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7783发布日期:2022-02-11 22:1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车辆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装置,包括:车辆座椅,其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和座椅支撑结构,其被构造成固定到车辆结构。车辆座椅包括第一座椅部、第二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第二座椅部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两者,并且定位在第一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之间。第二座椅部还可枢转地连接到座椅支撑结构。在面向前的设置中,第一座椅部和第二座椅部组成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并且第三座椅部组成车辆座椅的座垫。


背景技术:

2.与通常具有两排座椅的小型车辆相比,诸如运动型多用途车辆、小型货车或多用途车辆的大型车辆可具有第三排座椅。在某些情况下,将第二排座椅和/或第三排座椅从面向前的设置翻转到面向后的设置是有用的,反之亦然。
3.市场上的许多解决方案通常要求用户将座椅从车辆结构(例如车辆地板)上拆卸下来,将其带出车辆,手动旋转座椅,并且然后再次将座椅组装到车辆地板中的座椅结构上。这使得改变座椅设置变得困难和耗时,并且可能需要使用工具。
4.wo 92/12024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其包括两部分式座椅靠背,其中,座椅靠背的下部相对于上部可展开地来支撑。这使得该座椅在座椅靠背的下部展开时可作为儿童座椅使用。当展开时,儿童座椅可具有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尽管wo92/12024a1公开了一种在车辆内改变座椅朝向设置的方法,但仍然存在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的车辆座椅装置。该目的通过这样的车辆座椅装置实现,该车辆座椅装置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并且座椅支撑结构被构造成用于固定到车辆结构。车辆座椅包括第一座椅部、第二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第二座椅部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两者,并且定位在第一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之间。第二座椅部还可枢转地连接到座椅支撑结构。在面向前的设置中,第一座椅部和第二座椅部组成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而第三座椅部组成车辆座椅的座垫。第二座椅部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枢转,其中,在面向后的设置中,第一座椅部组成座垫,而第二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组成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
6.座椅靠背从面向前的设置调节到面向后的设置的现有解决方案通常损害座椅舒适性。用户改变车辆座椅的座椅面向设置同样可很复杂。完整的车辆座椅可能必须被拆卸、从车辆移除并且重新组装,以获得新的面向设置。在wo 92/12024a1中,仅当座椅用作儿童座椅时才可调节座椅的面向设置。不可为成人用户调节wo92/12024a1的座椅的面向设置
7.为了在车辆中体验舒适的乘坐,腰部支撑按高优先级考虑。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座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座椅部、第二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第二座椅部或中间座椅部组成腰部支撑部,并且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枢转。根据车辆座椅
面向设置,第一座椅部和第二座椅部在用作座椅靠背和用作座垫之间转变。这使得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座椅易于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其中,在面向后的设置中同时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体验。
8.座椅支撑结构可被布置成能够在车辆结构中的调节结构上在朝前座椅支撑结构位置和朝后座椅支撑结构位置之间水平移位。
9.为了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更容易地调节车辆座椅,其中,在面向后的设置中,座椅支撑结构可被布置成能够在车辆结构中的调节结构上水平移位。这使得可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两者中都具有适当的腿部空间。
10.该车辆座椅装置还可包括承载结构,该承载结构被构造成用于固定到车辆结构,并且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中都辅助承载来自就座的乘员的负荷。
11.通过为车辆座椅设有固定到车辆结构的承载结构,在面向前的位置和面向后的位置中,就座的乘员的负荷的至少一部分都可由承载结构承载。承载结构布置在车辆中,使得其定位在第二座椅部的下方,并且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在处于面向前的设置或面向后的设置中时,第二座椅部可搁置在承载结构上。通过使用承载结构,减小了在座椅支撑结构上的负荷,并且可使在第二座椅部和座椅支撑结构之间的任何附接部和/或座椅支撑结构本身不用那么坚固。这简化了车辆座椅的设计,并且降低了车辆座椅的材料成本。
12.第二座椅部可以是对称的。为了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中都提供舒适的体验,第二座椅部可以被制成对称的,使得用户体验不会根据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而改变。
13.第二座椅部可包括凸起的第二座椅部分,其被布置成能够提供腰部支撑。
14.为了改善第二座椅部的腰部支撑,通过为第二座椅部设有凸起的第二座椅部分可使第二座椅部更好地符合人体。
15.第一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可以是相同的。
16.为了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中都提供舒适的体验,第一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可制成相同的,使得用户体验不会根据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而改变。
17.第一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可包括凸起的第一座椅部分和第三座椅部分、以及凹陷的第一座椅部分和第三座椅部分,它们被布置成能够提供颈部和胸部支撑。
18.为了进一步改善车辆座椅的舒适性,可通过将第一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设计成更好地符合人体来实现对靠近颈部的背部上部的支撑。这可包括凸起的第一座椅部分和第三座椅部分以及凹陷的第一座椅部分和第三座椅部分。
19.车辆座椅可布置在车辆的第一排中。车辆座椅可布置在车辆的第二排中。车辆座椅可布置在车辆的第三排中。
20.车辆座椅装置的车辆座椅可在车辆中布置在任何位置。取决于车辆座椅安装在哪一排,可存在对可使用的上述两种变体中的哪一种的约束。还可以想到的是,车辆座椅装置可用在甚至更大的交通工具中,例如公共汽车、飞机、直升机、火车、轮船、小船等。
21.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的车辆。
附图说明
22.图1a至图1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二示例性实
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的立体视图,
23.图2a至图2f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的车辆座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4.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1的立体视图。
25.车辆座椅装置1包括:车辆座椅2,其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和座椅支撑结构3,其被构造成用于固定到车辆结构4。车辆结构4例如可为车辆地板或车辆内部的凸起的部分。车辆座椅2包括第一座椅部5、第二座椅部6和第三座椅部7。第二座椅部6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座椅部5和第三座椅部7两者,并且定位在第一座椅部5和第三座椅部7之间。第二座椅部6还可枢转地连接到座椅支撑结构3。在面向前的设置中,第一座椅部5和第二座椅部6组成车辆座椅2的座椅靠背8,并且第三座椅部7组成车辆座椅2的座垫9。
26.第二座椅部6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枢转,其中,在面向后的设置中,第一座椅部5组成车辆座椅2的座垫9,并且第二座椅部6和第三座椅部7组成座椅靠背8。车辆座椅2被布置成能够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面向前的设置是指坐在车辆座椅2中的用户面向朝向车辆前方或车辆行进方向的前向方向。面向后的设置是指坐在车辆座椅2中的用户面向朝向车辆后方或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后向方向。
27.第一座椅部5、第二座椅部6和第三座椅部7中的每一个包括各自的第一座椅部支架结构10、第二座椅部支架结构11和第三座椅部支架结构12,其被座椅泡沫13覆盖,座椅泡沫又包覆有座椅罩14。第一座椅部支架结构10、第二座椅部支架结构11和第三座椅部支架结构12和/或座椅泡沫13适于使第一座椅部5、第二座椅部6和第三座椅部7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期望的形状。第二座椅部支架结构11包括枢转轴15,其被布置成能够可枢转地附接到座椅支撑结构3。电子控制器和致动器可安装成辅助车辆座椅2的调节。根据国家或地区规定,车辆座椅2还可装配有安全带或其他安全设备。车辆座椅2的各个部件的制造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
28.座椅支撑结构3被布置成,在朝前座椅支撑结构位置和朝后座椅支撑结构位置之间,能够可移动地附接到车辆结构4,例如附接在类似于当今车辆中的座椅调节器的调节结构16。座椅支撑结构3和因此车辆座椅2在朝前座椅支撑结构位置和朝后座椅支撑结构位置中被锁定就位。用于将座椅支撑结构坐定就位的锁可为本领域已知的满足安全规定的任何合适的锁。调节结构16可为金属或塑料型材,其允许座椅支撑结构3在朝前座椅支撑结构位置和朝后座椅支撑结构位置之间水平移位。
29.在图1a中,车辆座椅装置1还包括承载结构17,其被布置成能够辅助承载坐在车辆座椅2中的用户的负荷。承载结构17被布置成能够在车辆结构4中固定就位。
30.图1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装置1的立体视图。在图1b中,没有使用承载结构17。这意味着座椅支撑结构3将承载来自就座在车辆座椅2上的用户的全部负荷。
31.在图1b中,可更清楚地看到,第一座椅部5包括凸起的第一座椅部分18和凹陷的第一座椅部分19,第二座椅部6包括凸起的第二座椅部分20,并且第三座椅部7包括凸起的第三座椅部分21和凹陷的第三座椅部分22。凸起的第一座椅部分18、凹陷的第一座椅部分19、凸起的第三座椅部分21和凹陷的第三座椅部分22被布置成,当第一座椅部和第三座椅部处于直立状态中时,能够为车辆座椅2的用户提供颈部和胸部支撑。可将座椅部分18、19、21、22设计成,当第一座椅部5和第三座椅部7处于提供就座的状态中时,提供腿部和臀部支撑。凸起的第二座椅部分20被布置成能够提供腰部支撑。这些区的设计可改变并且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
32.车辆座椅2可包括头枕(未示出),其被布置成能够根据车辆座椅2的面向设置可移除地附接到第一座椅部5或第三座椅部7。
33.在附图中,第二座椅部6是对称的,以便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中都提供相同的舒适性。这不是必需的,并且第二座椅部可被布置成能够在最常使用的面向设置中提供更多的舒适性。此外,第一座椅部5和第三座椅部7在图中是相同的。这不是必需的,并且第一座椅部5或第三座椅部7可被布置成能够在最常使用的面向设置中提供更多的舒适性。
34.图2a至图2f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进行调节的车辆座椅装置1。
35.在图2a中,车辆座椅装置1处于面向前的设置中,即,车辆行进方向在图2a中是向左。座椅支撑结构3处于其朝前座椅支撑结构位置中。第一座椅部5和第二座椅部6组成车辆座椅2的座椅靠背8,并且第三座椅部7组成车辆座椅2的座垫9。在面向前的设置中,第一座椅部5处于直立状态中,并且第三座椅部7处于提供就座的状态中。
36.承载结构17被布置成能够接合在第三座椅部支架结构12中的空腔23,其中,空腔23具有与承载结构17的上部24匹配的形状。在第一座椅部支架结构10中同样可看到相应的空腔23。
37.作为第一步,将使第一座椅部5如箭头所示相对于第二座椅部6向前枢转。
38.在图2b中,第一座椅部5已相对于第二座椅部6向前枢转,以便准备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转变。现在,第一座椅部5处于转变状态中。
39.作为第二步,将使第二座椅部6如箭头所示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3枢转。
40.在图2c中,第二座椅部6已经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3枢转,使得承载结构17不再接合第三座椅部支架结构12的空腔。座椅支撑结构3和因此车辆座椅2准备沿着调节结构16从第一座椅支撑结构位置水平移位。
41.作为第三步,将使座椅支撑结构3如箭头所示沿着调节结构16水平移位到朝后座椅支撑结构位置。
42.在图2d中,座椅支撑结构3已经沿着调节结构16水平移位到朝后座椅支撑结构位置。
43.作为第四步,将使第二座椅部6如箭头所示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3枢转。
44.在图2e中,第二座椅部6已经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3和第一座椅部5枢转,现在搁置在承载结构17上,其中,承载结构17的上部24已经接合第一座椅部支架结构10的空腔23。
45.在朝前座椅支撑结构位置和朝后座椅支撑结构位置中,第三座椅部7和第一座椅
部5都分别处于这样的位置中,使得当第二座椅部6枢转就位时,在座椅支撑结构3的水平位置中基本上不需要任何调节的情况下,承载结构17的上部24接合空腔17。这引起容易地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调节车辆座椅。
46.作为第五步,第三座椅部7已经相对于第二座椅部6枢转。
47.在图2f中,第三座椅部7已经相对于第二座椅部6枢转,并且车辆座椅2已经调节到调节面向后的设置。在面向后的设置中,第一座椅部5处在提供就座的状态中,并且第三座椅部7处于直立状态中。这完成了车辆座椅2从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的转变。
48.如上所述,头枕可可移除地附接到第一座椅部5和第三座椅部7,使得头枕可根据车辆座椅2是处于面向前的设置中还是处于面向后的设置中而在它们之间移动。
49.将车辆座椅2调节到面向前的设置可通过相反地执行上述步骤顺序来完成。如果在车辆内部存在足够的空间,可使第二座椅部6相对于座椅支撑结构3枢转,并且在使第一座椅部5和第三座椅部7枢转之前,使座椅支撑结构3移位。
50.如上所述,作为替代方案,可不使用承载结构17。以与图2a至图2f相同的方式进行在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之间的调节。
51.尽管已经在附图和前面的说明中详细描述和说明了本公开,但是这样的描述和说明应被认为是描述性或示例性的,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车辆座椅装置1还可用于这样的车辆中,其中,车辆座椅2面向不同于车辆行进方向的方向和与车辆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车辆座椅2可面向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成一角度的方向。在这些情况下,面向前的设置和面向后的设置应理解为相对于彼此基本上180
°
地布置的第一面向设置和第二面向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