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信息展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288928发布日期:2022-11-23 01:0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汽车及信息展示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及信息展示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对于交通运输环境中汽车的行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3.相关技术中,汽车可以检测其与周围的障碍物的距离,进而在该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警示该汽车的驾驶者。
4.但是,该警示方式较为单一,汽车的行驶安全性仍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及信息展示方法,可以解决汽车的警示方式单一,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中控组件、距离检测组件和投影组件,所述中控组件用于:
7.获取所述距离检测组件检测的所述汽车与所述汽车后方的障碍物的目标距离;
8.基于所述目标距离确定警示信息,所述警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汽车与所述障碍物的碰撞风险;
9.控制所述投影组件投射所述警示信息,所述警示信息朝所述汽车的后方展示。
10.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展示方法,用于汽车的中控组件,所述汽车还包括距离检测组件和投影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11.获取所述距离检测组件检测的所述汽车与所述汽车后方的障碍物的目标距离;
12.基于所述目标距离确定警示信息,所述警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汽车与所述障碍物的碰撞风险;
13.控制所述投影组件投射所述警示信息,所述警示信息朝所述汽车的后方展示。
1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5.本技术中汽车可以基于汽车与后方障碍物的距离,确定用于指示汽车与该障碍物的碰撞风险的警示信息,并投射朝所述汽车的后方展示的警示信息。如此一来,该汽车后方的车辆的驾驶员可以基于该警示信息获知该车辆与该汽车的碰撞风险。即使该汽车后方的车辆不具备检测该车辆与其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的功能,该车辆的驾驶员也可以基于该警示信息调整其驾驶状态,以避免与该汽车发生碰撞,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结构框图;
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组件投射警示信息的示意图;
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组件投射警示信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6.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多,配置越来越高级,对于汽车的行驶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置较高的汽车(如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可以检测其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并可以向该汽车的驾驶者进行提示,或者汽车可以自动规避障碍物。但是目前仍有很多车辆的配置较低,这些车辆并不能检测其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更不能自动规避障碍物,这些车辆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的概率较高。在道路拥堵或遇到红灯配置高级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很容易被配置较低的后车追尾。因此,汽车的行驶安全性仍较低。
27.本技术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及信息展示方法,可以针对汽车与其后方发车辆的碰撞风险对后车进行提示,以便于后车的驾驶员能获知该碰撞风险,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结构框图。请结合图1至图4,该汽车包括中控组件101、距离检测组件102和投影组件103。可选地,汽车还可以包括摄像组件104、显示屏105、速度检测组件106和报警组件107。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3均未示出中控组件101和显示屏105,速度检测组件106可以与距离检测组件102相集成,故图1至图3均仅对距离检测组件102进行示意。示例地,该距离检测组件102可以为毫米波雷达,该毫米波雷达既可以检测距离又可以检测速度,该毫米波雷达还作为速度检测组件106。可选地,该距离检测组件102与速度检测组件106也可以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部件,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中控组件101可以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连接距离检测组件102、投影组件103、摄像组件104、显示屏105、速度检测组件106和报警组件107,以对can总线连接的各个部件进行控制。可选地,汽车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和位于座舱中的语音采集组件和语音输出组件。
29.中控组件101和显示屏105可以位于汽车的座舱中驾驶座的前方。该距离检测组件102和速度检测组件106可以位于汽车的车尾部,以检测汽车与其后方的障碍物的距离。可选地,该距离检测组件还可以位于汽车的车头部以及车侧面,图1至图3仅示出了位于车尾部的距离检测组件102。摄像组件104可以位于汽车的车尾部、车头部或者车身侧面,该摄像组件104可以采集汽车所行驶的路面的图像,图1至图3以摄像组件104位于汽车的车尾部为
例进行示意。可选地,该摄像组件104还可以采集汽车周围的环境的图像,并向驾驶员显示该图像,以便于驾驶员了解其周围的环境。
30.投影组件103可以用于投射朝汽车后方展示的信息。示例地,该投影组件103位于汽车的后部,如图1所示,该投影组件103可以位于后车窗内,或者如图2所示,该投影组件103也可以位于汽车的后车窗外,如此投影组件103可以向汽车的后车窗投射信息。可选地,投影组件可以采用抬头显示(head up display,hud)技术实现向后车窗投射信息。可选地,该后车窗用于接受投射的信息的区域可以贴附有与hud技术相匹配的透光膜,以保证该后车窗对投影设备投射的信息的显示效果较好。又示例地,如图3所示,该投影组件103也可以位于汽车的顶部,汽车的顶部还可以设置有投影幕布108,投影组件103可以向该投影幕布108投射信息,以使该投影幕布108将其上投射的信息向汽车后方展示。
31.报警组件107可以包括扬声器1071和发光部件1072中的一种或多种。报警组件107可以设置在车尾部,其中,扬声器1071可以朝汽车后方发声,发光部件1072可以朝汽车上方发射目标颜色的光束。如该光束可以为激光光束,该目标颜色可以为红色,以保证该光束较为显眼,能被驾驶者清晰地看到。该目标颜色也可以为黄色、紫色或者其他颜色,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可选地,报警组件107可以仅包括一个发光部件1072,或者也可以包括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发光部件1072。图1至图3以该报警组件107包括分别设置在汽车尾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发光部件1072为例进行示意。如图1所示,该两个发光部件可以分别向汽车的斜上方发射光束。如位于车尾部左侧的发光部件向汽车的右上方发射光束,位于车尾部右侧的发光部件向汽车的左上方发射光束,如此该两束光束可以组成醒目的x形图案。可选地,发光部件也可以向汽车的正上方射出光束,发光部件射出的光束也可以组成其他图案,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展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图1至图4任一所示的汽车中的中控组件。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33.步骤501、获取距离检测组件检测的汽车与汽车后方的障碍物的目标距离。
34.步骤502、基于目标距离确定警示信息,该警示信息用于指示汽车与该障碍物的碰撞风险。
35.步骤503、控制投影组件投射该警示信息,该警示信息朝汽车的后方展示。
3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投影的方式展示警示信息,如此无需在汽车上设置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屏或者oled显示屏等占据太多物理空间的设备,简化了汽车的结构。
37.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可以基于汽车与后方障碍物的距离,确定用于指示汽车与该障碍物的碰撞风险的警示信息,并投射朝所述汽车的后方展示的警示信息。如此一来,该汽车后方的车辆的驾驶员可以基于该警示信息获知该车辆与该汽车的碰撞风险。即使该汽车后方的车辆不具备检测该车辆与其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的功能,该车辆的驾驶员也可以基于该警示信息调整其驾驶状态,以避免与该汽车发生碰撞,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3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展示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图1至图4任一所示的汽车中的中控组件。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39.步骤601、获取灵敏度参数,灵敏度参数包括:驾驶员反应时长、车辆的制动延时以
及汽车行驶的路面的附着系数。执行步骤602。
40.汽车在点火后或开始行驶后,汽车的中控组件可以开始工作,与中控组件连接的各个部件也可以开始工作。如汽车中的摄像组件可以开始采集汽车所在的路面的图像,汽车中的语音采集组件可以开始采集驾驶员发出的语音,汽车中的显示屏可以点亮并显示相应的信息,汽车的速度检测组件和距离检测组件可以开始检测汽车与其周围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可选地,该各个部件可以在汽车点火后便自动开始工作,或者也可以在中控组件的控制下才开始工作,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
41.示例地,中控组件可以获取摄像组件采集的汽车所行驶的路面的图像,对该路面的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确定路面的类型。汽车的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路面的多种类型中每种类型对应的附着系数,中控组件确定的路面的类型可以为该多种类型中的一种。接着,中控组件可以确定该路面的类型对应的附着系数。中控组件确定的该附着系数即为灵敏度参数中汽车行驶的路面的附着系数。例如,路面的多种类型可以包括干水泥路、干泊油路、湿水泥路以及湿泊油路等情况,这四种类型对应的附着系数依次分别为0.7、0.6、0.4和0.3。
42.示例地,汽车的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默认的驾驶员反应时长以及车辆的制动延时,中控组件可以从该存储器中获取该默认的驾驶员反应时长以及车辆的制动延时。车辆的制动延时也即是车辆的制动器从被驾驶员触发到制动器实际起作用的耗时。驾驶员反应时长的范围可以为0.3秒~1秒,如该默认的驾驶员反应时长0.7秒。车辆的制动延时的范围可以为0.2秒~0.8秒,如该默认的制动延时为0.5秒。可选地,中控组件可以控制显示屏或语音输出组件,输出提示驾驶员输入驾驶员反应时长和车辆的制动延时的信息。汽车的驾驶员可以通过汽车的显示屏输入驾驶员反应时长和制动延时,中控组件可以获取从显示屏输入的该驾驶员反应时长和制动延时。或者,驾驶员可以说出包含驾驶员反应时长和制动延时的语音,中控组件可以获取语音采集组件获取的语音,进而对该语音进行分析,确定该语音包含的驾驶员反应时长和车辆的制动延时。可选地,驾驶员也可以通过显示屏输入驾驶员反应时长和车辆的制动延时中的一种参数,而说出包含剩余的另一种参数的语音。中控组件若通过显示屏或者语音采集组件获取到驾驶员反应时长和车辆的制动延时,则不再获取存储器中存储的默认的驾驶员反应时长以及制动延时。
43.需要说明的是,灵敏度参数可以包括汽车行驶的路面的附着系数、驾驶员反应时长以及车辆的制动延时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实施例以灵敏度参数同时包括该三种参数为例。可选地,中控组件也可以仅获取汽车行驶的路面的附着系数、驾驶员反应时长以及车辆的制动延时中的任一种参数或者任两种参数。
44.步骤602、获取速度检测组件检测的汽车后方的障碍物相对汽车的第一移动速度。执行步骤603。
45.在汽车开始行驶后,汽车后方设置的速度检测组件便可以检测汽车后方的障碍物与汽车的相对速度,也即该障碍物的第一移动速度。第一移动速度为正值,则表示障碍物正在靠近汽车;第一移动速度为负值,则表示障碍物正在远离汽车。该障碍物可以为汽车后方距该汽车最近的车辆。速度检测组件可以向中控组件实时传输其检测到的第一移动速度,如可以基于can协议或车载以太网协议实时传输到中控组件。可选地,速度检测组件在检测到第一移动速度后,可以存储该第一移动速度,中控组件可以每隔一定时间主动从速度检测组件中获取第一移动速度。
46.可选地,该速度检测组件为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可以检测汽车后方的障碍物与汽车的距离,以及障碍物的第一移动速度。下面将障碍物与汽车的距离称为目标距离。如毫米波雷达可以先检测该障碍物与汽车的目标距离,之后基于该目标距离确定障碍物的第一移动速度。该第一移动速度δs=ds/dt。其中,ds表示单位时间的目标距离的变化值,单位为厘米;dt表示时间变化量,单位为毫秒。该第一移动速度也即是目标距离的减小速率,该第一移动速度可以表示障碍物向汽车逼近的速度。示例地,中控组件可以将上一次获取到的目标距离与本次获取到的目标距离之差,确定为一个目标距离的变化值ds;中控组件还可以将连续两次获取目标距离的时间差(也即是目标距离的获取周期)作为时间变化量dt,进而确定障碍物的第一移动速度。
47.步骤603、获取汽车的行驶速度。执行步骤604。
48.汽车在行驶时可以确定其自身的行驶速度,进而将该行驶速度显示在仪表盘上。中控组件可以获取汽车检测的该行驶速度。可选地,该行驶速度可以由中控组件计算得出。
49.步骤604、基于该第一移动速度与该汽车的行驶速度,确定该障碍物相对路面的第二移动速度。执行步骤605。
50.示例地,中控组件可以将该第一移动速度与汽车的行驶速度之和,确定为该障碍物相对路面的第二移动速度。本技术实施例中速度的正方向均为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后方的障碍物的第一移动速度与第二移动速度的正方向也均为该汽车行驶方向。例如该障碍物相对汽车的第一移动速度为1千米/小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20千米/小时,则该障碍物相对路面的第二移动速度为21千米/小时。障碍物的第一移动速度为正值时,该障碍物逐渐靠近汽车;该第一移动速度为负值时,该障碍物逐渐远离汽车。
51.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障碍物为汽车后方的车辆,该障碍物相对路面的第二移动速度即为该车辆的行驶速度。
52.步骤605、基于该灵敏度参数以及该第二移动速度,确定最短制动距离。执行步骤606。
53.示例地,中控组件可以获取预先设定的目标公式,进而基于目标公式确定最短制动距离s,该目标公式为s=s=v*(t1+t2+v/(254*a))。其中,v表示该第二移动速度,t1、t2和a为灵敏度参数中的三个参数。t1表示驾驶员反应时长,t2表示车辆的制动延时,a表示汽车行驶的路面的附着系数。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公式也相当于是s=s1+s2+s3,s1=v*t1,s2=v*t2,s1表示驾驶员的反应距离,也即是在驾驶员反应时长中车辆继续行驶的距离。s2表示制动器的作用距离,也即是在制动延时中车辆继续行驶的距离。s3表示实际制动距离,也即是由制动器在实际作用到车辆完全停止的时段内车辆行驶的距离。
54.汽车与障碍物在行驶过程中行驶速度会持续改变,且随着汽车的行驶汽车所在的路面的类型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中控组件获取的第二移动速度以及路面的附着系数会发生改变。中控组件可以基于每次获取的第二移动速度以及附着系数均计算新的最短制动距离,中控组件计算所得的最短制动距离持续发生改变。
55.步骤606、获取预设系数,该预设系数大于1。执行步骤607。
56.示例地,汽车的存储器中可以预先存储有预设系数。可选地,该预设系数也可以由驾驶员进行人为地设置,预设系数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上述驾驶员反应时长的设置方式。
驾驶员可以根据想要的安全程度的高低来设置该预设系数,该预设系数越大对应的安全程度越高。该预设系数也不宜过大,以保证与实际的交通运输环境较为适配。如该预设系数可以小于系数上限,该系数上限可以为1.5或2,或者其他数值。本技术实施例中该预设系数可以为1.2。
57.步骤607、将最短制动距离与预设系数的乘积,确定为警示阈值。执行步骤608。
58.中控组件可以在最短制动距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地扩大,以得到警示阈值。本技术实施例中最短制动距离扩大的倍数为预设系数。可选地,中控组件也可以直接将最短制动距离确定为警示阈值。汽车与障碍物在行驶过程中,中控组件确定的最短制动距离持续改变,中控组件在每确定一个新的最短制动距离后,均可以基于该新的最短制动距离确定新的警示阈值。中控组件确定的警示阈值也持续改变。
59.警示阈值可以为沿同一方向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最短制动距离的基础上,乘以大于1的预设系数,得到警示阈值,如此相当于设置一个制动的缓冲地带。在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警示阈值时,即使出现突发状况,汽车的驾驶员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处理以避免两汽车发生碰撞。如该突发状况为前车突然刹车,后车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安全制动,避免与前车发生碰撞,保证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60.步骤608、获取距离检测组件检测的汽车与该障碍物的目标距离。执行步骤609。
61.示例地,汽车后方安装的距离检测组件(如毫米波雷达)在检测到汽车与其后方的障碍物的目标距离后,可以基于can协议或车载以太网协议将检测的目标距离实时传输到中控组件。可选地,距离检测组件在检测到目标距离后,可以存储该目标距离,中控组件可以每隔一定时间从速度检测组件中主动获取目标距离。
62.步骤609、判断目标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警示阈值。在目标距离大于或等于警示阈值时,执行步骤610;在目标距离小于警示阈值时,执行步骤612。
63.中控组件在从距离检测组件获取到目标距离后,均可以将该目标距离与最新确定的警示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目标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警示阈值。在该目标距离大于或等于警示阈值时,可以确定汽车后方的障碍物与汽车处于安全范围内,进而中控组件可以执行步骤610。在该目标距离小于警示阈值时,可以确定汽车后方的障碍物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危险系数较高,进而中控组件可以执行步骤612。
64.步骤610、确定警示信息以及该警示信息对应的第一显示方式。执行步骤611。
65.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距离检测组件能检测到汽车与其后方的障碍物的目标距离时,均对当前汽车与该障碍物的碰撞风险进行提示。但是对于不同大小的目标距离,提示的信息(也即警示信息)的内容不同,该警示信息的显示方式也不同。在目标距离大于或等于警示阈值时,中控组件确定的警示信息可以指示汽车与障碍物的碰撞风险较低,或者无碰撞风险。可选地,该警示信息还可以包括目标距离的信息。如目标距离等于10米,该警示信息可以为:“安全,车距10米”。该警示信息也可以为其他的文字,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该警示信息对应的显示方式为第一显示方式,如第一显示方式为警示信息的显示颜色为绿色。
66.步骤611、控制投影组件按照第一显示方式,朝后车窗投射警示信息。
67.示例地,中控组件可以基于can协议或车载以太网协议,将步骤610中确定的警示信息以及第一显示方式的信息传输至投影组件。投影组件可以按照第一显示方式,朝后车
窗投射接收到的警示信息。如投影组件的背光可以为绿光,进而使投影组件投射的警示信息呈绿色。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组件投射警示信息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投影组件向后车窗投射的警示信息为绿色的字样“安全,车距10米”。本技术实施例以投影组件朝后车窗投射警示信息为例,可选地,该投影组件也可以将警示信息投射在汽车顶部设置的幕布上,或者投射在汽车的后备箱外盖上,或者能朝后展示的其他位置,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
68.步骤612、确定警示信息以及该警示信息对应的第二显示方式。执行步骤613。
69.在目标距离小于警示阈值时,中控组件确定的警示信息可以指示汽车与障碍物的碰撞风险较高。可选地,该警示信息还可以包括目标距离的信息。如目标距离等于30厘米,该警示信息可以为:“危险,车距30厘米”。该警示信息也可以为其他的文字,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定。该警示信息对应的显示方式为第二显示方式,如第二显示方式为警示信息的显示颜色为红色。
70.可选地,第一显示方式与第二显示方式中图案的显示颜色也可以为其他颜色,仅需保证第一显示方式中图案的显示颜色不同于第二显示方式中图案的显示颜色即可。可选地,相较于第一显示方式中图案的显示颜色,第二显示方式中图案的显示颜色为更能吸引人注意力的颜色。可选地,第一显示方式与第二显示方式中字体的大小也可以不同,第二显示方式中的字体大于第一显示方式中的字体。
71.步骤613、控制投影组件按照第二显示方式,朝后车窗投射警示信息。执行步骤614。
72.示例地,中控组件可以基于can协议或车载以太网协议,将步骤612中确定的警示信息以及第二显示方式的信息传输至投影组件。投影组件可以按照第二显示方式,朝后车窗投射接收到的警示信息。如投影组件的背光可以为红光,进而使投影组件投射的警示信息呈红色。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组件投射警示信息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投影组件向后车窗投射的警示信息为红色的字样“危险,车距30厘米”。
73.步骤614、判断目标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最短制动距离。在目标距离大于或等于最短制动距离时,执行步骤615;在目标距离小于最短制动距离时,执行步骤617。
74.中控组件在确定目标距离小于警示阈值后,还可以进一步对该目标距离进行判断,以判断目标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最短制动距离。在目标距离大于或等于最短制动距离时,尽管汽车与其后方的障碍物的碰撞风险较高,但该汽车与该障碍物的碰撞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内,即使发生突发状况也有较大的安全制动的可能。此时中控组件可以执行步骤615及之后的步骤,以基于具体的情况进一步执行相地的动作。在目标距离小于最短制动距离时,汽车与其后方的障碍物的碰撞风险极高,一旦发生突发状况汽车与该障碍物必然会发生碰撞,此时中控组件可以执行步骤617。
75.步骤615、判断该第一移动速度是否大于速度阈值。在第一移动速度大于速度阈值时,执行步骤616;在第一移动速度小于或等于速度阈值时,执行步骤615。
76.在目标距离大于或等于最短制动距离且小于警示阈值时,中控组件可以基于该第一移动速度进一步判断汽车与其后方的障碍物的碰撞风险,以进行进一步地处理。第一移动速度可以表示障碍物向汽车逼近的速度,该第一移动速度越大则该障碍物与汽车的靠近速度越快,该障碍物与汽车的碰撞风险越高。示例地,中控组件在某次获取的目标距离大于
或等于最短制动距离且小于警示阈值时,中控组件可以判断此时的第一移动速度是否大于速度阈值。在第一移动速度大于速度阈值时,中控组件确定当前障碍物与汽车的碰撞风险较高,进而执行步骤616。在第一移动速度小于或等于速度阈值时,中控组件确定当前障碍物与汽车的碰撞风险较低,进而继续执行步骤615。若中控组件某次获取的目标距离大于或等于警示阈值,则中控组件停止对第一移动速度的判断。
77.可选地,该速度阈值为零。中控组件确定障碍物与汽车的目标距离处于最短制动距离与警示阈值之间时,若第一移动速度大于零,则该目标距离将越来越接近最短制动距离,障碍物将越来越逼近汽车,汽车与障碍物的碰撞风险越来越高。若第一移动速度小于或等于0,则该目标距离越来越接近警示阈值,障碍物的将越来越远离汽车,汽车与障碍物的碰撞风险越来越低。
78.步骤616、控制报警组件发出报警信息。
79.中控组件在确定汽车与后方车辆的碰撞风险越来越高时,可以加强对后方车辆的警示。如中控组件可以在控制投影组件投射警示信息的基础上,还控制报警组件发出报警信息。示例地,中控组件可以控制汽车的车尾部安装的扬声器向汽车后方发出提示音。又示例地,中控组件可以控制汽车尾部的发光部件发出目标颜色的光束;如请继续参考图1或图8,车辆尾部会有两道激光往上射出,组成一道醒目的红色x形图案,起到加强警示后车的作用。该提示音和该光束均用于提示后方车辆当前碰撞风险较高,指示后方车辆减速,以与该汽车保持安全距离。
80.可选地,在中控组件执行步骤616之后,后续的第一移动速度若小于速度阈值,则中控组件可以继续执行步骤615,且控制报警组件停止发出报警信息。可选地,在步骤615中控组件还可以判断第一移动速度在目标时长内是否持续增大。当第一移动速度在目标时长内持续增大时,中控组件执行步骤616。当第一移动速度在目标时长内持续增大时,中控组件继续执行步骤615。可选地,在中控组件执行步骤616之后,后续的第一移动速度发生了减小,或者持续减小,则中控组件可以继续执行步骤615,且控制报警组件停止发出报警信息。
81.步骤617、控制显示屏显示危险提示信息。
82.在汽车(也即本车)与其后方的车辆的目标距离小于最短制动距离时,中控组件确定当前的碰撞风险极高。此时中控组件可以不仅向后方车辆进行警示,还可以向本车的驾驶员进行警示,如可以控制本车的显示屏显示危险提示信息。可选地,中控组件也可以控制汽车中的语音输出组件,向驾驶员输出语音形式的危险提示信息。驾驶员在看到或听到该危险提示信息后,可以进行相应地驾驶行为,以降低该碰撞风险。如驾驶员可以适当加速,以拉开本车与后方的车辆的距离,或者驾驶员可以使本车改变行驶的车道。可选地,中控组件在执行步骤617时,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616,以进一步加强警示效果。
8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可以基于汽车与后方障碍物的距离,确定用于指示汽车与该障碍物的碰撞风险的警示信息,并投射朝所述汽车的后方展示的警示信息。如此一来,该汽车后方的车辆的驾驶员可以基于该警示信息获知该车辆与该汽车的碰撞风险。即使该汽车后方的车辆不具备检测该车辆与其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的功能,该车辆的驾驶员也可以基于该警示信息调整其驾驶状态,以避免与该汽车发生碰撞,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8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
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
8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
8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能够与相应的装置实施例相互参考,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步骤的先后顺序能够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能够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87.本技术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涉及数学公式计算的情况下,字符“/”表示运算符“除以”。申请中术语“a和b的至少一种”,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同理,“a、b和c的至少一种”表示可以存在七种关系,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a、b和c这七种情况。本技术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8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