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汽车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2214发布日期:2021-11-03 13:4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氢能汽车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氢能汽车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预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能汽车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氢燃料电池的大力推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氢能汽车被研发出来,为了行车安全在氢能汽车上都安装有后方预警系统。而现有技术的后方预警系统,存在着应用场景不够多,预警不够灵敏的技术问题。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后方预警系统,存在着应用场景不够多,预警不够灵敏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能汽车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包括:左后视灯、右后视灯、第一雷达、第二雷达、声音报警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高压配电箱、动力电池系统、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开关、adas控制器、电子助力转向、整车控制器和灯光系统;
6.所述adas控制器、所述左后视灯、所述右后视灯和所述声音报警系统通过控制信号线相互电性连接;所述adas控制器与所述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开关电性连接;
7.所述adas控制器、所述第一雷达和所述第二雷达通过雷达信号采集线相互电性连接;
8.所述adas控制器、所述电子助力转向、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和所述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通过通讯信号线相互电性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通过通讯信号线与所述灯光系统电性连接;
9.所述高压配电箱通过高压线与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所述动力电池系统和所述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电性连接;
10.所述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和所述减速器及差速器机械连接。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各控制单元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功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自动识别车辆工况,在特殊工况下主动关闭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功能,自主性强;采用硬线控制方式,控制灯光报警系统和声音报警系统,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氢能汽车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框图;
13.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4.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氢能汽车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该rcta预警系统功能完善,各控制单元协调合作,共同完成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自动识别车辆工况,在特殊工况下主动关闭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同时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能够进行人为关闭和开启,自主性强;同时能对工况场景进行自我识别,当识别到特殊工况时,能够自动退出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确保系统不会在不恰当的场合影响驾驶员操作;采用硬线控制方式,控制灯光报警系统和声音报警系统,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
16.参考图1,一种氢能汽车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在氢能汽车倒车时,通过安装在氢能汽车后方的两颗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氢能汽车后方横穿道路的行人或障碍物,当判断有风险时向驾驶员发出报警;
17.具体包括:左后视灯11、右后视灯12、第一雷达13、第二雷达14、声音报警系统15、氢燃料电池系统24、高压配电箱25、动力电池系统26、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27、减速器及差速器28、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开关160、adas控制器170、电子助力转向210、整车控制器220和灯光系统240;
18.所述adas控制器170、所述左后视灯11、所述右后视灯12和所述声音报警系统15通过控制信号线相互电性连接;所述adas控制器170与所述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开关160电性连接;
19.所述adas控制器170、所述第一雷达13和所述第二雷达14通过雷达信号采集线相互电性连接;
20.所述adas控制器170、所述电子助力转向210、所述整车控制器220、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24、所述动力电池系统26和所述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27通过通讯信号线相互电性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220通过通讯信号线与所述灯光系统240电性连接;
21.所述高压配电箱25通过高压线与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24、所述动力电池系统26和所述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27电性连接;
22.所述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27和所述减速器及差速器28机械连接。
23.氢燃料电池系统24和动力电池系统26为氢能汽车提供行驶所需的电能,高压配电箱25则将这些电能分配给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27,后电机控制器及电机27利用这些电能驱动电机,并将电机产生的动能通过机械连接传递给减速器及差速器28,最终动力传递给后驱动轴实现氢能汽车行驶功能;
24.adas控制器170采集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开关160的状态,确定是否开启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功能,同时采集由第一雷达13,第二雷达14分别传递过来的后方车辆距离检测信号,以及总线上的整车驾驶状态信息,包括左、右转向灯信号,双闪状态信号,车速信号,方向盘角度信号以及档位信号等等;判断是否进行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动作;当需要进行预警时,adas控制器170会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左后视灯11和右后视灯12点亮,进行灯光报警;同时根据需要控制声音报警系统15工作;当需要关闭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功能时,adas控制器170会关闭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功能;
25.电子助力转向210采集方向盘转角信号,并将转角信息发送到通讯信号线上,整车控制器220采集档位信号,车速信号,左、右转向灯信号,双闪状态信号和制动踏板状态,并将档位信号,车速信号,左、右转向灯信号,双闪状态信号发送到通讯信号线上。
26.一种氢能汽车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方法,基于所述氢能汽车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实现,包括步骤:
27.s10:车辆根据不同的状态条件,跳转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状态;
28.s20:根据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状态调整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功能。
29.进一步地,步骤s10中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状态包括:on状态和off状态;所述on状态包括:warning状态和passive状态;所述on状态与所述off状态相互互补,确保后方交叉路口rcta预警系统状态的唯一性。
30.进一步地,步骤s10中,车辆根据不同的状态条件跳转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状态,包括:
31.若车辆处于第一状态条件,则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状态跳转至on状态;
32.若车辆处于第二状态条件,则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状态跳转至off状态。
33.所述第一状态条件具体为:
34.所述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开关160的状态为断开;且方向盘转角信号低于预设阈值ω2;且左转向灯信号和右转向灯信号均无效;且双闪状态信号为关闭;
35.所述第二状态条件具体为:所述rcta后方交叉路口预警功能开关160的状态为闭合;或者方向盘转角高于预设阈值ω1;或者左转向灯信号和右转向灯信号均有效;或者双闪状态信号为开启;或者制动信号有效;其中,ω1>ω2。
36.进一步地,所述rcta预警系统跳转至on状态后,激活所述第一雷达13和所述第二雷达14实时监控车辆后方的情况,同时判断档位和车速;
37.若满足第三状态条件,则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状态跳转至warning状态;
38.所述第三状态条件具体为:所述第一雷达13和所述第二雷达14监测到车辆左右盲区有障碍物,且车辆与所述障碍物的距离d1小于k*2,其中k为相对车速系数,k与所述车速成正比;且所述档位为r档;且所述车速在0km/h到5km/h之间,或车辆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车速大于5km/h;
39.若满足第四状态条件,则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状态跳转至passive状态;
40.所述第四状态条件具体为:所述第一雷达13和所述第二雷达14监测到车辆与左车道线或右车道线的距离d2大于k*2;或所述档位为非r档;或所述车速在0km/h到5km/h之间,且车辆靠近左车道线或右车道线的相对车速小于3km/h。
41.进一步地,步骤s20中,所述根据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状态调整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功能,包括:
42.若所述rcta预警系统为off状态,则关闭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预警功能;
43.若所述rcta预警系统为on状态,则所述rcta预警系统进行passive状态或warning状态的判断;
44.若所述rcta预警系统为passive状态,则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预警功能进入开启准备;
45.若所述rcta预警系统为warning状态,则开启所述rcta预警系统的预警功能,预警
功能具体包括:左侧预警、右侧预警和两侧同时预警。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7.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词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词语解释为标识。
4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