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4435发布日期:2021-06-04 17:26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业机械。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等,在广大农村运用得越来越广泛。
3.现有结构的拖拉机,货厢部分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为货厢固定不动,此种结构的拖拉机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市场上已越来越少。另一种类型的拖拉机,货厢的中部设有倾翻油缸,可把货厢顶起,从拖拉机尾部完成卸货,相比前一种类型的拖拉机,此种结构的拖拉机,相对更为方便,更容易卸货。但是,当拖拉机用于运输较长的物料时,始竹子,树木等,卸货时,需要顶起货厢后开动拖拉机,需要较大的场地才能完成卸货,因此,其实用性仍然较差,卸货效率低下。
4.如何提供一种卸货效率高,实用性更强的农业机械,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卸货效率高,实用性更强的农业机械
6.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农业机械,包括机架、倾翻油缸和底架,所述倾翻油缸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倾翻油缸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底架上,所述底架用于设置货厢,所述倾翻油缸伸缩时,带动所述底架移动;所述底架上至少一侧和一端还设有用于与所述机架连接的多个连接部,所述底架被顶起时,所述底架的一侧或一端绕其中一个连接部转动,从而完成货厢的侧面或尾部卸货。此结构的农业机械,与现有结构的农业机械相比,不仅可以从农业机械的尾部卸货,还可从农业机械的任何一侧完成卸货,因此,其具有卸货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以及适应性更强的优点。
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尾端,所述倾翻油缸顶起时,所述底架绕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夹持缸,所述第一夹持缸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底架的多个夹爪,所述第一夹持缸伸缩时,带动所述夹爪转动。
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倾翻油缸顶起时,所述底架绕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
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夹持缸,所述第二夹持缸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底架的多个第一挂钩。
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倾翻油缸顶起时,所述底架绕所述第三连接部转动。
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三夹持缸,所述第三夹持缸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底架的多个第二挂钩。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多根转轴,所述夹爪、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分别与所述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缸、第二夹持缸和第三夹持缸伸缩时,分别带动所述夹爪、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绕所述转轴转动。
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倾翻油缸的顶部还设有可任意转向的万向节,所述倾翻油缸通过万向节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倾翻油缸的顶部还设有可旋转的转向球,所述倾翻油缸通过转向球抵持于所述底架上。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农业机械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19.图3为图1的左视图;
20.图4为倾翻油缸的工作示意图;
21.图5为倾翻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5的俯视图;
23.图7为底架铰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图7的俯视图。
25.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
26.1 机架
ꢀꢀꢀꢀꢀꢀꢀꢀꢀꢀꢀꢀꢀꢀꢀ
2 底架
ꢀꢀꢀꢀꢀꢀꢀꢀꢀꢀꢀꢀꢀꢀ
3 第一夹持缸
27.4 倾翻油缸
ꢀꢀꢀꢀꢀꢀꢀꢀꢀꢀꢀ
5 车轮
ꢀꢀꢀꢀꢀꢀꢀꢀꢀꢀꢀꢀꢀꢀ
6 第二夹持缸
28.7 第三夹持缸
ꢀꢀꢀꢀꢀꢀꢀꢀꢀ
8 第一挂钩
ꢀꢀꢀꢀꢀꢀꢀꢀꢀꢀ
9 第二挂钩
29.10 连接轴
ꢀꢀꢀꢀꢀꢀꢀꢀꢀꢀꢀꢀ
11 第一固定板
ꢀꢀꢀꢀꢀꢀꢀ
12 转轴
30.21 第二固定板
ꢀꢀꢀꢀꢀꢀꢀꢀ
22 铰接轴
31.41 万向节
ꢀꢀꢀꢀꢀꢀꢀꢀꢀꢀꢀꢀ
42 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8所示的农业机械及其组件,农业机械具体包括机架1、倾翻油缸4和底架2,倾翻油缸4的一端设置在机架1 上,倾翻油缸4的另一端
抵持于底架2上,底架2用于设置货厢,倾翻油缸4 伸缩时,带动底架2移动,底架2移动过程中,带动货厢动作,实现卸货。此外,底架2的一侧和一端还设有用于与机架1连接的多个连接部,底架2被倾翻油缸4顶起时,底架2的一侧或一端绕其中一个连接部转动,从而完成货厢的侧面或尾部卸货。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底架2的两侧均设置连接部,卸货时,可以根据场地需要,从机架1的任何一侧完成卸货。此结构的农业机械,与现有结构的农业机械相比,不仅可以从农业机械的尾部卸货,还可从农业机械的任何一侧完成卸货,因此,其具有卸货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以及适应性更强的优点。
3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具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机架1的尾端,即图2所示的右端,倾翻油缸4顶起底架2时,底架2可绕第一连接部转动,在底架2和货厢转动过程中,完成货厢卸货。
3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具体包括第一夹持缸3,第一夹持缸3的一端,即图1所示的左端与机架1连接,第一夹持缸3的另一端,即图1所示的右端还设有多个夹爪,夹爪用于固定底架2,第一夹持缸3伸缩时,带动夹爪转动,夹爪转动过程中,实现对底架2的固定或松开。
3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机架1的一侧,具体为图2所示的后侧,倾翻油缸4顶起时,底架2和货厢绕第二连接部转动,此过程中,实现从机架1的后侧卸货。
3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夹持缸6,第二夹持缸6的一端,即图3所示的右端与机架1连接,其另一端,即图3所示的左端还设有用于固定底架2的多个第一挂钩8,第二夹持缸6伸缩时,带动第一挂钩8转动,在第一挂钩8的转动过程中,实现对底架2的固定或松开。
3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设置于机架1的另一侧,具体为图2所示的前侧,倾翻油缸4顶起时,底架2和货厢绕第三连接部转动,此过程中,实现从机架1的前侧卸货。
3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三夹持缸7,第三夹持缸7的一端,即图3所示的左端与机架1连接,其另一端,即图3所示的右端还设有用于固定底架2的多个第二挂钩9,第三夹持缸7伸缩时,带动第二挂钩9转动,在第二挂钩9的转动过程中,实现对底架2的固定或松开。
4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机架1上还设有多根转轴12,夹爪、第一挂钩8和第二挂钩9分别与转轴12 活动连接,卸货过程中,当第一夹持缸3、第二夹持缸6和第三夹持缸7伸缩时,分别带动夹爪、第一挂钩8和第二挂钩9绕所述转轴12转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农业机械从尾部卸货时,第二夹持缸6和第三夹持缸7伸出,第一挂钩8和第二挂钩9松开底架2,此时,倾翻油缸4把底架2的一端顶离机架1,使其围绕机架1的尾部旋转,实现卸货。同样,如从机架1的一侧卸货,则另一侧和尾部的夹持缸松开,此时,倾翻油缸4顶起底架2,使其绕机架1 的一侧旋转,实现侧部卸货。
4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6所示,倾翻油缸4的顶部还设有可任意转向的万向节41,倾翻油缸4通过万向节41 与底架2固定连接,倾翻油缸4上还设有外壳42,倾翻油缸4伸缩时,带动底架2移动,而万向节41可根据需要向任意方向回转,实现不同方向的卸货。
4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倾翻油缸4的顶部还设有可旋转的转向球,倾翻油缸4通过转向球抵持于底架2上,卸货时,可根据需要向任何一侧旋转,实现卸货。
43.此外,如图1、图7和图8所示,农业机械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两侧的车轮5,连接轴10、第一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21,以及铰接轴22的结构,铰接轴22 设置于机架1的端部,第二固定板21设置于底架2的端部,第一夹持缸3根据需要实现夹取或松开铰接轴22。同样,机架1的两侧也设有类似结构,对于农业机械的其它结构,具体可参考现有及其改进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4.上述结构的农业机械,如前所述,与现有结构的农业机械相比,不仅可以从农业机械的尾部卸货,还可从农业机械的任何一侧完成卸货,因此,其具有卸货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以及适应性更强的优点。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