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6900发布日期:2021-07-23 14:1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
涉及轮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铝合金轮毂由于重量轻、制造精度高,所以在高速转动时变形小、惯性阻力也小,具有吸收振动和反弹力量的金属特性,经数控机床加工尺寸精度、真圆度高、偏摆跳动小、平衡好,使汽车行驶平稳舒适。轮毂轻量化一直是制造业的追求,减重槽已经成为轮毂减重的有效方法,但是因为受刀具后角的影响,为了避免撞刀,很多轮辐背腔角度较大的造型都不便设计沟槽,即使可以设置沟槽,较大的轮辐背腔角度需要在沟槽的加工过程中设置多个接刀位置和频繁的更换刀具来避免撞刀,难以保证产线加工的精度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轮及汽车,可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解决较大的轮辐背腔角度造成机加工刀具干涉的问题,避免撞刀,同时而避免了频繁更换刀具的加工,减少了加因接刀造成的尺寸偏差,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所述轮辋的背面且接近轮辐背腔的一侧设置有轮辋减重槽,所述轮辋减重槽一侧与轮辋的背面相接,另一侧与轮辐背腔相接,所述轮辋减重槽与轮辐背腔的相接处设置有台阶状平滑过渡的过渡段,并且在过渡段处所述轮辐背腔低于所述轮辋减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辐的内侧面上开设有轮辐减重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通过设置台阶状平滑过渡的过渡段,解决较大的轮辐背腔角度造成机加工刀具干涉的问题,避免撞刀,同时避免了频繁更换刀具的加工,减少了加因接刀造成的尺寸偏差,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车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车轮的机加工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一种车轮的机加工示意图二。

其中:1-轮辋、2-轮辐、3-轮辋的背面、4-轮辐背腔、5-轮辋减重槽、6-过渡段、7-轮辐减重槽、a-第一机加点、b-第二机加点、c-第三机加点、d-第四机加点、g-第五机加点、ɵ-轮辐背腔倾斜角、①-粗车加工线、②-轮辐背腔精车加工线、ⅰ-第一刀具、ⅱ-第二刀具。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带有减重槽的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所述轮辋的背面3且接近轮辐背腔4的一侧设置有轮辋减重槽5,所述轮辋减重槽5一侧与轮辋的背面3相接,另一侧与轮辐背腔4相接。所述轮辋减重槽5与轮辐背腔4的相接处设置有台阶状平滑过渡的过渡段6,并且在过渡段6处所述轮辐背腔4低于所述轮辋减重槽5。所述轮辐的内侧面上开设有轮辐减重槽7。

一般的车轮,如果轮辐背腔倾斜角ɵ较大(例如ɵ=10°~15°),在机械加工减重槽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机加刀具干涉的问题,甚至撞刀,另一方面,为了能加工减重槽,需要设置多个接刀位置和频繁的更换刀具来避免撞刀,难以保证产线加工的精度和生产效率。本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带有减重槽的车轮,设置有台阶状平滑过渡的过渡段6,保证了机加工过程中刀具的安全,避免撞刀,同时避免了频繁更换刀具的加工,减少了加因接刀造成的尺寸偏差,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如图2-3中所示的机加工示意图,采用了第一刀具ⅰ(镗刀)和第二刀具ⅱ(沟刀)两种刀具即可完成加工。加工的流程如下:

(1)制作辅助线,设定第一机加点a、第二机加点b、第三机加点c、第四机加点d、第五机加点g,选图2中第二机加点b点所在竖直线做为镗刀和沟刀的接刀位置;将图2中所绘线段a-b、线段c-d向内平移0.2mm(原理加工处,为了预留加工量)后通过圆弧相连,形成粗车加工线①,即a-b-c-d;粗车加工线①向外平移(靠近加工处)0.2mm后与原轮辐背腔线c-d重合后取点g形成轮辐背腔精车加工线②,即g-c-d;第二机加点b到第三机加点c,为轮辋减重槽加工线;

(2)粗加工:图2所绘使用120°r3第一刀具ⅰ(镗刀)按a-b-c-d方向沿粗车加工线①以一定的进给率进行粗车;

(3)精加工:图2所绘使用120°r1.2镗刀以一定的进给率从第一机加点a处入刀,从b-g设置5mm的安全距离跳过后,沿轮辐背腔精车加工线②对g-c-d线段进行精车;图3所绘使用第二刀具ⅱ(r3沟刀)沿b-c线段精车完成加工。

本实用新型即使轮辐背腔倾斜角ɵ较大,轮辋减重槽结构仍可以通过机加工实现,能给不同尺寸轮毂减重最少0.8kg,在跟踪5000件产品后加工效率比以往提高最少10s,并且没有出现任何超差品的产生。

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车轮,该车轮轮辐背腔倾斜角ɵ较大,但是仍设置有轮辋减重槽结构,有效减轻了轮毂的重量,同时机械加工效率高,能够保证加工精度,安全性高,提高了产线加工效率,加快了生产节拍带来了成本的降低。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所述轮辋的背面且接近轮辐背腔的一侧设置有轮辋减重槽,所述轮辋减重槽一侧与轮辋的背面相接,另一侧与轮辐背腔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减重槽与轮辐背腔的相接处设置有台阶状平滑过渡的过渡段,并且在过渡段处所述轮辐背腔低于所述轮辋减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的内侧面上开设有轮辐减重槽。

3.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车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轮及汽车,所述轮辋的背面且接近轮辐背腔的一侧设置有轮辋减重槽,通过所述轮辋减重槽与轮辐背腔的相接处设置台阶状平滑过渡的过渡段,解决较大的轮辐背腔角度造成机加工刀具干涉的问题,避免撞刀,同时避免了频繁更换刀具的加工,减少了加因接刀造成的尺寸偏差,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智;李庆;蔡卫民;杜海东;刘啸;户立杰;徐佐;武汉琦;于瑞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