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精度的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71894发布日期:2021-10-24 10:0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精度的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精度的车身结构 。


背景技术:

2.侧碰传感器是车辆安全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传感器原件,其通过检测受到碰撞引起的加速度变化从而判断是否点爆安全气囊;侧碰传感器安装孔会通过加强板进行加强,安装孔双层板开过孔,由于侧碰传感器的贴合面较小,导致安装过孔较小,制造过程中导致错孔,无法安装,需要铣孔进行安装,一方面压合面破坏,影响侧碰传感器的灵敏性,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返工,影响生产效率。
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安装螺母板及侧碰传感器装配结构”,其公告号cn209671338u,包括安装顶板以及由所述安装顶板延伸向下形成的第一支腿部、第二支腿部和第三支腿部,所述第一支腿部与所述第二支腿部相对设置,所述安装顶板上设有安装孔。侧碰传感器安装在侧碰传感器安装螺母板上,b柱内板开安装过孔,由于侧碰传感器的贴合面较小,为保证有效焊接,安装过孔孔径较小,制造过程中导致错孔,无法安装,需要铣孔进行安装;返工后安装过孔破坏导致侧碰传感器安装压合面破坏,影响侧碰传感器的灵敏性,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返工,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安装过孔孔径较小,制造过程中导致错孔,无法安装,需要铣孔进行安装;返工后安装过孔破坏导致侧碰传感器安装压合面破坏,影响侧碰传感器的灵敏性及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精度的车身结构,避免错孔的现象出现,降低制造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侧碰传感器安装螺母板与b柱内板通过侧碰传感器安装螺栓进行连接,螺母板与b柱内板间存在间隙,力矩较小无法消除安装点处的间隙,导致侧碰传感器刚度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差别较大,影响侧碰传感器后续的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精度的车身结构,b柱内板与侧碰传感器加强板通过塞焊连接,消除间隙,保证后续侧碰传感器的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精度的车身结构,包括b柱内板、b柱加强板及侧碰传感器,所述b柱内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朝向b柱加强板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侧碰传感器设置在b柱内板远离b柱加强板一侧且侧碰传感器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b柱加强板上设有侧碰传感器加强板,所述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上设有安装连接块的过孔,所述过孔孔径大于连接块的最大直径,所述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
8.b柱加强板位于b柱内板的内侧,侧碰传感器设置在b柱内板的外侧且侧碰传感器通过安装孔与位于b柱内板靠近b柱加强板一侧的连接块固定连接,起到固定侧碰传感器的
作用,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起到进一步固定侧碰传感器的作用;相比于传统b柱加强板的过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b柱加强板上设置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上开设有孔径大于连接块的过孔,既降低了制造难度,又避免了过孔孔径过小造成错孔的情况;采用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强b柱内板的稳定性,从而起到进一步固定侧碰传感器的作用;过孔孔径大于连接块的最大直径,起到避让作用,使得侧碰传感器加强板能够与b柱内板贴合。
9.作为优选,所述侧碰传感器加强板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侧碰传感器加强板的两端与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呈l形的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两端固定在b柱加强板上,一端与b柱加强板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b柱加强板的内凹部分连接,立体结构使得侧碰传感器加强板有足够的支撑力,提高侧碰传感器加强板的强度,能够更好的支撑b柱内板,从而固定侧碰传感器。
10.作为优选,所述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上过孔的两侧设有与b柱内板焊接的塞焊孔。塞焊孔用于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的塞焊,增强b柱内板与侧碰传感器加强板的连接,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保证后续侧碰传感器的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11.作为优选,所述侧碰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安装支架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
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块为凸焊螺母。侧碰传感器通过螺栓与凸焊螺母的连接固定在b柱内板上,采用螺纹连接便捷、高效、可拆卸。
13.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上还设有用于与b柱内板连接的卡扣,所述b柱内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对应的连接孔。传感器安装支架上的卡扣与b柱内板上的连接孔扣接,确定了传感器安装支架的固定位置与固定方向,通过安装孔及连接孔两个固定点,保证了传感器安装支架安装的一致性;通过卡扣与连接孔的扣接实现初步安装,便于下一步固定安装的进行;在螺栓脱落的情况下防止传感器安装支架掉落。
14.作为优选,所述b柱内板上设有凸台,所述安装孔及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凸台上。凸台增加了侧碰传感器安装点刚度和安装孔、安装面的精度。
15.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增设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加强b柱内板的强度,从而进一步的固定侧碰传感器,侧碰传感器固通过螺栓与凸焊螺母的连接固定在b柱内板上,侧碰传感器加强板开较大的过孔,避免了错孔现象的出现,降低了制造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2)b柱内板与侧碰传感器加强板通过塞焊固定连接,消除间隙,保证后续侧碰传感器的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图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b柱加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b柱内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侧碰传感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b柱内板
ꢀꢀ1‑
1、凸台
ꢀꢀ1‑
2、安装孔
ꢀꢀ1‑
3、凸焊螺母
ꢀꢀ1‑
4、连接孔
ꢀꢀ
2、b柱加强板
ꢀꢀ
3、侧碰传感器加强板
ꢀꢀ3‑
1、过孔
ꢀꢀ3‑
2、塞焊孔
ꢀꢀ
4、侧碰传感器
ꢀꢀ
5、外门槛加强

ꢀꢀ
6、传感器安装支架
ꢀꢀ6‑
1、通孔
ꢀꢀ6‑
2、螺栓
ꢀꢀ6‑
3、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3.在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侧碰传感器安装精度的车身结构 ,包括b柱内板1、b柱加强板2、侧碰传感器4及外门槛加强板5,所述b柱内板上设有安装孔1

2,所述安装孔朝向b柱加强板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为凸焊螺母1

3,所述侧碰传感器设置在b柱内板远离b柱加强板一侧且侧碰传感器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b柱加强板上设有侧碰传感器加强板3,所述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上设有安装连接块的过孔3

1,所述过孔孔径大于连接块的最大直径,所述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
24.b柱加强板位于b柱内板的内侧,侧碰传感器设置在b柱内板的外侧即b柱内板远离b柱加强板的一侧,且侧碰传感器通过安装孔与位于b柱内板靠近b柱加强板一侧的凸焊螺母固定连接,起到固定侧碰传感器的作用,凸焊螺母通过凸焊固定在b柱内板上,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通过塞焊固定连接,起到进一步固定侧碰传感器的作用;相比于传统b柱加强板的过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b柱加强板上设置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上开设有孔径大于连接块的过孔,既降低了制造难度,又避免了过孔孔径过小造成错孔的情况;采用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焊接,进一步加强b柱内板的稳定性,从而起到进一步固定侧碰传感器的作用;过孔孔径大于连接块的最大直径,起到避让作用,使得侧碰传感器加强板能够与b柱内板贴合,消除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之间的间隙。
25.如图3所示,所述侧碰传感器加强板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侧碰传感器加强板的两端与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b柱加强板呈凹字形,侧碰传感器加强板的一端与b柱加强板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b柱加强板的内凹部分连接,构成凸起的支撑结构,立体的支撑结构使得侧碰传感器加强板有足够的支撑力,提高侧碰传感器加强板的强度,能够更好的支撑b柱内板,从而固定侧碰传感器。
26.如图3所示,所述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上过孔的两侧设有与b柱内板焊接的塞焊孔3

2。过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塞焊孔,通过塞焊孔对侧碰传感器加强板及b柱内板进行塞焊,消除两块板之间的间隙,保证后续侧碰传感器的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27.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侧碰传感器固定设置在传感器安装支架6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螺栓6

2的通孔6

1。传感器安装支架通过螺栓与凸焊螺母的螺纹连接,固定在b柱内板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支架上还设有用于与b柱内板连接的卡扣6

3,所述b柱内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对应的连接孔1

4。所述卡扣为由四片弹性片围成的腰圆形结构,所述连接孔呈腰圆形,腰圆形有效防止传感器安装支架转动。
28.如图4所示,所述b柱内板上设有凸台1

1,所述安装孔及连接孔设置在所述凸台上。侧碰传感器安装处的b柱内板向外凸起即向远离b柱加强板的一侧凸起形成凸台,凸台增加了侧碰传感器安装点刚度和安装孔、安装面的精度。
29.将l形的侧碰传感器加强啊板的两端焊接在b柱加强板上,再将外门槛加强板与b柱加强板焊接,b柱内板与b柱加强板及外门槛加强板焊接固定,此时,焊接螺母位于侧碰传感器加强板的过孔内,将侧碰传感器通过螺栓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侧碰传感器加强板与b柱内板通过塞焊固定连接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