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2078发布日期:2020-11-03 23:2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轮胎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无内胎轮胎来说,胎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安全。保证胎里质量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无内胎轮胎胎里出现显线问题后,将会直接导致轮胎在充气后出现慢性漏气现象,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加大气体从轮胎内的跑出量,造成轮胎缺气碾坏,严重时出现交通事故,危害人身安全。

从胎里露线胎解剖断面上发现,胎里凹凸不平情况较严重,花纹块对应胎里位置相较花纹沟底对应胎里位置,高度相差达到20mm以上,且胎肩基部胶远远厚于冠部基部胶。胎里肩部露线处气密层胶均被挤入胎体帘线层间,在各层间胶厚度增大的同时有1~2处被挤进的胶特别厚,高达1~1.5mm(正常帘线间胶厚为0.4mm左右)。其原因是,在硫化过程中由于受硫化内压的作用,胎冠和胎肩部位首先接触模腔,填充模具中花纹块的空间。在胶料流动过程中,由于硫化内压作用产生的垂直方向的胶料流动趋势,远远快于半成品表面的平面方向,胶料向花纹块空间流动的趋势。成品花纹块所需的胶料正是由这些方向流动过来的胶料组成。在半成品胎肩位置胶料过多的情况下,胎肩胶料过早的在垂直方向将模具空间堵塞,使其余方向本该流向花纹块的胶料集聚于花纹沟底部分。随着硫化的进行,花纹块所需的胶料无法完全填充模腔的情况下,只能由垂直方向的胶料向外渗透,填充花纹块,从而导致帘线向外弯曲,气密层胶向帘布层间渗透,继而出现了显线。



技术实现要素:

现将半成品胎面冠宽减窄,冠厚增加,保持相同的胎面体积。目的是为了减少胎肩胶料,适当增加胎面冠部的基部胶,一方面使内缘曲线更趋近于圆形,减少轮胎滚动阻力及生热,另一方面使半成品硫化时胎面流动合理,胎里凹凸不平正常,不会向胎里渗透,最终解决显线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内衬胶、帘布层以及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中,半成品胎面冠宽/成品行驶面宽比值b为0.6,所述内衬胶的厚度增加至4.0±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帘布层中所用的帘线,其帘线假定伸张值为1.02。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内衬胶的性能指标为:邵尔a硬度56―60,门尼粘度40±5。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中,还包括胎侧胶和钢丝圈。

本实用新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上述方案验证后,成品基本再无显线问题出现。通过断面分析,内轮廓曲线更加趋向圆形,轮胎耐久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通过此项目的技术应用,减少了显线处理品造成的损失及修补不合格产品所用的能耗,同时提高了我厂轮胎使用质量。此项目的研发成功每年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胎面;2-帘布层;3-内衬胶;4-胎侧胶;5-钢丝圈;b-成品行驶面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内衬胶3、帘布层2以及胎面1,所述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中,半成品胎面冠宽/成品行驶面宽b比值为0.6,所述内衬胶3的厚度增加至4.0±0.5mm。

具体地,半成品胎面冠部的的基部胶,在硫化后会发生流动,因此设定半成品胎面冠宽/成品行驶面宽b比值为0.6,可以有效解决,在硫化过程中由于受硫化内压的作用,胎面冠部在胶料流动过程中,由于硫化内压作用产生的垂直方向的胶料流动趋势,远远快于半成品表面的平面方向,胶料向花纹块空间流动的趋势,防止显线的发生。同时,增加内衬胶3的厚度有利于解决硫化过程中显线的问题。

所述帘布层2中所用的帘线,其帘线假定伸张值为1.02。

所述内衬胶3的性能指标为:邵尔a硬度56―60,门尼粘度40±5。

具体地,内衬胶3需要良好的胶料流动性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对其性能指标做了进一步要求。

所述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中,还包括胎侧胶4和钢丝圈5。

具体地,胎侧胶4和钢丝圈5均为轮胎重要组成部分,为本领域公知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经硫化工艺后,成为成品胎;半成品胎面冠宽的位置与成品行驶面宽的位置相同,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内衬胶(3)、帘布层(2)以及胎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中,半成品胎面冠宽/成品行驶面宽b比值为0.6,所述内衬胶(3)的厚度增加至4.0±0.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层(2)中所用的帘线,其帘线假定伸张值为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胶(3)的性能指标为:邵尔a硬度56―60,门尼粘度4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中,还包括胎侧胶(4)和钢丝圈(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解决成品胎里显线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内衬胶、帘布层以及胎面,所述半成品无内胎轮胎结构中,半成品胎面冠宽/成品行驶面宽B比值为0.6,所述内衬胶的厚度增加至4.0±0.5mm。通过上述方案验证后,成品基本再无显线问题出现。通过断面分析,内轮廓曲线更加趋向圆形,轮胎耐久也得到一定的提高。通过此项目的技术应用,减少了显线处理品造成的损失及修补不合格产品所用的能耗,同时提高了我厂轮胎使用质量。此项目的研发成功每年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孟海狮;韦帮风;赵兴海;刘亚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徐轮橡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9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