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天窗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0964发布日期:2021-03-30 19:3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汽车天窗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天窗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汽车天窗总成,其主要涉及的ipc分类号为b60j7/00。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天窗总成,如申请公布号cn20755030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汽车侧围外板与后流水槽的连接结构包括侧围外板、断面呈u型的后流水槽,该后流水槽由后流水槽底部、左侧部和右侧部构成,侧围外板的右端设有向后流水槽底部延伸的侧围翻边,后流水槽左侧部的上端设有向侧围外板延伸的流水槽翻边,侧围翻边与该流水槽翻边焊接。但其存在以下缺陷:翻边仍采用焊接导致加工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天窗总成,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造、装配方便快捷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该汽车天窗总成包括机械组机构、与机械组联动的流水槽机构(4)、用于限位机械组机构的导轨机构、安装在导轨机构前部的挡风网机构(6),其特征在于:机械组机构包括举臂组件(1)、定位组件(2)、滑块组件(3),举臂组件(1)包括主体钣金(11)、副钣金(13),主体钣金(11)和副钣金(13)外设有钣金包塑体(12),钣金包塑体(12)底部设有导向部(123),导向部(123)上设有导向槽口(123a);定位组件(2)包括位于主体钣金(11)一侧的带有弧形部(22)的定位件主体(21);滑块组件(3)包括包塑的滑块钣金(33)、设置在一侧的软轴连接部(31),滑块包塑(32)上设有弹性体(321)和导向块(331);主体钣金(1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翻边,下翻边上设有包塑或插接支脚塑料块的支脚凸起(111);

流水槽机构(4)包括相互铰接的流水槽组件(41)和滑块组件(42)、设置在流水槽组件(41)上的挡流板(43);流水槽组件(41)包括中部向上弯曲的流水槽主体(416)、设置在主体后部的后挡板(412)、由横向设置的若干凸棱(413)分割成的若干槽体(411)、设置在后挡板(412)后侧的连接部(414)、设置在连接部(414)底端的销轴(415)、设置在流水槽主体(416)内侧的连接轴(417),流水槽主体(416)通过连接轴(417)连接在机械组机构上,挡流板(43)卡接在流水槽主体(416)上;滑块组件(42)包括一对铰接在流水槽组件(41)底部的带有弹性滑脚(421)的滑块主体(422),流水槽主体(416)通过销轴(415)铰接在滑块组件(42)上;

导轨机构包括由左右相互独立设置的排水槽(51)和机械组安装槽(52)构成的导轨主体、设置在主体外侧的与车顶棚结构固定的连接板(53),机械组安装槽(52)内设有软轴槽(524),软轴槽(524)内设有内凸起(525);排水槽(51)上设有与前框架配合的定位卡口(511),机械组安装槽(52)底部设有与前框架配合的限位卡槽(521)、与排水接头(54)配合的一对沿纵向设置的开口形状不同的排水接头(54)卡口(523),机械组安装槽(52)侧部设有用于嵌入机械组的嵌入口(522);

挡风网机构包括挡风网(62)、分别通过上安装部(61)和下安装部(64)设置在挡风网(2)内的上边条组件和下边条(65),下安装部(64)上设有一个以上的下通槽(641);上边条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连接块(66)以及限位在连接块(66)之间的横杆(68),上安装部(61)上设有与连接块(66)配合的上通槽(611),横杆(68)与连接块(66)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横杆(68)通过螺钉(681)固定在连接块(66)上,连接块(66)包塑在弹簧(67)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机械组一侧采用定位组件作为节点,滑动铰接在导轨滑槽内侧,在关闭位时,依次经过起翘,完全打开后可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玻璃总成沿导轨滑动至完全打开。举臂组件借由定位组件的弧形部配合起翘,使起翘过程更稳定流畅。主体采用“双钣金”结构,便于制造与装配。钣金外设置钣金包塑体,在保证整体结构刚度的前提下,避免金属与金属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刺耳噪音。同时,通过采用塑料结构,有效降低了阻尼,提高了滑动流畅性。将部分钢结构替换为塑料结构,还可降低机械组整体的重量,从材料角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支脚滑块采用包塑或插接设置,便于根据实际工厂设备环境和人力水平自由选择。

流水槽机构主要由相互铰接的流水槽组件和滑块组件构成。流水槽组件通过内侧的连接轴与机械组机构的钢结构连接。钢结构上通过特异性的装配孔嵌件与连接轴端部的异形凸起相配合,避免在运行过程中意外脱出。挡流板通过插入卡接的方式嵌入流水槽主体前部,并与流水槽主体的弧形结构相配合,从而避免雨水溅入天窗内侧。通过若干凸棱分割的槽体在加强结构强度,同时提高了雨水由中部导向两侧的流速,然后将雨水导入导轨的水流侧,最终通过导轨末端的排水接头排出,从而避免雨水滞留。流水槽主体通过背部的连接部末端的销轴铰接在滑块上,通过在工艺阶段调整连接部的长度,可通过滑块有效限位流水槽主体的最低位。滑块上的弹性滑脚可将滑块主体以低阻尼的方式嵌入滑轨中,在刚好配合的同时不影响滑块的移动。

导轨将排水槽和机械组安装槽独立分设与两侧,避免水蒸气干扰机械组的正常运行。同时避免动作过程发生干涉。为方便工艺制造,在导轨组件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前框架总成和排水接头相配合的卡口结构,通过在模具上进行改进设计,即可实现批量生产,从而极大降低了工艺劳动强度,提高了制造效率。

将上边条的安装设计成模块化组件,包括限位在安装部的横杆、固定在横杆两侧的连接块、包塑在连接块内的弹簧。横杆、连接块均可采用模具制造,挡风网上下端的安装部也可以同时生产,从而实现批量化生产。替换了现有的简单粘接结构,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在不影响制备效率的前提下,将弹簧结构整合在挡风网的上边条组件中,使装配更为方便快捷。采用该结构后,使用最为简单且成本更低的弧形弹簧即可满足使用需求,因此结构更加简洁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械组机构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械组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流水槽机构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流水槽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沿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挡风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沿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沿d-d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沿e-e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前座驾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导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13,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该汽车天窗总成,包括机械组机构、与机械组联动的流水槽机构4。其中,机械组机构主要包括举臂组件1、定位组件2、滑块组件3。其中,举臂组件1包括主体钣金11、副钣金13,主体钣金11和副钣金13外设有钣金包塑体12,钣金包塑体12底部设有导向部123,导向部123上设有导向槽口123a。定位组件2包括位于主体钣金11一侧的带有弧形部22的定位件主体21。滑块组件3包括包塑的滑块钣金33、设置在一侧的软轴连接部31,滑块包塑32上设有弹性体321和导向块331。主体钣金1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翻边113a、113b,下翻边113b上设有包塑或插接支脚塑料块的支脚凸起111。主体钣金11的上翻边113a上还设有槽口113c,便于钣金包塑体12的设置。副钣金13的翻边结构与钣金主体类似,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副钣金翻边131、132,钣金包塑体12一侧设有与副钣金13翻边配合的内凹部122。钣金包塑体12还包括与支脚凸起111相对应包塑或插接的滑脚部121。定位组件2通过包塑或插接设置在主体钣金11一侧。

主体钣金11与定位组件的相对侧还设有装配孔114,装配孔114配合装配孔嵌件114a,用以铰接配合流水槽组件(图中未示出)。

流水槽机构4包括相互铰接的流水槽组件41和滑块组件42、设置在流水槽组件41上的挡流板43。流水槽组件41包括中部向上弯曲的流水槽主体416、设置在主体后部的后挡板412、由横向设置的若干凸棱413分割成的若干槽体411、设置在后挡板412后侧的连接部414、设置在连接部414底端的销轴415、设置在流水槽主体416内侧的连接轴417,流水槽主体416通过连接轴417连接在机械组机构上,挡流板43卡接在流水槽主体416上;滑块组件42包括一对铰接在流水槽组件41底部的带有弹性滑脚421的滑块主体422,流水槽主体416通过销轴415铰接在滑块组件42上。

导轨机构包括由左右相互独立设置的排水槽51和机械组安装槽52构成的导轨主体、设置在主体外侧的与车顶棚结构固定的连接板53,其特征在于:机械组安装槽52内设有软轴槽524,软轴槽524内设有内凸起525;排水槽51上设有与前框架配合的定位卡口(511),机械组安装槽52底部设有与前框架配合的限位卡槽521、与排水接头54配合的一对沿纵向设置的开口形状不同的排水接头54卡口523,机械组安装槽52侧部设有用于嵌入机械组的嵌入口522。

为方便框架总成的装配,降低工艺难度,将前框架总成55与排水接头54的连接部设计成便于导轨组件安装配合的卡口。具体而言,前框架总成55与导轨组件平行端的外侧设有框架卡口552,内侧设有框架凸起551,分别对应导轨组件的定位卡口511和限位卡口521;排水接头54的主定位块542以及副定位块543对应导轨组件的水接头卡口523,由于采用形状不同的特异性卡口有效避免了连接件的误装配。排水接头末端带有管接头541,并在与连接板53对应处设置限位凸起544。将卡口对准后,通过螺栓固定,即可完成装配。

挡风网机构,包括挡风网62、分别通过上安装部61和下安装部64设置在挡风网62内的上边条组件和下边条65,下安装部64上设有一个以上的下通槽641。其中,上边条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连接块66以及限位在连接块66之间的横杆68,上安装部61上设有与连接块66配合的上通槽611,横杆68与连接块66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横杆68通过螺钉681固定在连接块66上,连接块66包塑在弹簧67外,并在弹簧67的包塑端采用防脱出的l形折弯结构。

为提高挡风网的韧性,避免由于整体误差导致的挡风网完全张开时,挡风网无法绷紧的问题,在挡风网中部设置加韧部63,其主要是通过缝合或粘接将中部的挡风网向内相互固定实现。

上安装部或下安装部为挡风网自身在边缘出向内形成的封闭的贯通结构,封闭通过缝合或粘接,边缘封闭距离由贯通结构内的横杆68或下边条65的直径确定。

该挡风网总成设置在座架前框组件69内,前框组件69上设有与下通槽对应的挂钩691。装配时将下边条65限位在挂钩691内。左右两侧弹簧67限位在导轨内,并由机械组的滑块的移动实现挡风网的展开和收纳。

文中提及的包塑、塑料插接块或功能相似的塑料结构均属于本领域常见的滑块的设置方式,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生产工艺难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附图标记说明:

1举臂组件

11主体钣金

111支脚凸起

111a支脚塑料块

112定位凸起

113凹槽

113a主体上翻边

113b主体下翻边

113c槽口

114装配孔

114a装配孔嵌件

12钣金包塑体

121滑脚部

122内凹部

123导向部

123a导向槽口

13副钣金

131副钣金上翻边

132副钣金下翻边

2定位组件

21定位件主体

22弧形部

3滑块组件

31软轴连接部

32滑块包塑

321弹性体

33滑块钣金

331导向块

4流水槽机构

41流水槽组件

411槽体

412后挡板

413凸棱

414连接部

415销轴

416流水槽主体

417连接轴

42滑块组件

421弹性滑脚

422滑块主体

43挡流板

5导轨组件

51排水槽

511定位卡口

52机械组安装槽

521限位卡槽

522嵌入口

523排水接头卡口

524软轴槽

525内凸起

53连接板

54排水接头

541管接头

542主定位块

543副定位块

544限位凸起

55前框架总成

551框架凸起

552框架卡口

6挡风网机构

61上安装部

611上通槽

62挡风网

63加韧部

64下安装部

641下通槽

65下边条

66连接块

67弹簧

671连接端

68横杆

681螺钉

69座架前框组件

691挂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