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电站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1222发布日期:2020-06-09 18:5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电站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快速更换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电站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多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日益获得广泛使用,涉及到电池快换等方面的技术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尽管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换电方式,例如采用移动换电小车运送电池实现自动更换电池组件,但在换电过程中,车内人员随时有可能打开车门,因换电平台与地面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因而需要确保车内人员开门后的安全。

对此,急需对现有的换电站进行改进,优化其结构设计,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防护装置确保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换电站防护装置,采用自动化检测的方式检测车门状态,解决换电过程中车内人员出入问题,确保换电过程人员安全,满足新能源车快速换电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电站防护装置,包括置于换电平台一侧的防护踏板本体;所述防护踏板本体包括检测组件、活动踏板、立柱、驱动组件;其中,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换电平台上,用于检测车门是否开启;

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立柱上;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踏板;所述活动踏板设置于车门一侧;

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车门关闭状态时,发出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信号,以使得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活动踏板向车辆靠近。

优选地,所述活动踏板低于车门下边缘;换电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活动踏板向车门运动,以使得所述活动踏板靠近车门。

优选地,所述活动踏板靠近车门的部分设置有弹性部,用以防止车门划伤或变形。

优选地,所述检测组件为光电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车轮两侧。

优选地,所述防护踏板本体还包括横向支架;所述横向支架与水平面呈一夹角,以使得所述活动踏板朝向车身的方向向上倾斜;所述横向支架连接若干所述立柱;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横向支架一侧;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前,所述活动踏板边缘低于车门下边缘。

优选地,所述防护踏板本体还包括滑块、滑轨;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配合,将所述横向支架与所述活动踏板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轨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动踏板底部;所述滑块固定安装于所述横向支架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踏板两侧边,以使得所述活动踏板底部与两侧的所述立柱形成一容纳空间。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推杆、气缸、液压油缸、直线电机。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电站防护装置,包括置于换电平台一侧的防护踏板本体;防护踏板本体包括检测组件、活动踏板、立柱、驱动组件;其中,检测组件设置于换电平台上,用于检测车门是否开启;驱动组件固定于立柱上;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活动踏板;活动踏板设置于车门一侧;检测组件检测到车门关闭状态时,发出用于控制驱动组件的信号,以使得驱动组件驱动活动踏板向车辆靠近。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采用自动化检测的方式检测车门状态,解决换电过程中车内人员出入问题,确保换电过程人员安全,满足新能源车快速换电的要求,便于推广应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踏板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防护踏板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防护踏板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场景示意图;

图中所示:

车辆1、集装箱100、码垛机200、电池仓300、换电平台400、防护踏板本体700、检测组件710、检测光束711、活动踏板720、立柱730、驱动组件740、滑轨750、滑块760、横向支架770、连接块780、换电站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接下来,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换电站防护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置于换电平台400一侧的防护踏板本体700;防护踏板本体700包括检测组件710、活动踏板720、立柱730、驱动组件740;其中,

检测组件710设置于换电平台400上,用于检测车门是否开启;在一优选实施中,如图1、图2所示,检测组件710为光电传感器,检测光束711用于判断是否被车门阻挡。

驱动组件740固定于立柱730上;驱动组件740固定连接活动踏板720;活动踏板720设置于车门一侧;驱动组件740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推杆、气缸、液压油缸、直线电机;在一优选实施中,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740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可移动端通过连接块780与活动踏板720固定连接,将驱动力传递至活动踏板720,以使得活动踏板720在驱动力的驱使下沿靠近车门的方向上运动。

检测组件710检测到车门关闭状态时,发出用于控制驱动组件740的信号,以使得驱动组件740驱动活动踏板720向车辆1靠近。

在一优选实施中,活动踏板720低于车门下边缘;换电时,驱动组件740驱动活动踏板720向车门运动,以使得活动踏板720靠近车门。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710在车辆被抬升过程中,实时检测车门是否开启,并采用驱动组件740驱动活动踏板720靠近车门的方式,禁止人员开车门;活动踏板720靠近车门的部分设置有弹性部,用以防止车门划伤或变形。

在另一优选实施中,如图2、图3所示,防护踏板本体700还包括横向支架770;横向支架770与水平面呈一夹角,以使得活动踏板720朝向车身的方向向上倾斜;横向支架770连接若干立柱730;驱动组件740安装于横向支架770一侧;检测组件710检测前,活动踏板720边缘低于车门下边缘。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踏板720的初始位置的水平高度低于车门下边缘,此时车内人员可开车门,当人们开车门后,检测组件710的检测光束711因被车门阻挡而无法接收到光信号,换电系统判定此时车门打开,人员通过活动踏板720进行上下车,从而确保安全;应当理解,换电系统为控制整个换电站1000工作流程的系统,驱动组件740与检测组件710分别与换电系统进行通讯,实现自动控制;还应当理解,当车内人员下车过程中,活动踏板720保持不动,人员下车后待车门关闭,检测光束711恢复连通后,此时车辆继续被抬升,活动踏板720继续向车门运动进行抵触,直至换电完成,活动踏板720撤回初始位置,人员开启车门通过活动踏板720进入车门。

在一优选实施中,如图1、图4所示,光电传感器设置在车轮两侧。光电传感器位于车轮离地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便于更好的捕捉车门开启的状态。

在一优选实施中,如图3所示,防护踏板本体700还包括滑块760、滑轨750;通过滑块760与滑轨750配合,将横向支架770与活动踏板720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轨750固定安装于活动踏板720底部;滑块760固定安装于横向支架770上表面。应当理解,滑轨750也可安装于横向支架770,此时,滑块760固定安装于活动踏板720底部。

在一优选实施中,如图4所示,横向支架770分别设置于活动踏板720两侧边,以使得活动踏板720底部与两侧的立柱730形成一容纳空间。如图4中所示,换电站1000包括集装箱100、码垛机200、电池仓300、换电平台400;防护踏板本体700设置在换电平台400两侧;容纳空间可供电池运输装置运载电池进出换电平台400,实现车辆1在抬升高度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换电,充分节约空间,降低能耗的同时节约换电时间,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换电体验。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采用自动化检测的方式检测车门状态,解决换电过程中车内人员出入问题,确保换电过程人员安全,满足新能源车快速换电的要求,便于推广应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