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8572发布日期:2020-05-22 22:08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全向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向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加装于一般轮子的全向轮。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载具轮子为前二后二的配置,皆只能单向移动,要转弯则需要先使前方两个轮子转向,才能改变移动的方向,如果位于狭窄的场地时移动上相当不便。若将轮子改装设现有的全向轮,虽可改上述问题,但在后续使用上一旦有任一个全向轮的滚轮损坏,便必须替换整个全向轮,才能完成维修作业,无法仅购买损坏的细部元件来做替换,使用者在安装及拆卸整个全向轮时也较为不便,尚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直接装设于一般载具的轮子上的全向轮。

本实用新型全向轮适用于装设于载具的主轮,所述全向轮包含轮框,适用于装设于所述主轮,所述轮框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主轮的其中一侧面的轮盘、多个设置于所述轮盘且彼此相间隔地向外延伸的连接件及多个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连接件之间的转轴;及多个滚轮,分别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轮框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主轮两相反侧面的轮盘,每一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轮盘。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其中,每一轮盘具有呈环状的内环部,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内环部的外周缘。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轮盘还具有多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内环部及两相邻的连接件之间,所述轮框还包括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及所述内环部之间的加强肋。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轮盘具有呈环状的内环部及多个延伸部,所述内环部具有外侧面,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内环部的外侧面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轮位于所述内环部的相反两侧,所述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内环部及两相邻的连接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各滚轮包括可转动地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转轴的本体部及包覆所述本体部的防滑套。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防滑套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

本实用新型全向轮适用于装设于载具,所述全向轮包含主轮,安装于所述载具;轮框,适用于装设于所述主轮,所述轮框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主轮的其中一侧面的轮盘、多个设置于所述轮盘且彼此相间隔地向外延伸的连接件及多个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连接件之间的转轴;及多个滚轮,分别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轮框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主轮两相反侧面的轮盘,每一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轮盘。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轮盘具有呈环状的内环部,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内环部的外周缘。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轮盘还具有多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内环部及两相邻的连接件之间,所述轮框还包括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及所述内环部之间的加强肋。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轮盘具有呈环状的内环部及多个延伸部,所述内环部具有外侧面,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内环部的外侧面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轮位于所述内环部的相反两侧,所述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内环部及两相邻的连接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各滚轮包括可转动地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转轴的本体部及包覆所述本体部的防滑套。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防滑套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所述轮框能直接装设于所述主轮上,全向轮组装上不须拆卸所述主轮,组装较为简易、方便,且一旦有零件损坏,可以直接购买相对应的零件做替换,不须购买整个全向轮,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向轮的第一实施例装设于一载具的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全向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全向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全向轮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装设于一载具1的一主轮12且包围该主轮12,载具1可为机器人的位移机构,也可以是用于搬运货物的无人车。本实施例中载具1为机器人的位移机构,其包括一底座11、四个以90度间隔分布安装于底座11的主轮12及四个分别用以驱动主轮12的马达(图未示)。四个全向轮各自包含一轮框2及八个设置于轮框2的滚轮3。

每一个全向轮的轮框2适用于装设于对应的该主轮12,轮框2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该主轮12两相反侧面的轮盘21、八个设置于所述轮盘21且彼此间隔并径向地向外延伸的连接件22、八个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连接件22之间的转轴23。每一轮盘21具有一呈环状的内环部211,所述连接件22连接所述内环部211的外周缘。内环部211贯穿形成有八个锁孔211a,供多个锁固件如螺丝、铆钉等穿设以固定结合于主轮12。其中,轮盘21的数量并不以二个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一个,设置于该主轮12的其中一侧面。而锁孔211a的数量并不以八个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只要是多个即可。

滚轮3分别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23,所述滚轮3围绕该主轮12排列,各滚轮3包括一可转动地套设于对应的该转轴23的本体部31及一包覆该本体部31的防滑套32,该防滑套32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等防滑材质,其与地面的磨擦系数较高,可提升滚轮3的抓地力。且当防滑套32因长期使用而磨损时,仅需更换防滑套32即可,毋须更换整个滚轮3,能够节省维护成本。本体部31大致呈椭圆柱状,其中间部分的柱体半径大于两端部分的柱体半径。防滑套32大致呈椭圆筒状,其中间部分的筒体半径大于两端部分的筒体半径且由中间部分至两端部分的变化弧度与本体部31相同,使其内壁可紧密贴合于本体部31的外表面。防滑套32的长度可在24~26mm之间且略小于本体部31的长度,防滑套32的厚度可在1mm~2mm之间,以确保防滑套32套设于本体部31时不会与连接件22干涉而使滚轮3无法转动。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2、转轴23及滚轮3的数量并不以八个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只要是多个且转轴23及滚轮3的数量是对应连接件22的数量即可。惟本实施例中数量为八个的态样,各个滚轮3与轮盘21的内环部211的中心点距离皆相同,这样的设计使得各滚轮3之间不会产生干涉且能使本实用新型全向轮的尺寸最小化,且使用时地面皆为全向轮的切线方向,即每一滚轮3皆能确实接触地面,可防止接触不良造成移动时有颠簸的情形。意即,连接件22、转轴23及滚轮3的数量为八个是较佳的实施态样。

本实用新型全向轮与现有全向轮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可依据欲安装的载具1的主轮12尺寸,对应调整制造参数后,定制化生产即可直接装设于主轮12上而不必将主轮12拆卸替换,使用者可自行将全向轮安装至主轮12上,便能使载具1全方位顺畅地移动,使用上相当便利。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全向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轮框2的每一轮盘21还具有八个延伸部212,所述延伸部212分别设置于该内环部211及两相邻的连接件22之间,使得轮框2整体呈盘状,可增加轮框2整体的结构强度。而轮框2还包括多个对应设置于所述连接件22及所述内环部211之间的加强肋24,同样用以增加轮框2整体的结构强度。

参阅图1及图5,本实用新型全向轮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轮框2的每一轮盘21还具有八个延伸部212,所述延伸部212分别设置于该内环部211及两相邻的连接件22之间,使得轮框2整体呈盘状,可增加轮框2整体的结构强度。而本实施例的连接件22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是连接内环部211的外周缘,本实施例的连接件22直接连接所述内环部211的外侧面211b使得所述连接件22与该主轮12位于该内环部211的相反两侧,且连接件22的宽度较大,有助于提升轮框2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全向轮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包含一主轮12,直接安装于载具1的底座11以取代现有的轮子,虽然与前述实施例加装的情况有些微不同,但一样可以使载具1能够全方位顺畅地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全向轮借由轮框2能直接装设于主轮12上,组装上不须拆卸主轮12,组装较为简易、方便,且一旦有零件损坏,可以直接购买相对应的零件做替换,不须购买整个全向轮,有效降低维护成本,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