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3335发布日期:2021-11-03 19:3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靠背骨架。


背景技术:

2.公开号为cn11226547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包括靠背管框、两块上连接板、两个同轴设置的调角器核心件、两块下连接板和两个用于与汽车的车体相连的安装支脚,两块所述上连接板分别与所述靠背管框的下部的左侧和所述靠背管框的下部的右侧固定连接,一块所述下连接板通过一个所述调角器核心件与一块所述上连接板相连,另一块所述下连接板通过另一个所述调角器核心件与另一块所述上连接板相连,两块所述下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脚固定连接。该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可以相对于通过调角器核心件与坐垫骨架连接,从而可以调节座椅靠背骨架结构相对于坐垫骨架的倾斜角度。当座椅靠背骨架结构的倾斜度较大(与水平面夹角较小)时,也即使用者几乎平躺在座椅上时,此时若要驱动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向上转动,则需要克服较大的由重力产生的转矩作用,仅靠电机可能无法输出足够的扭矩来驱动座椅靠背骨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靠背骨架,能够在电机输出的扭矩基础上额外增加辅助扭矩,以提高座椅靠背骨架的承载能力。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座椅靠背骨架,包括:
6.椅背骨架,所述椅背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边板;
7.调角器组件,所述调角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调角器下板;
8.所述调角器下板与所述边板之间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所述调角器下板与所述边板之间设有第一调角器,两个所述第一调角器之间设有第一传动轴,所述椅背骨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的第一调角电机;
9.至少有一块所述边板与对应的所述调角器下板之间设有用于提供辅助扭矩的弹性元件。
10.进一步,所述弹性元件采用蜗簧;所述调角器下板上设有蜗簧内安装座,所述边板上设有蜗簧外安装座,所述蜗簧的内外两端分别与所述蜗簧内安装座和所述蜗簧外安装座之间相连。
11.进一步,所述调角器下板上设有与所述蜗簧外安装座限位配合的第一转动限位槽。
12.进一步,所述椅背骨架包括:
13.背部骨架,所述背部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下边板;
14.肩部骨架,所述肩部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上边板;
15.所述上边板与所述下边板之间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所述下边板和所述上
边板之间转动配合;
16.所述调角器下板与所述下边板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调角器下板与所述下边板之间,所述第一调角电机设置在所述背部骨架上。
17.进一步,对应设置的所述下边板和所述上边板之间设有第二调角器,两个所述第二调角器之间设有第二传动轴,所述下边板或上边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进而调节所述肩部骨架与所述背部骨架之间的夹角的第二调角电机。
18.进一步,所述下边板与所述上边板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所述上边板相对于所述下边板转动的角度范围的转动限位机构;所述转动限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转动限位槽和转动限位块;所述第二转动限位槽设置在所述上边板上,所述转动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下边板上;或,所述第二转动限位槽设置在所述下边板上,所述转动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上边板上。
19.进一步,两块所述上边板之间设有靠背管。
20.进一步,所述靠背管上设有电动头枕安装板,所述电动头枕安装板上设有电动头枕驱动机构,所述电动头枕安装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头枕导向管。
21.进一步,两块所述下边板之间设有靠背后横杆。
22.进一步,所述靠背后横杆上设有安全带支架,所述安全带支架上设有安全带收卷器。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4.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靠背骨架,通过在边板与调角器下板之间设置弹性元件,当椅背骨架向后侧转动时,椅背骨架在第一调角电机或人体作用在椅背骨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克服弹性元件的作用力向后侧转动,此过程中弹性元件产生变形储能能量;当需要驱动靠背向前转动时,弹性元件产生的扭矩与第一调角电机输出的扭矩相叠加,共同克服人体作用在椅背骨架上的作用力,能够提高座椅靠背骨架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座椅靠背骨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的左视图;
28.图3为图1的a

a剖视图;
29.图4为座椅靠背骨的立体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1

下边板;102

上边板;103

第二调角器;104

第二传动轴;105

第二调角电机;106
‑ꢀ
第二转动限位槽;107

转动限位块;108

靠背管;109

电动头枕安装板;110

电动头枕驱动机构;111

头枕导向管;112

肩部支撑簧;113

支撑簧挂钩;114

靠背后横杆;115

安全带支架;116

安全带收卷器;117

靠背网格;118

挂孔;119

挂片;120

支撑杆;121

靠背侧支撑杆;122

调角器下板;123

第一调角器;124

下横板;125

第一调角电机;126

蜗簧; 127

蜗簧内安装座;128

蜗簧外安装座;129

第一转动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3.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座椅靠背骨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座椅靠背骨架,包括椅背骨架和调角器组件,背部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边板;调角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调角器下板122。调角器下板122与边板之间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调角器下板122与边板之间设有第一调角器123,两个第一调角器123之间设有第一传动轴,椅背骨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的第一调角电机125。至少有一块边板与对应的调角器下板122之间设有用于提供辅助扭矩的弹性元件。两块边板之间设有包裹在第一传动轴外的下横板124,下横板124的上端开口。
34.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弹性元件采用蜗簧126,调角器下板122上设有蜗簧内安装座127,边板上设有蜗簧外安装座128,蜗簧126的内外两端分别与蜗簧内安装座127和蜗簧外安装座128之间相连。本实施例的调角器下板122上设有与蜗簧外安装座128限位配合的第一转动限位槽129。通过设置第一转动限位槽129与蜗簧外安装座128限位配合,可以限定椅背骨架相对于调角器下板122的转动角度范围。当然,弹性元件还可以采用拉簧、压簧等,不再累述。
35.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椅背骨架包括背部骨架和肩部骨架,背部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下边板101;肩部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上边板102。上边板102与下边板101之间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下边板101和上边板102之间转动配合。具体的,调角器下板122与下边板101之间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调角器123和蜗簧126设置在对应的调角器下板122与下边板101之间,第一调角电机125设置在背部骨架上。本实施例的座椅椅背骨架,通过将椅背骨架分体设置为背部骨架和肩部骨架,并将肩部骨架的上边板与背部骨架的下边板之间转动配合,从而可调节肩部骨架相对于背部骨架的转动角度,也即可以调节对人体肩部的支撑角度,以满足不同体态、不同体型的使用者对舒适性的要求。
36.具体的,对应设置的下边板101和上边板102之间设有第二调角器103,两个第二调角器103之间设有第二传动轴104,下边板101或上边板102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传动轴104 转动进而调节肩部骨架与背部骨架之间的夹角的调角电机105,本实施例的调角电机105设置在下边板101上。利用调角电机105驱动第二传动轴104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块上边板 102同步转动,达到调节肩部骨架相对于背部骨架的支撑角度的技术目的。
37.进一步,本实施例的下边板101与上边板102之间设有用于限定上边板102相对于下边板101转动的角度范围的转动限位机构。本实施例的转动限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转动限位槽106和转动限位块107。具体的,第二转动限位槽106设置在上边板102上,转动限位块107设置在下边板101上;或,第二转动限位槽106设置在下边板101上,转动限位块 107设置在上边板102上。本实施例的第二转动限位槽106设置在上边板102上,转动限位块107设置在下边板101上,第二转动限位槽106为与第二传动轴104同轴的弧形槽。
38.进一步,两块上边板102之间设有靠背管108,靠背管108起到加强肩部骨架的结构强度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靠背管108上设有电动头枕安装板109,电动头枕安装板109上设有电动头枕驱动机构110,电动头枕安装板109的两侧分别设有头枕导向管111。如此,可在肩部骨架上安装头枕,并可利用头枕驱动机构110调节头枕的高度。本实施例的两块上边
板102之间设有肩部支撑簧112,两块上边板102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肩部支撑簧112的支撑簧挂钩113,肩部支撑簧112位于电动头枕驱动机构110的前方,用于支撑人体肩部。
39.进一步,两块下边板101之间设有靠背后横杆114。本实施例的靠背后横杆114上设有安全带支架115,安全带支架115上设有安全带收卷器116。本实施例的两块下边板101之间设有靠背网格117,靠背网格117位于靠背后横杆114的前方,下边板101上设有用于安装靠背网格117的挂孔118和挂片119。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靠背后横杆114设置在两块下边板101的中部,同时还起到加强背部骨架结构强度的技术效果。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两块下边板101之间还设有支撑杆120,两块下边板101上分别设有靠背侧支撑杆121。
40.本实施例的座椅靠背骨架,通过在边板与调角器下板之间设置蜗簧,当靠背骨架向后侧转动时,靠背骨架在第一调角电机或人体作用在靠背骨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克服蜗簧的作用力向后侧转动,此过程中蜗簧产生变形储能能量;当需要驱动靠背向前转动时,蜗簧产生的扭矩与第一调角电机输出的扭矩相叠加,共同克服人体作用在靠背骨架上的作用力,能够提高座椅靠背骨架的承载能力。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