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0719发布日期:2020-05-20 03:3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浮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旅游观光景区的轨道交通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压力,旅游观光景区特别是森林山地区域、旅游点较为分散的景区因为自身的交通劣势,导致游客游览体验度较差,成为制约其旅游品牌发展的瓶颈。旅游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安全、公交化运营等特点,旅游观光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旅游观光景区的交通难题,有效地缓解“上山难”的问题缓解道路压力,大大降低公路交通事故率,减少交通事故损失,提高景区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输质量。

中低速磁浮交通具有低噪音、低振动、低辐射、低成本、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势,其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和节能环保的新选择,是城市交通领域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在中低速磁浮交通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取得了巨大成果,为推动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非常适合作为旅游轨道交通,但由于目前的中低速磁浮为中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工程定位高,车辆参数和结构特性也远高于旅游观光的需求,直接采用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亟待对中低速磁浮制式进行优化设计,形成轻型磁浮旅游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除具有磁浮交通所特有的安全、环保、低振低噪等优势外,还具有造价更低、车辆轻便、客运能力适中、对地形适应能力更强的显著优势,适合于运量不大、地形复杂的轨道交通线路,尤其是客流波动较大、对舒适性要求较高、工程条件更复杂的山区旅游线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采用常导电磁悬浮和车载短定子直线电机牵引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包括列车、设于该列车底部的二系支撑结构以及设于二系支撑结构底部的悬浮架走行机构;其中,

所述列车包括设于首尾两端的mc车辆及设于mc车辆之间的若干m车辆,所述mc车辆与m车辆之间通过轻型车钩连接共同构成列车编组;

所述悬浮架走行机构包括多个悬浮模块,悬浮模块包括对称设置的模块装配、与该模块装配连接的悬浮电磁铁装配、以及设于所述悬浮电磁铁装配顶部并与列车底部滑台连接的空气弹簧悬挂,且该空气弹簧悬挂与滑台共同构成所述二系支撑结构,以支撑所述列车,并通过所述悬浮电磁铁装配实现列车悬浮于轨道上一定高度;

所述模块装配下侧设有电机悬挂,底部滑台与模块装配之间设有牵引装置,电机悬挂驱动牵引装置动作,从而带动整个列车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mc车辆与m车辆结构类似,包括车体、设于该车体顶部的车顶、设于该车体底部的底架、以及设于该车体外侧的侧墙,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铝合金焊接或铆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mc车辆与m车辆各车厢之间通过设于车体内部的端墙实现分隔。

进一步地,所述车顶包括半弯车顶板、水平车顶板及连接板;

所述侧墙包括上、下侧梁、立柱、门柱及侧墙板;

所述底架包括边梁、对应于所述滑台位置的横向枕梁、连接所述轻型车钩的缓冲梁、端梁及地板。

进一步地,所述mc车辆还包括设于端部的司机室,该司机室包括司机室前脸、司机室后墙及端墙。

进一步地,所述mc车辆的底架结构相同,包括对称设于两侧的悬浮控制箱、设于悬浮控制箱之间的牵引逆变器,以及与该牵引逆变器相邻依次设置的高压箱、电抗器和辅助逆变器。

进一步地,所述m车辆的底架结构相同,包括对称设于两侧的悬浮控制箱、设于该悬浮控制箱之间的空压机,以及与该空压机依次连接的蓄电池、牵引逆变器、高压箱、电抗器和充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在m车辆的走行机构两侧边设有受流器。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悬挂底部设有液压支撑装置;

所述模块装配之间设有抗侧滚脸,以约束左右悬浮模块横向相对位移。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列车系统,除具有磁浮交通所特有的安全、环保、低振低噪等优势外,还具有造价更低、车辆轻便、客运能力适中、对地形适应能力更强的显著优势,适合于运量不大、地形复杂的轨道交通线路,尤其是客流波动较大、对舒适性要求较高、工程条件更复杂的山区旅游线路。

2.本实用新型的列车系统,采用较为简单的三“工”字型抱轨悬浮架的走行机构,解耦能力强、适应小曲线半径、质量轻、车辆长度短,对线路要求低。

3.本实用新型的列车系统,车辆直线电机可根据牵引需求进行匹配,节省车下空间,满足轻量化。供电系统可根据需求,采用蓄电池供电和接触轨供电两种形式。

4.本实用新型的列车系统,车体结构采用中空闭口的铝合金型材全焊接整体承载结构,鼓型断面,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气密性好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列车系统,可适应山区恶劣地形,所有系统采用小量化设计,轨距和车辆宽度缩小,可作为旅游景区的低速轨道交通设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横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mc车辆的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mc车辆的侧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mc车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mc车辆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浮架走行机构的结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列车、2-二系支撑结构、3-悬浮架走行机构、4-轨道、5-站台;

101-mc车辆、102-m车辆、103-车体、104-车顶、105-司机室、106-底架、107-侧墙、108-轻型车钩、109-悬浮控制箱、110-牵引逆变器、111-高压箱、112-电抗器、113-辅助逆变器、114-受流器、115-空压机、116-蓄电池、117-充电机;

301-模块装配、302-悬浮电磁铁装配、303-空气弹簧悬挂、304-橡胶模块轻型车钩、305-基础制动装置、306-电机悬挂、307-液压支撑装置、308-滑台、309-牵引装置、310-接触轨、311-抗侧滚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磁浮旅游轨道交通列车系统,采用常导电磁悬浮和车载短定子直线电机牵引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最高运行速度80km/h。包括列车1、设于该列车1底部的二系支撑结构2以及设于二系支撑结构2底部的悬浮架走行机构3。其中,列车1包括设于首尾两端的mc车辆101及设于mc车辆101之间的若干m车辆102,图1中示意性给出了一种实施例为4节固定编组模式,即首尾各设一节mc车辆101,中间设两节m车辆102,mc车辆101与m车辆102之间通过轻型车钩108连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mc车辆101与m车辆102结构类似,包括车体103、设于该车体103顶部的车顶104、设于该车体103底部的底架106、以及设于该车体103外侧的侧墙107,各车厢之间通过设于车体103内部的端墙实现分隔,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铝合金焊接或铆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其中,如图5所示,车顶104包括半弯车顶板、水平车顶板及连接板;如图6所示,侧墙107包括上、下侧梁、立柱、门柱及侧墙板;如图9所示,底架106包括边梁、对应于滑台位置的横向枕梁、连接车钩的缓冲梁、端梁、地板及安装设备的各结构;如图8所示,端墙由贯通道框、立柱和板组成,每节车厢设有两扇应急门。此外,mc车辆101还包括设于端部的司机室105,司机室105的结构仅为一简单的平面结构,包括窗下梁、窗上梁及立柱,侧墙和车顶采用与客室贯通的方式。该司机室105包括司机室前脸、司机室后墙及端墙,其中,司机室前脸优选为流线型结构,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从而减小列车1走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每节mc车辆101和m车辆102底部设有相应的二系支撑结构2和悬浮架走行机构3实现支撑和走行。本实用新型的列车系统,车体结构采用中空闭口的铝合金型材全焊接整体承载结构,鼓型断面,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气密性好的优点。

如图3所示为列车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每一节车厢内部均为中空箱型结构,其内地板上沿横向设有多排座椅,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旅客行走。此外,如图4所示,首尾两节mc车辆101的底架106结构相同,包括对称设于两侧的悬浮控制箱109、设于悬浮控制箱109之间的牵引逆变器110,以及与该牵引逆变器110相邻依次设置的高压箱111、电抗器112和辅助逆变器113,根据需求配置一到六组直线电机,满足牵引力需求。m车辆102的底架106结构相同,包括对称设于两侧的悬浮控制箱109、设于该悬浮控制箱109之间的空压机115,以及与该空压机115依次连接的蓄电池116、牵引逆变器110、高压箱111、电抗器112和充电机117。车辆供电系统既可以采用车体下方悬挂蓄电池牵引,也可在悬浮架上安装受电靴,采用接触受流的方式。

进一步地,在最大载客工况下,当列车丧失1/3动力时,列车仍然可以在本线最大坡道上起动,并能以正常运行方式完成一个单程运营。在最大载客工况下,当列车丧失全部动力时,应能由另一列相同空载列车在最大坡道上牵引(或推送)至临近车站,清客后继续牵引(或推送)至车站故障存车线或车辆段,具有较好的故障运行能力。此外,列车悬浮失效,牵引未失效的情况下,释放支撑轮,以5~10km/h的速度运行至下一站清客后回库维修。列车牵引和悬浮均失效情况下,清客后,释放支撑轮,可由一列空载列车或救援车辆牵引回库维修。

优选地,车辆内设置紧急解锁装置,乘客通过客室车门进入疏散平台快速进行疏散。司机室前端不设紧急疏散门,高压电气设备具有人身安全防护措施,车内设置扶手和吊环,客室应设紧急通风窗,司机台设置紧急停车操纵装置和警惕按钮,司机室设置客室门开闭状态显示和车载信号显示,便于司机观察,车辆端部设置鸣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磁浮轨道交通列车系统,相比较于目前的中低速磁浮系统,除具有磁浮交通所特有的安全、环保、低振低噪等优势外,还具有造价更低、车辆轻便、客运能力适中、对地形适应能力更强的显著优势。该制式适合于运量不大、地形复杂的轨道交通线路,尤其是客流波动较大、对舒适性要求较高、工程条件更复杂的山区旅游线路,小型磁浮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则更加明显。

如图10所示,每节车的悬浮架走行机构3由多个悬浮模块装配及附件组成,图10中仅示意了三个悬浮模块,三个悬浮模块的结构基本相同,整列车在第2位、第3位悬浮模块上安装了受流器114,在一个模块装配上安装了测速定位装置。另外,悬浮架模块上安装有液压制动装置。具体而言,悬浮模块包括对称设置的模块装配301、与该模块装配301连接的悬浮电磁铁装配302、设于所述悬浮电磁铁装配302顶部并与列车1底部滑台308连接的空气弹簧悬挂303,且该空气弹簧悬挂303与滑台308共同构成列车的二系支撑结构2。此外,模块装配301下侧设有电机悬挂306,滑台308与模块装配301之间还设有牵引装置309,电机悬挂306驱动牵引装置309动作,从而带动整个列车运动。进一步地,在模块装配侧部对应位置设有基础制动装置305,便于在进站或紧急情况下制动停车。此外,为了约束左右悬浮模块横向相对位移,在模块装配301之间设有抗侧滚脸311。走行机构具备以下几项主要功能:承载车体重量、悬浮列车非接触运行、牵引列车沿着轨道前进、适应轨道的各种几何扭曲与不平顺、最大速度下运行安全、保证列车行驶中具有较高平稳性。走行机构具有合理的制造装配工艺和运用维护方便的特点。另外,走行机构各个部件采用轻量化设计,满足总体重量分配要求。车辆供电系统既可以采用车体下方悬挂蓄电池牵引,也可在悬浮架上安装受电靴,采用接触受流的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