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9157发布日期:2021-09-25 11:3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在车辆中,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对车辆的各个电池单元进行管理和维护,从而起到防止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效果。
3.一般来说,为了监控电池的状态,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中设置相关的接口。但这样的方式也导致电池管理系统的接口数量较多,最终提升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安装、维护难度。此外,在异常状况导致相关通信线束损坏时,vcu(vehicle control unit,整车控制器)也难以获取电池包的状态,为异常处理过程造成了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及车辆,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整车控制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整车控制器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6.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7.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基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控制请求;
8.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对应于所述控制请求的控制指令,以使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执行对应于所述控制指令的操作。
9.可选地,还包括:
10.第一线圈模块,与供电端相连;
11.第二线圈模块,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相连,用于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产生感应电流,并基于所述感应电流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电力。
12.可选地,所述供电端为所述整车控制器,或者,
13.所述供电端为低压蓄电池。
14.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沿车辆的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的下方且设置在动力电池包的壳体上,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之间的电磁感应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15.可选地,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壳体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线圈模块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16.可选地,所述第二线圈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17.可选地,还包括:
18.第一线圈模块,与供电端相连;
19.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线圈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产生感应电流,并基于所述感应电流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电力;
20.其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设置在动力电池包的壳体上,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沿车辆的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的下方,且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之间的电磁感应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21.可选地,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壳体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22.可选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近场通信nfc模块、紫蜂zigbee模块中的任意一者。
23.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
24.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25.由于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整车控制器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这样,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也就是说,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能够基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从而能够减少车辆内部的接口和线束,并降低系统的安装、维护难度。
2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28.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29.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30.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31.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33.在介绍本公开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及车辆之前,首先对本公开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可以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场景。
34.在车辆中,电池管理系统作为车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车辆的各个电池单元进行管理和维护,从而起到防止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效果。
35.而在相关场景中,为了监控电池的状态,可以在电池管理系统中设置相关的接口。但这样的方式也导致电池管理系统的接口数量较多,最终提升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安装、维
护难度。此外,在异常状况导致相关通信线束损坏时,vcu也难以获取电池包的状态,为异常处理过程造成了阻碍。
36.此外,车辆中的电磁干扰也可能通过低压或高压线束耦合至电池管理系统中,最终导致电池管理系统的通信收到干扰。
37.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参照图1所示出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的示意图,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整车控制器。
38.其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可以与电池模组硬线连接,以采集各电池模组的电芯电压、电芯温度等数据。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模块、紫蜂zigbee模块等等,或是它们的组合。
39.所述整车控制器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为蓝牙模块、nfc模块、紫蜂zigbee模块等等。当然,为了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类型相同的模块。例如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为蓝牙模块。
40.这样,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在一些可能的实施场景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之前还可以进行相关的通信握手过程。此外,在通信的过程中,还可以设置相应的通信加密方式,以便于提升通信的安全性。
41.在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基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控制请求。举例来讲,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例如可以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上电请求,所述上电请求例如可以包括车辆的动力电池模组的状态信息,在图1中,所述状态信息可以是指电池模组1

n的状态信息。当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可以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功率请求或是其他的涉及到整车控制器的相关请求,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42.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对应于所述控制请求的控制指令,以使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执行对应于所述控制指令的操作。
43.沿用上述例子,所述整车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上电请求之后,可以基于所述电池模组的状态信息对所述上电请求进行响应,并将相应的响应指令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使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执行诸如上电、停止上电等操作。
44.上述实施例中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请求,所述整车控制器对所述请求进行响应的方式对本公开所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整车控制器也可以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相关的请求。相应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也可能用于响应所述整车控制器的请求指令,并进而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相关的响应消息,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45.此外,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独立设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与整车控制器独立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可以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可以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连接。这样,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所述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建立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46.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整车控制器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这样,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也就是说,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能够基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从而能够减少车辆内部的接口和线束,并降低系统的安装、维护难度。此外,由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采用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因而还能够避免因通讯线束损坏导致的整车控制器无法获取电池包状态的现象。
4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出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的示意图,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图1的基础上还包括:
48.第一线圈模块,与供电端相连。
49.其中,所述供电端例如可以是低压蓄电池,如12v铅酸蓄电池或是其他同类型的蓄电池。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端也可以为对所述整车控制器进行供电,即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采用同一供电电源。
50.此外,参照图3所示出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场景中,所述供电端也可以是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通过对其供电端的电压电流进行变换(例如将直流转换为交流),从而为所述第一线圈模块进行供电。
51.参照图2,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线圈模块,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相连,用于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产生感应电流,并基于所述感应电流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电力。
52.值得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相对独立设置时,所述第二线圈模块还可以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从而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提供电力。
53.这样,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以及所述第二线圈模块,第二线圈模块能够通过电磁感应(图中以虚线示意)的方式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电力。也就是说,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进行无线供电,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减少车辆内部的供电线路,起到降低车辆内部线束复杂度的效果。
54.参照图4所示出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系统的应用场景图,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沿车辆的上下方向相对设置。
55.其中,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的下方且设置在动力电池包的壳体上,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之间的电磁感应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56.举例来讲,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例如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的上盖上。在具体实施时,例如可以基于螺栓、卡接等结构将所述第二线圈模块固定在所述电池包壳体的上盖上。
5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所述电池包壳体的上盖进行相关的处理(例如镂空),从而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槽。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线圈模块可以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应当理解,由于在所述壳体上镂空凹槽的方式并没有破坏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的密封结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电池包壳体内的电池模组依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5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线圈模块还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例如螺栓、卡接等结构)安装在所述凹槽内,从而对所述第二线圈模块的位置进行固定。
59.此外,针对所述距离阈值,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距离阈值例如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设置,如3cm、5cm等等,以便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能够进行电磁感应并产生感应电流,本公开对所述距离阈值不做限定。
60.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以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以上下相对设置的方式对本公开所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进行了说明。但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例如供电端的位置),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之间也可以以水平左右相对的方式进行设置。在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流并进而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供电的发明构思上,本公开对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
6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在图1的基础上还包括:
62.第一线圈模块,与供电端相连;
63.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线圈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产生感应电流,并基于所述感应电流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电力;
64.其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设置在动力电池包的壳体上,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沿车辆的上下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的下方,且所述第一线圈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之间的电磁感应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65.举例来讲,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例如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的上盖上。在具体实施时,例如可以基于螺栓等结构将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固定在所述电池包壳体的上盖上。
6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所述电池包壳体的上盖进行相关的处理(例如镂空),从而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凹槽。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应当理解,由于在所述壳体上镂空凹槽的方式并没有破坏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的密封结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电池包壳体内的电池模组依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此外,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例如螺栓、卡接等结构)安装在所述凹槽内,从而对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位置进行固定。
67.沿用上述例子,在一些实施场景中还可以对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壳体进行结构强化、喷漆等处理,从而增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强度,并提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上盖的密封性(例如防护等级可以为ip67级)。并且,由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壳体上,因此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可以连接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壳体从而进行接地,进而起到抵抗电磁干扰的效果。
68.此外,针对所述距离阈值,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距离阈值例如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设置,如3cm、5cm等等,以便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能够进行电磁感应并产生感应电流,本公开对所述距离阈值不做限定。
69.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所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
70.由于所述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整车控制器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这样,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也就是说,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能够基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从而能够减少车辆内部的接口
和线束,并降低系统的安装、维护难度。此外,由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之间采用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因而还能够避免因通讯线束损坏导致的整车控制器无法获取电池包状态的现象。
71.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7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73.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