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及使用该绑带的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4754发布日期:2021-04-16 14:1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及使用该绑带的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及使用该绑带的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是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频率的提高由交通工具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因此在交通工具上配置的绑带显得十分重要。现有的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的结构比较简单,大多采用长度固定的编织带制成,采用这种绑带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在汽车座椅上以后,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安全座椅受外部冲击力时,采用编织带制成的绑带对儿童安全座椅的绑定位置是固定死的,没有任何的缓冲活动空间;且儿童坐上安全座椅以后,肯定还会继续绑上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安全带,此时,安全带或安全带上的胸扣会压迫儿童颈部或胸部,对儿童颈部或胸部造成较大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受外力拉扯时能具有一定缓冲长度的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绑带固定的儿童安全座椅,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该儿童安全座椅能在绑带作用下形成向前的缓冲空间,从而减少安全带或安全带上的胸扣对儿童颈部或胸部产生伤害的儿童安全座椅。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首要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包括安全织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带,该弹性带的第一端与所述安全织带的第一连接点连接,该弹性带的第二端与所述安全织带的第二连接点连接,令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之间的安全织带长度为l1,弹性带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为l2,l2小于l1,当安全织带及弹性带同时受外力拉扯时,弹性带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弹性带受外力拉伸后的长度为小于等于l1。
6.作为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还包括连接扣,所述安全织带穿过该连接扣,穿过连接扣的那部分安全织带称为第一侧安全织带,未穿过连接扣的那部分安全织带称为第二侧安全织带,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均位于第二侧安全织带上,且第一连接点更靠近连接扣;以连接扣为中心,第一侧安全织带上与第一连接点对称的部位称为第三连接点,该第三连接点与弹性带的第一端一起与第二侧安全织带上的第一连接点连接在一起。
7.再改进,所述第一侧安全织带的长度等于第一连接点与连接扣之间的长度,第三连接点位于第一侧安全织带的端部,因此第一侧安全织带的端部与弹性带的第一端一起与第二侧安全织带上的第一连接点连接在一起。
8.再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还包括锁扣,所述锁扣连接在远离第二连接点的第二侧安全织带上。
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进一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安全座椅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座椅本体通过上述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固定在汽车座椅上。
10.所述连接扣与汽车座椅上侧连接,所述锁扣与汽车座椅下侧的锁扣架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安全织带及弹性带同时受外力拉扯时,弹性带受力而伸长,由于l2小于l1,可释放储存余量l1

l2,使得整个绑带具有一定缓冲长度;使用该绑带的儿童安全座椅,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儿童安全座椅受外部冲击力时,绑带释放储存余量,儿童安全座椅的背部能向前移动,这样减小了与底部的夹角,可让儿童的坐姿变量减小,同时帮助儿童吸收部分动能,更佳均匀分解受冲击的动能,减小安全带或胸扣对儿童颈部或胸部产生的压迫力。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的结构示意图(弹性带自然状态)。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中弹性带与安全织带连接部分的俯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中弹性带与安全织带连接部分的示意图(弹性带自然状态)。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中弹性带与安全织带连接部分的示意图(弹性带拉伸状态)。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绑带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在汽车座椅上的状态图(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弹性带拉伸状态)。
17.图6为使用不带弹性带的绑带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在汽车座椅上的状态图(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9.本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参见图1所示,包括安全织带1、弹性带2、连接扣3、锁扣4、卷收器5,其中,连接扣3、锁扣4和卷收器5为非必要件,连接扣3锁扣4仅在具体对儿童安全座椅进行绑定时起辅助固定作用,可由其他连接件替代,卷收器5用来收纳多余的安全织带。
20.安全织带1和弹性带2为必要件,其中弹性带2的第一端与所述安全织带的第一连接点1a连接,该弹性带2的第二端与所述安全织带的第二连接点1b连接,令第一连接点1a与第二连接点1b之间的安全织带长度为l1,弹性带2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为l2,l2小于l1,此时,处于第一连接点1a和第二连接点1b之间的安全织带处于松弛状态,整个绑带中安全织带存在一个储存余量,长度刚好为l1

l2,参见图1、3所示;当安全织带1及弹性带2同时受外力拉扯时,弹性带2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弹性带受外力拉伸后的长度为小于等于l1,当瞬间外力较大时,弹性带2的长度刚好等于l1,此时处于第一连接点1a和第二连接点1b之间的安全织带被拉平,安全织带1的储存余量l1

l2就会全部被释放,从而使得整个绑带的长度变
长,释放后整个绑带的长度较弹性带2处于自然状态时长l1

l2,参见图4所示。
21.本实施例中,安全织带1穿过该连接扣3,穿过连接扣的那部分安全织带称为第一侧安全织带11,未穿过连接扣的那部分安全织带称为第二侧安全织带12,第一连接点1a与第二连接点1b均位于第二侧安全织带12上,且第一连接点1a更靠近连接扣3;以连接扣3为中心,第一侧安全织带11上与第一连接点1a对称的部位称为第三连接点1c,该第三连接点1c与弹性带2的第一端一起与第二侧安全织带上的第一连接点1a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侧安全织带11的长度等于第一连接点1a与连接扣3之间的长度,第三连接点1c位于第一侧安全织带11的端部,因此第一侧安全织带11的端部与弹性带2的第一端一起与第二侧安全织带12上的第一连接点1a连接在一起。所述锁扣4连接在远离第二连接点1b的第二侧安全织带12上。
2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安全座椅本体,而安全座椅本体通过上述儿童安全座椅用绑带固定在汽车座椅上,连接扣3与汽车座椅上侧连接,所述锁扣4与汽车座椅下侧的锁扣架连接。
23.由于绑定上部设置弹性体2,让绑定预先储存部分安全织带的长度l1

l2。使用该绑带的儿童安全座椅,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儿童安全座椅受外部冲击力时,绑带释放储存余量,儿童安全座椅的背部能向前移动,参见图5所示,这样减小了儿童安全座椅与底部的夹角,可让儿童的坐姿变量减小,同时帮助儿童吸收部分动能,更佳均匀分解受冲击的动能,减小安全带或胸扣对儿童颈部或胸部产生的压迫力。如果采用普通绑带,即仅包括安全织带,无弹性带,自然状态下,无预先储存的绑带固定儿童安全座椅时,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儿童安全座椅受外部冲击力,绑带无储存余量,儿童安全座椅的背部无法向前移动,儿童安全座椅的底部与背部之间夹角增大,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安全带的胸扣会直接压迫儿童颈部或胸部,对儿童会带来一定伤害,参见图6对比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