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点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4528发布日期:2020-01-03 09:1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点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点烟器。



背景技术:

汽车点烟器是汽车的一种标准随车配件,用于作为车主吸烟时点烟的火源。汽车点烟器通常还设置有背光功能,在驾驶周边环境处于黑暗时,通过开启背光功能使点烟器的光圈亮起,从而方便驾驶员寻找点烟器的位置。但是,现有的汽车点烟器因其自身导电效率极低,造成光圈中离光源近的光圈面亮度高,离光源远的光圈面亮度低,从而造成光圈面亮度不均,容易给驾驶员造成视觉眩晕的不良效果。

cn208559127u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点烟器,包括点烟器主体、点烟器插座、储存仓、半圆板、弹簧铰链、点烟头、手柄、led灯、端盖和透明塑料板,点烟器插座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半圆孔,储存仓内部设置有弹簧,半圆板远离弹簧铰链一侧设置有橡胶垫,手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纽扣电池一侧设置有led灯。

上述电动汽车点烟器结构的半圆板安装于点烟器插座内部,拔出点烟头时,半圆板从储存仓内弹出,起到封闭点烟器插座上插孔的目的,防止灰尘进入点烟器插座内而导致故障,手柄内部设置有led灯,转动端盖接通以及断开电路的连接,操作方便,利用led灯作为光源,达到照明的目的,以便于光线不足时也方便使用点烟器。但还存在以下问题:汽车点烟器因其自身导电效率极低,造成透光部分中离光源近的光圈面亮度高,离光源远的光圈面亮度低,从而造成透光部分亮度不均,容易给驾驶员造成视觉眩晕的不良效果。

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点烟器的透光结构的亮度均匀的汽车用点烟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点烟器的透光结构的亮度均匀的汽车用点烟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点烟器,包括点烟器本体,所述点烟器本体包括点烟器金属壳体、点烟头和插座,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成型为上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插座与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的底部相连,在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内设有供电结构,所述供电结构与所述插座电连接,以能够对点烟头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照明结构,所述照明结构包括透光结构和光源,所述透光结构成型为环状结构,所述透光结构用于与汽车的点烟器安装孔卡接配合,所述透光结构套设在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上部,并与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透光结构的一侧,所述光源包括安装盒和led组件,所述led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led组件包括集成电路板和led灯珠,其中,所述led灯珠安装于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在所述led灯珠和所述透光结构之间设置有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上具有一集光槽,所述集光槽成形为圆锥体的凹槽结构,且所述led灯珠位于所述集光槽内;所述光源也与所述插座电连接,以对光源进行供电;

所述透光结构的上端具有向外凸出的透光圈。

申请人发现,传统的点烟器结构通常采用灯泡来照明,但是由于传统的点烟器结构的导光效率低,造成透光结构中距离光源近的部分亮度高,距离光源远的部分亮度低,从而造成透光结构的亮度不均,容易给驾驶员造成视觉眩晕的不良效果。

而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集光槽的圆锥体结构,而led灯珠位于该圆锥体内,集光槽就可以将led灯珠所发出的光完全包围,从而吸收了led灯珠的大部分光能。这样,与传统的点烟器采用灯泡相比,大大减少了光能的溢出,提高了透光板处的导光效率,进而实现点烟器的透光结构的亮度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点烟头的下端从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的上端插置于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内,并和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点烟头顶部具有一挤压头,且所述挤压头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点烟头底部具有一动片,通过挤压所述挤压头,能推动所述动片和所述供电结构连接。

这样,点烟头通过供电结构加热之后,驾驶员可将点烟头取出,实现点烟的功能。

更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结构包括弹片、点烟器压片和点烟头定位片,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动片下方,所述弹片的下端和所述插座连接,所述弹片的上端和所述动片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动片向下移动时能够压紧在所述弹片上,并使所述弹片产生变形;

所述点烟头定位片的上端和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点烟头定位片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固定部,当点烟头的动片向下移动后,能够通过该固定部进行定位,当弹片受热变形后,所述弹片推动所述动片,使所述动片能够克服所述固定部的阻力并复位;

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的侧部具有一镂空孔,所述点烟器压片为弹性片,并位于所述镂空孔外侧,其上端和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连接固定,其下端伸入所述镂空孔内并和所述点烟头定位片的下部外侧面连接,以将所述点烟头定位片和所述动片压紧在一起。

这样,动片通过和点烟头定位片的固定部挤压,实现了点烟头和点烟器金属壳体的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插座包括负极插片、点烟器正极插片,所述点烟器正极插片和所述弹片连接;

当所述挤压头向下按压时,所述动片的下端通过所述弹片和所述点烟器正极插片连接,而所述动片的侧部通过所述点烟头定位片和所述点烟器压片连接,并通过所述点烟器压片和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连接,进而和所述负极插片连接,实现加热功能;当所述弹片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所述弹片产生变形推动所述动片,进而使所述挤压头复位。

这样,通过按下点烟头中间的挤压头使弹片勾住动片完成连接,而弹片与点烟器正极插片连接;负极插片通过点烟器金属壳体而和点烟器压片连接,再与点烟头定位片通过挤压接触,而点烟头定位片再挤压接触动片,从而完成点烟器金属壳体与点烟头的连接。所以,当点烟头的挤压头按下后,点烟器发热丝两端就分别连接了正、负级,从而实现了加热功能;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因弹片的特殊性质会发生变形,使弹片与动片分开,从而挤压头自动回位,驾驶员此时即可取出点烟头实现点烟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还包括背光正极插片,所述led组件还包括第一引角和第二引角,所述第一引角的一端和所述集成电路板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和所述背光正极插片连接,所述第二引角的一端和所述集成电路板的负极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和所述负极插片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led组件的负极与第二触角连接,第二触角与金属壳体(负极)连接;led组件的正极与第一触角相连,第一触角与背光正极插片的一端相连,从而完成led组件的正负极输入,完成led组件的点亮。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结构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相对所述透光结构向内收缩,所述安装盒安装在该延伸部上;在所述透光结构内设有若干导光槽,所述导光槽对称分布于所述安装盒的两侧,所述导光槽的一端与所述集光槽位置正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透光结构的上端面。

这样,集光槽将吸收的光能从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延伸部导出给整个透光结构,由于导光槽对称分布于安装盒两侧,保证了整个透光结构的亮度一致。由于透光结构本身导光导电,会消耗光能,但是,本技术方案利用了透光结构离照明结构的距离越近,透光结构的横截面积就越小的特点,弥补了透光结构消耗光能的缺点,从而提高了透光结构亮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槽正对所述集光槽的一端为开放端,所述导光槽延伸至所述透光结构上端面的一端为封闭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槽的开放端在所述延伸部上沿上下方向分布,且相对位于下方的所述导光槽的开放端孔径大小大于相对位于上方的所述导光槽的开放端孔径大小。

这样,离透光结构近的地方导光槽较大,光源透过该处导光槽传递的光能也更多,弥补了在点烟器金属壳体上导电而消耗光能的缺点,从而提高了透光结构的亮度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结构为采用pc材料制作成型的构件。

这样,pc材料的导电效率高,减少了光能的传递消耗,有助于提高透光结构的亮度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结构的侧部上还设有卡子,所述卡子位于所述透光圈下方,且所述卡子的上端面设置有齿条。

这样,通过安装面与卡子配合夹紧汽车安装孔的壁厚,实现对透光结构在上下方向的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点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点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结构和保护外壳连接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结构中导光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点烟器金属壳体1;点烟头2;插座3;负极插片31;点烟器正极插片32;背光正极插片33;透光结构4;透光圈41;卡子42;延伸部43;安装盒5;集成电路板6;led灯珠7;透光板8;集光槽9;导光槽10;挤压头11;动片12;弹片13;点烟器压片14;点烟头定位片15;第一引角16;第二引角17;固定部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汽车用点烟器,包括点烟器本体,所述点烟器本体包括点烟器金属壳体1、点烟头2和插座3,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成型为上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插座3与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的底部相连,在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内设有供电结构,所述供电结构与所述插座3电连接,以能够对点烟头4进行加热。所述汽车用点烟器还包括照明结构,所述照明结构包括透光结构4和光源,所述透光结构4成型为环状结构,所述透光结构4用于与汽车的点烟器安装孔(未图示)卡接配合,所述透光结构4套设在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上部,并与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透光结构4的一侧,所述光源包括安装盒5和led组件,所述led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盒5内,所述led组件包括集成电路板6和led灯珠7,其中,所述led灯珠7安装于所述集成电路板6上,在所述led灯珠7和所述透光结构4之间设置有透光板8,所述透光板8上具有一集光槽9,所述集光槽9成形为圆锥体的凹槽结构,且所述led灯珠7位于所述集光槽9内,所述集光槽9靠近所述led灯珠7的一侧的直径大于靠近所述透光结构4的一侧。所述光源也与所述插座3电连接,以对所述光源进行供电。所述透光结构的上端具有向外凸出的透光圈。其中,所述透光结构4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43,且所述延伸部43相对所述透光结构4向内收缩,所述安装盒5安装在该延伸部43上。在所述透光结构4内设有若干导光槽10,所述导光槽10对称分布于所述安装盒5的两侧,所述导光槽10的一端与所述集光槽9位置正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透光结构4的上端面。这样,集光槽将吸收的光能从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延伸部导出给整个透光结构,由于导光槽对称分布于安装盒两侧,保证了整个透光结构的亮度一致。由于透光结构本身导光导电,会消耗光能,但是,本技术方案利用了透光结构离照明结构的距离越近,透光结构的横截面积就越小的特点,弥补了透光结构消耗光能的缺点,从而提高了透光结构亮度的均匀性。其中,所述导光槽10正对所述集光槽9的一端为开放端,所述导光槽10延伸至所述透光结构4上端面的一端为封闭端。集光槽9将其所聚集到的光,通过所述导光槽10而在所述透光结构4的内部传递。所述导光槽10的开放端在所述延伸部43上沿上下方向分布,且相对位于下方的所述导光槽10的开放端孔径大小大于相对位于上方的所述导光槽10的开放端孔径大小。这样,离透光结构近的地方导光槽较大,光源透过该处导光槽传递的光能也更多,弥补了在点烟器金属壳体上导电而消耗光能的缺点,从而提高了透光结构的亮度均匀性。其中,所述透光结构4为采用pc材料制作成型的构件。这样,pc材料的导电效率高,减少了光能的传递消耗,有助于提高透光结构的亮度均匀性。

申请人发现,传统的点烟器结构通常采用灯泡来照明,但是由于传统的点烟器结构的导光效率低,造成透光结构中距离光源近的部分亮度高,距离光源远的部分亮度低,从而造成透光结构的亮度不均,容易给驾驶员造成视觉眩晕的不良效果。

而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集光槽的圆锥体结构,而led灯珠位于该圆锥体内,集光槽就可以将led灯珠所发出的光完全包围,从而吸收了led灯珠的大部分光能。这样,与传统的点烟器采用灯泡相比,大大减少了光能的溢出,提高了透光板处的导光效率,进而实现点烟器的透光结构的亮度均匀。

其中,所述点烟头4的下端从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的上端插置于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内,并和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可拆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方式为卡接或紧配合。所述点烟头4顶部具有一挤压头11,且所述挤压头11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点烟头4底部具有一动片12,通过挤压所述挤压头11,能够推动所述动片12和所述供电结构连接。这样,点烟头通过供电结构加热之后,驾驶员可将点烟头取出,实现点烟的功能。其中,所述供电结构包括弹片13、点烟器压片14和点烟头定位片15,所述弹片13位于所述动片12下方,所述弹片13的下端和所述插座3连接,所述弹片13的上端和所述动片12的下端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动片12向下移动时能够压紧在所述弹片13上,并使所述弹片13产生变形。所述点烟头定位片15的上端和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点烟头定位片15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固定部18,当点烟头4的动片向下移动后,能够通过该固定部18进行定位,当弹片13受热变形后,弹片13推动所述动片12,使动片12能够克服固定部18的阻力并复位。所述固定部18成型为7字型结构,其横边与所述点烟头定位片15连接,所述动片12成型为上小下大的结构,当所述动片12向下移动时,所述动片12的下部挤压所述固定部18的竖边而使该竖边向外侧移动,在所述动片12的下部移动至所述固定部18的竖边下时,该竖边向内侧回复,并和所述动片12的上部接触。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的侧部具有一镂空孔,所述点烟器压片14为弹性压片,并位于所述镂空孔外侧,其上端和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连接固定,其下端成型为翻边结构并伸入所述镂空孔内,以和所述点烟头定位片15的下部外侧面连接,而将所述点烟头定位片15和所述动片12压紧在一起。这样,动片通过和点烟头定位片的固定部挤压,实现了点烟头和点烟器金属壳体的固定。其中,所述插座3包括负极插片31、点烟器正极插片32,所述点烟器正极插片32和所述弹片13连接。当所述挤压头11向下按压时,所述动片12的下端通过所述弹片13和所述点烟器正极插片32连接,而所述动片12的侧部通过所述点烟头定位片15和所述点烟器压片32连接,并通过所述点烟器压片32和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连接,进而和所述负极插片31连接,实现加热功能。当所述弹片13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所述弹片13产生变形而推动所述动片12,进而使所述挤压头11复位。这样,通过按下点烟头中间的挤压头使弹片勾住动片完成连接,而弹片与点烟器正极插片连接。负极插片通过点烟器金属壳体而和点烟器压片连接,再与点烟头定位片通过挤压接触,而点烟头定位片再挤压接触动片,从而完成点烟器金属壳体与点烟头的连接。所以,当点烟头的挤压头按下后,点烟器发热丝两端就分别连接了正、负级,从而实现了加热功能;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因弹片的特殊性质会发生变形,使弹片与动片分开,从而挤压头自动回位,驾驶员此时即可取出点烟头实现点烟的功能。

其中,所述插座3还包括背光正极插片33,所述led组件还包括第一引角16和第二引角17,所述第一引角16的一端和所述集成电路板6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和所述背光正极插片33连接,所述第二引角17的一端和所述集成电路板6的负极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点烟器金属壳体1和所述负极插片31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led组件的负极与第二触角连接,第二触角与金属壳体(负极)连接;led组件的正极与第一触角相连,第一触角与背光正极插片的一端相连,从而完成led组件的正负极输入,完成led组件的点亮。

其中,所述透光结构4的侧部上还设有卡子42,所述卡子42位于所述透光圈41下方,且所述卡子42的上端面设置有齿条。

实施时,卡子42为具有微量的变形量的构件。

这样,当将透光结构安装在点烟器安装孔时,利用点烟器安装孔的内壁挤压卡子完成透光结构的安装,并且利用卡子上的齿条,能够增加透光结构和安装孔的摩擦力,使透光结构和安装孔之间的紧固力更大,增强透光结构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组件可采用贴片led进行实施。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