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0553发布日期:2021-09-22 20:3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货运车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物流运输的形式各种各样,比如城市公交式货运,能够按时按点将城市货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冷冻肉品和快递等运送至各个社区,为沿线居民提供快捷且优质廉价的服务。
3.随着快递物流行业发展越发迅速,针对快递物流的专用车的需求就越多,这些物流专用的车辆在设计和使用时,均会考虑车厢结构的布置,以方便货物的取放。
4.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10617965u)在2020年公开了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物流货运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车厢,所述车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提升货物的提升机构,所述车厢靠近提升机构的一面铰接设置有厢门,所述车厢的底板上且靠近厢门的一侧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条形底座,所述条形底座背离车厢的一侧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驱动提升机构沿车厢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进给机构;该运货车通过提升机构的设置能够提高装卸效率,但是不能够将提升的货物整齐码垛在车厢内,而且提升机构的活动范围有限,提升机构占用了整个车厢侧板的存货空间,影响货物码垛。
5.另外,现有的货运车厢只能够将货物提升至车厢内,车厢内没有穿梭车设置,提升上来的货物还是需要人工或外部装置进行移动、分类和码垛,自动化和无人化程度不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实现车厢内货物的自动智能分拣。
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8.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包括分拣车厢和智能穿梭车,所述分拣车厢的车厢顶板与车厢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张开的车厢侧板,所述车厢顶板与车厢底板均设有车厢侧板控制电路,所述车厢侧板控制电路与车厢侧板连接;所述智能穿梭车上设有与货叉连接的货叉控制电路、与滑动轨道连接的轨道控制电路、与升降模组连接的升降控制电路和与装卸货模组连接的装卸货控制电路,所述货叉控制电路、轨道控制电路、升降控制电路和装卸货控制电路分别通过数字量输入输出模组与主控模组连接,所述主控模组通过网络接口与随车计算机连接。
9.上述技术方案中,经由随车计算机发出控制指令给主控模组,所述主控模组基于接收到的指令,通过数字量输入输出模组与各控制电路进行信号传输,驱动车厢侧板控制电路控制车厢侧板张开或缩回,驱动货叉控制电路控制货叉工作,驱动轨道控制电路控制
轨道滑动,驱动升降控制电路控制升降模组工作,驱动装卸货控制电路控制装卸货模组工作,从而实现车厢内货物的智能分拣。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车厢侧板控制电路包括撑开电路和缩回电路,所述撑开电路和缩回电路并联连接;所述车厢侧板控制电路与油缸电机连接,所述油缸电机与车厢侧板的张开/缩回组件连接;所述张开/缩回组件分别安装在车厢顶板的下方和车厢底板的下方。
11.进一步地,通过张开/缩回组件的设置,使得车厢侧板能够相对于车厢本体向两侧平行的张开,从而临时的增大了分拣车厢的内部面积和分拣车厢的宽度,便于穿梭车组件移动对货物进行取放。
12.进一步地,智能穿梭车组件灵活便捷,能够实现待分拣货物在分拣车厢内前后、上下、左右移动,有利于货物的移送和分拣,整个过程均能够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自动进行,全程无需人工搬运,降低了人工劳动,提升了货物分拣效率及分拣准确性。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货叉控制电路、轨道控制电路、升降控制电路和装卸货控制电路分别设有反限位开关和正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为常关型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能够感应所述货叉、货物或穿梭车本体的位置,有利于控制所述货叉、货物或穿梭车本体移动的位置。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货叉控制电路与货叉电机连接,所述货叉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轨道控制电路与轨道电机连接,所述轨道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升降控制电路与升降电机连接,所述升降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装卸货控制电路与装卸货电机连接,所述装卸货电机为步进电机。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电机有两个,分别连接两个升降模组;所述装卸货电机有两个,分别连接两个装卸货模组。
16.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模组包括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模组能够将所述第二升降模组和所述搬运平台升高或降低到指定高度,并由所述双向货叉将货物分拣到车厢内预定位置,所述第二升降模组能够伸出车外,将外部货物提升至分拣车厢内,有利于与地面上的搬运车对接,实现无人化分拣。
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控模组采用型号cpu1214c 6es7

214

1ag40

0xb0,所述数字量输入输出模组采用型号sm1223 di16 6es7

223

1bl32

0xb0,所述网络接口采用rj45接口。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1)本实用新型经由随车计算机发出控制指令给主控模组,所述主控模组基于接收到的指令,通过数字量输入输出模组与各控制电路进行信号传输,驱动车厢侧板控制电路控制车厢侧板张开或缩回,驱动货叉控制电路控制货叉工作,驱动轨道控制电路控制轨道滑动,驱动升降控制电路控制升降模组工作,驱动装卸货控制电路控制装卸货模组工作,从而实现车厢内货物的智能分拣。
20.(2)本实用新型利用油缸电机实现车厢侧板的张开和缩回,且在车厢侧板张开后,智能分拣车启动工作,利用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实现智能穿梭车的自动控制,进而实现货物的自动分拣。
附图说明
2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的智能穿梭车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22.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的车厢侧板控制电路示意图;
23.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的主控模组电路示意图;
24.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的数字量输入输出模组电路示意图;
25.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的货叉电机和轨道电机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26.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的升降电机和装卸货电机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发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可张开的车厢侧板并通过随车计算机对车厢侧板进行张开/缩回控制,能够临时的增大分拣车厢的内部面积,也就是临时增加分拣车厢的宽度;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在分拣车厢内取放货物时,张开的结构,便于智能穿梭车在狭长的车厢内移动并将货物取下或放上,当取、放货物完毕时,张开结构合并形成完整的车厢,两侧的货物相互靠近,减小了两侧货物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中部过道的距离,使得分拣车厢内能够整齐摆放更多、更大的货物。另外,智能穿梭车能够在所述分拣车厢的长度方向来回运动,若干升降模组能够将所述搬运平台升高或降低到指定高度,并由所述货叉将货物分拣到车厢内预定位置。
32.实施例
33.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内智能分拣控制装置,包括分拣车厢和智能穿梭车,所述分拣车厢的车厢顶板与车厢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张开的车厢侧板,所述车厢顶板与车厢底板均设有车厢侧板控制电路,所述车厢侧板控制电路与车厢侧板连接;所述智能穿梭车上设有与货叉连接的货叉控制电路、与滑动轨道连接的轨道控制电路、与升降模组连接的升降控制电路和与装卸货模组连接的装卸货控制电路,所述货叉控制电路、轨道控制电路、升降控制电路和装卸货控制电路分别通过数字量输入输出模组与主控模组连接,所述主控模组通过网络接口与随车计算机连接。其中,所述主控模组采用型号cpu1214c 6es7

214

1ag40

0xb0,所述数字量输入输出模组采用型号sm1223di16 6es7

223

1bl32

0xb0,所述网络接口采用rj45接口。
34.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穿梭车包括设置在车厢中部轨道上的顶部行走部件和安装在中部轨道水平滑槽中的底部行走部件,所述顶部行走部件和所述底部行走部件之间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升降模组,另一侧平行于所述立柱设有第二升降模组,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均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第二升降模组上安装有搬运平台,所述搬运平台上水平的设有一对货叉滑轨,所述货叉滑轨上设有所述双向货叉,所述货叉滑轨上配置有伺服电机,所述双向货叉配置有两个装卸货电机和一个伺服电机;所述第二升降模组和所述搬运平台均朝向所述车尾门方向设置。
35.使用时,经由随车计算机发出控制指令给主控模组,所述主控模组基于接收到的指令,通过数字量输入输出模组与各控制电路进行信号传输,驱动车厢侧板控制电路控制车厢侧板张开或缩回,驱动货叉控制电路控制货叉工作,驱动轨道控制电路控制轨道滑动,驱动升降控制电路控制升降模组工作,驱动装卸货控制电路控制装卸货模组工作,从而实现车厢内货物的智能分拣。
36.所述车厢侧板控制电路包括撑开电路和缩回电路,所述撑开电路和缩回电路并联连接;所述车厢侧板控制电路与油缸电机连接,所述油缸电机与车厢侧板的张开/缩回组件连接;所述张开/缩回组件分别安装在车厢顶板的下方和车厢底板的下方。
37.进一步地,通过张开/缩回组件的设置,使得车厢侧板能够相对于车厢本体向两侧平行的张开,从而临时的增大了分拣车厢的内部面积和分拣车厢的宽度,便于穿梭车组件移动对货物进行取放。
38.进一步地,智能穿梭车组件灵活便捷,能够实现待分拣货物在分拣车厢内前后、上下、左右移动,有利于货物的移送和分拣,整个过程均能够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自动进行,全程无需人工搬运,降低了人工劳动,提升了货物分拣效率及分拣准确性。
39.所述货叉控制电路、轨道控制电路、升降控制电路和装卸货控制电路分别设有反限位开关和正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为常关型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能够感应所述货叉、货物或穿梭车本体的位置,有利于控制所述货叉、货物或穿梭车本体移动的位置。
40.所述货叉控制电路与货叉电机连接,所述货叉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轨道控制电路与轨道电机连接,所述轨道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升降控制电路与升降电机连接,所述升降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装卸货控制电路与装卸货电机连接,所述装卸货电机为步进电机。
41.所述升降电机有两个,分别连接两个升降模组;所述装卸货电机有两个,分别连接两个装卸货模组。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模组包括第一升降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模组能够将所述第二升降模组和所述搬运平台升高或降低到指定高度,并由所述双向货叉将货物分拣到车厢内预定位置,所述第二升降模组能够伸出车外,将外部货物提升至分拣车厢内,有利于与地面上的搬运车对接,实现无人化分拣。通过这些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待分拣货物在分拣车厢内前后、上下、左右移动,有利于货物的移送和分拣,整个过程均能够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自动进行,全程无需人工搬运,降低了人工劳动,提升了货物分拣效率及分拣准确性。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