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脱困的自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7857发布日期:2021-03-30 21:26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脱困的自救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脱困的自救设备。



背景技术:

在驾驶车辆在野外或者其他复杂地形进行越野驾驶时,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险境,通常会使得车辆被困,无法继续驾驶前行,需要人员下车处理或者等待其他车辆的救援,但是会花费较长的时间等待,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汽车脱困的自救设备,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脱困的自救设备,解决了车辆被困时难以自主脱困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汽车脱困的自救设备,包括机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机体底壁的底座转轴,所述底座转轴底壁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机体固定在车辆上的固定底座,所述机体右端壁固定设置有弹射底座,所述弹射底座内部设置有向斜上方开口的弹射腔,所述弹射腔内部装载设置有弹射块,所述弹射底座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弹射腔下侧的弹力腔,所述弹力腔内部设置有弹射装置,所述弹射装置可将所述弹射腔内的所述弹射块弹射出,使得所述弹射块落在地面坚固的位置,所述弹射块以及所述弹射块内部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弹射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弹射块内部的第一电机,所述弹射底座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下侧的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部,所述第一输出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一齿轮,所述弹射块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上侧的齿轮腔,所述弹射块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位于每个所述齿轮腔下侧的钻头槽,所述钻头槽朝下侧开口,所述弹射块外表面位于所述钻头槽开口的面为平面,所述弹射块其他面均为侧面,且所述弹射块内部固定左右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钻头槽外侧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使得所述弹射块在弹射出落地后保证所述钻头槽开口的一面着地,所述第一传动腔顶壁转动设置有左右对称且延伸至所述钻头槽内的第一套轴,所述第一套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套轴内部花键配合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钻头槽内的第二套轴,所述第二套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钻头槽内的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钻头槽内的钻头,所述钻头槽内壁左右对称滑倒设置有通过弹簧与所述钻头槽内壁连接的卡块,所述卡块可左右滑动,左右两个所述卡块共同将所述钻头架起,所述第一转轮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套轴下侧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顶壁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套轴延伸至所述齿轮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轮内部阵列设置有朝所述第一转轮侧壁开口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靠近所述第二传动腔的端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配合设置有位于所述滑动槽内的卡板,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时可使得所述卡板往外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卡板滑出所述滑动槽外,所述第一转轴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齿轮腔内的第三齿轮,所述齿轮腔内部上下端壁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内侧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齿轮腔内的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位于所述齿轮腔内靠下侧的位置;所述机体顶壁固定设置有前后对称且位于所述弹射底座左侧的固定台,前后两个所述固定台之间搭载设置有拉力装置,所述拉力装置通过钢丝绳与所述弹射块连接,在将所述弹射块弹射出固定完毕后,所述拉力装置将车辆拉动脱困,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台下侧的带轮腔,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转轴下侧的第三传动腔,所述第三传动腔和所述带轮腔内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为所述弹射装置和所述拉力装置传递动力。

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腔底壁且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圆心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顶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底端通过过限保护器连接,所述过限保护器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通过拉线与所述卡块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转动时带动所过限保护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绕线轮转动,从而拉动所述卡块使得所述卡块向所述弹射块内滑动,从而使得所述钻头落下与地面接触,所述卡块被卡住无法滑动后,所述过限保护器受力使得所述第四转轴停止转动不再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输出轴转动时还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套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套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钻头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钻头开始向地面钻进,即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向下移动,当所述钻头向下钻进一定深度后,带动所述第一转轴下移一定距离,当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固定齿轮啮合后,由于所述固定齿轮不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三齿轮被卡住,所述第一转轴停止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轮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锥齿轮开始转动将所述卡板推出所述滑动槽内,伴随所述第一转轮的转动使得所述卡板扎进土里,随后停止所述第一电机转动,此时所述弹射块紧紧固定在坚实的地面。

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所述弹力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弹射底座内位于所述弹力腔左下侧的联动腔,所述联动腔右上端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弹力腔内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配合设置有位于所述弹力腔内的滑块,所述第三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三转轴上滑动,所述弹力腔右上端壁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弹射腔内的滑轴,所述滑轴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弹射腔内与所述弹射块接触的弹射板,所述滑轴另一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弹力腔内的第一弹簧板,所述滑块右下端固定设置有套住所述滑轴且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板右上侧的第二弹簧板,所述第二弹簧板与所述第一弹簧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力腔右下侧底壁内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弹力腔内的第一升降卡块,所述第一升降卡块可卡住所述第一弹簧板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无法带动所述滑轴滑动,所述弹力腔右下侧底壁内滑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升降卡块对称且位于所述第一升降卡块右上侧的第二升降卡块,所述第二升降卡块通过拉线与所述第一升降卡块连接,所述第二升降卡块可与所述第二弹簧板接触,所述第三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块向右上方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弹簧板沿着所述滑轴向右上方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与所述第二弹簧板之间的弹簧拉力变大,由于所述第一升降卡块卡住所述第一弹簧板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无法移动,当所述第二弹簧板继续滑动直至所述第二弹簧板与所述第二升降卡块接触后将所述第二升降卡块向下挤压,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升降卡块向下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升降卡块不再卡住所述第一弹簧板,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瞬间带动所述滑轴向所述弹射腔内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弹射板瞬间将所述弹射块弹射出所述弹射腔外。

优选地,所述拉力装置包括所述以及设置在每个所述固定台内的第四传动腔,前后两个所述固定台之间共同转动设置有滚筒轴,所述滚筒轴前后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台内,所述滚筒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外表面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弹射块外表面连接,后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腔后端壁转动设置有与所述滚筒轴同圆心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第一带轮,所述第五转轴前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内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内部弹簧连接设置有可滑动的离心块,所述第五转轴带动所述第二转轮转动时可将所述离心块甩出所述第二转轮外,所述滚筒轴前后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内可与所述离心块配合的卡盘,前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腔内设置有与后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腔内完全对称的零部件,所述第五转轴转动时所述离心块甩出卡住所述卡盘带动所述滚筒同步转动,所述滚筒单独转动时,所述离心块未卡住所述卡盘,所述滚筒不带动所述第五转轴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左侧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输出轴延伸至所述第三传动腔右端壁,所述第三传动腔外表面花键配合设置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左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第三锥齿轮,所述花键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锥齿轮右侧的第四齿轮,所述花键轴右端固定设置有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腔右端壁的电磁铁配合,所述电磁铁通过改变磁性可吸合或者排斥所述磁铁,从而使得所述花键轴右移或者左移,所述第三传动腔右端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联动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下侧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左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可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六转轴右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第三转轴配合,从而带动所述第三转轴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带轮腔前后端壁的带轮轴,所述带轮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四锥齿轮,所述带轮轴外表面前后对称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锥齿轮前后两侧通过皮带与所述第一带轮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所述带轮腔底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三传动腔内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可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五锥齿轮,所述齿轮轴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内与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的第六锥齿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脱困的自救设备,能够实现在驾驶车辆越野的途中陷入沼泽地或者其他困境时,人员无法下车处理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及时的脱困救援,无需其他车辆的拖拽救援,只需在车中对设备进行操作,使得车辆能够及时的自主脱困,避免发生更大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中d-d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e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图6中f-f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g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8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结合附图1-8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脱困的自救设备,包括机体10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机体10底壁的底座转轴14,所述底座转轴14底壁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机体10固定在车辆上的固定底座13,所述机体10右端壁固定设置有弹射底座34,所述弹射底座34内部设置有向斜上方开口的弹射腔37,所述弹射腔37内部装载设置有弹射块39,所述弹射底座34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弹射腔37下侧的弹力腔80,所述弹力腔80内部设置有弹射装置81,所述弹射装置81可将所述弹射腔37内的所述弹射块39弹射出,使得所述弹射块39落在地面坚固的位置,所述弹射块39以及所述弹射块39内部设置有紧固装置82,所述紧固装置82包括弹射块39以及设置在所述弹射块39内部的第一电机45,所述弹射底座34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电机45下侧的第一传动腔47,所述第一电机45的第一输出轴46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47内部,所述第一输出轴46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47内的第一齿轮48,所述弹射块39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电机45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47上侧的齿轮腔40,所述弹射块39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位于每个所述齿轮腔40下侧的钻头槽63,所述钻头槽63朝下侧开口,所述弹射块39外表面位于所述钻头槽63开口的面为平面,所述弹射块39其他面均为侧面,且所述弹射块39内部固定左右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钻头槽63外侧的配重块55,所述配重块55使得所述弹射块39在弹射出落地后保证所述钻头槽63开口的一面着地,所述第一传动腔47顶壁转动设置有左右对称且延伸至所述钻头槽63内的第一套轴50,所述第一套轴50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47内与所述第一齿轮48啮合的第二齿轮49,所述第一套轴50内部花键配合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钻头槽63内的第二套轴51,所述第二套轴51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钻头槽63内的第一转轮65,所述第一转轮65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钻头槽63内的钻头72,所述钻头槽63内壁左右对称滑倒设置有通过弹簧与所述钻头槽63内壁连接的卡块64,所述卡块64可左右滑动,左右两个所述卡块64共同将所述钻头72架起,所述第一转轮65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套轴51下侧的第二传动腔66,所述第二传动腔66顶壁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套轴51延伸至所述齿轮腔40内的第一转轴42,所述第一转轴42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66内的第一锥齿轮67,所述第一转轮65内部阵列设置有朝所述第一转轮65侧壁开口的滑动槽70,所述滑动槽70靠近所述第二传动腔66的端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二传动腔66内的第二转轴69,所述第二转轴69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66内与所述第一锥齿轮67啮合的第二锥齿轮68,所述第二转轴69外表面配合设置有位于所述滑动槽70内的卡板71,所述第二转轴69转动时可使得所述卡板71往外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卡板71滑出所述滑动槽70外,所述第一转轴42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齿轮腔40内的第三齿轮41,所述齿轮腔40内部上下端壁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转轴42内侧的固定轴43,所述固定轴43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齿轮腔40内的固定齿轮44,所述固定齿轮44位于所述齿轮腔40内靠下侧的位置;所述机体10顶壁固定设置有前后对称且位于所述弹射底座34左侧的固定台31,前后两个所述固定台31之间搭载设置有拉力装置83,所述拉力装置83通过钢丝绳33与所述弹射块39连接,在将所述弹射块39弹射出固定完毕后,所述拉力装置83将车辆拉动脱困,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台31下侧的带轮腔25,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转轴35下侧的第三传动腔22,所述第三传动腔22和所述带轮腔25内设置有传动装置84,所述传动装置84为所述弹射装置81和所述拉力装置83传递动力。

有益地,所述紧固装置82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腔47底壁且与所述第一输出轴46同圆心的第四转轴52,所述第四转轴52顶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46底端通过过限保护器53连接,所述过限保护器53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绕线轮54,所述绕线轮54通过拉线与所述卡块64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46转动时带动所过限保护器53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绕线轮54转动,从而拉动所述卡块64使得所述卡块64向所述弹射块39内滑动,从而使得所述钻头72落下与地面接触,所述卡块64被卡住无法滑动后,所述过限保护器53受力使得所述第四转轴52停止转动不再与所述第一输出轴46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输出轴46转动时还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4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套轴5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套轴5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轮65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钻头72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钻头72开始向地面钻进,即带动所述第一转轴42向下移动,当所述钻头72向下钻进一定深度后,带动所述第一转轴42下移一定距离,当所述第三齿轮41与所述固定齿轮44啮合后,由于所述固定齿轮44不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三齿轮41被卡住,所述第一转轴42停止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锥齿轮67与所述第一转轮65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锥齿轮68开始转动将所述卡板71推出所述滑动槽70内,伴随所述第一转轮65的转动使得所述卡板71扎进土里,随后停止所述第一电机45转动,此时所述弹射块39紧紧固定在坚实的地面。

有益地,所述紧固装置82包括所述弹力腔80以及设置在所述弹射底座34内位于所述弹力腔80左下侧的联动腔73,所述联动腔73右上端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弹力腔80内的第三转轴35,所述第三转轴35外表面配合设置有位于所述弹力腔80内的滑块75,所述第三转轴35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块75在所述第三转轴35上滑动,所述弹力腔80右上端壁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弹射腔37内的滑轴36,所述滑轴36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弹射腔37内与所述弹射块39接触的弹射板38,所述滑轴36另一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弹力腔80内的第一弹簧板77,所述滑块75右下端固定设置有套住所述滑轴36且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板77右上侧的第二弹簧板76,所述第二弹簧板76与所述第一弹簧板77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力腔80右下侧底壁内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弹力腔80内的第一升降卡块78,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可卡住所述第一弹簧板77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77无法带动所述滑轴36滑动,所述弹力腔80右下侧底壁内滑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对称且位于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右上侧的第二升降卡块79,所述第二升降卡块79通过拉线与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连接,所述第二升降卡块79可与所述第二弹簧板76接触,所述第三转轴35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块75向右上方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弹簧板76沿着所述滑轴36向右上方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77与所述第二弹簧板76之间的弹簧拉力变大,由于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卡住所述第一弹簧板77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77无法移动,当所述第二弹簧板76继续滑动直至所述第二弹簧板76与所述第二升降卡块79接触后将所述第二升降卡块79向下挤压,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向下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不再卡住所述第一弹簧板77,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77瞬间带动所述滑轴36向所述弹射腔37内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弹射板38瞬间将所述弹射块39弹射出所述弹射腔37外。

有益地,所述拉力装置83包括所述91以及设置在每个所述固定台31内的第四传动腔56,前后两个所述固定台31之间共同转动设置有滚筒轴32,所述滚筒轴32前后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台31内,所述滚筒轴32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滚筒62,所述滚筒62外表面绕有钢丝绳33,所述钢丝绳33与所述弹射块39外表面连接,后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腔56后端壁转动设置有与所述滚筒轴32同圆心的第五转轴57,所述第五转轴57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56内的第一带轮58,所述第五转轴57前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56内的第二转轮59,所述第二转轮59内部弹簧连接设置有可滑动的离心块60,所述第五转轴57带动所述第二转轮59转动时可将所述离心块60甩出所述第二转轮59外,所述滚筒轴32前后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传动腔56内可与所述离心块60配合的卡盘61,前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腔56内设置有与后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腔56内完全对称的零部件,所述第五转轴57转动时所述离心块60甩出卡住所述卡盘61带动所述滚筒62同步转动,所述滚筒62单独转动时,所述离心块60未卡住所述卡盘61,所述滚筒62不带动所述第五转轴57同步转动。

有益地,所述传动装置84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10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22左侧的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第二输出轴12延伸至所述第三传动腔22右端壁,所述第三传动腔22外表面花键配合设置有花键轴18,所述花键轴18左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22内的第三锥齿轮17,所述花键轴18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锥齿轮17右侧的第四齿轮19,所述花键轴18右端固定设置有第六转轴21,所述第六转轴21可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腔22右端壁的电磁铁24配合,所述电磁铁24通过改变磁性可吸合或者排斥所述磁铁23,从而使得所述花键轴18右移或者左移,所述第三传动腔22右端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联动腔73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输出轴12下侧的第六转轴21,所述第六转轴21左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22内可与所述第四齿轮19啮合的第五齿轮20,所述第六转轴21右端通过万向节74与所述第三转轴35配合,从而带动所述第三转轴35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装置84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带轮腔25前后端壁的带轮轴27,所述带轮轴27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四锥齿轮28,所述带轮轴27外表面前后对称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四锥齿轮28前后两侧通过皮带30与所述第一带轮58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29,所述带轮腔25底壁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三传动腔22内的齿轮轴16,所述齿轮轴16底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22内可与所述第三锥齿轮17啮合的第五锥齿轮15,所述齿轮轴16顶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带轮腔25内与所述第四锥齿轮28啮合的第六锥齿轮26。

本实施例所述固定连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螺栓固定、焊接等方法。

整个装置的机械动作的顺序:

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三锥齿轮17与所述第五锥齿轮15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四齿轮19与所述第五齿轮20处于啮合状态,所述电磁铁24与所述磁铁23处于吸合状态,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处于卡住所述第一弹簧板77的状态。

当本发明的设备工作时,通过转动所述机体10调整所述弹射腔37的朝向,使得所述弹射块39能够弹射到地面牢固的位置,然后启动所述第二电机11,从而带动所述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花键轴1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四齿轮1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五齿轮2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六转轴2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转轴35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滑块75向右上方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弹簧板76沿着所述滑轴36向右上方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77与所述第二弹簧板76之间的弹簧拉力变大,由于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卡住所述第一弹簧板77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77无法移动,当所述第二弹簧板76继续滑动直至所述第二弹簧板76与所述第二升降卡块79接触后将所述第二升降卡块79向下挤压,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向下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升降卡块78不再卡住所述第一弹簧板77,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簧板77瞬间带动所述滑轴36向所述弹射腔37内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弹射板38瞬间将所述弹射块39弹射出所述弹射腔37外,此时停止所述第二电机11使得所述第二输出轴12停止转动,当所述弹射块39落地后,在所述配重块55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钻头槽63开口的一面着地,然后启动所述第一电机45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46转动,所述第一输出轴46转动时带动所过限保护器53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绕线轮54转动,从而拉动所述卡块64使得所述卡块64向所述弹射块39内滑动,从而使得所述钻头72落下与地面接触,所述卡块64被卡住无法滑动后,所述过限保护器53受力使得所述第四转轴52停止转动不再与所述第一输出轴46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输出轴46转动时还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4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套轴5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套轴5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轮65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钻头72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钻头72开始向地面钻进,即带动所述第一转轴42向下移动,当所述钻头72向下钻进一定深度后,带动所述第一转轴42下移一定距离,当所述第三齿轮41与所述固定齿轮44啮合后,由于所述固定齿轮44不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三齿轮41被卡住,所述第一转轴42停止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锥齿轮67与所述第一转轮65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锥齿轮68开始转动将所述卡板71推出所述滑动槽70内,伴随所述第一转轮65的转动使得所述卡板71扎进土里,随后停止所述第一电机45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46停止转动,此时所述弹射块39紧紧固定在坚实的地面,随后控制所述电磁铁24使得所述电磁铁24排斥所述磁铁23使得所述磁铁23左移,从而使得所述第三锥齿轮17与所述第五锥齿轮15啮合,同时所述第四齿轮19和所述第五齿轮20分离,同时再次启动所述第二电机11,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输出轴1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齿轮轴1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2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带轮轴27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带轮2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五转轴57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转轮5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卡盘6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滚筒轴3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滚筒62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滚筒62开始拉动所述钢丝绳33使得车辆受到所述弹射块39的拉力,并最终将车辆拉出险境,从而使得车辆成功脱困。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