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可调靠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9866发布日期:2022-01-22 12:2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可调靠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靠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整体式可调靠背。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了我国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甚至很多家庭都不止拥有一辆汽车。汽车增加的同时,伴随着的是交通事故的增加。在众多的交通事故中,疲劳驾驶是引起交通事故非常主要的原因。为了行车的安全,防止因疲劳驾驶引起交通事故,很多司机在出行途中驾驶一段时间后就会停车,将座椅靠背放倒,躺下进行适当的休息。
3.然而,普通的轻卡座椅采用盘簧结构,因其结构复杂,导致重量很大以及造价成本过高,从而降低市场竞争力。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整体式可调靠背,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5.技术方案:一种整体式可调靠背,包括:
6.靠背骨架;头枕组件,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顶部;及拉簧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底部一侧;通过将所述拉簧复位机构与所述靠背骨架一体式设计,以通过调节所述拉簧复位机构驱动所述靠背骨架前倾或后仰。
7.作为优选,所述靠背骨架内设置有弹簧。
8.作为优选,所述靠背骨架上设置有背靠海绵,所述背靠海绵外侧包覆有背靠面套。
9.作为优选,所述头枕组件通过头枕插套与所述靠背骨架可拆卸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头枕组件包括:头枕面套和头枕海绵,所述头枕面套包覆所述头枕海绵。
11.作为优选,所述拉簧复位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靠背调节手柄,所述靠背调节手柄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分别通过炮钉和第二紧固件与所述靠背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靠背调节手柄外侧设置有靠背调节手柄饰盖。
12.作为优选,所述靠背骨架远离所述拉簧复位机构一侧设置有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上设置有尼龙套和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外侧设置有螺母堵盖。
13.作为优选,所述头枕插套包括:被动头枕插套和主动头枕插套,所述被动头枕插套和所述主动头枕插套分别与固定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的插孔可拆卸连接。
14.有益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整体设计的方式,将所述拉簧复位机构与所述靠背骨架一体式设计,以通过调节所述拉簧复位机构驱动所述靠背骨架前倾或后仰,达到了整体设计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结构简单和成本更低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普通的轻卡座椅采用盘簧结构,因其结构复杂,导致重量很大以及造价成本过高,从而降低市场竞争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靠背骨架运动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1、靠背骨架;11、弹簧;12、背靠海绵;13、背靠面套;2、头枕组件;21、头枕插套;211、被动头枕插套;212、主动头枕插套;22、头枕面套;23、头枕海绵;3、拉簧复位机构;31、壳体;32、靠背调节手柄;33、第一紧固件;34、炮钉;35、第二紧固件;36、靠背调节手柄饰盖;4、中间支架;41、尼龙套;42、锁紧螺母;43、螺母堵盖。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21.如图1-4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整体式可调靠背。该整体式可调靠背包括:靠背骨架1;头枕组件2,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1顶部;及拉簧复位机构3,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1底部一侧;通过将所述拉簧复位机构3与所述靠背骨架1一体式设计,以通过调节所述拉簧复位机构3驱动所述靠背骨架1前倾或后仰。
22.靠背骨架1是指用于支撑和固定形成靠背的主体结构部分,能够实现良好的支撑和背靠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靠背骨架1内设置有弹簧11。能够实现弹性缓冲的效果,从而避免硬性接触,进而造成损伤。优选的,弹簧11型号为s簧372。能够实现良好的支撑和缓冲效果。更进一步的,所述靠背骨架1上设置有背靠海绵12,所述背靠海绵12外侧包覆有背靠面套13。能够实现提高舒适度和美观的效果。头枕组件2是指用于头部枕靠的部件,能够实现头部放置的效果;
23.头枕组件2,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1顶部;能够形成完成的座椅靠背结构,从而便于背靠,进而提高舒适度;进一步的,所述头枕组件2包括:头枕面套22和头枕海绵23,所述头枕面套22包覆所述头枕海绵23。能够实现提高头部舒适度,以及美观的效果。拉簧复位机构3,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1底部一侧;通过设置有拉簧复位机构3,能够实现靠背良好的位置调节效果,从而调节到适合多种使用需求的角度,进而大大提高背靠时的舒适度。
24.通过将所述拉簧复位机构3与所述靠背骨架1一体式设计,以通过调节所述拉簧复位机构3驱动所述靠背骨架1前倾或后仰。通过将拉簧复位机构3与所述靠背骨架1一体式设计,能够实现直接调节靠背的效果,从而避免再使用其他部件调节的繁琐;通过调节所述拉簧复位机构3驱动所述靠背骨架1前倾或后仰,能够实现多个角度的调节,从而能够适应多种使用场合。
25.座椅采用拉簧复位的布置更能满足小靠背座椅的功能、布置空间需求,同时相对普通盘簧结构成本更低,重量更轻。
26.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整体设计的方式,将所述拉簧复位机构3与所述靠背骨架
1一体式设计,以通过调节所述拉簧复位机构3驱动所述靠背骨架1前倾或后仰,达到了整体设计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结构简单和成本更低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普通的轻卡座椅采用盘簧结构,因其结构复杂,导致重量很大以及造价成本过高,从而降低市场竞争力的技术问题。
28.进一步的,所述头枕组件2通过头枕插套21与所述靠背骨架1可拆卸连接。能够实现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效果。优选的,所述头枕插套21包括:被动头枕插套211和主动头枕插套212,所述被动头枕插套211和所述主动头枕插套212分别与固定设置于所述靠背骨架1的插孔可拆卸连接。能够实现良好的固定和可拆卸效果。
29.如图1所示,所述拉簧复位机构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外侧设置有靠背调节手柄32,所述靠背调节手柄32通过第一紧固件33与所述壳体3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1分别通过炮钉34和第二紧固件35与所述靠背骨架1固定连接,所述靠背调节手柄32外侧设置有靠背调节手柄饰盖36。能够实现通过拉簧复位和调节的效果,从而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优选的,拉簧复位机构3位于靠背骨架1右侧。能够实现便于手动调节的效果。优选的,第一紧固件33为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所附效果。优选的,第二紧固件35为十字槽大扁头自攻钉。能够实现良好的锁附效果。
30.进一步的,所述靠背骨架1远离所述拉簧复位机构3一侧设置有中间支架4,所述中间支架4上设置有尼龙套41和锁紧螺母42,所述锁紧螺母42外侧设置有螺母堵盖43。能够实现与其他部件固定连接的效果。
31.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实用新型在可满足不同客户对座椅的舒适性需求,外侧独立式靠背采用核心件调节,可向前102
°
调节放平,向后调节24
°
(每2
°
一个档位);在乘客乘坐时可根据乘客身形及需求进行靠背的不同角度调节。相对普通轻卡座椅采用折叠器更能满足乘客对座椅的功能需求。
3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