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6204发布日期:2020-05-12 19:47阅读:1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布,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的网布。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副驾驶气囊安装在仪表板下方。发生碰撞气囊点爆开来的时候,气囊从仪表板里面爆炸打开、充气,从而对副驾驶乘员进行保护。在此情况下,需要仪表板的打开过程中不得有塑料碎片等飞出,以避免对乘员造成伤害。

基于此目的,现有技术中的气囊框区域会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例如,使用1500d和3000d两种密度的芳纶网布来进行注塑加强。

例如:公开号为cn108000963a,公开日为2018年5月8日,名称为“一种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罩盖的复合材料”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罩盖的复合材料。在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采用3000d的芳纶纱线对气囊框区域进行加强设计。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汽车碰撞发生时,尤其是仪表板气囊爆炸展开的时候,由于气囊的框盖板打开力度无法调节,仍然会出现爆炸物飞溅的情况,而产生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风险。

基于此,期望获得一种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该网布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确保气囊区域在气囊爆炸展开时能快速地翻开气囊盖板,避免发生爆炸物飞溅而导致的人体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该网布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其通过设置折叠部的办法,来实现气囊点爆展开时候的仪表板盖板的铰链翻转,从而确保气囊区域在气囊爆炸展开时能快速地翻开气囊盖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其包括沿安全气囊爆开拉伸力方向延伸的纵向纤维单元和与其垂直的横向纤维单元;网布在纵向纤维单元的延伸方向上具有折叠部,折叠部由网布弯曲折叠而形成,折叠部的相对交叠面之间设有遮盖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中,在安全气囊爆开时,在纵向纤维单元延伸方向上预先折叠的折叠部可以通过展开而实现缓冲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调整网布的折叠参数和尺寸(例如折叠的深度、褶皱数量等)来调整仪表板气囊盖板的展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布与仪表板接触的部分通过注塑工艺和仪表板连接成一体。

当气囊爆炸展开时,网布与仪表板接触的部分随同仪表板翻开,网布的折叠部被拉伸展开,而展开后的网布区域可以拉住与网布连接的仪表板,从而避免发生飞脱。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网布中,纵向纤维单元的排布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优化选择,以使其既能承受气囊爆炸展开时盖板对仪表板的拉力,又能确保仪表板气囊盖板翻开时的干净。

可以想到的是,本案所述的网布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网布的材料、密度或是数量,以保证仪表板的气囊爆炸时候的仪表板盖板的翻转。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遮盖层可以起到防止注塑时塑料粒子透过的作用,进而有效保证网布的顺利展开。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网布上可以设置若干固定孔,或是对网布进行适应性地剪裁,以便于注塑时在仪表板上增加粘结强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中,折叠部在厚度方向上的横断面呈s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中,每一个折叠部设有一个遮盖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中,遮盖层被固定地设置在折叠部。

在某些实施例中,遮盖层可以通过缝线进行缝制、或是采用胶水粘结或是其他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方式固定在折叠部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中,遮盖层包括一个单元层或在厚度方向上叠加在一起的若干个单元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中,单元层为无纺布单元层或胶带单元层。

由此,遮盖层可以是由单层的或若干层无纺布层形成,也可以是由单层的或若干层胶带层形成,也可以是由一层或多层的无纺布层和胶带层复合形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中,纵向纤维单元的材料选自:芳纶和/或涤纶。

上述方案中,考虑到受力要求的不同,纵向纤维单元可以对材料规格和编织密度根据实施方式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中,纵向纤维单元包括一束纵向纤维或彼此平行排布的若干束纵向纤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中,横向纤维单元包括至少两束相互绞织的横向纤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中,网布的表面涂覆有粘结剂层。

上述方案中,粘结剂层可以保证网布的平整以及硬度,有利于保证本案中的网布形状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的网布通过设置横向纤维单元以及纵向纤维单元和折叠部,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的网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安全气囊打开时杂物飞溅的问题,从而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纵向纤维单元与横向纤维单元的排布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在一些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纵向纤维单元与横向纤维单元的排布方式。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纵向纤维单元与横向纤维单元的排布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具体的实施例以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然而该解释和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构成不当限定。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纵向纤维单元与横向纤维单元的排布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其包括沿安全气囊爆开拉伸力方向延伸的纵向纤维单元1和与其垂直的横向纤维单元2。

进一步参考图1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纵向纤维单元1包括一束纵向纤维,而横向纤维单元2包括两束相互绞织的横向纤维。在本实施方式中,纵向纤维单元的材料可以选自:芳纶和/或涤纶。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纵向纤维单元1的延伸方向上具有折叠部,该折叠部由网布弯曲折叠而形成,折叠部的相对交叠面之间设有遮盖层,关于折叠部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参考图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在一些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网布非折叠区域上部区域i以及下部区域iii,其向上和向下的延伸区域可以分别与仪表板连接,而折叠部ii则用于保证仪表板的上盖板打开时的铰链伸展长度,从而防止爆炸物的飞溅。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折叠部ii的相对交叠面之间设有遮盖层,其可以一方面防止注塑时的塑料粒子透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保证网布的顺利展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遮盖层可以采用无纺布或是胶带。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出于获得更优实施效果的考虑,例如为了耐高温,遮盖层可以设置为包括一个单元层或在厚度方向上叠加在一起的若干个单元层,这些单元层可以是无纺布单元层,也可以是胶带单元层。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意性地显示了折叠部ii的褶皱为一层,但是可以想到的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折叠部ii的褶皱可以为若干层,也就是说,折叠部的相对交叠面可以具有若干对。当有若干对相对交叠面时,可以在每一对相对设置的交叠面支架均设置一个遮盖层。也可以,无论有几组相对交叠面或几层褶皱,都只设置一个遮盖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遮盖层可以被固定地设置在折叠部内,例如可以通过缝线或是胶水固定。

考虑到网布的平整和硬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优选地在网布的表面涂敷有粘结剂层。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纵向纤维单元与横向纤维单元的排布方式。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纵向纤维单元1不同于图1所示的纵向纤维单元,其包括彼此平行排布的两束纵向纤维11。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向纤维单元2包括两束相互绞织的横向纤维21。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纵向纤维单元与横向纤维单元的排布方式。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纵向纤维单元1不同于图1所示的纵向纤维单元,其包括彼此平行排布的三束纵向纤维11。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向纤维单元2包括两束相互绞织的横向纤维21。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横向纤维单元2也可以包括三束、四束或是其他数量的相互绞织的横向纤维。横向纤维单元2以及纵向纤维单元的排布及编制方式可以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设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汽车仪表板安全气囊框区域的网布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可以利用简单的芳纶或者涤纶纤维网布折叠的办法,来实现气囊点爆展开时候的仪表板盖板的铰链翻转,从而确保气囊区域在气囊爆炸展开时能快速地翻开气囊盖板后,避免爆炸物飞溅,进而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现有技术部分并不局限于本申请文件所给出的实施例,所有不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相矛盾的现有技术,包括但不局限于在先专利文献、在先公开出版物,在先公开使用等等,都可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做出的类似变化或变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