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1403发布日期:2020-06-02 20:4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器踏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合器踏板。



背景技术:

离合器踏板是手动挡汽车离合器总成的操纵装置,是汽车与驾驶员人机交互部分。如图1公开了现有技术的一种离合器踏板,包括踏板臂1a、踏板支架2a和扭转弹簧3a。踏板臂1a的一端以可绕第一转轴o1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踏板支架2a,踏板臂1a的另一端供驾驶员踩踏。扭转弹簧3a包括相对的第一端31a和第二端32a。扭转弹簧3a的第一端31a连接于踏板支架2a,扭转弹簧3a的第二端32a连接于踏板臂1a的中部。当驾驶员踩下踏板,踏板臂1a旋转,并带着扭转弹簧3a旋转,扭转弹簧3a受到压缩并储存能量。在驾驶员松开脚后,压缩的扭转弹簧3a会释放能量并给踏板臂1a施加一使踏板臂1a回位的回位力。踏板臂1a在扭转弹簧3a的回位力的作用下,回到自由状态。

但是图1所示的离合器踏板的扭转弹簧3a的弹簧力的方向不变,其施加给踏板臂1a的力矩只能与驾驶员踩下踏板时施加给踏板臂1a的力矩反向,即扭转弹簧3a只能提供一使踏板臂1a回位的回位力,无法提供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力的方向可变,在踏板臂被踩下过程的前半段和后半段能分别提供回位力和助力的离合器踏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踏板,包括踏板臂、踏板支架以及弹性结构,踏板臂的一端以可绕第一转轴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踏板支架,踏板臂的另一端用于供驾驶员踩踏,踏板臂上连接有一凸块,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形成一波状结构,凸块能随着踏板臂旋转并始终抵触于弹性结构,在踏板臂被踩下过程的前半段,凸块与第一弹性部分抵触,第一弹性部分施加给凸块一斜向上的弹力;在踏板臂被踩下过程的后半段,凸块与第二弹性部分抵触,第二弹性部分施加给凸块一斜向下的弹力。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部分施加给凸块的斜向上的弹力为使踏板臂回位的回位力,第二弹性部分施加给凸块的斜向下的弹力为使驾驶员易于踩下踏板的助力。

进一步地,弹性结构为波形弹簧。

进一步地,弹性结构的一端固定于踏板支架,弹性结构的另一端呈自由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部分从踏板支架开始以靠近凸块的方式倾斜延伸,第二弹性部分从第一弹性部分的末端开始以远离凸块的方式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凸块形成为柱状,凸块从踏板臂的侧壁横向延伸,凸块的顶端抵触于弹性结构的表面。

进一步地,凸块设于靠近踏板臂的第一转轴的一侧。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踏板包括凸块和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形成一波状结构,凸块能随着踏板臂旋转并始终抵触于弹性结构,在踏板臂被踩下过程的前半段,凸块与第一弹性部分抵触,第一弹性部分施加给凸块一斜向上的弹力,在踏板臂被踩下过程的后半段,凸块与第二弹性部分抵触,第二弹性部分施加给凸块一斜向下的弹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踏板的弹簧力的方向可变,在踏板臂被踩下过程的前半段和后半段能分别提供回位力和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离合器踏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踏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踏板处于凸块与第一弹性部分抵触的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踏板处于凸块与第二弹性部分抵触的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踏板包括踏板臂1、踏板支架2以及弹性结构3。踏板臂1的一端以可绕第一转轴o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踏板支架2,踏板臂1的另一端用于供驾驶员踩踏。踏板臂1上连接有一凸块11,凸块11形成为柱状,凸块11从踏板臂1的侧壁横向向外延伸,凸块11设于靠近踏板臂1的第一转轴o的一侧。在驾驶员踩下踏板时,踏板臂1可绕第一转轴o向下旋转,并带着凸块11向下旋转。在凸块11向下旋转的过程中,凸块11始终抵触于弹性结构3,弹性结构3给予凸块11一反作用力。

弹性结构3包括第一弹性部分31和第二弹性部分32,第一弹性部分31和第二弹性部分32形成一波状结构,在第一弹性部分31和第二弹性部分32的接触部分形成该波状结构的波峰。弹性结构3的具体形式不限,只要能形成上述波状结构且能给予凸块11一反作用力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结构3为波形弹簧(简称为波簧)。

弹性结构3的一端固定于踏板支架2,弹性结构3的另一端呈自由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分31从踏板支架2开始以靠近凸块11的方式倾斜向下延伸,第二弹性部分32从第一弹性部分31的末端开始以远离凸块11的方式倾斜向下延伸。在凸块11向下旋转的过程中,凸块11的顶端抵触于弹性结构3的表面,弹性结构3施加给凸块11一垂直于弹性结构3表面的反作用力。

如图3所示,当踏板臂1被驾驶员踩下时,在踏板臂1被踩下过程的前半段,凸块11与第一弹性部分31抵触,第一弹性部分31施加给凸块11一斜向上的弹力f1,该弹力f1垂直于第一弹性部分31的表面。也就是说,在该前半段,第一弹性部分31施加给踏板臂1一斜向上的力矩,而驾驶员踩下踏板时施加给踏板臂1的力矩为斜向下,因此第一弹性部分31施加给凸块11的斜向上的弹力为使踏板臂1回位的回位力,在该回位力的作用下,踏板臂1能回到自由状态。

如图4所示,随着驾驶员继续向下踩踏踏板,踏板臂1带着凸块11继续向下旋转,凸块11在弹性结构3上向下滑动,并由第一弹性部分31滑动至第二弹性部分32。也就是说,在踏板臂1被踩下过程的后半段,凸块11与第二弹性部分32抵触,第二弹性部分32施加给凸块11一斜向下的弹力f2,该弹力f2垂直于第二弹性部分32的表面。在该后半段,第二弹性部分32施加给踏板臂1一斜向下的力矩,而驾驶员踩下踏板时施加给踏板臂1的力矩也为斜向下,因此第二弹性部分32施加给凸块11的斜向下的弹力为使驾驶员易于踩下踏板的助力。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踏板包括凸块11和弹性结构3,弹性结构3包括第一弹性部分31和第二弹性部分32,第一弹性部分31和第二弹性部分32形成一波状结构,凸块11能随着踏板臂1旋转并始终抵触于弹性结构3。在踏板臂1被踩下过程的前半段,凸块11与第一弹性部分31抵触,第一弹性部分31施加给凸块11一斜向上的弹力;在踏板臂1被踩下过程的后半段,凸块11与第二弹性部分32抵触,第二弹性部分32施加给凸块11一斜向下的弹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踏板的弹簧力的方向可变,在踏板臂被踩下过程的前半段和后半段能分别提供回位力和助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