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5291发布日期:2020-04-07 22:1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



背景技术:

被动安全装置是指汽车在发生交通事故以后能尽量减小人身损伤的安全装置,包括对乘员和行人的保护,常见的被动安全装置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系统。现有技术中,虽然安全气囊系统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还是没有专用于公路客车的安全气囊系统,公路客车上仅有两点式的安全带;当公路客车发生侧翻、侧面碰撞等交通事故时,容易给车内乘员造成人身伤害,例如在撞击点附近的乘员,其就容易遭受较大程度的伤害,同时,在公路客车碰撞到行人时还容易使行人摔倒,造成严重的碾压事故。故而,提供一种既能保护车内乘员又能保护车外行人的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在公路客车发生侧翻、侧面碰撞等交通事故时,其既能保护车内乘员又能保护车外行人,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它包括开设在车身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的矩形孔,及安装在车身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和压电传感器,车身同一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和压电传感器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线相连接,在矩形孔内安装有矩形框架,且在矩形孔的左右两孔壁处分别固接有一块固定板,所述矩形框架的外侧面分别与固定板和矩形孔的上下两孔壁相抵接,在矩形框架内固定安装有内置气囊的气囊箱,车身同一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和气囊箱的气囊之间通过充气管相连接,矩形框架内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设有对开盖板,在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板上开设有供对开盖板的安装轴穿过的轴孔,对开盖板的安装轴贯穿轴孔后固接一个弹性连接件,在固定板上开设有卡槽,弹性连接件卡装在对应的卡槽中。

上述的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是,所述安装轴与轴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公路客车发生侧翻、侧面碰撞等交通事故时,点火充气装置接收到来自压电传感器的碰撞信号后快速启动,对气囊箱内的气囊进行快速充气,气囊快速膨胀,向车内方向快速冲出的同时,也撞开对开盖板后向车外快速冲出,这样不仅能保护车内的乘员,还能利用冲出车外的气囊来对行人进行保护,避免车身直接撞击行人,避免在碰撞到行人时因行人摔倒而发生碾压事故。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设计巧妙和布置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弹性连接件未卡装于卡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弹性连接件未卡装于卡槽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框架与固定板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一种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它包括开设在车身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的矩形孔,及安装在车身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7和压电传感器(即碰撞传感器)8,车身同一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7和压电传感器8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线10相连接,在矩形孔内安装有矩形框架1,且在矩形孔的左右两孔壁处分别固接有一块固定板2,所述矩形框架1的外侧面分别与固定板2和矩形孔的上下两孔壁相抵接,在矩形框架1内固定安装有内置气囊的气囊箱3,车身同一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7和气囊箱3的气囊之间通过充气管9相连接,矩形框架1内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设有对开盖板4,在矩形框架1的左右两侧板上开设有供对开盖板4的安装轴4-1穿过的轴孔,对开盖板4的安装轴4-1贯穿轴孔后固接一个弹性连接件5,在固定板2上开设有卡槽6,弹性连接件5卡装在对应的卡槽6中。

为了气囊箱3内的气囊将对开盖板撞开,为了便于安装轴4-1相对相对轴孔自由转动,所述安装轴4-1与轴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在公路客车发生侧翻、侧面碰撞等交通事故时,点火充气装置7接收到来自压电传感器8的碰撞信号后快速启动,对气囊箱3内的气囊进行快速充气,气囊快速膨胀,向车内方向快速冲出的同时,也撞开对开盖板4后向车外快速冲出,实现既保护车内乘员又保护车外行人的目的。

在公路客车未发生侧翻、侧面碰撞等交通事故时,通过弹性连接件5与卡槽6配合,对开盖板4始终处于闭合状态,不仅符合车身外观的一致性,还能起到保护气囊箱3及其内气囊的目的;在公路客车发生侧翻、侧面碰撞等交通事故时,气囊箱3内的气囊撞击对开盖板4,给弹性连接件5施加一个转动力矩,弹性连接件5发生变形,这样卡槽6中的弹性连接件5即可随对开盖板4的安装轴4-1一起转动。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它包括开设在车身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的矩形孔,及安装在车身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7)和压电传感器(8),车身同一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7)和压电传感器(8)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线(10)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矩形孔内安装有矩形框架(1),且在矩形孔的左右两孔壁处分别固接有一块固定板(2),所述矩形框架(1)的外侧面分别与固定板(2)和矩形孔的上下两孔壁相抵接,在矩形框架(1)内固定安装有内置气囊的气囊箱(3),车身同一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7)和气囊箱(3)的气囊之间通过充气管(9)相连接,矩形框架(1)内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设有对开盖板(4),在矩形框架(1)的左右两侧板上开设有供对开盖板(4)的安装轴(4-1)穿过的轴孔,对开盖板(4)的安装轴(4-1)贯穿轴孔后固接一个弹性连接件(5),在固定板(2)上开设有卡槽(6),弹性连接件(5)卡装在对应的卡槽(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4-1)与轴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客车用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开设在车身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的矩形孔,及安装在车身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和压电传感器,在矩形孔内安装有矩形框架,且在矩形孔的左右两孔壁处分别固接有一块固定板,在矩形框架内固定安装有内置气囊的气囊箱,车身同一侧面上的点火充气装置和气囊箱的气囊之间通过充气管相连接,矩形框架内靠近车身外侧的一侧设有对开盖板。在公路客车发生侧翻、侧面碰撞等交通事故时,气囊快速膨胀,向车内方向快速冲出的同时,也撞开对开盖板后向车外快速冲出,实现既保护车内乘员又保护车外行人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杨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