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整臂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1826发布日期:2019-11-15 21:0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调整臂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桥领域中的制动器总成组件,具体涉及自动调整臂的一种新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汽车车桥中,自动调整臂的控制臂通过连接支架、螺栓等零件与凸轮支架,此种结构,应用的零件较多,成本较高;一般需要拧紧三个螺栓,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汽车车桥中由于自动调整臂的控制臂采用连接支架、螺栓结构与凸轮支架连接,导致应用零件较多,成本较高、由于采用螺栓连接,导致装配效率降低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调整臂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调整臂的连接结构,应用于汽车制动器总成中,制动凸轮轴穿过制动凸轮支架并通过制动凸轮轴前端的花键轴与自动调整臂的花键孔花键连接,其特征在于,制动凸轮支架的轴颈前端设置有垂直于制动凸轮轴轴线的凸台,凸台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垂直于制动凸轮轴轴线的平面,凸台上设有圆形通孔,自动调整臂具有控制臂,控制臂上有圆形通孔,旋转自动调整臂使控制臂的圆形通孔与凸台上的圆形通孔对齐,一个圆柱形空心管结构的圆管的前端面与控制臂的后端面贴合,圆管的后端面与凸台的前端面贴合,一个平头销依次穿过凸台上的圆形通孔、圆管的中心孔和控制臂的圆形通孔,一个开口销穿过平头销底部的径向通孔后,开口销的开口端弯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开口销与控制臂前端面之间有至少一个平垫圈套装在平头销上,以调整凸台、圆管以及控制臂之间的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整臂连接结构,采用平头销和圆管结构,将凸轮支架和自动调整臂的控制臂连接到一起,取代了原有的螺栓和支架的连接结构。此种结构减少了装配零件的数量,降低了成本;螺栓连接改为平头销连接,提升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调整臂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调整臂的连接结构中的凸轮支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向的局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调整臂的连接结构中的的圆管径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一种自动调整臂的连接结构中的自动调整臂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b向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调整臂的连接结构中的平头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动凸轮支架,2.平头销,3.圆管,4.自动调整臂,5.平垫圈,6.开口销,7.制动凸轮轴,8.凸台,9.控制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整臂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应用于汽车制动器总成中,制动凸轮轴7穿过制动凸轮支架1并通过制动凸轮轴7前端的花键轴与自动调整臂4的花键孔花键连接,其特征在于,制动凸轮支架1的轴颈前端设置有垂直于制动凸轮轴7轴线的凸台9),凸台8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为垂直于制动凸轮轴7轴线的平面,凸台8上设有圆形通孔,自动调整臂4具有控制臂9,控制臂9上有圆形通孔,旋转自动调整臂4使控制臂9的圆形通孔与凸台8上的圆形通孔对齐,一个圆柱形空心管结构的圆管3的前端面与控制臂9的后端面贴合,圆管3的后端面与凸台8的前端面贴合,一个平头销2依次穿过凸台8上的圆形通孔、圆管3的中心孔和控制臂9的圆形通孔,一个开口销6穿过平头销2底部的径向通孔后,开口销6的开口端弯折。

如图1所示,开口销6与控制臂9前端面之间可以有至少一个平垫圈5套装在平头销2上,用于调整凸台8、圆管3以及控制臂9之间的间隙,若上述三者之间的间隙较大,或者需要使上述三者的间隙减小,可以增加平垫圈5的数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