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固定的便携靠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9580发布日期:2020-10-28 11:33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固定的便携靠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长途旅行专用枕领域,在火车或汽车的长途旅行中他可以夹在两个座椅的中间位置,为人们提供可以休憩的固定靠枕。



背景技术: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交流日益频繁,交通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利,交流的“圈子”缩小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的生活的同时,更多地需要体验和感受精神和灵魂的依存,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中、在人们上下班的旅途中和在异地郊游的生活体验中,总是离不开长途旅行。在途中人们观赏窗外风景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丝困意,坐更久的车的时候,因为活动空间小交往范围有限,人们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犯困,想在车的座位上有一个靠枕提供短时间的休憩。

现有的靠枕一般形状简单,通常表面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纺织品,内部有填充物,不同的造型和填充物,带来的舒适度也并不相同,由于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往往比较大,给携带带来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固定的便携靠枕,解决了人们在长途旅行中因为活动空间小、交往范围有限,为人们提供一个固定靠枕供人们短时间的休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包括靠枕本体和设置在靠枕本体一端的两个支撑杆和设置在靠枕本体表面的按键区,按键区内设置有支撑杆打开按键,电源键和支撑杆回收按键,每个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抓手a和固定抓手b;两个支撑杆通过支撑杆打开按键和支撑杆回收按键的控制从而伸出和收回靠枕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固定抓手a通过旋转轴a与支撑杆连接,固定抓手b通过旋转轴b与支撑杆连接。

每个支撑杆上均设置有两个滑槽,滑槽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抓手a和固定抓手b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靠近旋转轴a和旋转轴b的位置,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滑槽内。

固定抓手和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车座的厚度,张开角度最大为110°。

固定抓手a和固定抓手b固定在座椅上,固定抓手a和固定抓手b相对的侧面设置有一排固定齿。

在靠枕本体的表面还设置有充电接口,靠枕本体内设置有控制芯片和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分别与控制芯片和led灯连接,控制芯片与按键区的三个按键连接,控制芯片还与支撑杆和固定抓手连接,充电接口用于给充电电池充电,在充电时,led灯用来指示充电的进度。

led灯设置在靠枕本体的顶端的凹槽内。

靠枕本体为胶囊状,且表面为弹性体。

靠枕本体外部套有有吸湿性好且比较柔软的面料制作可拆洗的外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应用电源制动拉杆原理,通过气缸运作过程把两个杆紧紧固定在车座位上,给人们在劳顿的旅途中提供一个可以休息的固定靠枕,他不会因为车辆的转弯和路过行人打扰发生移动,能够牢牢的固定在车的两个座位中间,位于刚好是人们脑袋枕靠的位置,给出行时需要休息的人带来了更加舒适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易固定的便携靠枕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易固定的便携靠枕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易固定的便携靠枕的固定抓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易固定的便携靠枕的使用时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易固定的便携靠枕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易固定的便携靠枕的内部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凹槽,3.支撑杆打开按键,4.电源键,5.支撑杆回收按键,6.靠枕本体,7.固定抓手a,8.固定抓手b,9.旋转轴a,10.旋转轴b,11.固定齿,12.连接杆,13.滑槽,14.车座靠背a,15.车座靠背b,16.使用者头部,17.充电接口,18.充电电池,19.控制芯片,20.led灯,21.按键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如图1所示,包括靠枕本体6和设置在靠枕本体6一端的两个支撑杆1和设置在靠枕本体表面的按键区21,

按键区21内设置有支撑杆打开按键3,电源键4和支撑杆回收按键5,

两个支撑杆1通过支撑杆打开按键3和支撑杆回收按键5的控制从而伸出和收回靠枕本体6内。

如图2所示,每个支撑杆1上设置有固定抓手a7和固定抓手b8;

固定抓手a7通过旋转轴a9与支撑杆1连接,固定抓手b8通过旋转轴b10与支撑杆1连接,

如图3所示,每个支撑杆1上均设置有两个滑槽13,滑槽13沿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抓手a7和固定抓手b8上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在靠近旋转轴a9和旋转轴b10的位置,连接杆12的另一端位于滑槽13内。固定抓手和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车座的厚度,张开角度最大为110°。

当本装置在使用时,固定抓手a7和固定抓手b8固定在座椅上,固定抓手a7和固定抓手b8相对的侧面设置有一排固定齿11,能够更好的抓住车座的位置,增大摩擦力,更好的固定在两个车座之间。

如图4所示,两个支撑杆1对应的两组固定抓手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的座椅靠背上,从而将靠枕本体6牢固的固定在座椅靠背上,使用者的头部16后方靠在椅背上,侧面靠在靠枕本体的侧面,这样很稳定,也很舒适。

如图5所示,在靠枕本体6的表面还设置有充电接口17,用于给整个靠枕进行充电。

靠枕本体6内设置有控制芯片19和充电电池18,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控制电路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与充电接口17连接的充电电池18,充电电池18分别与控制芯片19和led灯连接,控制芯片与按键区21的三个按键连接,同时,控制芯片19还与支撑杆1和固定抓手连接。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当操作按键区中的按键时,通过控制芯片就会发送相应的信号至支撑杆和固定抓手,从而控制支撑杆的伸缩以及固定抓手的打开和关闭。

充电接口用于给充电电池充电,在充电时,led灯用来指示充电的进度。

led灯设置在靠枕本体6的顶端的凹槽2内。

靠枕本体6为胶囊状,且表面为弹性体,以保证使用时的舒适度,为了进一步改善靠枕的舒适度,可以采用吸湿性好且比较柔软的面料制作可拆洗的外罩,便于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主要工作原理及过程是,长按电源键4装置启动装置,按支撑杆打开按键3,控制支撑杆伸出靠枕本体6;然后再按动电源键4可以控制固定抓手a8和固定抓手b9打开,固定抓手a8和固定抓手b9固定在座椅靠背上,使得靠枕本体6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座椅靠背上,当使用完后,再按动电源键4就可以控制固定抓手a8和固定抓手b9收回,然后再通过支撑杆回收按键5控制支撑杆回收至靠枕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与现在大家通常使用的u型旅行枕相比,优势在于所实用新型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便于携带、体积小,可以牢牢固定在两个车座之间,不会轻易发生移动。



技术特征:

1.一种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特征在于,包括靠枕本体(6)和设置在靠枕本体(6)一端的两个支撑杆(1)和设置在靠枕本体表面的按键区(21),所述的按键区(21)内设置有支撑杆打开按键(3),电源键(4)和支撑杆回收按键(5),所述的每个支撑杆(1)上设置有固定抓手a(7)和固定抓手b(8);所述的两个支撑杆(1)通过支撑杆打开按键(3)和支撑杆回收按键(5)的控制从而伸出和收回靠枕本体(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抓手a(7)通过旋转轴a(9)与支撑杆(1)连接,所述的固定抓手b(8)通过旋转轴b(10)与支撑杆(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支撑杆(1)上均设置有两个滑槽(13),所述的滑槽(13)沿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固定抓手a(7)和固定抓手b(8)上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的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在靠近旋转轴a(9)和旋转轴b(10)的位置,连接杆(12)的另一端位于滑槽(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抓手和支撑杆(1)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车座的厚度,张开角度最大为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抓手a(7)和固定抓手b(8)固定在座椅上,所述的固定抓手a(7)和固定抓手b(8)相对的侧面设置有一排固定齿(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靠枕本体(6)的表面还设置有充电接口(17),所述的靠枕本体(6)内设置有控制芯片(19)和充电电池(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电池(18)分别与控制芯片(19)和led灯连接,所述的控制芯片与按键区(21)的三个按键连接,控制芯片(19)还与支撑杆(1)和固定抓手连接,所述的充电接口用于给充电电池充电,在充电时,led灯用来指示充电的进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灯设置在靠枕本体(6)的顶端的凹槽(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枕本体(6)为胶囊状,且表面为弹性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枕本体(6)外部套有可拆洗的外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固定的便携靠枕,包括靠枕本体和设置在靠枕本体一端的两个支撑杆和设置在靠枕本体表面的按键区,按键区内设置有支撑杆打开按键,电源键和支撑杆回收按键,每个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抓手A和固定抓手B;两个支撑杆通过支撑杆打开按键和支撑杆回收按键的控制从而伸出和收回靠枕本体内。本实用新型应用电源制动拉杆原理,通过气缸运作过程把两个杆紧紧固定在车座位上,给人们在劳顿的旅途中提供一个可以休息的固定靠枕,他不会因为车辆的转弯和路过行人打扰发生移动,能够牢牢的固定在车的两个座位中间,位于刚好是人们脑袋枕靠的位置,给出行时需要休息的人带来了更加舒适的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温国星;白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白羽;温国星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