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PV车型第三排座椅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6797发布日期:2021-07-27 15:3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MPV车型第三排座椅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mpv车型第三排座椅安全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mpv车型设计中,多数采用四门设计,第二排车门有滑门,有侧开门两种,但是都存在第三排乘客进出的不方便和车辆在发生事故后,第三排乘客逃生困难这两个问题。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新型商务房车”,其公告号为cn107323336a,其车身结构为一厢车或两厢车或厢式货车,从车头至车尾分布顺序为:驾驶室区域,卫生间区域和厨房区域,乘坐区域,睡觉区域,驻车休闲区设在车尾部外面;驾驶室区域与其它区域完全隔断,卫生间区域和厨房区域并排在一起,关上厨房门口后与车后部的乘坐区域、睡觉区域完全隔离,隔离了上完洗手间后留下的异味和烹饪时的油烟,也节省了开空调时的不必要浪费。座椅靠背向前放倒后与睡觉区域的单人床可以组成一张双人床,单人床上方设置的吊柜柜门放平后可当作床铺使用;该发明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车门为四车门结构,在其睡觉区域的两侧没有设置车门,一旦危险发生时,位于该区域内的乘客逃生较为困难,安全隐患较大。

再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用于车门的车门组件和带这种车门组件的车门”,其公告号为“cn100368230c”该车门组件以密封方式被分隔为朝向车门外壳的外侧湿门室和内侧干门室。所述车门组件装配有预装配的机械和/或电气功能部件,它们被固定在干门室内并且能被机械和/或电气连接到位于湿门室内的车门部件。干门室和湿门室之间的密封通过隔板形成,固定在车门组件内所述隔板的干侧上的功能部件的连接装置通过密封连接穿透该隔板。按照该发明,车门组件的内装饰蒙板和/或在车门组件内安装在内装饰蒙板上的加强元件包括接触压力区域,该接触压力区域优选延伸过整个周边,并且所述隔板可通过与车门外壳的接触被以密封方式压靠在该接触压力区域上;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其通过固定在外车门上的夹持孔和固定在内车门上的夹子的适配插接来实现车门的闭合,而一旦遇到危险情况,例如车身遭到撞击,或车体起火时,由于车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容易导致夹子与夹持孔之间卡死,车门无法打开,影响乘客逃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当mpv车型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其第三排的乘客逃生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mpv车型第三排座椅安全门,可以确保危险发生时,mpv车型第三排的乘客可以快速逃生,提高了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mpv车型第三排座椅安全门,包括安全门体,所述安全门体设置于mpv车型的第三排座椅的两侧,所述mpv车型还包括车前门和车后门,所述安全门体与所述车后门对开设置,所述安全门体上设有安全门锁,所述安全门锁包括锁头,车身上固定安装与所述锁头适配的锁座,所述锁头包括安装在所述锁座内的锁头外端和位于安全门体内的锁头内端,所述锁头内端上连接有内端安全闭锁装置。

通过本方案中的车门结构,当遇到危险情况时,位于第三排的乘客可以快速打开安全门进行逃生,而无需通过现有车型的后车门进行逃生,大大节省了逃生时间,提高了安全性;而一旦遇到车身受到撞击、车身起火等情况导致车门发生形变,进一步导致锁头与锁座之间卡死时,现有的车门结构使得乘客只能通过砸窗逃生,而乘客不一定能快速砸开窗户,这种逃生方式具有不确定性,本方案通过所述内端安全闭锁装置,一旦车门发生形变,可以使锁头内端从安全门体中分离,从而使安全门打开,进一步确保了乘客的快速逃生。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门体包括朝向车身内的内侧板体,所述内端安全闭锁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内侧板体上的正极安全件和负极安全件,所述正极安全件包括与所述内侧板体固定连接的正极安装板和与所述正极安装板相连的正极电容板,所述负极安全件包括与所述内侧板体固定连接的负极安装板和与所述负极安装板相连的负极电容板,所述正极电容板与所述负极电容板互相正对且平行,所述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板之间通过电感线圈相连,所述内端安全闭锁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锁头内端两侧的锁头夹紧组件,所述锁头夹紧组件包括与所述锁头内端互相挤压的锁头夹块;该优选方案进一步公开了内端安全闭锁装置的结构,本方案中,一旦车门发生形变,与车门内侧板体固定连接的正极安装板和负极安装板的位置会发生偏移,使得原本正对且平行的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板不再正对且平行,根据电容板的电容公式可知,当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的正对面积减小使,电容板的电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在所述电感线圈中产生电流,而产生电流的电感线圈会进一步产生磁场,从而控制所述锁头夹块打开,使得锁头与安全门分离,乘客可以快速开门进行逃生。

作为优选,所述电感线圈内设有磁芯,所述锁头夹紧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磁芯两侧的磁性控制件,所述磁性控制件适配安装在控制槽内,所述磁性控制件上固定连接有顶在所述锁头夹块上的夹块顶杆;该优选方案进一步公开了所述锁头夹紧组件的结构,由于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板在车门变形时正对面积一定时减小的,因此,电感线圈上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是可以确定的,其由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板的位置决定,而所述磁芯上也会根据产生的磁场方向而形成对应的磁极,而将所述磁性控制件朝向磁芯的一侧的磁性调整为与该侧磁芯的磁性相同后,一旦电感线圈内产生电流,两个磁性控制件都会背向磁芯移动,从而使夹块顶杆向锁头夹块的两侧移动,当夹块顶杆移动到锁头夹块的侧面边缘时,锁头夹块失去来自夹块顶杆的限位,从而将锁头内端松开;由于两个磁性控制件只有在同时向远离磁芯的方向运动时才会时锁头夹块松开,因此当车门由于车体的正常颠簸导致磁性控制件移动时,不会导致锁头夹块松开,避免了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闭锁失效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夹块顶杆顶在所述锁头夹块上的一端上设有滚轮,而所述锁头夹块上设有与所述滚轮适配的滚槽;通过所述滚轮和滚槽适配的结构,减小了夹块顶杆与锁头夹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确保在夹块顶杆与锁头夹块互相顶紧的同时,磁性控制件还能在互斥的磁力作用下顺畅地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锁头夹块在背向所述锁头内端的一侧上设有拉伸弹簧;通过所述拉伸弹簧可以保证当夹块顶杆与锁头夹块分离时,锁头夹块可以主动与锁头分离,减小乘客推开门所需的力。

作为优选,所述内端安全闭锁装置还包括充电电源,所述充电电源的两极分别与所述正极安全件和负极安全件相连;通过所述充电电源可以在汽车检修时为正极安全件和负极安全件充电,从而确保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板上存在初始电荷,而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则可以将充电电源断开。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门在背向所述车后门的一端上连接有l型的车门安装座,所述车门安装座包括固定在车身上的车身安装部和与所述安全门转动连接的车门安装部;通过l型的车门安装座可以提高车门的打开角度,从而保证乘客快速进行逃生。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当汽车遇到危险时,第三排的乘客可以通过打开安全门快速进行逃生,节省了逃生时间,提高了安全性;(2)当车门发生形变导致锁头与锁座卡死时,仍可以打开车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3)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内端安全闭锁装置不会受到汽车颠簸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装在整车上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与后车门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端安全闭锁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锁头夹紧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前门2、车后门3、安全门体4、锁头外端5、锁头内端6、锁座7、内端安全闭锁装置8、内侧板体9、正极安全件10、负极安全件11、电感线圈12、锁头夹紧组件13、锁头夹块14、磁性控制件15、控制槽16、夹块顶杆17、滚轮18、滚槽19、拉伸弹簧20、充电电源21、车门安装座22、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mpv车型第三排座椅安全门,包括安全门体3,所述安全门体设置于mpv车型的第三排座椅的两侧,所述mpv车型还包括车前门1和车后门2,所述安全门体与所述车后门对开设置,所述安全门体上设有安全门锁,所述安全门锁包括锁头,车身上固定安装与所述锁头适配的锁座6,所述锁头包括安装在所述锁座内的锁头外端4和位于安全门体内的锁头内端5,所述锁头内端上连接有内端安全闭锁装置7,所述安全闭锁装置的外部安装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内侧设有海绵垫;所述安全门体包括朝向车身内的内侧板体8,所述内端安全闭锁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内侧板体上的正极安全件9和负极安全件10,所述正极安全件包括与所述内侧板体固定连接的正极安装板和与所述正极安装板相连的正极电容板,所述负极安全件包括与所述内侧板体固定连接的负极安装板和与所述负极安装板相连的负极电容板,所述正极电容板与所述负极电容板互相正对且平行,所述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板之间通过电感线圈11相连,所述内端安全闭锁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锁头内端两侧的锁头夹紧组件12,所述锁头夹紧组件包括与所述锁头内端互相挤压的锁头夹块13;所述电感线圈内设有磁芯22,所述磁芯水平方向设置并且与所述电感线圈轴线重合,所述锁头夹紧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磁芯两侧的磁性控制件14,所述的两侧的磁性控制件互相正对,并且朝向磁芯一侧的磁性相同,所述磁性控制件适配安装在控制槽15内,所述磁性控制件上固定连接有顶在所述锁头夹块上的夹块顶杆16;所述夹块顶杆顶在所述锁头夹块上的一端上设有滚轮17,而所述锁头夹块上设有与所述滚轮适配的滚槽18;所述锁头夹块在背向所述锁头内端的一侧上设有拉伸弹簧19;所述内端安全闭锁装置还包括充电电源20,所述充电电源的两极分别与所述正极安全件和负极安全件相连;所述安全门在背向所述车后门的一端上连接有l型的车门安装座21,所述车门安装座包括固定在车身上的车身安装部和与所述安全门转动连接的车门安装部。

当遇到危险情况时,位于车内第三排的乘客可以通过打开两侧的安全门快速进行逃生。当由于车身碰撞或车身起火等情况导致车门变形时,固定在内侧板体上的正极安装板和负极安装板的位置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从而导致原本平行且正对的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板不再正对且平行,根据电容板的电容公式可知,当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的正对面积减小使,电容板的电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在所述电感线圈中产生电流,而由于原本不存在电流的电感线圈中突然产生了电流,电感线圈中会进一步产生感应磁场,从而使得位于电感线圈中间的磁芯成为电磁铁并产生极性,而所述磁性控制件在朝向所述磁芯的一端的磁性与此时磁芯靠近磁性控制件的一端的磁性相同,因此,在互斥的磁力作用下,磁芯两侧的磁性控制件会同时背向磁芯移动,并带动夹块顶杆向锁头夹块的两侧移动,当夹块顶杆移动到锁头夹块的侧面边缘时,锁头夹块失去来自夹块顶杆的限位,在所述拉伸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锁头夹块背向锁头内端运动,从而将锁头内端松开;由于两个磁性控制件只有在同时向远离磁芯的方向运动时才会时锁头夹块松开,因此当车门由于车体的正常颠簸导致磁性控制件移动时,不会导致锁头夹块松开,避免了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闭锁失效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而当锁头内端与锁头夹块分离后,即使锁头与锁座互相卡死,乘客也可以快速推开安全门,从而完成逃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