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车升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0365发布日期:2022-04-14 12:15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车升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车升顶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消费模式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采用房车旅游度假。房车不仅能提供自由化、个性化、知识化的旅游体验,而且还能让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纵情山水、自由度假。房车的方便还在于不受外界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限制,可以全面解决旅途中交通、住宿、餐饮等问题。房车经济实用,可以大幅节约旅途中住宿和餐饮的费用,而且房车就像一个移动的家,卧床、厨房、客间、洗手间一应俱全,用户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常用生活用品,无论游玩到哪里都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3.现有技术中,一些房车的车厢通常设置成固定尺寸,车厢的空间受到限制,人们在房车车厢内的活动空间较小,用户体验效果差。因此,人们设计出了可扩展的车厢,通过设计升顶结构驱使顶盖上升,以扩大车厢的使用空间。目前的升顶结构中大多使用两支撑臂通过一销轴直接连接成x形的伸缩架,该x形的伸缩架承载性能差,在使用过程中,房车车顶升降时容易发生摆动及横向位移,导致车顶升降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房车升顶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房车车顶在升降时容易发生摆动及横向位移,导致车顶升降不稳定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房车升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上开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内设有连接轴,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贯穿所述贯通槽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设置在房车的车厢与顶盖之间并用于配合完成顶盖的升降。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第一臂体、第二臂体和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连接,中间连接件上开设所述贯通槽。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贯通槽,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连接,所述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分别设置在所述贯通槽的两端。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靠近所述贯通槽的一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适配的倾斜贴合面。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均为空心型材。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底端与车厢滑动连接,第一支撑臂的顶端与顶盖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底端与车厢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的
顶端与顶盖滑动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底端设有第一滑轮,所述车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轮适配的第一限位滑道。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顶端设有第二滑轮,所述顶盖设有与所述第二滑轮适配的第二限位滑道。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第一限位滑道和第二限位滑道均呈u形。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房车升顶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相对转动以完成顶盖的升降。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手电两用传动机构,所述手电两用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撑臂之间连接有滑动拉杆,手电两用传动机构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电机。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房车升顶结构,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贯穿贯通槽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设置在房车的车厢与顶盖之间并用于配合完成顶盖的升降。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支撑臂上开设贯通槽,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贯穿贯通槽并通过连接轴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通过该设计结构,合理利用力学设计提高房车升顶结构的承载性能,使房车车顶在升降过程中不会发生横向位移,确保了其稳定性及安全性,其实用性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贯通槽;4-车厢;5-顶盖;6-第一臂体;7-第二臂体;8-第一夹板;9-第二夹板;10-倾斜贴合面;11-第一滑轮;12-第一限位滑道;13-第二滑轮;14-第二限位滑道;15-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
24.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房车升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中部开设有贯通槽3,所述贯通槽3内设有连接轴,连接轴采用销轴,所述第二支撑臂2的一端贯穿所述贯通槽3并通过所述连接轴与第一支撑臂1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通过连接轴连接成x形,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均设置在房车的车厢4与顶盖5之间并用于配合完成顶盖5的升降。该房车升顶结构可设置一驱动装置15,该驱动装置15可以采用手动或者电动控制,驱动装置15驱动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相对转动,即可完成顶盖5的升降。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的重心相同且均位于连接轴上,其承载力好,提高了顶盖5的升降稳定性。
25.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支撑臂1上开设贯通槽3,第二支撑臂2的一端贯穿贯通槽3并通
过连接轴与第一支撑臂1转动连接,通过该设计结构,合理利用力学设计提高房车升顶结构的承载性能,使房车车顶在升降过程中不会发生横向位移,确保了其稳定性及安全性,其实用性高,适用范围广。
26.如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臂1包括第一臂体6、第二臂体7和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臂体6和第二臂体7连接,中间连接件上开设所述贯通槽3。第一臂体6、中间连接件和第二臂体7在一条直线上,其构成第一支撑臂1并与第二支撑臂2相互配合,从而配合完成顶盖5的升降。本实用新型采用该设计结构大大方便了第一支撑臂1的组装,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27.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所述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贯通槽3,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连接,所述第一臂体6和第二臂体7分别设置在所述贯通槽3的两端。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的一端将第一臂体6固定,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的另一端将第二臂体7固定,使第一臂体6、第二臂体7、第一夹板8和第二夹板9形成一个稳固的结构,其装配更简单,而且质量轻,耐久度高。
28.优选地,所述第一臂体6和第二臂体7靠近所述贯通槽3的一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臂2适配的倾斜贴合面10。所述第一臂体6和第二臂体7均采用空心型材,以进一步降低第一支撑臂1的质量。在顶盖5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第二支撑臂2的表面与两个倾斜贴合面10接触,使得整个房车升顶结构受力均匀,提高其使用寿命。
29.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底端与车厢4滑动连接,第一支撑臂1的顶端与顶盖5转动连接,顶盖5上可设置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用于与第一支撑臂1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2的底端与车厢4转动连接,车厢4可设置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用于与第二支撑臂2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2的顶端与顶盖5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1的底端设有第一滑轮11,所述车厢4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轮11适配的第一限位滑道12。所述第二支撑臂2的顶端设有第二滑轮13,所述顶盖5设有与所述第二滑轮13适配的第二限位滑道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滑道12和第二限位滑道14均呈u形。在顶盖5升降时,第一支撑臂1底端的第一滑轮11沿着车厢4的第一限位滑道12滑动,同时第二支撑臂2顶端的第二滑轮13沿着顶盖5的第二限位滑道14滑动,第一滑轮11和第二滑轮13滑动速度一直,保证顶盖5升降平稳。
30.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房车升顶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15,所述驱动装置15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相对转动以完成顶盖5的升降。所述驱动装置15包括手电两用传动机构,所述手电两用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撑臂1之间连接有滑动拉杆,手电两用传动机构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手电两用传动机构的另一个输入端设有外六角螺杆头。手电两用传动机构可以采用两个输入端的齿轮箱实现,用户可采用扳手等工具夹紧外六角螺杆头,从而驱使顶盖5升降;用户也可以通过驱动电机驱使顶盖5的升降,其操作简单,实用性较高。
31.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
征、结构等包含于至少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例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构思,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