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6214发布日期:2020-05-12 19:4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气囊技术领域,具体为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简单来讲,就是发生器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袋,为使安全气囊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我们想要的理想状态是,人在接触气袋之前,气袋内的气体保持饱和稳态,人在接触气袋之后,气袋内的气体呈泄压稳态,达到我们想要的吸能效果,现有的排气孔是直接在气袋面料上切割一个圆孔,但是圆孔的周边会产生应力集中,在气袋泄压时,排气孔会撕裂变大,为了不让圆孔撕裂,一般会在圆孔上缝纫一个环形的排气孔垫,起到加强的作用,这种排气孔的大小是恒定的,泄压速度不可调节。

恒定排气孔的泄压速度是不可调节的,若在低温状态下且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摩尔量处于低极限,气袋充气时,排气孔的泄压速度过快,那气袋充满时可能处于不饱和状态,而在高温状态下且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摩尔量处于高极限,那气袋充满时会处于过饱和状态,但排气孔的泄压速度跟不上,会使气袋内部压力变大,会出现涨裂气袋缝纫线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具备泄压速度可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安全气囊恒定排气孔存在泄压速度不可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气体发生器和金属壳体,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两侧均与金属壳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背面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腔填充有气袋,所述气袋的正面与气体发生器的连接处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气袋的正面呈环形缝制有环形双层本体,所述环形双层本体的正面呈环形缝制有尼龙绳。

优选的,所述金属壳体的四周通过安装螺丝与气体发生器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腔与气袋的表面嵌设。

优选的,所述气袋的四周均与连接件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形状为l形。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形状为凹形,所述连接件的表面与汽车体的内部嵌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气孔、环形双层本体、尼龙绳和金属壳体的结构设计,当气袋内的压力快速升高时,排气孔的大小会随着气袋内部压力的升高而变大,将气袋内多余气体及时排出,而后随着气袋内的压力逐渐减小,排气孔的大小会逐渐减小,达到一种饱和稳态,当气袋体积减小,压力保持不变,气体稳定排出,排气孔随气袋内部压力而变化,使气袋吸能过程保持一种泄压稳态,从而达到了泄压速度可调节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安全气囊恒定排气孔存在泄压速度不可调节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人体的安全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金属壳体的螺纹安装,使气袋和气体发生器之间达到便于拆装的效果;

通过设置固定环的形状为l形,提高了气袋未展开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袋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袋的张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气体发生器、2连接件、3气袋、4排气孔、5环形双层本体、6尼龙绳、7金属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包括气体发生器1和金属壳体7,气体发生器1的两侧均与金属壳体7的内壁固定设置,气体发生器1的背面设置有连接件2,连接件2的形状为凹形,连接件2的表面与汽车体的内部嵌设,连接件2的内腔填充有气袋3,金属壳体7的四周通过安装螺丝与气体发生器1的背面固定连接,金属壳体7的内腔与气袋3的表面嵌设,通过设置金属壳体7的螺纹连接,使气袋3和气体发生器1之间达到便于拆装的效果,气袋3的四周均与连接件2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形状为l形,通过设置固定环的形状为l形,提高了气袋3未展开时的稳定性,气袋3的正面与气体发生器1的连接处开设有排气孔4,气袋3的正面呈环形缝制有环形双层本体5,环形双层本体5的正面呈环形缝制有尼龙绳6,通过设置排气孔4、环形双层本体5、尼龙绳6和金属壳体7的结构设计,当气袋3内的压力快速升高时,排气孔4的大小会随着气袋3内部压力的升高而变大,将气袋3内多余气体及时排出,而后随着气袋3内的压力逐渐减小,排气孔4的大小会逐渐减小,达到一种饱和稳态,当气袋3体积减小,压力保持不变,气体稳定排出,排气孔4随气袋3内部压力而变化,使气袋3吸能过程保持一种泄压稳态,从而达到了泄压速度可调节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安全气囊恒定排气孔存在泄压速度不可调节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人体的安全效果。

使用时,在气袋3展开的初始阶段,排气孔4较小,气袋3能够快速展开,当气袋3内的压力快速升高时,排气孔4的大小会随着气袋3内部压力的升高而变大,将气袋3内多余气体及时排出,而后随着气袋3内的压力逐渐减小,排气孔4的大小会逐渐减小,直到达到一种饱和稳态,人接触气袋3后,气袋3能迅速的吸收人体所受撞击的能量,气袋3体积减小,压力保持不变,气体稳定排出,排气孔4随气袋3内部压力而变化,尽可能使气袋3吸能过程保持一种泄压稳态,从而实现了泄压速度可调节的优点。

综上所述:该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通过排气孔4、环形双层本体5、尼龙绳6和金属壳体7的结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安全气囊恒定排气孔存在泄压速度不可调节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包括气体发生器(1)和金属壳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1)的两侧均与金属壳体(7)的内壁固定设置,所述气体发生器(1)的背面设置有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的内腔填充有气袋(3),所述气袋(3)的正面与气体发生器(1)的连接处开设有排气孔(4),所述气袋(3)的正面呈环形缝制有环形双层本体(5),所述环形双层本体(5)的正面呈环形缝制有尼龙绳(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7)的四周通过安装螺丝与气体发生器(1)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壳体(7)的内腔与气袋(3)的表面嵌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3)的四周均与连接件(2)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形状为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的形状为凹形,所述连接件(2)的表面与汽车体的内部嵌设。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安全气囊的可变排气孔结构,包括气体发生器和金属壳体,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两侧均与金属壳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背面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腔填充有气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气孔、环形双层本体、尼龙绳和金属壳体的结构设计,当气袋内的压力快速升高时,排气孔的大小会随着气袋内部压力的升高而变大,将气袋内多余气体及时排出,而后随着气袋内的压力逐渐减小,排气孔的大小会逐渐减小,达到一种饱和稳态,当气袋体积减小,压力保持不变,气体稳定排出,排气孔随气袋内部压力而变化,使气袋吸能过程保持一种泄压稳态,从而达到了泄压速度可调节的效果,从而提高了人体的安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宁元旦;郑伟;焦龙;张欢;王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航常青汽车安全系统(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4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