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下罩安装支架和车辆下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5062发布日期:2021-05-11 17:0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车辆下罩安装支架和车辆下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引证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11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143691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本文。

本公开涉及车辆下罩安装支架和具有该车辆下罩安装支架的车辆下罩组件。



背景技术:

卡车是为运输负载或物品而设计的车辆。卡车框架具有一对侧轨道,该对侧轨道在卡车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卡车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每个侧轨道可以是c形梁,其包括具有预定高度的腹板,并包括在腹板的顶端和底端上形成的一对凸缘。此外,卡车框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侧轨道的横向构件。该横向构件所具有的长度对应于侧轨道之间的间隔,所具有的高度对应于每个侧轨道的腹板的高度,使得横向构件可填充侧轨道的腹板之间的空间。

诸如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动力传动系部件可安装在卡车框架上,并且用于保护动力传动系部件的下侧的下罩可安装到卡车框架。在车辆驾驶时,下罩可防止从地面上飞起的石头撞击诸如传动装置和发动机的动力传动系部件,并且保护传动装置和发动机免受泥、用于移除雪的氯化钙等的污染。

下罩可具有隧道形状以便覆盖诸如传动装置和发动机的动力传动系部件的暴露在卡车框架的下方的部分。下罩可使用多个安装支架来安装到卡车框架。多个底盘部件(诸如尿素箱(ureatank)和紧急转向系统)可直接附接到卡车框架的邻近下罩的侧轨道。多个安装支架中的至少一个安装支架可直接耦接到尿素箱而不直接耦接到卡车框架,以便避免与除了尿素箱之外的底盘部件的结构干涉。

由于将安装支架直接耦接到尿素箱需要多个构件,这可能增加制造成本,并且安装过程可能是繁琐的,从而导致下罩的错误组装或未组装。

此外,当诸如制动管和燃料管的管安装在至少一个侧轨道上时,难以确保用于固定管的固定装置(例如,支架)附接的空间,这可能使得管不沿侧轨道的纵向方向笔直布置。因此,管可能在侧轨道上弯曲某一角度,导致管的安装质量降低。

提供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上述信息仅为了有助于理解发明概念的背景,并且可包括不被视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技术概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原封不动地保持现有技术中所能实现的优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下罩安装支架,其能够将用于保护动力传动系部件(诸如传动装置和发动机)的下罩直接耦接到卡车框架,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车辆下罩安装支架的车辆下罩组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将下罩本体安装在卡车框架的侧轨道上的车辆下罩安装支架可包括:框架侧安装部,安装在卡车框架的侧轨道上;下罩侧安装部,安装在下罩本体上并且与框架侧安装部在侧轨道的纵向方向上间隔开;以及连接部,在侧轨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框架侧安装部和下罩侧安装部。

框架侧安装部可具有结合到侧轨道的框架侧结合点,下罩侧安装部可具有结合到下罩本体的下罩侧结合点,并且框架侧结合点可从下罩侧结合点偏移一预定间隙。

侧轨道可具有竖直延伸的腹板、形成在腹板的顶端上的顶凸缘以及形成在腹板的底端上的底凸缘。框架侧安装部可具有接触侧轨道的腹板的第一平坦部并具有从第一平坦部朝向下罩本体升高的第一珠状部。

下罩侧安装部可具有接触下罩本体的平坦部。

连接部可具有接触侧轨道的底凸缘的第二平坦部并具有从第二平坦部向上升高的第二珠状部。

第二珠状部可连续地连接到第一珠状部。

连接部可具有凹部,用于将管捆绑到连接部的带绷紧在该凹部中。

下罩侧安装部可平行于框架侧安装部,连接部可正交于下罩侧安装部和框架侧安装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安装在卡车框架的第一侧轨道与第二侧轨道之间的车辆下罩组件可包括:下罩本体,具有底部、从底部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一侧部以及从底部的第二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二侧部;第一前部安装支架,将第一侧部的前端连接到第一侧轨道;第一后部安装支架,将第一侧部的后端连接到第一侧轨道;第二前部安装支架,将第二侧部的前端连接到第二侧轨道,以及第二后部安装支架,将第二侧部的后端连接到第二侧轨道。

第一前部安装支架可具有:第一框架侧结合点,结合到第一侧轨道的第一腹板;以及第一下罩侧结合点,结合到第一侧部的前端。第一框架侧结合点和第一下罩侧结合点可在卡车框架的宽度方向上对准。

第二前部安装支架可具有:第二框架侧结合点,结合到第二侧轨道的第二腹板;以及第二下罩侧结合点,结合到第二侧部的前端。第二框架侧结合点和第二下罩侧结合点可在卡车框架的宽度方向上对准。

第一后部安装支架可具有:第三框架侧结合点,结合到第一侧轨道的第一腹板;以及第三下罩侧结合点,结合到第一侧部的后端。第三框架侧结合点可相对于第三下罩侧结合点在第一侧轨道的纵向方向上偏移。

第二后部安装支架可具有:第四框架侧结合点,结合到第二侧轨道的第二腹板;以及第四下罩侧结合点,结合到第二侧部的后端。第四框架侧结合点可相对于第四下罩侧结合点在第二侧轨道的纵向方向上偏移。

第一后部安装支架和第二后部安装支架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凹部,用于捆绑管的带绷紧在该凹部中。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更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下罩组件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从图1中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观察到的车辆下罩组件的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中第一后部安装支架安装在下罩本体的后端与第一侧轨道之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中多个管通过带被捆绑到第一后部安装支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后部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从图5中的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后部安装支架的视图;

图7示出了从图5中的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后部安装支架的视图;

图8示出了从图1中的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观察到的车辆下罩组件的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中第二后部安装支架安装在下罩本体的后端与第二侧轨道之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后部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图11示出了从图10中的箭头e所指示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二后部安装支架的视图;

图12示出了从图10中的箭头f所指示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二后部安装支架的视图;以及

图13示出了从图10中的箭头g所指示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二后部安装支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贯穿附图,相同的参考标号用于指代相同的元件或等同的元件。此外,与本公开有关的众所周知的技术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以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要点。

诸如a、b、(a)和(b)这样的术语可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而所对应的元件的固有特征、序列或顺序等不由这种术语来限制。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在本申请中,这种术语在字典中所通用的含义应被解释为与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同,并且除非另有清楚地说明,否则不应将其解释为具有理想的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

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下罩组件10可包括下罩本体20以及用于将下罩本体20安装在卡车框架30上的多个安装支架41、42、43和44。

卡车框架30可包括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轨道31和第二侧轨道32。该第一侧轨道31和第二侧轨道32可设置为面向彼此。

第一侧轨道31可在车身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第一侧轨道31可以是具有c形或i形截面的梁。参考图2,第一侧轨道31可包括:第一腹板51,(在卡车框架30的高度方向上)竖直地延伸;第一顶凸缘53,形成在第一腹板51的顶端;以及第一底凸缘55,形成在第一腹板51的底端。

第二侧轨道32可在车身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第二侧轨道32可以是具有c形或i形截面的梁。参考图8,第二侧轨道32可包括:第二腹板52,(在卡车框架30的高度方向上)竖直地延伸;第二顶凸缘54,形成在第二腹板52的顶端;以及第二底凸缘56,形成在第二腹板52的底端。

一个或多个横向构件(未示出)可连接第一侧轨道31和第二侧轨道32。

多个外部部件(未示出)可使用支架等选择性地安装在卡车框架30的第一侧轨道31和第二侧轨道32上。例如,多个外部部件可包括尿素箱(ureatank)、紧急转向系统(ess)、电池、控制器、冷却模块和制冷器。

诸如传动装置和发动机的动力传动系部件可使用支架等安装在卡车框架30的第一侧轨道31与第二侧轨道32之间,并且动力传动系部件的下侧可暴露于卡车框架30的下方。

下罩本体20可安装在卡车框架30的第一侧轨道31与第二侧轨道32之间。具体地,下罩本体20可覆盖动力传动系部件的暴露于卡车框架30的下方的下侧,由此保护动力传动系部件的下侧。

下罩本体20可包括底部23、从底部23的第一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一侧部21和从底部23的第二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二侧部22。

底部23可位于卡车框架30的下方,并且底部23可覆盖诸如传动装置和发动机的动力传动系部件的底部。例如,阻尼材料24可附接到底部23的顶表面,使得动力传动系部件的底部可由阻尼材料24来支撑。

第一侧部21可使用多个安装支架41和43来安装在第一侧轨道31上,并且第一侧部21可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开口21c以避免与其他部件干涉。第一侧部21的前端21a可使用第一前部安装支架41安装在第一侧轨道31上,第一侧部21的后端21b可使用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安装在第一侧轨道31上。

第二侧部22可使用多个安装支架42和44来安装在第二侧轨道32上,并且第二侧部22可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开口22c以避免与其他部件干涉。第二侧部22的前端22a可使用第二前部安装支架42安装在第二侧轨道32上,并且第二侧部22的后端22b可使用第二后部安装支架44安装在第二侧轨道32上。

第一侧部21的前端21a与第二侧部22的前端22a可面向车辆的前部,第一侧部21的后端21b和第二侧部22的后端22b可面向车辆的后部。

多个支架41、42、43和44可将下罩本体20的端部21a、21b、22a和22b连接至对应的侧轨道31和32。

参考图2,第一前部安装支架41可将第一侧部21的前端21a连接到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腹板51。第一前部安装支架41可具有弯曲形状以符合第一侧部21的前端21a、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腹板51和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底凸缘55。具体地,第一前部安装支架41可包括:框架侧安装部81,安装在卡车框架30的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腹板51上;下罩侧安装部82,安装在下罩本体20的第一侧部21的前端21a上;以及连接部83,连接框架侧安装部81和下罩侧安装部82。第一前部安装支架41可具有:第一框架侧结合点41a,使用紧固件、焊接等来结合到卡车框架30的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腹板51;以及第一下罩侧结合点41b,使用紧固件、焊接等来结合到下罩本体20的第一侧部21的前端21a。第一框架侧结合点41a可位于框架侧安装部81的顶端中,第一下罩侧结合点41b可位于下罩侧安装部82的底端中。第一框架侧结合点41a和第一下罩侧结合点41b可在卡车框架30的宽度方向上对准,使得连接第一框架侧结合点41a和第一下罩侧结合点41b的虚线x1可平行于卡车框架30的宽度。

参考图8,第二前部安装支架42可将第二侧部22的前端22a连接到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腹板52。第二前部安装支架42可具有弯曲形状以符合第二侧部22的前端22a、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腹板52和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底凸缘56。具体地,第二前部安装支架42可包括:框架侧安装部91,安装在卡车框架30的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腹板52上;下罩侧安装部92,安装在下罩本体20的第二侧部22的前端22a上;以及连接部93,连接框架侧安装部91和下罩侧安装部92。第二前部安装支架42可具有:第二框架侧结合点42a,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到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腹板52;以及第二下罩侧结合点42b,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到第二侧部22的前端22a。第二框架侧结合点42a可位于框架侧安装部91的顶端,第二下罩侧结合点42b可位于下罩侧安装部92的底端。第二框架侧结合点42a和第二下罩侧结合点42b可在卡车框架30的宽度方向上对准,使得连接第二框架侧结合点42a和第二下罩侧结合点42b的虚线x2可平行于卡车框架30的宽度。

参考图2,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可将第一侧部21的后端21b连接到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腹板51。参考图3至图7,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可具有:第三框架侧结合点43a,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到卡车框架30的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腹板51;以及第三下罩侧结合点43b,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到下罩本体20的第一侧部21的后端21b。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可包括:框架侧安装部61,安装在卡车框架30的第一侧轨道31上;下罩侧安装部62,安装在下罩本体20的第一侧部21的后端21b上;以及连接部63,连接框架侧安装部61和下罩侧安装部62。

框架侧安装部61可沿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腹板51延伸。框架侧安装部61可具有接触第一腹板51的第一平坦部61a并具有从第一平坦部61a朝向下罩本体20升高的第一珠状部(bead)61b。第三框架侧结合点43a可以是位于框架侧安装部61的顶端中的孔或狭槽。当诸如螺栓的紧固件紧固到第三框架侧结合点43a和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腹板51时,框架侧安装部61可安装在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腹板51上。

下罩侧安装部62可沿第一侧部21的后边缘延伸。下罩侧安装部62可以是平坦的以与第一侧部21的后端21b紧密接触。第三下罩侧结合点43b可以是位于下罩侧安装部62的底端中的孔或狭槽。当诸如螺栓的紧固件紧固到第三下罩侧结合点43b和第一侧部21的后端21b时,下罩侧安装部62可安装在第一侧部21的后端21b上。

连接部63可在第一侧轨道3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连接部63可具有接触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底凸缘55的第二平坦部63a并具有从第二平坦部63a向上升高的第二珠状部63b。具体地,连接部63的第二珠状部63b可连续地连接到框架侧安装部61的第一珠状部61b,使得可提高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的刚度。

参考图7,下罩侧安装部62可平行于框架侧安装部61,连接部63可正交于框架侧安装部61和下罩侧安装部62。

为了使框架侧安装部61与下罩侧安装部62在第一侧轨道31的纵向方向上间隔开,连接部63可在第一侧轨道3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具体地,第三框架侧结合点43a可相对于第三下罩侧结合点43b在第一侧轨道31的纵向方向上偏移预定间隙g1。例如,第三框架侧结合点43a可从第三下罩侧结合点43b朝向车辆的前部偏移。即,框架侧安装部61可设置为比下罩侧安装部62更靠近车辆的前部。

当使用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来将下罩本体20的第一侧部21的后端21b耦接到卡车框架30的第一侧轨道31时,具体地,框架侧安装部61和下罩侧安装部62彼此间隔开,可使得支架与用于将动力传动系部件(传动装置、发动机等)安装到卡车框架30的其他部件的干涉最小化。

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的连接部63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凹部64和65,用于将管(诸如制动管和燃料管)捆绑到连接部63的带66和67被绷紧在这些凹部中。

参考图3,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可具有形成在连接部63的前端中的第一凹部64和形成在连接部63的后端中的第二凹部65。第一凹部64可由从连接部63的前端朝向车辆的前部突起的突出部64a限定,第二凹部65可由从连接部63的后端朝向车辆的后部突起的突出部65a限定。

参考图4,第一带66可围绕燃料管3和第一凹部64绷紧,使得燃料管3可被捆绑到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的连接部63。当燃料管3通过第一带66和第一凹部64捆绑到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的连接部63时,燃料管3可沿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底凸缘55在纵向方向上布置。第二带67可围绕制动管4和第二凹部65绷紧,使得制动管4可被捆绑到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的连接部63。当制动管4通过第二带67和第二凹部65捆绑到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的连接部63时,制动管4可沿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底凸缘55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当一个或多个管3和4通过带66和67以及凹部64和65捆绑到第一后部安装支架43时,一个或多个管3和4可在卡车框架30的第一侧轨道31的第一底凸缘55上沿第一侧轨道31的纵向方向布置为直线形式,使得可提高管3和4的安装质量。

参考图8,第二后部安装支架44可将第二侧部22的后端22b连接到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腹板52。参考图9至图13,第二后部安装支架44可具有:第四框架侧结合点44a,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到卡车框架30的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腹板52;以及第四下罩侧结合点44b,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到下罩本体20的第二侧部22的后端22b。第二后部安装支架44可包括:框架侧安装部71,安装在卡车框架30的第二侧轨道32上;下罩侧安装部72,安装在下罩本体20的第二侧部22的后端22b上;以及连接部73,连接框架侧安装部71和下罩侧安装部72。

框架侧安装部71可沿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腹板52延伸。框架侧安装部71可具有接触第二腹板52的第一平坦部71a并具有从第一平坦部71a朝向下罩本体20升高的第一珠状部71b。第四框架侧结合点44a可以是位于框架侧安装部71的顶端中的孔或狭槽。当诸如螺栓的紧固件紧固到第四框架侧结合点44a和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腹板52时,框架侧安装部71可安装在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腹板52上。

下罩侧安装部72可沿第二侧部22的后边缘延伸。下罩侧安装部72可具有接触第二侧部22的后端22b的平坦部72a。第四下罩侧结合点44b可以是位于下罩侧安装部72的底端中的孔或狭槽。当诸如螺栓的紧固件紧固到第四下罩侧结合点44b和第二侧部22的后端22b时,下罩侧安装部72可安装在第二侧部22的后端22b上。

连接部73可沿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底凸缘56延伸。连接部73可具有接触第二侧轨道32的第二底凸缘56的第二平坦部73a并具有从第二平坦部73a向上升高的第二珠状部73b。具体地,连接部73的第二珠状部73b可连续地连接到框架侧安装部71的第一珠状部71b,使得可提高第二后部安装支架44的刚度。

参考图12,下罩侧安装部72可平行于框架侧安装部71,并且连接部73可正交于框架侧安装部71和下罩侧安装部72。

为了使框架侧安装部71与下罩侧安装部72在第二侧轨道32的纵向方向上间隔开,连接部73可在第二侧轨道3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具体地,第四框架侧结合点44a可相对于第四下罩侧结合点44b在第二侧轨道32的纵向方向上偏移预定间隙g2。例如,第四框架侧结合点44a可从第四下罩侧结合点44b朝向车辆的后部偏移。即,框架侧安装部71可比下罩侧安装部72更靠近车辆的后部。

当下罩本体20的第二侧部22的后端22b使用第二后部安装支架44耦接到卡车框架30的第二侧轨道32时,具体地,框架侧安装部71与下罩侧安装部72彼此间隔开,可使得支架与用于将动力传动系部件(传动装置、发动机等)安装到卡车框架30的其他部件的干涉最小化。

第二后部安装支架44可具有至少一个凹部74,用于捆绑制动管、燃料管等的带(未示出)被绷紧在该凹部中。

参考图9和图10,第二后部安装支架44可具有形成在连接部73的后端中的凹部74。凹部74可由从连接部73的后端朝向车辆的后部突起的突出部74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当下罩本体20的所有端部21a、21b、22a和22b均使用多个安装支架41、42、43和44安装在卡车框架30上时,下罩本体20的安装刚度以及下罩本体20的组装能力可显著地提高。

如上述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当下罩本体的第一侧部的后端使用第一后部安装支架耦接到卡车框架的第一侧轨道,并且第一后部安装支架的框架侧安装部和下罩侧安装部彼此间隔开时,可使得支架与用于将动力传动系部件安装到卡车框架的其他部件的干涉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当下罩本体的第二侧部的后端使用第二后部安装支架耦接到卡车框架的第二侧轨道,并且第二后部安装支架的框架侧安装部和下罩侧安装部彼此间隔开时,可使得支架与用于将动力传动系部件安装到卡车框架的其他部件的干涉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当一个或多个管通过带和凹部被捆绑到第一后部安装支架和第二后部安装支架时,这些管可在卡车框架的侧轨道的底凸缘上沿侧轨道的纵向方向布置为直线形式,从而使得可提高管的安装质量。

上文中,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和附图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本公开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参考标号:

10:下罩组件

20:下罩本体

21:第一侧部

22:第二侧部

23:底部

30:卡车框架

31:第一侧轨道

32:第二侧轨道

41:第一前部安装支架

42:第二前部安装支架

43:第一后部安装支架

44:第二后部安装支架

51:第一腹板

52:第二腹板

53:第一顶凸缘

54:第二顶凸缘

55:第一底凸缘

56:第二底凸缘

61、71、81、91:框架侧安装部

62、72、82、92:下罩侧安装部

63、73、83、93:连接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