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多种救生用品的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6258发布日期:2022-01-19 18:5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集成多种救生用品的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安全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集成多种救生用品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2.我国南方地区江河溪流湖泊分布密集,浅滩窄槽大量存在,泡水、漩水、夹堰水、扫弯水分布广泛。与此同时,我国南方地区的公路网络也分布密集,盘山公路、乡道、国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邻江、邻河、邻湖的路段。
3.汽车是我国运输旅客和货物的主力交通工具之一,是乡镇居民短中、短距离出行时大概率会选择的交通工具。汽车因交通事故导致跌落水中,进而造成人员溺水伤亡的事故并不鲜见于报导。
4.汽车在交通事故中跌落水中,然后被水淹没,几乎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此时,若能获得快速便捷的获取并使用逃生装置,将大幅度的提升车内人员的存活概率。
5.现有的汽车常配备的逃生装置并不能满足车辆落水后的人员逃生需求。所述的逃生装置通常包括破窗锤和救生衣。首先,破窗锤通常是安装在车厢内壁的窗户旁边,并且数量非常有限,无法做到人手一个,一旦事故发生,需要乘客在很短的时间并且十分慌张的情况下,争先恐后的去取拿破窗锤,非常容易掉落并被水淹没,导致破窗和逃生受阻。其次,救生衣通常是集中堆放在架子(货架)上,一旦事故发生,需要乘客在很短的时间并且十分慌张的情况下,争先恐后的去取拿救生衣,极易发生拥堵和踩踏,而一个训练有素的水手从架子(货架)上取下救生衣,再正确穿戴整齐,至少需要15秒钟的时间,更何况是缺乏基本救生常识的一般旅客在懵懂无知的情况下采取自救,能从架子(货架)上取出救生衣并穿戴整齐的概率几乎为零。
6.也就是说,现有的逃生装置即使配备完善,摆放整齐,等待旅客急取自救的现实意义不大,因此,研发一种可被车内乘客快速便捷获取和使用的逃生装置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集成多种救生用品的汽车座椅,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内的逃生装置无法在关键时刻被人员快速便捷获取和使用,实用性和现实意义不大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集成多种救生用品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救生套件、坐垫和支腿;靠背包括框架a和透明外罩;框架a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安装腔a、安装腔b和安装腔c,安装腔a、安装腔b和安装腔c分别在框架a的同一侧边形成插口a、插口b和插口c;透明外罩下端设有插口d,透明外罩通过插口d可拆卸的罩设在框架a的外部;救生套件位于透明外罩内部,救生套件包括供氧装置、安全锤和救生衣;供氧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空气瓶、伸缩管和呼吸面罩,压缩空气瓶的上设有气阀,压缩空气瓶通过插口a活动插装在安装
腔a中,伸缩管和呼吸面罩位于安装腔a的插口a的外侧;安全锤包括锤柄和锤头,锤柄通过插口b活动插装在安装腔b中,锤头位于安装腔b的插口b的外侧;救生衣在折叠后通过插口c活动插装在安装腔c中;坐垫连接在靠背下端;支腿连接在坐垫下端。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透明外罩在正对插口a的外侧面上,从上至下间隔涂覆有三块夜光区域,最上端的夜光区域的图案为文字“压缩空气瓶”,最下端的夜光区域的图案为文字“救生衣”,位于中间的夜光区域的图案为文字“安全锤”。
10.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框架a在正对插口a的外侧面上,从上至下设有三块夜光提示牌,最上端的夜光提示牌上的图案为汉字“压缩空气瓶”,最下端的夜光提示牌上的图案为文字“救生衣”,位于中间的夜光提示牌上的图案为文字“安全锤”。
11.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透明外罩的外上表面的中心处设有提手。
12.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透明外罩的外前壁面上粘接固定有海绵垫a。
13.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坐垫包括框架b和粘接固定在框架b上的海绵垫b。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5.1、当车辆意外落水时,车上的每名乘客都能在自己座位的靠背内部快速获取到一整套水上救生设备,无需跑到指定地点取拿,降低了哄抢救生设备和发生踩踏的概率。在救生设备中,供氧装置可解决乘客水中呼吸的问题,避免乘客呛水或溺水,便于乘客从容进行后续的自救操作。破拆锤可供乘客将窗玻璃击碎逃生,避免乘客被困于车内。救生衣为乘客提供了浮力,使不会游泳的乘客也能顺利的上浮到水面上,上述的三种救生设备分别解决了水下逃生呼吸难、局限空间脱困难、上浮难,这三大难点,极大提升了人员逃生成功率。
16.2、在夜晚或车厢内灯灭的情况下,透明外罩上的夜光区域以及框架a上的夜光提示牌,能有效的提示乘客三种救生设备所处的准确位置,便于乘客快速准确的取拿使用,也便于后续搜救人员进行定位,提升了乘客在夜晚或车厢内灯灭的情况下实施自救的成功率。
17.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9.图2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
21.如图1-2所示,集成多种救生用品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救生套件、坐垫3和支腿4。
22.靠背包括框架a11和透明外罩12,框架a11为硬质结构,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安装腔a、安装腔b和安装腔c,安装腔a、安装腔b和安装腔c分别在框架a11的同一侧边形成插口a、插口b和插口c。透明外罩12下端设有插口d,透明外罩12通过插口d可拆卸的罩设在框架a11的外部。
23.救生套件位于透明外罩12内部,救生套件包括供氧装置21、安全锤22和救生衣23。
供氧装置21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空气瓶、伸缩管和呼吸面罩,压缩空气瓶的上设有气阀,压缩空气瓶通过插口a活动插装在安装腔a中,伸缩管和呼吸面罩位于安装腔a的插口a的外侧。安全锤22包括锤柄和锤头,锤柄通过插口b活动插装在安装腔b中,锤头位于安装腔b的插口b的外侧。救生衣23在折叠后通过插口c活动插装在安装腔c中,救生衣23的前后外表面上均设有夜光涂层。
24.坐垫3包括框架b31和粘接固定在框架b31上的海绵垫b32。
25.支腿4焊接固定在坐垫的框架b31的下端。
26.优选,透明外罩12在正对插口a的外侧面上,从上至下间隔涂覆有三块夜光区域121,最上端的夜光区域121的图案为文字“压缩空气瓶”,最下端的夜光区域121的图案为文字“救生衣”,位于中间的夜光区域121的图案为文字“安全锤”。
27.优选,框架a11在正对插口a的外侧面上,从上至下设有三块夜光提示牌,最上端的夜光提示牌上的图案为汉字“压缩空气瓶”,最下端的夜光提示牌上的图案为文字“救生衣”,位于中间的夜光提示牌上的图案为文字“安全锤”。
28.优选,透明外罩12的外上表面的中心处设有提手123。
29.优选,透明外罩12的外前壁面上粘接固定有海绵垫a122。
30.优选,安装腔a的上端设有紧邻框架a11布置的头枕。
31.优选,坐垫3包括框架b31和粘接固定在框架b31上的海绵垫b32。
32.简述本发明的使用:当车辆意外落水后,乘客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如下自救操作:
33.1、反身将自己座位对应的透明外罩12向上提拉拔出,将插口a、插口b和插口c暴露出来;
34.2、先扯出呼吸面罩进行佩戴,再打开压缩空气瓶上的气阀,从而解决水中呼吸的问题,避免呛水或溺水,便于从容进行后续的自救操作;
35.3、通过敞开的插口c取出救生衣,迅速穿戴好,救生衣为乘客提供了浮力,使不会游泳的乘客也能顺利的上浮到水面上;
36.4、通过敞开的插口b取出安全锤22,通过安全锤22砸车窗四角将车窗玻璃砸碎,便于乘客逃生,避免乘客被困于车内。
37.上述的2、3、4步骤获取的三种救生设备分别解决了水下逃生呼吸难、局限空间脱困难、上浮难,这三大难点,极大提升了人员逃生成功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