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1213发布日期:2021-10-30 10:3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


背景技术:

2.客车前围内饰分为前顶内饰、前围左侧护板、前围右侧护板三个总成件,这三个总成件通常为一个单件成型件,起到装饰客车前围骨架、顶骨架的作用,造型及结构较单一。传统的客车前围内饰材料通常有abs吸塑件及pu发泡件,前者使用吸型工艺,可以成型大曲面,过渡平缓的零部件,abs材料表面可以覆pvc皮革也可以不覆革,模具费用低、成型精度不高。后者使用发泡工艺,可以成型界限分明的零部件,模具费用较高、成型精度高。因客车批量小、定制化高的特点,abs吸塑客车后围内饰应用较广。客车前围内饰中通常存在一下问题:前顶采用整体式,颜色单一,层次感、结构强度较差;现有前顶底面采用单一平面或单一曲面,层次感、结构强度较差,现有前顶底面的分色边界裸露在外,无法隐藏分色工艺的缺陷,现有前围护板只有装饰骨架的作用,隐藏司机遮阳帘卷帘机构的结构;现有前围护板b柱后侧无任何结构的设计,现有前围护板与前内顶直接插接的方式,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包括前内顶总成、前围左测护板总成以及前围右侧护板总成,所述前内顶总成由前内顶上片、前内顶下片、装饰条、前内顶左风道、前内顶右风道组成,所述前内顶下片的顶部连接有前内顶上片,并在接缝处安装有所述装饰条,前内顶下片的左右两侧顶部还分别设有所述前内顶左风道和前内顶右风道。
6.进一步,所述装饰条用铆钉或螺钉从背后固定于所述前内顶上片和前内顶下片。
7.进一步,所述装饰条、前内顶上片和前内顶下片采用不同颜色。
8.进一步,所述前围左侧护板总成由前围左侧护板、前围左侧护板风道、司机遮阳帘安装槽、司机遮阳帘前侧滑轨、司机遮阳帘后侧滑轨组成,前围左侧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内顶下片,并设有所述前围左侧护板风道,所述前围左侧护板设有用于安装窗门的安装口,并在安装口的侧壁设有所述司机遮阳帘安装槽、司机遮阳帘前侧滑轨和司机遮阳帘后侧滑轨。
9.进一步,所述前围左侧护板在b柱后侧设有侧窗下拉式窗帘导轨安装槽。
10.进一步,所述前围左侧护板风道插设于前内顶左风道,且前内顶左风道内预设有用于限制前围左侧护板风道前后移动的限位卡件。
11.进一步,所述前内顶下片的底面设有一条从左侧贯通到右侧的u形凹槽。
12.进一步,所述u形凹槽的横截面轮廓呈v字形。
13.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4.其一、区别于现有整体式前顶,本实用新型的前顶采用分件式,每个分件可以设置不同的颜色,每个分件在背后通过结构在背面连接在一起,表面无钉化设计,增加了前顶的层次感、结构强度;
15.其二、区别于现有前顶底面的单一平面或单一曲面,本实用新型的前顶底面设计了一道u形凹槽,u形凹槽的底部做为分色边界,可以隐藏分色工艺的缺陷,提高成品率,同时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
16.其三、区别于现有前围左侧护板只有装饰骨架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前围左侧护板设计了隐藏司机遮阳帘卷帘机构的结构,同时也集成了司机遮阳帘的前后导轨。
17.其四、区别于现有前围护板在b柱后侧无任何结构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前围左侧护板和前围右侧护板在b柱后侧集成了侧窗下拉式窗帘导轨安装槽,并兼具固定槽作用,加固前围左侧护板和前围右侧护板。
18.其五、区别于现有前围左侧护板、前围右侧护板与前内顶直接插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前围左侧护板风道插入前内顶左风道时通过限位卡件限制前围护板的在前后方向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22.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23.图5为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包括前内顶总成1、前围左测护板总成2以及前围右侧护板总成3,前内顶总成1由前内顶上片11、前内顶下片12、装饰条13、前内顶左风道14、前内顶右风道15组成。
26.如图1至图5所示,前内顶下片12的顶部连接有前内顶上片11,并在接缝处安装有装饰条13,以遮挡前内顶上片11与前内顶下片12的接缝。具体地,装饰条13用铆钉或螺钉从背后固定于前内顶上片11和前内顶下片12,所有固定点都从背后操作,做到内表面无钉化设计。
27.如图1至图5所示,前内顶下片12的左右两侧顶部还分别设有前内顶左风道14和前内顶右风道15。
28.如图1至图5所示,作为优选,装饰条13、前内顶上片11和前内顶下片12采用不同颜色,增加造型多样化的可能性。此外,在前内顶下片12设计一个u形凹槽121从左侧贯通到右侧,前内顶下片12利用u形凹槽121作为分界再进一步分色,整个前内顶总成可以呈现4种颜色,进一步增加造型多样化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利用u形凹槽121较好的隐藏分色交接处的工艺缺陷。
29.如图1至图5所示,前围左侧护板总成2由前围左侧护板21、前围左侧护板风道22、
司机遮阳帘安装槽23、司机遮阳帘前侧滑轨24、司机遮阳帘后侧滑轨25组成。前围左侧护板21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前内顶下片12,并设有前围左侧护板风道22,同时前围左侧护板风道22插设于前内顶左风道14内部,并且前内顶左风道14内预设有用于限制前围左侧护板风道22前后移动的限位卡件(图中未体现),而且可以解决前围左侧护板风道22与前内顶左风道14插接后的漏风问题及配合间隙问题。
30.如图1至图5所示,前围右侧护板总成3的主要结构设计与前围左侧护板总成2的上述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1.如图1至图5所示,此外,前围左侧护板21设有用于安装窗门的安装口210,并且安装口210的顶侧壁设有司机遮阳帘安装槽23,使得乘客或者驾驶员从车内正常视角无法看到司机遮阳帘卷帘。安装口210的前侧壁设有司机遮阳帘前侧滑轨24,安装口210的后侧壁设有司机遮阳帘后侧滑轨25,简化了司机遮阳帘单独的导杆,隐藏了司机遮阳帘的滑动轨迹,同时也利用此前后滑轨作为前围左侧护板21在a、b柱上的固定位置。此外,前围左侧护板在b柱后侧预设有侧窗下拉式窗帘导轨安装槽211,侧窗下拉式窗帘导轨可以安装在此空间内,同时巧妙的利用了此位置作为前围左侧护板在b柱骨架上的固定位置。
3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包括前内顶总成、前围左测护板总成以及前围右侧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顶总成由前内顶上片、前内顶下片、装饰条、前内顶左风道、前内顶右风道组成,所述前内顶下片的顶部连接有前内顶上片,并在接缝处安装有所述装饰条,前内顶下片的左右两侧顶部还分别设有所述前内顶左风道和前内顶右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条用铆钉或螺钉从背后固定于所述前内顶上片和前内顶下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条、前内顶上片和前内顶下片采用不同颜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左侧护板总成由前围左侧护板、前围左侧护板风道、司机遮阳帘安装槽、司机遮阳帘前侧滑轨、司机遮阳帘后侧滑轨组成,前围左侧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内顶下片,并设有所述前围左侧护板风道,所述前围左侧护板设有用于安装窗门的安装口,并在安装口的侧壁设有所述司机遮阳帘安装槽、司机遮阳帘前侧滑轨和司机遮阳帘后侧滑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左侧护板在b柱后侧设有侧窗下拉式窗帘导轨安装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左侧护板风道插设于前内顶左风道,且前内顶左风道内预设有用于限制前围左侧护板风道前后移动的限位卡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顶下片的底面设有一条从左侧贯通到右侧的u形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凹槽的横截面轮廓呈v字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客车前围内饰,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中前内顶上片与前内顶下片的连接处安装装饰条,且从背后将其固定,实现内表面无钉化设计。前内顶设计一个U形凹槽从左侧贯通到右侧,利用U形凹槽作为分色工艺的隐藏式界线,增加设计多样的可能性;前围左侧护板总成集成司机遮阳帘安装槽,隐藏司机侧遮阳帘卷帘机构。前围左侧护板集成司机遮阳帘前侧滑轨及司机遮阳帘后侧滑轨,兼具固定槽的作用。前围左侧护板及前围右侧护板在B柱后侧预留侧窗下拉式窗帘导轨安装槽,且兼具固定槽的作用;前围左右护板风道插入前内顶左右风道时通过限位卡件限制其前后移动,同时解决插接后的漏风问题及配合间隙问题。后的漏风问题及配合间隙问题。后的漏风问题及配合间隙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蒋媛 王偲 吴清榕 卓全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8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