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0842发布日期:2021-05-07 19:4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用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室内冷凝器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冷凝器。



背景技术:

为够解决石油危机带来的隐患,另一方面能够减少传统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对于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冬季没有稳定产生热量的热源,对电动汽车热管理产生了新的要求。热泵空调系统比纯ptc消耗的功耗小,对冬季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影响小,热泵空调将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制热标准解决方案。室内冷凝器是热泵空调系统对于传统空调系统新增加的零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冷凝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冷凝器,该用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冷凝器包括:

一个以上平行排列的散热管;

第一d型集流管组,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组包括并排固定,且依次连通的一个以上第一d型集流管;

第二d型集流管组,所述第二d型集流管组包括并排固定的一个以上第二d型集流管;

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与所述散热管的冷媒进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d型集流管与所述散热管的冷媒出口相连通;

并排固定的一个以上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上设有压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为片状管道或圆柱形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上形成用于对接散热管的冷媒进口的第一孔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的相对表面均设有位置重合的第一过流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的相对表面焊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上设有隔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d型集流管上形成用于对接散热管的冷媒出口的第二孔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d型集流管和第二d型集流管的上端均设有堵帽。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形成散热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集流管采用d型集流管过流孔为平面比圆管式的集流管省去了连接器结构,解决了圆管集流管装配过程中过流孔难以对齐装配难装问题和安装后集流管与连接器空隙大的问题。提高了装配速度和产品钎焊合格率,可以满足客户散热量和耐久性需求的条件下提高产品装配速度和产品合格率,改善产品因装配困难、产品钎焊后焊接不饱满、钎焊合格率低的问题。

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d型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组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d型集流管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d型集流管2、隔板3、散热带

4、散热管5、边板6、压板

7、堵帽8、第二d型集流管101、第一孔道

102、第一过流孔801、第二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用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冷凝器,尤其涉及室内冷凝器。在相关技术中,为够解决石油危机带来的隐患,另一方面能够减少传统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对于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冬季没有稳定产生热量的热源,对电动汽车热管理产生了新的要求。热泵空调系统比纯ptc消耗的功耗小,对冬季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影响小,热泵空调将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制热标准解决方案。室内冷凝器是热泵空调系统对于传统空调系统新增加的零部件。基于此,本公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用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冷凝器,满足客户散热量和耐久性需求的条件下提高产品装配速度和产品合格率,改善产品因装配困难、产品钎焊后焊接不饱满、钎焊合格率低的问题。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用于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至图5可知,包括一个以上平行排列的散热管4;第一d型集流管1组,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1组包括并排固定,且依次连通的一个以上第一d型集流管1;第二d型集流管8组,所述第二d型集流管8组包括并排固定的一个以上第二d型集流管8;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1与所述散热管4的冷媒进口相连通;所述第二d型集流管8与所述散热管4的冷媒出口相连通;并排固定的一个以上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1上设有压板6,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室内冷凝器集流管采用16mmx16mm的d型集流管结构,由于室内冷凝器采用双排方案,两排集流管之间采用过流孔流通。与之前φ16mm圆管式的集流管方案为保证过流孔流通需要增加连接器,装配复杂且钎焊后容易泄漏。采用d型管的方案装配容易、钎焊合格率高且能够满足产品耐压性的要求。

示例中,压板6与其同侧的任一第一d型集流管1的内部相连通,用于连接外接制冷设备,将冷媒输送至第一d型集流管1,冷媒流经第一d型集流管1、散热管4、第二d型集流管8,充斥整体冷凝器内部。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4为片状管道或圆柱形管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1的相对表面均设有位置重合的第一过流孔102,相邻两个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1的相对表面焊接固定,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第一d型集流管的第一过流孔102为平面比圆管式的集流管省去了连接器结构,解决了圆管集流管装配过程中过流孔难以对齐装配难装问题和安装后集流管与连接器空隙大的问题。提高了装配速度和产品钎焊合格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1上形成用于对接散热管4的冷媒进口的第一孔道101,所述第二d型集流管8上形成用于对接散热管4的冷媒出口的第二孔道801,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第一孔道101和第二孔道801的数量相等,且第一孔道101等距离设置或非等距离设置,第二孔道801等距离设置或非等距离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d型集流管1上设有隔板2,隔板2用于隔离相邻两个第一d型集流管1的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d型集流管8上形成用于对接散热管4的冷媒出口的第二孔道801。

示例中,第一d型集流管1设有第一堵帽701,第二d型集流管8的上端设有第二堵帽702。

示例中,最上端的散热管上方设有边板5。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4之间形成散热带3,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相邻两个散热管4之间的距离为1cm-3cm。

室内冷凝器集流管采用16mmx16mm的d型集流管结构,由于室内冷凝器采用双排方案,两排集流管之间采用过流孔流通。与之前φ16mm圆管式的集流管方案为保证过流孔流通需要增加连接器,装配复杂且钎焊后容易泄漏。采用d型管的方案装配容易、钎焊合格率高且能够满足产品耐压性的要求集流管采用d型集流管过流孔为平面比圆管式的集流管省去了连接器结构,解决了圆管集流管装配过程中过流孔难以对齐装配难装问题和安装后集流管与连接器空隙大的问题。提高了装配速度和产品钎焊合格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