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无痕型实心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4397发布日期:2019-11-25 21:3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导电无痕型实心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特别是指一种导电无痕型实心胎。



背景技术:

实心轮胎是与充气轮胎(空心轮胎)对应的一种轮胎,其胎体是实心的,不用帘线作骨架,不必充气,故不需内胎或气密层。实心轮胎按其用途可分为抗静电胎、导电胎、耐油胎、高负荷实心胎、环保无痕胎等。其中:无痕胎一般颜色为浅色,如白色、灰色、绿色、黄色等,几乎接近特殊行业的地面颜色,使用过程中不会或较少留下轮胎印痕,保持了地面的整洁,在医药、电子、食品、汽车等要求洁净程度较高的行业使用。导电胎在使用过程中能释放静电,不会因静电积附而产生火花,避免火灾的发生,一般使用在火药、油料、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品行业,导电型轮胎只有黑色。

目前虽有成熟的导电实心胎技术,但尚无导电型无痕胎产品,有这类需求的用户只能使用普通无痕胎,通过降低车速来减少静电积附,其作业效率相当低下,大大增加人工、时间成本。另外,由于使用的普通无痕胎不具有导电性,因此车辆的长期积附的静电仍无法消除,这些积附的静电荷随着使用时间推移会不停累加,十分容易产生尖端放电的现象,在有爆炸危险场所使用容易引起火灾、爆炸及电击的事故。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同时满足具有无痕胎及导电胎功能的实心胎,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满足用户无痕及导电双重需求的导电无痕型实心胎。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导电无痕型实心胎,其包括由轮胎中心依次往外设置的基部胶、中层胶及无痕胎面胶,轮胎的胎侧设置有无痕胎边胶,该轮胎还包括导电结构,导电结构的一端露出无痕胎面胶,另一端从无痕胎面胶往里至少延伸至所述基部胶。

进一步,所述导电结构设置在胎侧与无痕胎边胶之间。

进一步,所述导电结构为碳纤维长丝,该碳纤维长丝的一端露出无痕胎面胶,另一端至少延伸至中层胶。

进一步,所述导电结构为碳纤维长丝及导电胶组成的复合结构。

进一步,所述导电胶及碳纤维长丝埋设于胎侧与无痕胎边胶之间,碳纤维长丝的一端露出无痕胎面胶,另一端从无痕胎面胶往里至少延伸至中层胶与导电胶重叠,导电胶的一端设置在基部胶,另一端延伸至与碳纤维长丝重叠。

进一步,所述导电胶为片状,所述碳纤维长丝为扁平状。

进一步,导电胶与碳纤维重叠的一端设置在无痕胎面胶与中层胶的交界处。

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电无痕型实心胎,其包括由轮胎中心依次往外设置的基部胶、中层胶及无痕胎面胶,轮胎的胎侧设置有无痕胎边胶,该轮胎还包括碳纤维长丝构成的导电结构,导电结构设置在胎侧与无痕胎边胶之间,导电结构的一端露出无痕胎面胶,另一端从无痕胎面胶往里至少延伸至所述基部胶。

一种导电无痕型实心胎,其包括由轮胎中心依次往外设置的基部胶及无痕胎面胶,轮胎的胎侧设置有无痕胎边胶,该轮胎还包括导电结构,导电结构设置在胎侧与无痕胎边胶之间,导电结构的一端露出无痕胎面胶,另一端从无痕胎面胶往里至少延伸至所述基部胶。

所述导电结构为碳纤维长丝或由碳纤维长丝与导电胶组成的复合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是在无痕胎的内部加入导电结构,导电结构在轮胎内部主要起静电传导的作用,可以将积累的静电有效传到至地面,有效满足用户无痕及导电双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导电无痕型实心胎,其包括由轮胎中心依次往外设置的基部胶1、中层胶2及无痕胎面胶3,轮胎的胎侧设置有无痕胎边胶4,该轮胎还包括导电结构5,导电结构5的一端露出无痕胎面胶3,另一端从无痕胎面胶3往里至少延伸至所述基部胶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电结构5是采用碳纤维长丝51及导电胶52组成的复合结构。成型时,先将基部胶1、中层胶2成型完毕,然后贴上无痕胎面胶3,接着依次埋入碳纤维长丝51、导电胶52,最后在胎侧贴上无痕胎边胶4。

优选的,将上述碳纤维长丝51及导电胶52埋设于胎侧与无痕胎边胶4之间。当然,也可以将碳纤维长丝51及导电胶52埋设于侧面其他位置。

所述碳纤维长丝51及导电胶52端点设置如下:碳纤维长丝51的一端需露出无痕胎面胶3,另一端从无痕胎面胶3向里延伸,与导电胶52相重叠;其中碳纤维长丝51长度需确保至少延伸至中层胶2,也可直接延伸至基部胶1(取代导电胶52)。导电胶52一端在基部胶1,另一端延伸至与碳纤维长丝51重叠,出于无痕特性考虑,导电胶52高度不宜超过中层胶2。导电胶52与碳纤维长丝51重叠部分优选是落在无痕胎面胶3与中层胶2交界处,当然也可进行移动、调整,使其落在中层胶2中任意位置。将碳纤维长丝51、导电胶52设置在胎侧,是为了满足、方便生产流程需要。

出于工艺考虑,可将导电胶52设计为片状,根据不同规格尺寸、结构设计或用途厚度不等,甚至可用导电胶52替代中层胶2;碳纤维长丝51为扁平状。当然,还可以将导电胶52设计为长条状等等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使用碳纤维长丝51或碳纤维长丝51与导电胶52组成的复合结构进行导电的技术方案,其中碳纤维长丝51可由其他导电性良好、不污染地面的材料替代。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