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4533发布日期:2019-07-27 10:0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其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车桥悬架减震系统配套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架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悬架做为连接于车架与车轴之间的减震支撑组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驾乘舒适性和操控灵活性,同时,车辆的悬架也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组件之一。

目前现有悬架系统在车辆进行弯道行驶或发生车轮跳动时,由于车辆受到侧向作用力,使得悬架系统的组件参数相应变化,导致车桥会相对于车身发生侧向运动,这不利于整车的行驶循迹性和操纵稳定性,给车辆的平稳行驶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车辆的行驶循迹性和操纵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行驶循迹性和操纵稳定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悬架系统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架系统,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于车身下方并连接于两侧车轮之间的车桥,所述车桥的前侧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撑杆,所述车桥的两侧的顶部分别沿车辆高度方向设置有减震器;

所述车桥的中部后侧设置有下支臂以及上端部铰接于车身底部的稳定杆,所述车桥的中部设置有轴线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铰轴,所述稳定杆的中部铰接于所述铰轴上,所述下支臂沿所述车桥的轴向位于所述车桥的一端与所述铰轴之间,所述稳定杆的下端部铰接于所述下支臂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车桥的前侧设置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牵引臂,所述牵引臂沿所述车桥的轴向位于两所述纵向撑杆之间,且所述牵引臂的前端部铰接于车身底部。

优选地,所述牵引臂的轴线与所述铰轴的轴线共线。

优选地,所述牵引臂的前端部与车身铰接处设置有硫化橡胶衬套。

优选地,所述稳定杆的各铰接处均设置有硫化橡胶衬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位于车身下方的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系统。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系统,其装配运行过程中,通过稳定杆分别与下支臂、铰轴以及车身的铰接,形成三铰点同轴自锁机构,使得车辆弯道行驶或发生车轮跳动时,来自车辆宽度方向的作用力会在稳定杆及其相应铰接配合件的协同作用下被转换为沿车辆高度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仅需车桥与车身间沿车辆高度方向适度运动即可卸除该作用力,避免了车桥与车身间产生横向位移或运动趋势,保证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循迹性,使车辆更加平稳可控,操控精准可靠,保证了车辆平稳连续行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悬架系统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其中,11-车桥、111-下支臂、112-铰轴、12-纵向撑杆、13-减震器、14-稳定杆、15-牵引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行驶循迹性和操纵稳定性;同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悬架系统的车辆。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悬架系统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系统,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于车身下方并连接于两侧车轮之间的车桥11,车桥11的前侧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撑杆12,车桥11的两侧的顶部分别沿车辆高度方向设置有减震器13;车桥11的中部后侧设置有下支臂111以及上端部铰接于车身底部的稳定杆14,车桥11的中部设置有轴线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铰轴112,稳定杆14的中部铰接于铰轴112上,下支臂111沿车桥11的轴向位于车桥11的一端与铰轴112之间,稳定杆14的下端部铰接于下支臂111的底端。

装配运行过程中,通过稳定杆14分别与下支臂111、铰轴112以及车身的铰接,形成三铰点同轴自锁机构,使得车辆弯道行驶或发生车轮跳动时,来自车辆宽度方向的作用力会在稳定杆14及其相应铰接配合件的协同作用下被转换为沿车辆高度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仅需车桥11与车身间沿车辆高度方向适度运动即可卸除该作用力,避免了车桥11与车身间产生横向位移或运动趋势,保证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循迹性,使车辆更加平稳可控,操控精准可靠,保证了车辆平稳连续行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及的车辆的长度方向,是指车辆行驶方向;本文中所提及的车辆的宽度方向,是指车轴的延伸方向;本文中所提及的车辆的高度方向,是指垂直于车轮的滚动平面的方向。

进一步地,车桥11的前侧设置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牵引臂15,牵引臂15沿车桥11的轴向位于两纵向撑杆12之间,且牵引臂15的前端部铰接于车身底部。车辆行驶过程中,牵引臂15与纵向撑杆12协同配合,以承受来自车辆长度方向的作用力及载荷;同时,纵向撑杆12与稳定杆14协同配合,以承受来自车辆宽度方向的作用力及载荷;而来自车辆高度方向的作用力及载荷,则由减震器13承受。该牵引臂15能够有效缓解纵向撑杆12的工作压力,提高所述悬架系统的载荷承受能力并优化其各部件间的应力分布,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整体行驶性能。

具体地,牵引臂15的轴线与铰轴112的轴线共线。该轴线共线结构能够使得牵引臂15与铰轴112及稳定杆14间形成联锁卸应力机构,以进一步提高车桥11中部的载荷耐受性和抗冲击能力,从而使车桥11乃至所述悬架系统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得以相应提高,并使车辆的行驶过程更加平稳可靠。

更具体地,牵引臂15的前端部与车身铰接处,以及稳定杆14的各铰接处均设置有硫化橡胶衬套。该硫化橡胶衬套能够有效避免各铰接配合件的接触部因直接刚性接触而导致的结构磨损,从而使得所述悬架系统各主要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工况耐受性得以相应提高。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以及位于车身下方的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为如上文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架系统。该车辆的行驶循迹性和操纵稳定性较好,行驶过程平稳可控。

综上可知,本发明中提供的悬架系统,其装配运行过程中,通过稳定杆分别与下支臂、铰轴以及车身的铰接,形成三铰点同轴自锁机构,使得车辆弯道行驶或发生车轮跳动时,来自车辆宽度方向的作用力会在稳定杆及其相应铰接配合件的协同作用下被转换为沿车辆高度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仅需车桥与车身间沿车辆高度方向适度运动即可卸除该作用力,避免了车桥与车身间产生横向位移或运动趋势,保证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循迹性,使车辆更加平稳可控,操控精准可靠,保证了车辆平稳连续行驶。

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上述悬架系统的车辆,其行驶循迹性和操纵稳定性较好,行驶过程平稳可控。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悬架系统以及应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