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具有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1823发布日期:2020-03-31 16:1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具有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功能,既可以承载货物,同时还可让车的造型更酷,对于现行李架上而言,如需加装用电设备,需要在车顶单独打孔引线束供电,既影响整车美观性,又不利于整车密封,现行李架无法满足不同车主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在保证车辆美观和密封性的同时,实现车顶供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所述行李架本体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上方,且所述行李架本体内具有线束空腔,线束设置在所述线束空腔内,所述行李架本体上具有与所述线束空腔连通的线束开口;堵盖,所述堵盖设置在所述线束开口处,且在打开所述堵盖时,所述线束适于从所述线束开口拉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行李架本体包括:行李架基体,所述行李架基体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盖上方;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行李架基体上,且所述盖板与所述行李架基体之间合围成所述线束空腔,所述线束开口设置在所述盖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堵盖具有线束固定部,所述线束的至少一段设置在所述线束固定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固定部为线束拉钩,所述线束拉钩具有线束容纳段,且所述线束拉钩的第一端与所述堵盖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线束拉钩的第二端与所述堵盖的内表面分离开,以在所述线束拉钩的第二端与所述堵盖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线束通过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堵盖与所述线束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堵盖包括:堵盖本体和堵盖安装部,所述堵盖本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线束开口的孔径,所述堵盖安装部经所述线束开口进入所述线束空腔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线束开口的开口方向上,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堵盖本体与所述盖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形成有沉槽,所述线束开口开设在所述沉槽内,所述密封圈的外壁面与所述沉槽的内壁面贴合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行李架基体上设置有线束预留孔,所述线束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线束空腔内,所述线束的另一部分经所述线束预留孔与电源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在保证车辆顶部美观性和密封性的同时,在用于车辆的行李架上提供了易于拿取的由车内供电的线束,以满足用户车顶用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用于车辆的行李架装配在顶盖钣金上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车辆的行李架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车辆的行李架一部分的分解图;

图4是堵盖和密封圈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车辆的行李架在堵盖位置的一个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行李架基体1、拱起部11、固定部12、连接螺栓121、盖板2、线束空腔21、沉槽22、线束开口221、堵盖3、堵盖本体31、线束拉钩32、线束容纳段321、线束通过口322、密封圈33、堵盖安装部34、线束4、行李架10、顶盖钣金2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包括:行李架本体和堵盖3,行李架本体设置在车辆的顶盖上方,且行李架本体内具有线束空腔21,线束4设置在线束空腔21内,行李架本体上具有与线束空腔21连通的线束开口221,堵盖3设置在线束开口221处,且在打开堵盖3时,线束4适于从线束开口221拉出。堵盖3易于拆卸,需要在车顶用电时,通过拆卸堵盖3即可将线束4从盖板2内取出使用,从而有利于线束4的拿取。当不需要使用线束4时,堵盖3封堵线束开口221,防止线束4外露,并且防止外界雨水、杂物经线束开口221落入线束空腔21内,从而有利于保证车辆的美观性和密封性,并且在有用电需求时,将堵盖3拆下,并将线束4从线束开口221取出,无需单独打孔即可满足用户在车顶用电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在保证车辆顶部美观性和密封性的同时,在行李架10上提供了易于拿取的由车内供电的线束4,以满足用户车顶用电的需求。

行李架本体包括:行李架基体1、盖板2、堵盖3。行李架基体1设置在车辆的顶盖上方,行李架基体1可以包括:拱起部11以及设置在拱起部11两端的固定部12,行李架基体1可以是“n”形结构,“n”结构的两端的固定部12可以分别通过两颗连接螺栓121与顶盖钣金20螺接,“n”形结构的拱起部11适于与车顶行李箱等装置连接。可以由车内供电的线束4集成在固定部12上,线束4穿过固定部12固定在行李架基体1上,可满足用户在车顶用电的需求。

盖板2设置在行李架基体1上,且盖板2与行李架基体1之间合围成所述线束空腔21。

盖板2设置在行李架基体1与车身顶盖钣金20的连接处,换言之,盖板2位于固定部12处,盖板2可以通过卡接或滑轨连接等方式与行李架基体1固定。盖板2与行李架基体1连接后,线束4和连接螺栓121可以隐藏在线束空腔21内,有利于行李架10美观的同时,在车辆的顶盖上方形成流线型,以减少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盖板2还有隔绝雨水的作用,从而有利于防止螺栓生锈和防止线束4短路。

参照图5所示,线束开口221设置在盖板2上。

优选地,线束开口221位于车辆前方的盖板2上,使线束4靠近电池,从而便于线束4布置、减少线束4长度,进而有利于节约成本。

线束开口221可以设置在朝向车辆上方位置,从而有利于堵盖3不易被用户观察到,进而保证整车美观。当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线束开口221可以设置在盖板2的侧面,方便用户在车辆侧面使用线束4。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堵盖3具有线束固定部,线束4的至少一段设置在线束固定部上,以实现在拆卸堵盖3的同时,可以通过线束固定部将线束4直接取出线束空腔21,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换言之,当需要使用线束4时,只需将堵盖3拆下,在取下堵盖3的过程中,线束4被堵盖3上的线束固定部拉出。在使用完毕后,将堵盖3重新封堵线束开口221时,线束3可随堵盖3同步动作,从而保证线束4回到线束空腔21中。

具体地,线束固定部可以是线束拉钩32,线束4的至少一段勾在线束拉钩32上。

进一步地,线束拉钩32具有线束容纳段321,且线束拉钩32的第一端与堵盖3的内表面固定,线束拉钩32的第二端与堵盖3的内表面分离开,以在线束拉钩32的第二端与堵盖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线束通过口322。

线束4通过线束通过口322易于从线束拉钩32内取出,在实际使用线束4时,可在打开堵盖3后,先将线束4从线束拉钩32内取出,并且在线束4使用完毕后,线束4还易于通过线束通过口322重新固定在线束容纳段321内,并与堵盖3重新安装在线束开口221处,从而有利于线束4取用方便,提升用户体验。可选地,线束拉钩32的第一端与堵盖3的内表面铰接固定,线束拉钩32的第二端可绕铰接固定点旋转,从而有利于线束4更容易地安装和取出线束容纳段321。

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线束拉钩32的第一端与堵盖3的内表面也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固定。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堵盖3与线束开口22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3,以实现对线束开口221的密封,从而有利于减少堵盖3与线束开口221之间的风噪,还可以防止雨水进入线束空腔21,减少线束4短路风险。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堵盖3包括:堵盖本体31和堵盖安装部34,堵盖本体31的外径大于线束开口221的孔径,以实现加强对线束开口221的密封效果,防止雨水进入线束开口221。

堵盖安装部34经线束开口221进入线束空腔21内,堵盖安装部34卡接在线束开口221内,以实现堵盖3装配在线束开口221上后不易脱落,堵盖3的卡接装配还有利于用户安装和拆卸方便,提高用户体验。

参照图5所示,在线束开口221的开口方向上,密封圈33位于堵盖本体31与盖板2之间。以实现对盖板2内的线束空腔21形成密封,防止线束开口221处漏水导致线束4短路,提升车辆的用电安全。

参照图5所示,盖板2上形成有沉槽22,线束开口221开设在沉槽22内,堵盖3装配在沉槽22内,装配后的堵盖本体31与盖板2的轮廓线呈连续、平滑的直线或弧线,从而有利于提高盖板2的美观性,减少车辆行驶时堵盖3处的风噪。密封圈33的外壁面与沉槽22的内壁面贴合设置,从而有利于提高对线束开口221处的密封,减少线束开口221漏水的风险,进而提高车辆顶部的防水性能和用电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行李架基体1上设置有线束预留孔,线束4可经线束预留孔穿过行李架基体1,从而使线束4的一部分位于线束空腔21内,线束4的另一部分与车辆的电源相连接,由此可将电源的电经线束4传输至车顶上方的行李架10处,以满足车顶用电需求。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可以设置在顶盖钣金20的左右两侧,在无需单独打孔、改装车内线路的情况下,为车辆改装及野外用电提供便利,同时解决漏水问题。可以在用于车辆的行李架10上加装用电设备和满足车外用电,例如:野外用电、车顶帐篷用电、车顶摄像头用电、加装喇叭进行下乡宣传、加装射灯野外探险郊游、特种车辆加装警灯等,在保证整车美观性和整车密封的同时,满足不同车主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