜35的透射率,从而不显示投射信息时的投射区域31的背景容易视觉识别,所以能够扩大乘员的视野。

而且,该具体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由于将多个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在车宽方向并排配置,所以在其整个投射区域31设置一个调光膜35。由此,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不能针对每个投射区域31而改变透射率。因此,车室内显示系统1也可以针对每个投射区域31各设置一个调光膜35,并针对每个该投射区域31变更调光膜35的目标透射率。例如,此前的说明中,将车外的亮度信息作为参数而计算出目标透射率,但是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也可以将投射信息的内容(具体指亮度等)与该车外的亮度信息一起作为参数,针对每个投射区域31计算出目标透射率。由此,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由于具有与投射信息的内容对应的更恰当的对比度比,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域15的信息(投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

另外,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示例为显示装置10的投射部11具有显示部12,但是也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等光源作为该投射部11。例如,在显示装置10中,将第1投射部11a和第4投射部11d设为光源。由此,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控制装置20在检测到从车辆左侧方且车辆后方靠近过来的其他车辆时,控制装置20使第1投射部11a点亮或闪烁,将该出射光映出到第1投射区域31a,从而能够使乘员视觉识别到该其他车辆。与此相同,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控制装置20在检测到从车辆右侧方且车辆后方靠近过来的其他车辆时,控制装置20使第4投射部11d点亮或闪烁,将该出射光映出到第4投射区域31d,从而能够使乘员视觉识别到该其他车辆。

另外,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也可以将多个投射区域31(第1至第3投射区域31a-31c)在车宽方向互相隔开间隔而配置(图5)。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每个投射区域31各设置1个调光膜35。

[变形例1]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示例为用1个调光膜35来构成本系统。然而,调光膜35例如由于成本等原因,光的透射率的下限值(暗状态侧)可能难以达到本系统期望的值。

因此,在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将多个同等大小的调光膜35重叠设置在投射区域31(图6)。该多个调光膜35以覆盖1个或多个或所有投射区域31的方式配置。控制装置20控制多个调光膜35中至少一个的透射率。该示例中,层叠有3个调光膜35。

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控制投射区域31对多种光的透射率。例如,控制装置20在根据车外的亮度将控制区域31控制为第1暗状态的透射率的情况下,控制2个调光膜35的透射率从而将投射区域31控制为第1暗状态的透射率。另外,该控制装置20在根据车外的亮度将投射区域31控制为第2暗状态的透射率(比第1暗状态的透射率更低的透射率)的情况下,控制3个调光膜35的透射率从而将投射区域31控制为第2暗状态的透射率。

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通过这样配置多个调光膜35,从而与用1个调光膜35来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投射区域31的透射率的下限值。由此,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域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另外,不管一个调光膜35的成本如何,都能够降低系统整体的成本。

[变形例2]

在前述的变形例1中,示例为将同等大小的多个调光膜35重叠来构成本系统。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在投射区域31中,将不同大小的多个调光膜35an(n=1,2,3…x)以越朝向车辆的下方侧而层叠数越增加的方式重叠设置(图7)。各个调光膜35an例如成形为虽然车宽方向的大小大致等同,但是车辆上下方向的大小不同的矩形或梯形。另外,各个调光膜35an例如以用其全部覆盖1个或多个或所有投射区域31而且在该投射区域31更靠车辆上方侧改变层叠数的方式配置。各个调光膜35an通过靠近车辆的下方侧地配置,从而堆叠成在比投射区域31更靠车辆上方侧改变层叠数的阶梯状。此外,由于该阶梯差而造成的间隙例如用树脂片即中间膜30c填埋即可。

控制装置20控制多个调光膜35an中至少一个的透射率。该示例中,层叠有3个调光膜35a1、35a2、35a3。此处,调光膜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大小按调光膜35a1、35a2、35a3的顺序变小。

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与变形例1同样,控制投射区域31对多种光的透射率。但是,针对调光膜35an,从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大小较小的调光膜开始,优先地设为透射率的控制对象。例如,控制装置20在根据车外的亮度将控制区域31控制为第1暗状态的透射率的情况下,控制2个调光膜35a2、35a3的透射率,从而将投射区域31控制为第1暗状态的透射率。另外,该控制装置20在根据车外的亮度而将投射区域31控制为第2暗状态的透射率(比第1暗状态的透射率更低的透射率)的情况下,控制3个调光膜35a1、35a2、35a3的透射率,从而将投射区域31控制为第2暗状态的透射率。

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通过这样配置有多个调光膜35an,从而与变形例1同样,与用1个调光膜35来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投射区域31的光的透射率的下限值。由此,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域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另外,不管一个调光膜35an的成本如何,都能够降低系统整体的成本。而且,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由于将不同大小的多个调光膜35an以越朝向车辆的下方侧而层叠数越增加的方式重叠,所以在该层叠数不同处,越往车辆的上方侧而透射率越高。由此,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在车辆上下方向,各个调光膜35an与其周围的边界不容易引人注目,能够减轻行驶中车辆振动(上下振动等)时的乘员眼睛的疲劳,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域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

[变形例3]

在前述的变形例2中,示例为将不同大小的多个调光膜35an以越朝向车辆的下方侧而层叠数越增加的方式来重叠从而构成本系统。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用1个调光膜35b来产生该层叠数的不同(图8)。该调光膜35b以越向车辆的下方侧而厚度越增加的方式成形,从而能够使得越厚的部位而射光的透射率越下降。例如,该调光膜35b可以设置有越朝向车辆的下方侧而厚度越增加的倾斜面,也可以以越朝车辆的下方侧而厚度越增加的方式成形为阶梯状。此处,以阶梯状的调光膜35b作为示例。此外,由于该阶梯差而导致的间隙例如用树脂片即中间膜30c填埋即可。

该示例的调光膜35b成形为使厚度在比投射区域31更靠车辆上方侧变化,而且使厚度在投射区域31不发生变化。该调光膜35b成形为其投射区域31的厚度最厚。另外,该调光膜35b配置为覆盖1个或多个或所有投射区域31。

控制装置20控制该调光膜35b的透射率。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通过控制调光膜35b的透射率,从而使投射区域31成为暗状态,而且,比该投射区域31更靠车辆上方侧从投射区域31的暗状态逐渐向亮状态变化。也就是说,在比投射区域31更靠车辆上方侧,越向车辆的上方侧而光的透射率变得越高。由此,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在车辆上下方向,调光膜35b与其周围的边界不容易引人注目,能够减轻行驶中车辆振动(上下振动等)时的乘员眼睛的疲劳,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域的信息的视觉识别性。

[变形例4]

本变形例的构造是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将光反射膜36设置在投射区域31(图9至图16)。该光反射膜36如后述那样,设置在比调光膜35(35an、35b)更靠车室内侧。

该光反射膜36是在金属反射膜上层叠有作为反射增加膜的电介质多层膜而成的膜状的部件,由于如所谓增反射镜那样具有光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所以使投射光向调光膜35(35an、35b)透射并且使比该透射光多的光向车室内侧反射。该光反射膜36例如具有反射率为20%以上且反射率为80%以下的反射特性。该光反射膜36只要具有所谓的增反射特性,则可以是任何构成。例如,光反射膜36是指通过在作为基材层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形成铝等的金属沉积膜,并在该金属沉积膜上层叠作为增反射膜的电介质多层膜,从而提高光的反射率。

在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在2个玻璃30a、30b之间可以存在有光反射膜36(图9),也可以贴附于配置在车室内侧的玻璃30a的车室内侧壁面(图10)。在后述的具体例中,以前者为例。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可以在整个投射区域31(从第1至第4的投射区域31a-31d)设置1个光反射膜36(图11),也可以针对每个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的投射区域31a-31d)各设置1个光反射膜36(图12)。此外,第1投射区域31a和第4投射区域31d是用于作为所述电子镜而发挥功能的投射区域。

在基于实施方式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的投射区域31的情况下,光反射薄膜36设置在比1个调光膜35更靠车室内侧。由此,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与将光反射膜36设置在比调光膜35更靠车室外侧的构造相比,乘员能够视觉识别明亮清晰的虚像。例如,这种情况下的本变形例的透射件30构成为如下夹层玻璃:在2个玻璃30a、30b之间设置2个中间膜30c,而且在该2个中间膜30c之间,在车室外侧存在有调光膜35且在车室内侧存在有光反射膜36(图13)。

另外,在基于变形例1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的投射区域31的情况下,光反射薄膜36设置在比多个调光膜35更靠车室内侧。由此,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与将光反射膜36设置在比多个调光膜35更靠车室外侧的构造相比,乘员能够视觉识别明亮清晰的虚像。例如,这种情况下的本变形例的透射件30构成为如下夹层玻璃:在2个玻璃30a、30b之间设置2个中间膜30c,进一步在该2个中间膜30c之间,在车室外侧存在有多个调光膜35且在比该多个调光膜35更靠车室内侧存在有光反射膜36(图14)。

另外,在基于变形例2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的投射区域31的情况下,光反射薄膜36设置在比大小不同的多个调光膜35an更靠车室内侧。由此,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与将光反射膜36设置在比多个调光膜35an更靠车室外侧的构造相比,乘员能够视觉识别明亮清晰的虚像。例如,这种情况下的本变形例的透射件30构成为如下夹层玻璃:在2个玻璃30a、30b之间设置2个中间膜30c,而且在该2个中间膜30c之间,在车室外侧存在有多个调光膜35an且在比该多个调光膜35an更靠车室内侧存在有光反射膜36(图15)。这种情况下的光反射膜36例如与最小的调光膜35a3的大小匹配地形成,并以使光反射膜36与该调光膜35a3重合的方式存在于车室内侧的调光膜35a1和车室内侧的中间膜30c之间,以减轻行驶中车辆振动(上下振动等)时的乘员眼睛的疲劳。

另外,在基于变形例3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的投射区域31的情况下,光反射薄膜36设置在比多个调光膜35b更靠车室内侧。由此,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与将光反射膜36设置在比调光膜35b更靠车室外侧的构造相比,乘员能够视觉识别明亮清晰的虚像。例如,这种情况下的本变形例的透射件30构成为如下夹层玻璃:在2个玻璃30a、30b之间设置2个中间膜30c,而且在该2个中间膜30c之间,在车室外侧存在有调光膜35b且在比该多个调光膜35b更靠车室内侧存在有光反射膜36(图16)。这种情况下的光反射膜36例如与调光膜35b中的厚度最大的部分的大小匹配地形成,并使光反射膜存在于该厚度最大的部分与车室内侧的中间膜30c之间,以减轻行驶中的车辆振动(上下振动等)时的乘员眼睛的疲劳。

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由于使光反射膜36存在于乘员与调光膜35(35an、35b)之间,所以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比较,能够进行不输于周边环境(亮度、背景等)的更高亮度的信息显示。因此,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相比,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更能够提高视觉识别性。而且,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能够在投射区域31与背景之间取得较大的亮度对比,所以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比较,能够进行更精密的信息显示,所以由于这一点也能够提高视觉识别性。

另外,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随着这样的视觉识别性提高,能够使用亮度比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低的显示装置10。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比较,能够将显示装置10的成本抑制得较低。

顺便提及,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也可以是针对多个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的每个而各设置一个调光膜35(35an、35b),并且对所有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设置一个光反射膜36(未图示)。另外,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也可以是针对多个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的每个而各设置一个光反射膜36,并且对所有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设置一个调光膜35(35an,35b)(未图示)。

而且,在本变形例的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也可以是对多个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的每个而各设置一个调光膜35(35an、35b),并且对所有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设置一个光反射膜36,并将该多个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的相邻的投射区域彼此之间设定为另外的投射区域(省略图示)。而且,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也可以在该另外的投射区域,设置透射率被固定为0%至100%之间的一个值的透射率固定膜(省略图示)。在该另外的投射区域中,将透射率固定膜设置在比光反射膜36更靠车室外侧。也就是说,在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中设置有:多个投射区域31(第1至第4投射区域31a-31d),重叠有调光膜35(35an、35b)和光反射膜36;以及1个或多个另外的投射区域,重叠有透射率固定膜和光反射膜36。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在该另外的投射区域中也能够进行不输于周边环境(亮度、背景等)的高亮度的信息显示,而且,可以在另外的投射区域与背景之间获得较大的亮度对。由此,该车室内显示系统1能够提高视觉识别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