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0346发布日期:2020-05-20 00:0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越野车,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属于越野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加快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战略。而作为智能制造与通用航空融合发展的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仅2017年一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就超过121.3亿元,全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24万架以上,随着无人机更具致命性、行动更鬼祟、速度更快、更敏捷、格更便宜,这些设备所带来的骚扰与威胁程度也跟着升高,小至个人、家庭的隐私权被侵犯,大至危及社会及国防安全。因此,必须采取一种技术手段对这些“黑飞”无人机进行有效监测,才能及时作出处置,保障低空安全。

现有无人机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电被动侦测技术、雷达主动探测技术、光学探测技术、声学侦测技术等,其中雷达探测技术是主要应用方向。但目前,雷达探测技术的应用针对这种“低慢小”无人机目标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利之处:一是这种“低慢小”无人机目标多普勒频移效应不明显,雷达捕捉困难,因此探测距离都比较近,尤其对于边防、军事基地等重要设施的防护需求难以满足;二是雷达技术配套相关设备众多,目前机动式雷达车普遍采用大型方舱结构,方舱外部安装雷达天线,内部架设处理器等设备,从而降低了车辆的通行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包括越野车本体,所述越野车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设备舱电源,所述设备舱电源上电性连接有面板和控制按钮,所述面板上电性连接有鼠标和电脑键盘,所述越野车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底座,所述固定支撑底座的上端一侧通过底部连接轴活动连接有平板雷达边框,所述平板雷达边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平板雷达,所述平板雷达上电性连接有雷达电源线和雷达信号线,所述固定支撑底座的前后部一侧均设有液压支撑杆,所述液压支撑杆的上端均通过支撑连接轴活动连接在平板雷达边框上,所述液压支撑杆电性连接有液压电源线,所述液压电源线和设备舱电源以及控制按钮电性连接,所述越野车本体上端的一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穿孔弯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穿孔弯头呈u型结构,所述穿孔弯头的开口一端均穿过越野车本体的外部上端且均延伸至越野车本体的内部上端,所述穿孔弯头位于越野车本体外部的一端均悬空向下且朝向越野车本体的外部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雷达电源线和雷达信号线均与设备舱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电源线和雷达电源线均穿过越野车本体上端前部设置的穿孔弯头且均延伸至越野车本体的内部,所述雷达信号线穿过越野车本体上端后部设置的穿孔弯头且延伸至越野车本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支撑底座内部两侧之间的距离均和平板雷达边框两侧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固定支撑底座内部前后侧之间的距离均和平板雷达边框前后部之间的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体积较大的平板雷达安装于越野车顶部位置,既解决了“低慢小”无人机探测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大型方舱车越野能力不足,野外部署不便的矛盾。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图。

图中:1、越野车本体;2、平板雷达边框;3、支撑连接轴;4、液压支撑杆;5、底部连接轴;6、液压电源线;7、雷达电源线;8、雷达信号线;9、穿孔弯头;10、固定支撑底座;11、平板雷达;12、设备舱电源;13、面板;14、鼠标;15、电脑键盘;16、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包括越野车本体1,越野车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设备舱电源12,设备舱电源12上电性连接有面板13和控制按钮16,面板13上电性连接有鼠标14和电脑键盘15,越野车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底座10,固定支撑底座10的上端一侧通过底部连接轴5活动连接有平板雷达边框2,平板雷达边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平板雷达11,平板雷达11上电性连接有雷达电源线7和雷达信号线8,固定支撑底座10的前后部一侧均设有液压支撑杆4,液压支撑杆4的上端均通过支撑连接轴3活动连接在平板雷达边框2上,液压支撑杆4电性连接有液压电源线6,液压电源线6和设备舱电源12以及控制按钮16电性连接,越野车本体1上端的一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穿孔弯头9。

穿孔弯头9呈u型结构,穿孔弯头9的开口一端均穿过越野车本体1的外部上端且均延伸至越野车本体1的内部上端,穿孔弯头9位于越野车本体1外部的一端均悬空向下且朝向越野车本体1的外部上端,防止雨水通过穿孔弯头9进入越野车本体1的内部,雷达电源线7和雷达信号线8均与设备舱电源12电性连接,便于平板雷达11的工作,液压电源线6和雷达电源线7均穿过越野车本体1上端前部设置的穿孔弯头9且均延伸至越野车本体1的内部,雷达信号线8穿过越野车本体1上端后部设置的穿孔弯头9且延伸至越野车本体1的内部,便于电能的输送,固定支撑底座10内部两侧之间的距离均和平板雷达边框2两侧之间的距离相同,固定支撑底座10内部前后侧之间的距离均和平板雷达边框2前后部之间的距离相同,便于将平板雷达边框2卡在固定支撑底座10的内部。

具体的,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将固定支撑底座10焊接在越野车本体1的上端,将带有平板雷达11的平板雷达边框2固定在固定支撑底座10和液压支撑杆4上,越野行进途中,平板雷达边框2倒伏于越野车本体1上端设置的固定支撑底座10中,平板雷达边框2四周固定,起到防震的效果,工作时,越野车本体1处于停止状态,操作员坐在操控舱内,按下控制按钮16,液压支撑杆4支起时,平板雷达边框2以底部连接轴5为中心转动,按照不同的预设角度,平板雷达边框2竖起至该角度,操作员打开越野车本体1内部的用户终端服务器,启动平板雷达11的探测功能,即可对较远的低空无人机目标进行预警探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越野车本体(1),所述越野车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设备舱电源(12),所述设备舱电源(12)上电性连接有面板(13)和控制按钮(16),所述面板(13)上电性连接有鼠标(14)和电脑键盘(15),所述越野车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底座(10),所述固定支撑底座(10)的上端一侧通过底部连接轴(5)活动连接有平板雷达边框(2),所述平板雷达边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平板雷达(11),所述平板雷达(11)上电性连接有雷达电源线(7)和雷达信号线(8),所述固定支撑底座(10)的前后部一侧均设有液压支撑杆(4),所述液压支撑杆(4)的上端均通过支撑连接轴(3)活动连接在平板雷达边框(2)上,所述液压支撑杆(4)电性连接有液压电源线(6),所述液压电源线(6)和设备舱电源(12)以及控制按钮(16)电性连接,所述越野车本体(1)上端的一侧前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穿孔弯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弯头(9)呈u型结构,所述穿孔弯头(9)的开口一端均穿过越野车本体(1)的外部上端且均延伸至越野车本体(1)的内部上端,所述穿孔弯头(9)位于越野车本体(1)外部的一端均悬空向下且朝向越野车本体(1)的外部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电源线(7)和雷达信号线(8)均与设备舱电源(12)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电源线(6)和雷达电源线(7)均穿过越野车本体(1)上端前部设置的穿孔弯头(9)且均延伸至越野车本体(1)的内部,所述雷达信号线(8)穿过越野车本体(1)上端后部设置的穿孔弯头(9)且延伸至越野车本体(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底座(10)内部两侧之间的距离均和平板雷达边框(2)两侧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固定支撑底座(10)内部前后侧之间的距离均和平板雷达边框(2)前后部之间的距离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平板雷达的小型越野车,包括越野车本体,越野车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设备舱电源,设备舱电源上电性连接有面板和控制按钮,面板上电性连接有鼠标和电脑键盘,越野车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底座,固定支撑底座的上端一侧通过底部连接轴活动连接有平板雷达边框,平板雷达边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平板雷达,平板雷达上电性连接有雷达电源线和雷达信号线,固定支撑底座的前后部一侧均设有液压支撑杆,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体积较大的平板雷达安装于越野车顶部位置,既解决了“低慢小”无人机探测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大型方舱车越野能力不足,野外部署不便的矛盾。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孙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星图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8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