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无边框汽车内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5512发布日期:2020-11-25 14:2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无边框汽车内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无边框汽车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正成为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工具,而且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和人性化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边框内后视镜由于其良好的外形,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但与传统后视镜相比,无边框后视镜对制造性和装配性要求较高,对结构和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控制带来较大困难。

当前的无边框手动内后视镜,一般采用分体式结构,即镜片与垫板(或支撑板)之间采用双面胶粘接,而垫板与壳体之间采用卡扣方式固定。垫板与壳体的设计与制造工艺对成品有很大的影响,经常出现卡扣装配不到位,或镜片与壳体之间缝隙不均匀、双面胶粘接不牢导致受力时镜片脱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无边框汽车内后视镜,降低结构设计的难度,增加生产工艺的可控性,提高产品装配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动无边框汽车内后视镜,包括:镜片4、壳体3、连接杆2和基座1,所述壳体3通过连接杆2与基座1连接,镜片4安装在壳体3上,所述壳体3上设有平台,平台与壳体3为一体成型,平台上贴有双面胶5,镜片4通过双面胶5安装在壳体3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平台设在壳体3的两端。

与传统后视镜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后视镜在结构设计时,主要对壳体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将用于镜片固定的垫板(或支撑板)与壳体设计成一体,减少了模具数量,降低壳体与垫板配合组装的难度,同时解决了由于垫板变形引起的装配性和一致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对产品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减少了零件数量和装配工序,提高了工艺的可控性和一致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内后视镜的结构图。

图2(a)为内后视镜的主视图,图2(b)为内后视镜的左视图,图2(c)为内后视镜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内后视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座,2-连接杆,3-壳体,4-镜片,5-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手动无边框汽车内后视镜,包括:镜片4、壳体3、连接杆2和基座1,所述壳体3通过连接杆2与基座1连接,镜片4安装在壳体3上,所述壳体3上设有平台,平台与壳体3为一体成型,平台上贴有双面胶5,镜片4通过双面胶5安装在壳体3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平台设在壳体3的两端。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内后视镜的结构图。图2(a)、图2(b)、图2(c)是内后视镜的三视图。从外观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动无边框汽车内后视镜与传统无边框手动内后视镜没有区别。但其内部结构却显著不同,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后视镜壳体的设计,见下面图3。

传统的无边框后视镜具有垫板(或支撑板),在镜片和壳体之间起固定连接作用。一方面垫板通过卡扣方式与后视镜壳体固定,另一方面通过双面胶与镜片粘接在一起。为了保证固定的有效性,卡扣的数量、分布及制造质量要求较高,对模具的设计、制造及成型工艺要求也很高。但是若采用一体式结构,大大降低了模具设计的难度和对制造工艺的要求,镜片直接粘接到壳体上即可,简化了生产装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手动无边框汽车内后视镜,包括:镜片(4)、壳体(3)、连接杆(2)和基座(1),所述壳体(3)通过连接杆(2)与基座(1)连接,镜片(4)安装在壳体(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上设有平台,平台与壳体(3)为一体成型,平台上贴有双面胶(5),镜片(4)通过双面胶(5)安装在壳体(3)上;

所述平台设在壳体(3)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无边框汽车内后视镜,包括:镜片、壳体、连接杆和基座,所述壳体通过连接杆与基座连接,镜片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有平台,平台与壳体为一体成型,平台上贴有双面胶,镜片通过双面胶安装在壳体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后视镜在结构设计时,主要对壳体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将用于镜片固定的垫板与壳体设计成一体,减少了模具数量,降低壳体与垫板配合组装的难度,同时解决了由于垫板变形引起的装配性和一致性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飞;汤淑云;艾科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兴科迪科技(泰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