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辆倾翻自动复正结构的复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594443发布日期:2022-01-22 10:0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车辆倾翻自动复正结构的复正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防暴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车辆倾翻自动复正结构的复正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安防领域中,防暴装甲车是常见的设备之一,在使用防暴车的过程中,若发生危险情况,则容易导致车辆出现倾翻的问题。
3.中国专利公开了用于车辆的防倾翻设备(公开号:cn105848992a),该专利提供了右和左至少两个安全腿,每个安全腿被安排在该车辆的对应侧面、并且具有自由端部和受该车辆约束的相反端部,这些安全腿通过这些相反端部以在相对于所述车辆具有最小妨碍的休止位置与支撑安全位置之间可移动的方式连接到该车辆,在该支撑安全位置中自由端部被定位成与车辆的对应侧面相距一个安全距离。
4.现有的车辆在倾翻后,大多分需要借助救援人员的车辆装备才能复正回位,导致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大,并且在出现险情时,若不能及时将车辆复正,则容易导致出现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车辆倾翻自动复正结构的复正方法,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6.如何快速将车辆自动复正。
7.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车辆倾翻自动复正结构的复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一:将车身翻转方向一侧的第一组若干个气囊结构弹出;
10.步骤二:将车身倾倒朝向地面一侧的第二组若干个气囊结构弹出,将车身进行转动;
11.步骤三:第一组若干个气囊结构与地面进行支撑,并且随车身的转动进行放气,直至车身翻转方向的一侧转动至与地面平行;
12.步骤四: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直至将车身的底部翻转至与地面相接触。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该车身包括车顶、车底和与车顶、车底两侧相连接的左车身和右车身,所述车顶、车底、左车身和右车身的侧面均安装有若干个复正结构;
14.所述复正结构包括收纳仓,所述收纳仓的内部安装有气囊结构,且收纳仓内部开设有用于气囊结构延伸至外侧的开口,开口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将收纳仓与外部分隔的气囊阀门。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顶和车底侧面的若干个复正结构均在自身侧面的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用于提高在车辆倾翻时,对车辆的保护能力,所述左车身和右车身侧面的若干个复正结构均沿车身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纳仓的内部均安装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输出端与气囊结构相连接,用于改变气囊结构的弹出角度。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囊阀门包括两组与收纳仓相连接的转向轴,两组所述转向轴的外侧均套设有连接板体,两组所述连接板体朝向收纳仓中间部位的一端均耦合连接破碎板体,通过耦合设置,在车辆倾斜时,气囊结构在弹射的过程中可以将破碎板体顶开,并且通过转向轴和连接板体,可以在正常使用时,带动破碎板体进行转动。
1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若干个气囊结构用于将车身悬浮在水中。
1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身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监测车身倾翻状况的传感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气囊结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在车辆倾翻时,将气囊结构弹出,进而对车辆进行防护。
2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水平悬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将车身车顶、左车身和右车身侧面的若干个气囊结构弹出;
22.s2:将车身行驶至水中,再将车身车底的若干个气囊结构弹出。
2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步骤中,车身车底的若干个气囊结构不与水底相接触。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5.本发明在车辆的车顶、车底、左车身和右车身均配备有气囊结构,在车辆出现侧翻和仰翻时,可以将对应方向的气囊结构打开,进而对车辆进行防护,并且在之后,可以将翻转一侧的气囊结构打开,并且配合倾翻一侧的气囊结构顶升,从而可以将车辆进行复正,减少车辆损伤和人员伤害,尽早恢复道路畅通,可以节省时间和施救成本;
26.另一方面,当车辆在水中时,通过将对应侧边的气囊结构弹出,即可将车辆悬浮在水面上,从而实现车辆的两栖功能,可以增大车辆的环境适应性。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中复正结构的右视分布图;
29.图2是本发明中复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发明中复正结构的前视分布图;
31.图4是本发明中复正结构的左视分布图;
32.图5是本发明中复正结构的后视分布图;
33.图6是本发明中复正结构的底视分布图;
34.图7是本发明中复正结构的俯视分布图。
35.图中:1、车身;2、复正结构;3、收纳仓;4、转向机构;5、气囊结构;6、气囊阀门;61、转向轴;62、连接板体;63、破碎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车辆倾翻自动复正结构的复正方法,包括车身1,该车身1包括车顶、车底和与车顶、车底两侧相连接的左车身和右车身,车顶、车底、左车身和右车身的侧面均安装有四组复正结构2,且车顶、车底、左车身和右车身侧面的四组复正结构2为两个为一排进行分布,用于提高在车辆倾翻时,对车辆的保护能力,车顶和车底侧面的四组复正结构均2在自身侧面的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用于提高在车辆倾翻时,对车辆的保护能力,左车身和右车身侧面的四组复正结构均2沿车身的中轴线对称分布,用于增加车辆在复正和漂浮时的稳定性,并且车顶、车底、左车身和右车的各个复正结构2分布结构如图1,图3-图7所示。
38.复正结构2包括收纳仓3,收纳仓3的内部安装有气囊结构5,且收纳仓3内部开设有用于气囊结构5延伸至外侧的开口,开口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将收纳仓3与外部分隔的气囊阀门6。
39.收纳仓3的内部均安装有转向机构4,转向机构4的输出端与气囊结构5相连接,用于改变气囊结构5的弹出角度。
40.气囊阀门6包括两组与收纳仓3相连接的转向轴61,两组转向轴61的外侧均套设有连接板体62,两组连接板体62朝向收纳仓3中间部位的一端均耦合连接破碎板体63,通过耦合设置,在车辆倾斜时,气囊结构5在弹射的过程中可以将破碎板体63顶开,并且通过转向轴61和连接板体62,可以在正常使用时,带动破碎板体63进行转动。
41.车身1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监测车身1倾翻状况的传感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气囊结构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在车辆倾翻时,将气囊结构5弹出,进而对车辆进行防护。
42.本发明的工作原来包括以下实施例:
43.实施例1
44.当车辆倾翻时,车身1中的传感器在监测到倾翻信息,车身1对应一侧车身的气囊结构5弹出,对车身1进行防护,在气囊结构5弹出时,将破碎板体63与对应的连接板体62顶开,并且将破碎板体63与连接板体62分离,从而可以在紧急情况时,避免气囊阀门6打开不及时,导致气囊结构5无法正常弹出的问题。
45.实施例2
46.当车辆侧翻时,将车身1向右车身方向翻转,即车身1的左车身倾翻在地面上,在翻转时,将车底靠上位置处的两组复正结构2内部的气囊阀门6打开,在气囊阀门6打开时,转向轴61通过连接板体62带动破碎板体63转动,再将气囊结构5充气膨胀至复正结构2的外侧,随后将车身1左车身远离转动点部位的两组复正结构2内部的气囊阀门6打开,再将其内部的气囊结构5持续充气膨胀至复正结构2的外侧,该两组气囊结构5接触到地面后,将车身1进行翻转,车身1车底上的两组气囊结构5在翻转后与地面进行接触,对车身1进行缓冲,随后将车身1车底上的两组气囊结构5进行收缩,将车身1的车底平稳转动至正常状态即可。
47.实施例3
48.当车辆仰翻时,即车身1的车顶倾翻在地面上,将车身1向右车身方向翻转,在翻转时,先将左车身侧面远离地面的两组复正结构2内部的气囊阀门6打开,将该两组复正结构2内部的气囊结构5充气膨胀至复正结构2的外侧,随后将车身1车顶远离转动点部位的两组复正结构2内部的气囊结构5持续充气膨胀,与地面进行接触,将车身1进行翻转,在左车身
侧面的两组气囊结构5接触到地面后,缓慢放气,直至车身1的左车身翻转至地面上;
49.随后将车底靠上位置处的两组复正结构2内部的气囊阀门6打开,在气囊阀门6打开时,转向轴61通过连接板体62带动破碎板体63转动,再将气囊结构5充气膨胀至复正结构2的外侧,随后将车身1左车身远离转动点部位的两组复正结构2内部的气囊阀门6打开,再将其内部的气囊结构5持续充气膨胀至复正结构2的外侧,该两组气囊结构5接触到地面后,将车身1进行翻转,车身1车底上的两组气囊结构5在翻转后与地面进行接触,对车身1进行缓冲,随后将车身1车底上的两组气囊结构5进行收缩,将车身1的车底平稳转动至正常状态即可。
50.实施例4
51.在车辆涉水时,先将车身1左车身和右车身侧面的四组气囊结构5充气膨胀至车身外侧,在车辆进入水中后,再将车身1车底的四组气囊结构5充气膨胀至车身外侧,并且不与水底相接触,即可将车辆悬浮在水中。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4.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