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控显示屏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99853发布日期:2021-07-30 18:1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控显示屏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载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控显示屏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持续推进,用户对汽车的功能期待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此背景下,车载显示装置朝着消费电子类产品显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控显示屏作为主要的人机交互窗口,也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和体验需求。中控显示屏作为用人与车之间信息交换的主要载体,其交互过程中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尤为重要,而中控中控屏大多位于仪表板中间位置,当车辆采用全景天窗或固定式全景天幕时,中控显示屏反光问题凸显,屏幕反光可能会导致驾驶员看不清屏幕,存在安全隐患。目前行业内中控屏的形态主要有固定嵌入式、半悬浮式或者全悬浮式,各大车企针对中控显示屏的姿态调节采用多样化设计,部分车企已实现中控显示屏自动升降、自动上下翻转、自动绕屏幕中心点法线旋转或者手动左右翻转,目前行业内尚未针对悬浮式中控显示屏自动左右翻转提出量产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中控显示屏总成,能够降低行车过程中因显示屏本体的屏幕反光和炫目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用户用车过程中的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为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户用车过程中的体验感和仪式感,并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产品在整车上的匹配和布置。

本发明的一种中控显示屏总成,包括显示屏系统和驱动系统,所述显示屏系统包括显示屏本体和显示屏托架,所述显示屏托架包括设置与所述显示屏本体的前侧连接的显示屏安装板和向前伸出于所述显示屏连接板的显示屏连接座,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传动件和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的安装座,所述传动件包括连接部和杆部,所述杆部的首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杆部的尾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杆部一侧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能够使所述杆部自转。

进一步,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中空壳体、旋转套筒和发条弹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中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传动件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座均位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外部,所述中空壳体朝向所述安装座一侧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安装凸台;所述旋转套筒包括套设在所述杆部上并且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方形段,所述发条弹簧的内扣外套于所述方形段,所述发条弹簧的外扣与所述安装凸台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异形输出内孔,所述杆部与所述异形输出内孔适形配合,所述旋转套筒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杆部适形配合的异形孔。

进一步,所述驱动系统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连接座的下侧,所述中空壳体包括上壳和设置在所述上壳的下侧的下壳,所述旋转套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方形段的下侧的圆板形段;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第二滚动体安装件和电机支撑底壳,所述电机支撑底壳的内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电机的空腔,所述上壳、所述第二滚动体安装件和所述电机支撑底壳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动体和所述第二滚动体均包括安装圆环,所述安装圆环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滚珠安装孔,多个所述滚珠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滚珠,所述滚珠的上下两侧均凸出于所述安装圆环;所述第二滚动体安装件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滚动体的第二滚动体安装槽,所述第二滚动体的所述滚珠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旋转套筒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滚动体安装槽相抵靠;所述圆板形段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滚动体的第一滚动体安装槽,所述第一滚动体的所述滚珠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上壳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一滚动体安装槽的槽底相抵靠。

进一步,所述上壳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向下凸出的安装柱,所述第二滚动体安装件和所述电机支撑底壳对应多个所述安装柱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螺钉过孔。

进一步,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下壳上的pcb板,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pcb板的下侧设置有接插件,所述下壳上对应所述接插件的位置设置有接插件过孔,所述电机支撑底壳上设置有线束过孔,所述电机支撑底壳与所述pcb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走线的过线空间。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呈方形,所述安装座的下侧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方形限位环状凸起,所述方形限位环状凸起外套于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的上侧设置有n个向上凸出的连接块,所述显示屏连接座上设置有n个连接块过孔和n个限位块,n个所述限位块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块的凹槽,n个所述连接块、n个所述连接块过孔和n个所述限位块的位置分别一一对应,n个所述连接块自下向上分别穿过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块过孔并与相对应的凹槽适形贴合;n个所述连接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螺栓过孔,n个所述限位块上的对应所述第一螺栓过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螺栓过孔。

进一步,所述下壳的下侧设置有多个向远离所述下壳方向伸出的安装支耳,多个所述安装支耳均垂直于所述杆部的自转轴,多个所述安装支耳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孔,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支耳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圆孔,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支耳上设置有一个定位腰形孔。

进一步,所述显示屏本体和所述显示屏安装板均自上而下向后倾斜,所述杆部的自转轴与所述显示屏本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垂直于所述显示屏本体;所述显示屏本体的前侧的上部分布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所述显示屏安装板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显示屏系统还包括显示屏外壳,所述显示屏外壳与所述显示屏本体卡接,并且所述显示屏外壳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显示屏连接座穿过的外壳让位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中控显示屏总成,通过驱动电机工作使显示屏本体左右翻转,不需要手动调节,降低行车过程中因显示屏本体的屏幕反光和炫目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用户用车过程中的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并且,本发明安装时驱动系统隐藏在仪表板内,显示屏托架使显示屏本体形成悬浮式外观,悬浮的显示屏本体通过电动左右翻转,为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户用车过程中的体验感和仪式感。此外,本发明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产品在整车上的匹配和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的显示屏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显示屏托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显示屏托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的显示屏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发明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发明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旋转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二滚动体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电机支撑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第一滚动体以及第二滚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显示屏系统,11-显示屏本体,111-第一连接孔,12-显示屏托架,121-显示屏安装板,1211-第二连接孔,122-显示屏连接座,1221-连接块过孔,1222-限位块,1223-第二螺栓过孔,13-显示屏外壳,131-外壳让位孔,2-驱动系统,21-驱动电机,211-异形输出内孔,22-传动件,221-连接部,222-杆部,23-安装座,231-方形限位环状凸起,232-连接块,2321-第一螺栓过孔,24-上壳,241-通孔,242-安装凸台,243-安装柱,25-下壳,251-接插件过孔,252-安装支耳,2521-安装孔,2522-定位圆孔,2523-定位腰形孔,26-旋转套筒,261-异形孔,262-方形段,263-圆板形段,2631-第一滚动体安装槽,27-发条弹簧,28-第一滚动体,281-安装圆环,282-滚珠,29-第二滚动体,201-第二滚动体安装件,2011-第二滚动体安装槽,2012-螺钉过孔,202-电机支撑底壳,2021-线束过孔,203-pcb板,2031-接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中控显示屏总成,包括显示屏系统1和驱动系统2,所述显示屏系统1包括显示屏本体11和显示屏托架12,所述显示屏托架12包括设置与所述显示屏本体11的前侧连接的显示屏安装板121和向前伸出于所述显示屏连接板的显示屏连接座122,所述驱动系统2包括驱动电机21、传动件22和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的安装座23,所述传动件22包括连接部221和杆部222,所述杆部222的首端与所述驱动电机21传动连接,所述杆部222的尾端与所述连接部22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221远离所述杆部222一侧与所述安装座23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1能够使所述杆部222自转。杆部222的自转轴可以沿上下方向设置,当车外强烈的光线穿过全景天窗或固定式全景天幕照射的光打在显示屏本体11的屏幕上,反光和炫目导致驾驶员无法看清屏幕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21工作使杆部222自转,带动连接部221和安装座23转动,从而带动显示屏连接座122转动,进而带动显示屏本体11左右翻转,不需要手动调节,降低行车过程中因显示屏本体11的屏幕反光和炫目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升用户用车过程中的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并且,本发明安装时驱动系统2隐藏在仪表板内,显示屏托架12使显示屏本体11形成悬浮式外观,悬浮的显示屏本体11通过电动左右翻转,为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提升用户用车过程中的体验感和仪式感。此外,本发明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产品在整车上的匹配和布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9、图10、图13和图16所示,所述驱动系统2还包括中空壳体、旋转套筒26和发条弹簧27;所述驱动电机21设置在所述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中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传动件22穿过的通孔241,所述连接部221和所述安装座23均位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外部,所述中空壳体朝向所述安装座23一侧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安装凸台242;所述旋转套筒26包括套设在所述杆部222上并且与所述连接部221固定连接的方形段262,所述发条弹簧27的内扣外套于所述方形段262,所述发条弹簧27的外扣与所述安装凸台24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1上设置有异形输出内孔211,所述杆部222与所述异形输出内孔211适形配合,所述旋转套筒26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杆部222适形配合的异形孔261。驱动电机21可以选用现有的带有八齿形输出内孔的座椅调节电机,相应的,旋转套筒26上的异形孔261也选用八齿形孔。内扣是指发条弹簧27的靠近螺旋线中心一端,外扣是指发条弹簧27的远离螺旋线中心一端。当显示屏本体11处于中间位置没有左右翻转时,发条弹簧27为初始形状,当驱动电机21工作带动杆部222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套筒26转动时,旋转套筒26克服发条弹簧27的弹力使发条弹簧27发生形变,当显示屏本体11转动到指定位置后驱动电机21停止工作,由于发条弹簧27具有恢复初始形状的运动趋势,并且旋转套筒26、安装座23和连接部221均固定连接,所以发条弹簧27的弹力能够消除异形孔261与杆部222之间以及杆部222与异形输出内孔211之间的齿间隙,防止齿间隙导致显示屏系统1松旷易晃动。座椅调节电机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是直接使用的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座椅调节电机,该座椅调节电机自带霍尔传感器,可通过软件策略控制电机旋转任意角度实现无极调控,同时也可一定程度控制旋转速度,其具体参数为:自锁扭矩≥20n·m,破坏扭矩≥40n·m,工作扭矩为5~7n·m,堵转扭矩:17~27n·m,堵转电流≤15a,电机额定功率25w,emc等级l3,电机空载转速为19-27rpm,电机噪音≤45db,freeplay≤3°,电机重量430g,值得说明的是,这里仅用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座椅调节电机的较佳参数选择,而非对座椅调节电机的具体参数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16-图20所示,所述驱动系统2设置在所述显示屏连接座122的下侧,所述中空壳体包括上壳24和设置在所述上壳24的下侧的下壳25,所述旋转套筒26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方形段262的下侧的圆板形段263;所述驱动系统2还包括第一滚动体28、第二滚动体29、第二滚动体安装件201和电机支撑底壳202,所述电机支撑底壳202的内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电机21的空腔,所述上壳24、所述第二滚动体安装件201和所述电机支撑底壳202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动体28和所述第二滚动体29均包括安装圆环281,所述安装圆环281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滚珠安装孔,多个所述滚珠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滚珠282,所述滚珠282的上下两侧均凸出于所述安装圆环281;所述第二滚动体安装件201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滚动体29的第二滚动体安装槽2011,所述第二滚动体29的所述滚珠282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旋转套筒26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滚动体安装槽2011相抵靠;所述圆板形段263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滚动体28的第一滚动体安装槽2631,所述第一滚动体28的所述滚珠282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上壳24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一滚动体安装槽2631的槽底相抵靠。上壳24和下壳25组成的中空壳体能够对驱动系统2中部分部件起保护和提供安装位置的作用,第一滚动体28和第二滚动体29能够减小摩擦力,使传动件22和旋转套筒26的旋转更加流畅,增加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7所示,所述上壳24的内部设置有三个向下凸出的安装柱243,所述第二滚动体安装件201和所述电机支撑底壳202对应三个所述安装柱243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螺钉过孔2012。通过螺钉依次穿过螺钉过孔2012并与安装柱243连接实现上壳24、第二滚动体安装件201和电机支撑底壳202的连接固定。安装柱243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大于2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15、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驱动系统2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下壳25上的pcb板203,所述驱动电机21与所述pcb板203电连接,所述pcb板203的下侧设置有接插件2031,所述下壳25上对应所述接插件2031的位置设置有接插件过孔251,所述电机支撑底壳202上设置有线束过孔2021,所述电机支撑底壳202与所述pcb板203之间设置有用于走线的过线空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10和图12所述连接部221的截面呈方形,所述安装座23的下侧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方形限位环状凸起231,所述方形限位环状凸起231外套于所述连接部221,方形限位环状凸起231与连接部221配合,能够进一步保证连接部221与安装座23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6、图7图11所示,所述安装座23的上侧设置有n个向上凸出的连接块232,所述显示屏连接座122上设置有n个连接块过孔1221和n个限位块1222,n个所述限位块1222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块232的凹槽,n个所述连接块232、n个所述连接块过孔1221和n个所述限位块1222的位置分别一一对应,n个所述连接块232自下向上分别穿过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块过孔1221并与相对应的凹槽适形贴合;n个所述连接块23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螺栓过孔2321,n个所述限位块1222上的对应所述第一螺栓过孔2321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螺栓过孔1223,其中n≥2。在本实施例中n=4,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螺栓过孔2321和对应的第二螺栓过孔1223然后通过螺母旋紧,能够使连接块232与限位块1222连接在一起,同时凹槽和连接孔过孔都能对连接块232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安装座23与显示屏连接座122的连接强度,防止显示屏系统1松旷易晃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下壳25的下侧设置有四个向远离所述下壳25方向伸出的安装支耳252,四个所述安装支耳252均垂直于所述杆部222的自转轴,四个所述安装支耳25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孔2521,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支耳252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圆孔2522,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支耳252上设置有一个定位腰形孔2523。下壳25可以安装在转向支撑总成上,设置有定位圆孔2522的安装支耳252和设置有定位腰形孔2523的安装支耳252优选分别位于下壳25的下侧的前后两侧,定位圆孔2522和定位腰形孔2523能够与转向支撑总成上的定位结构配合,起预定位作用,通过四个安装支耳252上的安装孔2521与转向支撑总成上的对应结构连接。安装支耳252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大于2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图7所示,所述显示屏本体11和所述显示屏安装板121均自上而下向后倾斜,便于驾驶员观察屏幕,所述杆部222的自转轴与所述显示屏本体11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垂直于所述显示屏本体11,显示屏本体11的左右两侧关于中心轴对称,这种设计能够在杆部222转动带动显示屏本体11左右翻转时翻转的幅度相同;所述显示屏本体11的前侧的上部分布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1,所述所述显示屏安装板121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孔12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211均有七个,并且分布形式为分为两层布置,上层为三个,下层为四个。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211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大于2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显示屏系统1还包括显示屏外壳13,所述显示屏外壳13与所述显示屏本体11卡接,并且所述显示屏外壳13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显示屏连接座122穿过的外壳让位孔131。显示屏本体11的四周边缘和显示屏外壳13对应位置设置有能够互相卡接的结构,显示屏外壳13能够对显示屏本体11起保护作用,此外将显示屏安装板121也设置在显示屏外壳13与显示屏本体11之间,能够起保护和增加美观度的作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