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防雾霾纱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7257发布日期:2019-12-06 16:3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车用防雾霾纱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纱窗领域,具体涉及车用防雾霾纱窗。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汽车配件市场开始展现出活力,目前市面上已有可防止蚊虫飞入车内的车用纱窗出售,近年来,雾霾、扬尘或沙尘天气频繁出现,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有的车用纱窗多不能起到防止雾霾等空气污染物进入车内的作用,不能再开窗通风透气的同时保障车内空气清洁。

为了使车用纱窗具有阻隔空气污染物的功能,中国专利cn206562902u公开了一种磁吸式汽车防雾霾纱窗,其窗纱本体包括窗纱布、静电驻极滤网和活性炭网布,窗纱布、静电驻极滤网和活性炭网布的边缘缝制在一起形成的过滤层可以过滤部分空气污染物,但是,通过边缘缝制连接的多层过滤层(或过滤体)过滤雾霾,由于车用纱窗的使用状态基本为竖直安装,由各过滤层过滤下的尘埃会在重力作用下都囤积于过滤层间间隙的下部,极易阻塞过滤层下部的空气流道,影响过滤效果和过滤层使用寿命,需频繁更换或清洁过滤层,使用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车用防雾霾纱窗,该纱窗能够阻隔雾霾等空气污染物进入车内,且具有较高的积尘的承受能力,可减少使用所需清洁次数,延长使用寿命,使用更加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用防雾霾纱窗,包括与车窗边框适配的纱窗边框和安装在纱窗边框内的防雾霾窗纱,所述纱窗边框上设有用于连接车窗边框的连接部件,所述防雾霾窗纱为三层结构,依次设为金属丝网、电纺纳米纤维膜和塑料保护网,所述电纺纳米纤维膜通过静电纺丝法直接喷涂复合在所述金属丝网上,所述塑料保护网通过超声焊接固定在所述电纺纳米纤维膜上,所述超声焊接的焊接线为多条且交错排布在防雾霾窗纱上,所述塑料保护网通过焊接线与电纺纳米纤维膜固定后形成多个积尘袋。

作为优选,所述积尘袋均为等大的菱形,所述积尘袋在防雾霾窗纱上均匀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丝网为镀铜不锈钢网,所述电纺纳米纤维膜为疏水疏油高分子材料纳米纤维膜,所述塑料保护网为镀银尼龙网。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丝网目数为80~150目,所述塑料保护网目数为40~70目,所述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大于80%,平均孔径为300~500nm。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件为贴设在纱窗边框上的磁铁块,所述磁铁块设为多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纱窗边框外包有布料包边,所述磁铁块设于布料包边内。

作为优选,所述纱窗边框开设有多个可用于折叠纱窗边框的开口部。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部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开口部沿过纱窗边框底边中点的竖直直线设置,另外两个开口部沿过纱窗边框任一条侧边中点的水平直线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纱窗边框上卡设有连接开口部两侧纱窗边框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与开口部一一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提供了车用防雾霾纱窗,该纱窗能够阻隔雾霾等空气污染物进入车内,且具有较高的积尘的承受能力,可减少使用所需清洁次数,延长使用寿命,使用更加方便。具体而言:

(1)本申请的车用防雾霾纱窗的塑料保护网通过焊接线与电纺纳米纤维膜固定后形成的多个积尘袋,使由电纺纳米纤维膜过滤下的雾霾颗粒能够储存容纳于分布于整个防雾霾窗纱之上的积尘袋中,相较于常规的过滤窗灰尘集中囤积于过滤体下部,能够在保障通风过滤效果的同时承受更大的尘埃积累量,从而减少窗纱正常使用所需的清洁次数,延长过滤体使用寿命,更加方便使用。

(2)本申请的车用防雾霾纱窗的主要过滤体是由静电纺丝法制得的电纺纳米纤维膜,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独特的理、化性质,可在不影响气体分子流通的前提下,通过孔径筛分作用阻止pm2.5雾霾颗粒的通过,相较于传统过滤体,电纺纳米纤维膜厚度小孔隙率大,能够确保透气性和透光性,在使用时可保证车内通风和采光。

(3)本申请的车用防雾霾纱窗的金属丝网的致密的表面结构能够对室外空气进行预过滤,可以有效阻隔烟尘、花粉等大颗粒悬浮物进入积尘袋,金属丝网还可以反射紫外线,能够提高防雾霾窗纱的防辐射功能。同时,通过超声焊接复合于电纺纳米纤维膜表面的塑料保护层,除了能与电纺纳米纤维膜组合形成积尘袋增大防雾霾窗纱的积尘承受能力外,还可以对电纺纳米纤维膜起到保护作用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雾霾纱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防雾霾纱窗拆除弹性卡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的图2的a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雾霾窗纱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包边的车用防雾霾纱窗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个图中:1-纱窗边框,11-磁铁块,12-开口部,13-弹性卡扣,14-布料包边,2-防雾霾窗纱,21-积尘袋,22-焊接线,23-金属丝网,24-电纺纳米纤维膜,25-塑料保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车用防雾霾纱窗,包括与车窗边框适配的纱窗边框1和安装在纱窗边框1内的防雾霾窗纱2,所述纱窗边框1上设有用于连接车窗边框的连接部件,所述防雾霾窗纱2为三层结构,依次设为金属丝网23、电纺纳米纤维膜25和塑料保护网25,所述电纺纳米纤维膜24通过静电纺丝法直接喷涂复合在所述金属丝网23上,所述塑料保护网25通过超声焊接固定在所述电纺纳米纤维膜24上,所述超声焊接的焊接线22为多条且交错排布在防雾霾窗纱2上,所述塑料保护网25通过焊接线22与电纺纳米纤维膜24固定后形成多个积尘袋21。

上述车用防雾霾纱窗主要以电纺纳米纤维膜24过滤雾霾,由于塑料保护网25通过焊接线22与电纺纳米纤维膜24固定后形成的多个积尘袋21,故由电纺纳米纤维膜24过滤下的灰尘能够储存容纳于分布于整个防雾霾窗纱2之上的积尘袋21中,而不是全部囤积落于防雾霾窗纱2的下部,相较于常规的过滤窗灰尘集中囤积于过滤体下部,本实施例的防雾霾纱窗以整个防雾霾窗纱2作为积尘体,能够在保障通风过滤效果的同时承受更大的尘埃积累量,从而减少窗纱正常使用所需的清洁次数,延长过滤体使用寿命,更加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所用的静电纺丝法作为广泛应用的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可以将电纺纳米纤维膜24直接喷涂复合于作为电纺装置收集极的金属丝网23上,复合方式较为简单,由静电纺丝法制得的电纺纳米纤维膜24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独特的理、化性质,平均纤维直径为微纳米级,每平方厘米的纳米纤维膜上密布着微纳米尺度的微孔,可在不影响气体分子流通的前提下,通过孔径筛分作用阻止pm2.5雾霾颗粒的通过,相较于传统过滤体,电纺纳米纤维膜24厚度较小孔隙率较大,能够确保透气性和透光性,在使用时可保证车内通风和采光。而金属丝网23在防雾霾窗纱中不仅是作为电纺纳米纤维膜24的支撑体和制备电纺纳米纤维膜24的收集极,金属丝网23致密的表面结构能够对室外空气进行预过滤,可以有效阻隔烟尘、花粉等大颗粒悬浮物进入积尘袋,金属丝网23还可以反射紫外线,能够提高防雾霾窗纱23的防辐射功能。同时,通过超声焊接复合于电纺纳米纤维膜24表面的塑料保护层,除了能与电纺纳米纤维膜24组合形成积尘袋增大防雾霾窗纱2的积尘承受能力外,还可以对电纺纳米纤维膜24起到保护作用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积尘袋21均为等大的菱形,所述积尘袋21在防雾霾窗纱2上均匀排布。

具体的,所述金属丝网23为镀铜不锈钢网,所述电纺纳米纤维膜24为疏水疏油高分子材料纳米纤维膜,如聚氨酯纳米纤维膜,疏水疏油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纳米纤维膜表面具有类似于荷叶表面的超疏水性能,高效防水,易于清洗,所述塑料保护网25为镀银尼龙网,镀银处理的尼龙网表面的金属银可以提高防雾霾窗纱2的抗菌性能和防辐射性能,且使该防雾霾窗纱2更加美观。

具体的,所述金属丝网目数为80~150目,所述塑料保护网目数为40~70目,所述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大于80%,平均孔径为300~500nm。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件为贴设在纱窗边框1上的磁铁块11,所述磁铁块11设为多个。上述车用防雾霾纱窗可通过磁铁块吸附金属材质的车窗边框固定在车窗边框上,方便使用和拆卸清洁。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纱窗边框1外包有布料包边14,所述磁铁块11设于布料包边14内。

具体的,如图2-3所示,所述纱窗边框1设有多个可用于折叠纱窗边框1的开口部12。开口部12的设置使得本上述车用防雾霾纱窗可沿同一直线设置的两个开口部12折叠,从而减小收纳所需空间,方便使用。

具体的,所述开口部12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开口部12沿过纱窗边框1底边中点的竖直直线设置,另外两个开口部12沿过纱窗边框任一条侧边(如左侧边)中点的水平直线设置。

具体的,所述纱窗边框1上卡设有连接开口部12两侧纱窗边框1的弹性卡扣13,所述弹性卡扣13与开口部12一一对应设置。卡设在开口部12两侧纱窗边框1上的弹性卡扣13可固定开口部12两侧纱窗边框1的相对位置,确保使用状态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