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0251发布日期:2022-05-17 14:3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特种设备均为单一功能,或仅能实现少数相似的功能,无法通过更换功能单元实现多用功能;现有的特种设备一般为机械力驱动或电力驱动,被驱动端在受到外力撞击或恶劣环境时有漏电等风险,同时,现有的特种设备一般不具有自驱动装置,无法实现受控运动,不符合特种用途市场的要求。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所述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包括车辆驱动器、新能源模组、控制电路板、新能源车体、升降柱、气体驱动器、人机交互屏、手持pda。
5.所述车辆驱动器,其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车轮。
6.所述车辆驱动器与所述新能源模组电性连接。
7.所述电动机从所述新能源模组获取电能,并将所述电能转换为动能,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动能传递至所述车轮,用以驱动所述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
8.所述新能源模组,其包括充电插孔、电能变换器、蓄电池组。
9.所述新能源模组与所述车辆驱动器、控制电路板、升降柱、气体驱动器、人机交互屏电性连接。
10.所述充电插孔的输入端可与充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插孔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1.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孔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2.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出端与所述车辆驱动器电性连接。
13.所述控制电路板,其包括计算芯片、第一无线通信器。
14.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车辆驱动器、新能源模组、升降柱、气体驱动器、人机交互屏相连接,并与所述手持pda通信连接。
15.所述控制电路板接收所述人机交互屏和所述手持pda的控制信;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车辆驱动器的驱动方向。
16.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新能源模组的充放电进程;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升降柱的升起与下降;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气体驱动器的气体驱动进程。
17.所述新能源车体,其内部设置有车辆驱动器、新能源模组、控制电路板。
18.所述新能源车体,其外部设置有升降柱、人机交互屏。
19.所述气体驱动器部分设置于所述新能源车体的内部,部分设置于所述新能源车体的外部。
20.所述升降柱,其底端设置于所述新能源车体上,其顶端设置有所述气体驱动器的驱动头。
21.所述升降柱通过升降运动带动所述气体驱动器的驱动头实现升降运动。
22.所述气体驱动器,其基于电能将空气压缩后通过所述驱动头喷出压缩空气,所述驱动头上可以安装不同类型的气动工具头,所述气动工具头基于所述压缩空气的驱动实现功能。
23.所述人机交互屏,其安装于所述新能源车体的上端面。
24.所述人机交互屏与所述新能源模组、控制电路板相连接。
25.所述手持pda,其基于第二无线通信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无线通信器通信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柱,其基于驱动链条实现所述升降运动。
27.所述驱动链条基于所述新能源模组的电能,以及控制电路板的控制运动。
28.进一步的,所述新能源车体,其两侧均设置有进气栅和散热栅。
29.每侧的所述进气栅,其具有两个栅格,依次排列设置;所述进气栅位于所述新能源车体远离所述升降柱的一侧。
30.每侧的所述散热栅,其具有三个栅格,依次排列设置;所述散热栅位于所述新能源车体靠近所述升降柱的一侧。
31.进一步的,所述电能变换器,其为ac-dc变换器。
32.进一步的,所述手持pda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无线通信器通过蓝牙实现通信连接。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34.(1)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其具有可更换的被驱动端,接通过更换功能模块实现多用功能;
35.(2)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其通过压缩空气来实现对被驱动端的动力输入,安全可靠;
36.(3)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其可以实现自驱动运动,且可通过设置于车体上的屏幕实现控制,或通过手持设备实现远程控制,运用环境广泛。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相变安防墙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39.其中,1-新能源车体,2-升降柱,3-气体驱动器,4-人机交互屏,5-车轮, 6-驱动头,7-进气栅,8-散热栅。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1.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42.实施例1
43.一种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所述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包括车辆驱动器、新能源模组、控制电路板、新能源车体、升降柱、气体驱动器、人机交互屏、手持 pda。
44.所述车辆驱动器,其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车轮。
45.所述车辆驱动器与所述新能源模组电性连接。
46.所述电动机从所述新能源模组获取电能,并将所述电能转换为动能,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动能传递至所述车轮,用以驱动所述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
47.所述新能源模组,其包括充电插孔、电能变换器、蓄电池组。
48.所述新能源模组与所述车辆驱动器、控制电路板、升降柱、气体驱动器、人机交互屏电性连接。
49.所述充电插孔的输入端可与充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插孔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0.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孔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1.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出端与所述车辆驱动器电性连接。
52.所述控制电路板,其包括计算芯片、第一无线通信器。
53.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车辆驱动器、新能源模组、升降柱、气体驱动器、人机交互屏相连接,并与所述手持pda通信连接。
54.所述控制电路板接收所述人机交互屏和所述手持pda的控制信;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车辆驱动器的驱动方向。
55.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新能源模组的充放电进程;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升降柱的升起与下降;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气体驱动器的气体驱动进程。
56.所述新能源车体,其内部设置有车辆驱动器、新能源模组、控制电路板。
57.所述新能源车体,其外部设置有升降柱、人机交互屏。
58.所述气体驱动器部分设置于所述新能源车体的内部,部分设置于所述新能源车体的外部。
59.所述升降柱,其底端设置于所述新能源车体上,其顶端设置有所述气体驱动器的驱动头。
60.所述升降柱通过升降运动带动所述气体驱动器的驱动头实现升降运动。
61.所述气体驱动器,其基于电能将空气压缩后通过所述驱动头喷出压缩空气,所述驱动头上可以安装不同类型的气动工具头,所述气动工具头基于所述压缩空气的驱动实现功能。
62.所述人机交互屏,其安装于所述新能源车体的上端面。
63.所述人机交互屏与所述新能源模组、控制电路板相连接。
64.所述手持pda,其基于第二无线通信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无线通信器通信连接。
6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柱,其基于驱动链条实现所述升降运动。
66.所述驱动链条基于所述新能源模组的电能,以及控制电路板的控制运动。
67.进一步的,所述新能源车体,其两侧均设置有进气栅和散热栅。
68.每侧的所述进气栅,其具有两个栅格,依次排列设置;所述进气栅位于所述新能源车体远离所述升降柱的一侧。
69.每侧的所述散热栅,其具有三个栅格,依次排列设置;所述散热栅位于所述新能源车体靠近所述升降柱的一侧。
70.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组,其为铅酸蓄电池组。
71.进一步的,所述电能变换器,其为ac-dc变换器。
72.进一步的,所述手持pda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无线通信器通过蓝牙实现通信连接。
7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74.(1)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其具有可更换的被驱动端,接通过更换功能模块实现多用功能;
75.(2)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其通过压缩空气来实现对被驱动端的动力输入,安全可靠;
76.(3)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其可以实现自驱动运动,且可通过设置于车体上的屏幕实现控制,或通过手持设备实现远程控制,运用环境广泛。
77.实施例2
78.一种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所述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包括车辆驱动器、新能源模组、控制电路板、新能源车体、升降柱、气体驱动器、人机交互屏、手持 pda。
79.所述车辆驱动器,其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车轮。
80.所述车辆驱动器与所述新能源模组电性连接。
81.所述电动机从所述新能源模组获取电能,并将所述电能转换为动能,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动能传递至所述车轮,用以驱动所述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
82.所述新能源模组,其包括充电插孔、电能变换器、蓄电池组。
83.所述新能源模组与所述车辆驱动器、控制电路板、升降柱、气体驱动器、人机交互屏电性连接。
84.所述充电插孔的输入端可与充电器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插孔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5.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孔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6.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变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出端与所述车辆驱动器电性连接。
87.所述控制电路板,其包括计算芯片、第一无线通信器。
88.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车辆驱动器、新能源模组、升降柱、气体驱动器、人机交互屏相连接,并与所述手持pda通信连接。
89.所述控制电路板接收所述人机交互屏和所述手持pda的控制信;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车辆驱动器的驱动方向。
90.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新能源模组的充放电进程;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升降柱的升起与下降;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气体驱动器的气体驱动进程。
91.所述新能源车体,其内部设置有车辆驱动器、新能源模组、控制电路板。
92.所述新能源车体,其外部设置有升降柱、人机交互屏。
93.所述气体驱动器部分设置于所述新能源车体的内部,部分设置于所述新能源车体的外部。
94.所述升降柱,其底端设置于所述新能源车体上,其顶端设置有所述气体驱动器的驱动头。
95.所述升降柱通过升降运动带动所述气体驱动器的驱动头实现升降运动。
96.所述气体驱动器,其基于电能将空气压缩后通过所述驱动头喷出压缩空气,所述驱动头上可以安装不同类型的气动工具头,所述气动工具头基于所述压缩空气的驱动实现功能。
97.所述人机交互屏,其安装于所述新能源车体的上端面。
98.所述人机交互屏与所述新能源模组、控制电路板相连接。
99.所述手持pda,其基于第二无线通信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无线通信器通信连接。
10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柱,其基于驱动链条实现所述升降运动。
101.所述驱动链条基于所述新能源模组的电能,以及控制电路板的控制运动。
102.进一步的,所述新能源车体,其两侧均设置有进气栅和散热栅。
103.每侧的所述进气栅,其具有两个栅格,依次排列设置;所述进气栅位于所述新能源车体远离所述升降柱的一侧。
104.每侧的所述散热栅,其具有三个栅格,依次排列设置;所述散热栅位于所述新能源车体靠近所述升降柱的一侧。
105.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组,其为锂电池组。
106.进一步的,所述电能变换器,其为ac-dc变换器。
107.进一步的,所述手持pda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一无线通信器通过蓝牙实现通信连接。
1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09.(1)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其具有可更换的被驱动端,接通过更换功能模块实现多用功能;
110.(2)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其通过压缩空气来实现对被驱动端的动力输入,安全可靠;
111.(3)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驱动式新能源车,其可以实现自驱动运动,且可通过设置于车体上的屏幕实现控制,或通过手持设备实现远程控制,运用环境广泛。
112.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
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