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型导游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4229发布日期:2019-11-05 22:08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一种B型导游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游客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B型导游椅。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旅游客车,包括驾驶室和车厢,车厢位于驾驶室的后上方,驾驶室与车厢之间通过立壁隔开,车厢包括两侧的座椅和中间的过道,在驾驶室中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司机椅和导游椅,导游椅包括椅体和用于安装椅体的底架机构,该底架机构固定安装在立壁上,椅体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与立壁平行且在厚度方向与立壁垂直的椅背。

然而,目前导游椅的尺寸较大,比较占空间,容易造成车内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B型导游椅,当不需要使用B型导游椅时,可将B型导游椅折叠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车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B型导游椅,包括支撑架、安装架、坐板以及靠板,所述安装架固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靠板固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坐板的后侧设置有水平设置的导向杆,且所述导向杆的两端设于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且可沿所述安装架上下滑移,所述坐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坐板,所述坐板可相对所述靠板开合,以使B型导游椅处于打开或折叠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使用B型导游椅时,使用者翻转坐板,在这个过程中,导向杆沿安装架往上滑移,同时坐板左右两侧的连杆摆动直至坐板处于水平状态;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B型导游椅时,使用者翻转坐板,此时,导向杆沿安装架往下移动,同时,连杆摆动直至坐板使得坐板与靠板相互贴合,此时B型导游椅处于折叠状态,有利于节省车内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设置有导向通槽,所述导向杆的两端部穿过所述导向通槽并与所述导向通槽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通槽设置,实现导向杆滑移连接于安装架,同时对导向杆滑移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可使所述坐板自动复位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B型导游椅时,使用者站起来后,弹性件使得坐板自动翻转,省去使用者将坐板自动复位的步骤,进一步提高使用者使用B型座椅的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架,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杆的端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B型导游椅时,使用者站起来后,气弹簧带动导向杆往下移动,同时连杆摆动直至坐板翻转,此时B型导游椅处于折叠状态,气弹簧设置,实现省去使用者将坐板自动复位的步骤,进一步提高使用者使用B型座椅的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气弹簧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气弹簧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弹簧设置有两个,进一步提高导向杆沿导向通槽滑移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坐板的前侧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处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坐板时,使用者可握持把手将坐板翻转。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两侧设置有扶手,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扶手之间设置有水平设置的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扶手的侧面并固设于所述安装架的侧面,且所述扶手可绕所述转杆转动,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抵接部,当所述扶手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扶手相互抵触,以将所述扶手定位于水平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扶手时,可将扶手往下压,扶手相对安装架转动直至扶手与安装架的抵接部抵触,此时扶手无法继续转动,进而使得扶手处于水平状态,便于使用者使用。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安全带固定盒,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安全带卡接配合的卡扣件,所述坐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设于所述安全带固定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坐在坐板上时,压力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工作,实现提醒使用者系上安全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B型导游椅时,使用者翻转坐板,此时,导向杆沿安装架往下移动,同时,连杆摆动直至坐板使得坐板与靠板相互贴合,此时B型导游椅处于折叠状态,有利于节省车内的空间;

2、气弹簧设置,实现省去使用者将坐板自动复位的步骤,进一步提高使用者使用B型座椅的便利性;

3、当使用者坐在坐板上时,压力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工作,实现提醒使用者系上安全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B型导游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弹簧与导向杆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2、安装架;21、导向通槽;22、抵接部;3、坐板;31、凹陷部;32、把手;33、导向杆;4、靠板;5、连杆;6、气弹簧;7、扶手;8、转杆;9、安全带固定盒;10、卡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B型导游椅,参见图1和图2,包括支撑架1、安装架2、坐板3以及靠板4。安装架2固设于支撑架1,靠板4固设于安装架2上。坐板3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杆5,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坐在B型导游椅时,使用者的左右两侧即为坐板3的左右两侧,使用者的前侧和后侧即为坐板3的前侧和后侧。连杆5的上端铰接于安装架2,连杆5的下端铰接于坐板3。坐板3的后侧固定设置有水平设置的导向杆33,导向杆33固定于坐板3的后侧,且导向杆33的两端设于安装架2的左右两侧且可沿安装架2上下滑移,安装架2设置有导向通槽21,导向杆33的两端部穿过导向通槽21并与导向通槽21滑移配合。导向通槽21的两端均为闭合端,导向通槽21设置,实现导向杆33滑移连接于安装架2,同时对导向杆33滑移起到导向作用。坐板3可相对靠板4开合,以使B型导游椅处于打开或折叠状态。当B型导游椅处于打开状态时,导向杆33与导向通槽21的上端相抵接;当B型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导向杆33与导向通槽21的下端相抵接。

参见图2,安装架2背离连杆5的一侧设置有可使坐板3自动复位的弹性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气弹簧6。气弹簧6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弹簧6分别设于安装架2的左右两侧。气弹簧6的一端固设于安装架2,气弹簧6的另一端与导向杆33的端部连接。在坐板3翻转的过程中,气弹簧6的活塞杆随着导向杆33的移动而伸缩,当使用者从坐板3上站起来时,气弹簧6可带动导向杆33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坐板3自动翻转,使得B型导游椅处于折叠状态。坐板3的前侧设置有凹陷部31,凹陷部31处设置有把手32,凹陷部31与把手32配合设置,便于使用者翻转坐板3。

如图1所示,安装架2的两侧设置有扶手7,安装架2与扶手7之间设置有水平设置的转杆8,转杆8的一端穿过扶手7的侧面并固设于安装架2的侧面,且扶手7可绕着转杆8转动。安装架2上设置有抵接部22,当扶手7处于水平位置时,抵接部22与扶手7相互抵触,以将扶手7定位于水平状态。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扶手7时,可将扶手7往下压,扶手7相对安装架2转动直至扶手7与安装架2的抵接部22抵触,此时扶手7无法继续转动,进而使得扶手7处于水平状态,便于使用者使用。

如图1所示,安装架2的一侧设置有安全带固定盒9,安装架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安全带(图中未示出)卡接配合的卡扣件10,坐板3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电连接有蜂鸣器(图中未示出),蜂鸣器设于安全带固定盒9。当使用者坐在坐板3上时,压力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响10秒至15秒,实现提醒使用者系上安全带。

具体工作过程:

当不需要使用B型导游椅时,坐板3与靠板4相互贴合,此时B型导游椅处于折叠状态,扶手7处于竖直状态。

当使用者需要使用B型导游椅时,使用者翻转坐板3,在这个过程中,气弹簧6的活塞杆随着导向杆33沿导向通槽21往上滑移,同时坐板3左右两侧的连杆5摆动直至坐板3处于水平状态。

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扶手7时,可将扶手7往下压,扶手7绕着转杆8转动直至扶手7与安装架2的抵接部22抵触,此时扶手7无法继续转动,进而使得扶手7处于水平状态,便于使用者使用。

当使用者坐在坐板3上时,压力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工作,使得蜂鸣器响起10秒至15秒,提醒使用者系上安全带。

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B型导游椅时,使用者从坐板3站起来后,气弹簧6驱动导向杆33往下移动,同时连杆5摆动直至坐板3翻转至竖直状态,此时B型导游椅处于折叠状态,节省车内空间。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