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2876发布日期:2020-09-04 12:0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车轮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大型重载台车轮结构多为传统滚柱带结构或传统的台车轮结构,这种结构其承载能力较小,采用双滚道的方式进行运输,这种结构存在跑偏现象及焊接时的应力集中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结构,有效的解决了承载能力较小、跑偏和焊接时应力集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包括车厢、动力装置和台车轮,其特征在于:台车轮主要由台车轴、一对调心滚子轴承、轴承压盖、台车轮和轴承支架,一对调心滚子轴承的内圈与台车轴进行配合,外圈与台车轮进行配合,台车轴通过轴承支架进行固定,轴承压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台车轮的两侧。

进一步的,轴承支架通过螺栓与悬挂连接在一起,悬挂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车厢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一对调心滚子轴承关于台车轮中心对称。

进一步的,一对调心滚子轴承与台车轴、台车轮的配合方式均为过渡配合。

进一步的,台车轮的形状为凸字型。

进一步的,台车轮在滚道上运动。

进一步的,在台车轴心存在润滑油的管道,在一对调心滚子轴承之间有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该结构在每个滚柱中增加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增加承重及运行能力,运行平稳。

2.上滚道将传统的道轨式设计为支承架式,避免了此种结构的跑偏现象及焊接时的应力集中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车轴,2、轴承压盖,3、调心滚子轴承,4、台车轮,5、滚道,6、轴承支架,7、车厢,8、悬挂,9、润滑油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包括车厢7、动力装置和台车轮,台车轮主要由台车轴1、一对调心滚子轴承3、轴承压盖2、台车轮4和轴承支架6,一对调心滚子轴承3的内圈与台车轴进行配合,外圈与台车轮进行配合,台车轴1通过轴承支架6进行固定,轴承压盖2通过螺钉固定在台车轮4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承支架6通过螺栓与悬挂8连接在一起,悬挂8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车厢7连接在一起;所述一对调心滚子轴承3关于台车轮4中心对称;所述一对调心滚子轴承3与台车轴1、台车轮4的配合方式均为过渡配合;所述台车轮4的形状为凸字型;所述台车轮4在滚道上运动;所述在台车轴1心存在润滑油的管道9,在一对调心滚子轴承3之间有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运动过程为,通过摆线针轮减速器带动齿盘、齿条进行运转从而带动车厢向前移动,台车轮进行转动,使用于大型重载台车传动结构,结合了传统的滚珠带结构及传统的台车轮结构,将两种类型的传动结构结合,各取其优点,更加优化的一种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结构,该结构在每个滚珠中增加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增加承重及运行能力,运行平稳,上滚道将传统的导轨式设计为支承架式,避免了此种结构的跑偏现象及焊接时的应力集中现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包括车厢、动力装置和台车轮,其特征在于:台车轮主要由台车轴、一对调心滚子轴承、轴承压盖、台车轮和轴承支架,一对调心滚子轴承的内圈与台车轴进行配合,外圈与台车轮进行配合,台车轴通过轴承支架进行固定,轴承压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台车轮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架通过螺栓与悬挂连接在一起,悬挂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车厢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调心滚子轴承关于台车轮中心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调心滚子轴承与台车轴、台车轮的配合方式均为过渡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轮的形状为凸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轮在滚道上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其特征在于:在台车轴心存在润滑油的管道,在一对调心滚子轴承之间有润滑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滚柱带式重型台车轮,包括车厢、动力装置和台车轮,台车轮主要由台车轴、一对调心滚子轴承、轴承压盖、台车轮和轴承支架,一对调心滚子轴承的内圈与台车轴进行配合,外圈与台车轮进行配合,台车轴通过轴承支架进行固定,轴承压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台车轮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在每个滚柱中增加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增加承重及运行能力,运行平稳;上滚道将传统的道轨式设计为支承架式,避免了此种结构的跑偏现象及焊接时的应力集中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科;赵艳莉;孙国进;陶凯;贾红梅;苏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天利热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6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