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5361发布日期:2020-10-23 19:3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这样的车辆座椅可为车辆的后排长座椅的组成部分,该后排长座椅具有中间的后排座椅以及在车辆横向方向中在两侧上直接地邻接在该中间的后排座椅处的侧向的后排座椅。后排座椅中的每个可由座椅部分以及靠背构造而成且以可在车辆纵向方向中例如通过轨道系统在纵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在车辆底部处。此外,后排座椅中的每个装备有安全带,可使该安全带与侧向上在座椅面之下安装在后排座椅处的带锁处于可松开的连接中。由于在车辆横向方向中在后排座椅之间的极其小的运动间隙存在如下危险,即如果直接地邻接在位于其未使用状况中的带锁处的后排座椅在纵向上移动,该带锁作为干扰轮廓起作用。

从de10009422c2中已知一种在绳换向件和锁之间的弹簧般弹性的钢丝绳加固件。由此提供了带锁承载单元,该带锁承载单元以简单的方式避免了产生嘎嘎响声。从de29702077u1中已知一种带有固定在其处的牵拉绳的带锁,在该牵拉绳处安置有端部件以用于以固定在车辆处的方式安装牵拉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装置,对该安全带装置而言带锁可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中运行可靠地定位。

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本发明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公开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实施成带有套管状的换向元件,钢丝绳引导穿过该换向元件,该钢丝绳在一侧固定在车辆座椅处的座椅侧的连结点处且在另一侧固定在带锁处的带锁侧的连结点处。套管状的换向元件固定钢丝绳在座椅侧的连结点和其带锁侧的连结点之间的走向。借助于换向元件对带锁在其未使用状况中施予(aufprägen)搁放位置,在该搁放位置中带锁平卧地放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面上。因此确保,当直接地邻接在搁放的带锁处的车辆座椅在纵向上移动时,该带锁没有作为干扰轮廓起作用。因此通过带锁的限定的搁放位置后排长座椅的座椅部分可在纵向方向中毫无问题地相对彼此移动,而位于座椅面上的带锁不可钩住或夹住。这样的相互作用可损坏带锁壳体且妨碍带锁锁止功能。

上文提到的套管状的换向元件实施成形状稳定的,以为了将带锁运行可靠地保持在其搁放位置中。这样的形状稳定性是不利的,因为套管状的换向元件在安全带系上的情况下可难以在带力方向中偏转或取向。由此套管状的换向元件(铝套环)引起作用到在其使用位置中的带锁上的预紧力。套环是额外地在钢丝绳上压制的铝管件,该铝管件为钢丝绳或者锁头预设针对带锁搁放位置的理想的方向/状况。因此锁头在已安装的情况中处于预紧力下。

借助于上述的套管状的换向元件在系上的状态中出现几乎直角的钢丝绳换向,更确切地说在套管状的换向元件和带锁之间的钢丝绳走向中,由此带锁在其使用位置中由于作用的带力被施加已经提及的翻转和/或扭转力矩。相应地,带锁在其使用位置中持续地力争在搁放位置的方向上运动。为了系上安全带,带锁必须在构建有复位力的情况下从搁放位置手动地拉到其使用位置中。在此带锁进一步被预紧。这导致,带锁头转动且产生角动量(扭矩)。

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乘客/其骨盆向前移位。预紧力/角动量由此继续不断地增大作用到带锁上。通过该不断地增加的预紧力和转动运动,在带锁中的锁止卡锁件(止动凸轮)暂时在单侧上受负荷且失效/断裂。这导致,插入式舌扣从带锁中滑出且不再存在约束作用。

在该背景下,换向元件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具有理论变形部位,换向元件在正面碰撞中在该理论变形部位处变形/断裂,更确切地说在带锁从其使用位置移位到碰撞位置中的情况下,在该碰撞位置中作用到带锁上的翻转或扭转力矩减小。根据本发明由此自身非常形状稳定的换向元件通过材料削弱设计成带有理论弯曲部位或理论断裂部位。理论变形部位的目的是,使套管状的换向元件在预定义的拉力(该拉力在碰撞情况中出现)中更容易地向上弯曲,以为了在受到负载的情况下减小对带锁的预紧力/角动量。以该方式实现,在带锁中的锁止卡锁件在负载期间内(在碰撞情况中)更均匀地受应力/受负荷。

在一种技术执行方案中,套管状的换向元件以角形的方式构造成带有竖直的引导支腿和水平的引导支腿。钢丝绳可以其下面的座椅侧的连结点为出发点首先在高度引导中穿过竖直的引导支腿且进一步穿过水平的引导支腿以钢丝绳端部从换向元件中引导出来且连结在带锁处。

优选的是,理论变形部位特别地构造在换向元件的内转角区域中,该内转角区域在竖直的引导支腿和水平的引导支腿之间展开。在正面碰撞情况中钢丝绳在带力的作用下拉伸,由此换向元件在其理论变形部位处变形。

优选的是,车辆座椅是车辆的后排长座椅的组成部分。后排长座椅可具有中间的后排座椅以及在车辆横向方向中至少一个另外的邻接在该中间的后排座椅处的侧向的后排座椅。后排座椅可在车辆纵向方向中相对彼此在纵向上移动。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上的实现方案中,套管状的换向元件可为金属套环,该金属套环利用冲压工具冲压到钢丝绳上。优选地,套环可由铝材料形成。理论变形部位可优选地通过钻入部(bohrungen,有时称为钻孔)、穿入部(perforationen,有时称为穿孔)和/或冲入部(einprägungen)构造。对此备选地,理论变形部位可具有材料切口,该材料切口构造在竖直的引导支腿和水平的引导支腿之间的内转角区域中。

在试验中确定,构造为压入部(eindrückung)/切入部(einkerbung)/冲入部的理论变形部位的形状对换向元件(即例如铝套管)的开裂行为具有大的影响。在该背景下,理论变形部位可以不同的实施变型方案实现。

因此在一种实施变型方案中,理论变形部位可为切入部/冲入部,该切入部/冲入部在套管状的换向元件的纵向方向中延伸。此外应强调的是,切入部/冲入部的几何形状可实施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可示例性地实施成倒圆角的、楔形的、打孔的、梯形的。

理论变形部位可示例性地完全环绕地或仅仅部分环绕地在套管状的换向元件中引入。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借助于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其中:

图1以透视的部分视图显示了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的带锁位于搁放位置中;

图2和3分别显示了相应于图1的视图,在所述视图中带锁位于使用位置中和碰撞位置中;且

图4至7分别显示了套管状的换向元件的不同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部分的透视示图显示了带有靠背1和座椅部分3的车辆座椅。车辆座椅关联有安全带装置,该安全带装置具有三点式安全带5(图2),该三点式安全带的带舌扣7可松开地与带锁9处于接合中(图2)。三点式安全带5由肩带部分11和腰带部分13组合而成,该肩带部分和该腰带部分在带舌扣7处彼此合并成单件。

在图1中带锁9通过钢丝绳15在底侧上固定在车辆座椅的未显示的承载结构处。钢丝绳15在带锁9之内套环状地围绕未显示的孔眼引导,其中钢丝绳15的两个环圈部件17经过预设的绳长度延伸直到座椅侧的连结点i。在图1中座椅侧的钢丝绳连结点i实施为板式支架19,该板式支架具有两个侧向的容纳通道21,两个下面的绳端部被引导穿过所述两个容纳通道。两个绳端部中的每个具有套环23,该套环设计成在直径方面比板式支架19的两个容纳通道21大。板式支架19此外近似在中间处具有螺纹紧固件孔25,通过该螺纹紧固件孔板式支架19可固定在车辆座椅的支承结构处。

如从图1中进一步得知的那样,两个钢丝绳环圈17被引导穿过套管状的换向元件27,该换向元件固定钢丝绳15在其座椅侧的连结点i和其带锁侧的连结点之间的走向。在显示的实施例中,套管状的换向元件27是铝套环,该铝套环利用冲压工具被冲压到钢丝绳15上。套管状的换向元件27在图中以角形的方式构造成带有竖直的引导支腿29和水平的引导支腿31,使得两个钢丝绳环圈17以其座椅侧的连结点i为出发点首先穿过竖直的引导支腿29且进一步穿过水平的引导支腿31延伸直到带锁9。以该方式,套管状的换向元件27对带锁9在其未使用状况(图1)中施予搁放位置a,在该搁放位置中带锁9平卧地放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面35的容纳凹腔33中。由此运行可靠地防止,处于其未使用状况中的带锁9在未显示的直接地邻接在其处的车辆座椅纵向移动时作为干扰轮廓起作用。

在图2中带锁9显示在其使用位置g中,在该使用位置中带舌扣7插入到带锁9中。这样的使用位置g出现在车辆的正常的行驶运行中。在此带锁9在倾斜状况中在车辆横向方向y中侧向上向外倾斜。在图2中显示的使用位置g通过套管状的、形状稳定的换向元件27施予且在带力fg作用时导致,带锁9被施加翻转/扭转力矩d。在现有技术中,在设计带锁9时应考虑这样的翻转/扭转力矩d,以为了即使在正面碰撞时也确保在带舌扣7和带锁9之间的可靠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在图中显示的套管状的换向元件27在其竖直的引导支腿29和其水平的引导支腿31之间的过渡处具有理论断裂部位s。在正面碰撞情况中,引导穿过套管状的换向元件27的钢丝绳15在由碰撞导致剧烈地增大的带力fg的作用下被拉伸,如这在图3中表明的那样,由此套管状的换向元件27在其理论断裂部位s处断裂。以该方式,带锁9从其使用位置(图2以及在图3中以虚线的形式表明)移位到附加的碰撞位置c中,在该碰撞位置中作用到带锁9上的翻转/扭转力矩d减小。

在图4中单独地显示了套管状的换向元件27。据此理论断裂部位s具有在圆周方向中在周缘分布的钻入部或穿入部37。备选地和/或附加地也可在理论断裂部位s处构造有任意的冲入部。

在图5中以另一实施变型方案显示了套管状的换向元件27,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代替钻入部,在竖直的引导支腿29和水平的引导支腿31之间的内转角区域处构造有近似楔形的材料切口39。

在图6和7中显示了带有理论变形部位s的套管状的换向元件27,该理论变形部位构造为在换向元件27的外周缘处的切入部/冲入部。切入部/冲入部在纵向方向中以完全连续的方式不仅在竖直的引导支腿29中、在水平的引导支腿31中而且在两个支腿29,31之间的外转角区域中延伸。在图7中示例性地显示了切入部/冲入部的凹槽几何形状。据此凹槽几何形状示出为成圆形。然而,本发明未受限于在图7中显示的凹槽几何形状。代替它,切入部/冲入部也可具有倒圆角的、楔形的、打孔的或梯形的横截面几何形状。

参考标号列表

1靠背

3座椅部分

5安全带

7带舌扣

9带锁

11肩带部分

13腰带部分

15钢丝绳

17钢丝绳环圈

19板式支架

21容纳通道

23套环

25螺纹紧固件孔

27套管状的换向元件

29竖直的引导支腿

31水平的引导支腿

33容纳凹腔

35座椅面

37钻入部、穿入部

39材料切口

a搁放位置

g使用位置

c碰撞位置

i钢丝绳15的座椅侧的连结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