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及线束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2808发布日期:2022-08-12 19:4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及线束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上的线束固定装置及线束组件。


背景技术:

2.在车辆上,用到大量的线束,比如轮速传感器线束等等。这些线束通常需要固定到车身结构上,比如,轮速传感器线束通过线束护套与车身上的对配板插接组装进行固定。然而在组装过程中,线束护套与对配板之间的插接力有时过大,导致安装困难,而插接力过小,导致线束护套安装后晃动,易脱离对配板,造成产品不良和客户抱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及线束组件,使得线束护套插接安装到对配板中时省时省力又不易晃动脱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护套和对配板,所述护套形成于所述线束上并至少部分地包裹所述线束,所述护套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对配板上设有凹穴,所述限位槽的槽底部形成有多个齿形凸起,所述护套通过所述限位槽可拆卸地卡合到所述对配板上的凹穴中。
5.优选地,所述限位槽为环绕所述线束的环形凹槽,所述多个齿形凸起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周向上。
6.优选地,所述多个齿形凸起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弧形,且两两之间采用弧形过渡结构连接。
7.优选地,所述齿形凸起的数量为6个。
8.优选地,所述齿形凸起的顶部横截面形状呈半径为r1的圆弧形,所述弧形过渡结构的底部横截面呈半径为r2的圆弧形,r1与r2的比例在0.8至1.6之间。
9.优选地,所述r1与r2的比例为1.4。
10.优选地,所述护套为橡胶制成的橡胶套。
11.优选地,所述对配板上的凹穴包括一个圆形的容纳孔及一个呈锥形的从所述容纳孔的边缘向外扩口的安装口。
12.优选地,所述安装口的侧壁与所述容纳孔的内壁连接处形成有向所述容纳孔的内侧凸出的勾形部。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及前述的线束固定装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固定装置通过护套上限位槽和对配板上凹穴的结构设计,使得在组装过程中,线束护套与对配板之间的插接力合理,工人安装容易,且在线束护套插入到凹穴中后不易晃动和脱落。
附图说明
15.图1a是本实用新型线束组件组装前示意图;
16.图1b是线束组件组装后示意图;
17.图2a是本实用新型护套2的正视图;
18.图2b是护套2的a-a横截面剖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对配板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实用新型,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此外,本文件中如出现表示方向的词汇,如上下左右、上侧、下侧等,仅是为了表述方便而根据当前附图中部件相对位置进行表述,不应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22.图1a是本实用新型线束组件组装前示意图,图1b是线束组件组装后示意图。
23.参见图1a及1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上的线束组件,包括线束1及线束固定装置;该线束固定装置包括护套2和对配板3,该线束固定装置用于将线束1固定到车身(图中未标示)上。护套2套设在线束1上或者直接通过成型模具成型在线束1上,且至少部分地包裹线束1,护套2上还设有限位槽 20。对配板3固定在车身上(图中未示出),且在对配板3上靠近一端边缘的位置设有向外开口的凹穴30。组装时,护套2上的限位槽20可沿着凹穴30的开口卡合至该凹穴30,由此可将护套2及护套2中的线束1固定到对配板3上。本实施例中,护套2优选采用橡胶材料注塑形成,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它可弹性形变的材料制造;对配板3优选采用金属钣金件制造,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制造。
24.图2a是本实用新型护套2的正视图,图2b是护套2的a-a横截面剖视图。
25.如图2a及图2b所示,护套2上的限位槽20为环绕线束1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槽底部形成有多个齿形凸起21。齿形凸起21的数量优选为6个,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为其它数量。该多个齿形凸起21均匀地分布在该环形凹槽20的槽底周向上。这些齿形凸起21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弧形,且两两之间采用弧形过渡结构22连接。由于在限位槽20的底部设置了这些齿形凸起21,使得护套2 上的限位槽20在插入对配板3上的凹穴30中时,护套2所受的插入阻力明显减少,工人只需较小的插接力即可完成安装,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26.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6个齿形凸起21的顶部横截面形状优选呈半径为r1的圆弧形,6个弧形过渡结构22的横截面形状优选呈半径为r2的圆弧形, r1与r2的比例优选在0.8至1.6之间,特别地优选为1.4。这样的比例设置,使得护套2和对配板3之间的插接力不会太大而影响安装,同时避免因插接力过小,导致护套2在对配板3上的凹穴30中的配合刚度下降,进而导致护套2的晃动和磨损。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对配板3的结构示意图。
28.如图3所示,对配板3上的凹穴30包括一个圆形的容纳孔31及一个呈锥形的从容纳孔31的边缘向外扩口的安装口32。在该安装口32的两侧壁与容纳孔 31的内壁连接处分别形成有向该容纳孔31的内侧凸出的勾形部33。由于在对配板3上的凹穴30内壁增设了上述两个倒勾形的勾形部33,使得护套2从对配板3脱离时需要更大的变形量,进而增大了护套2的拔出力,避免护套2脱落的风险,同时也有效地阻止护套2在对配板3中的晃动。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护套(2)和对配板(3),所述护套(2)形成于所述线束(1)上并至少部分地包裹所述线束,所述护套(2)上设有限位槽(20),所述对配板(3)上设有凹穴(3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0)的槽底部形成有多个齿形凸起(21),所述护套(2)通过所述限位槽(20)可拆卸地卡合到所述对配板(3)上的凹穴(30)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0)为环绕所述线束的环形凹槽,所述多个齿形凸起(21)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周向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齿形凸起(21)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弧形,且两两之间采用弧形过渡结构(22)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凸起(21)的数量为6个。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凸起(21)的顶部横截面形状呈半径为r1的圆弧形,所述弧形过渡结构(22)的底部横截面呈半径为r2的圆弧形,r1与r2的比例在0.8至1.6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与r2的比例为1.4。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为橡胶制成的橡胶套。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配板(3)上的凹穴(30)包括一个圆形的容纳孔(31)及一个呈锥形的从所述容纳孔(31)的边缘向外扩口的安装口(32)。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32)的侧壁与所述容纳孔(31)的内壁连接处形成有向所述容纳孔(31)的内侧凸出的勾形部(33)。10.一种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及线束组件。该线束固定装置包括护套和对配板,所述护套形成于所述线束上并至少部分地包裹所述线束。所述护套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对配板上设有凹穴,所述限位槽的槽底部形成有多个齿形凸起,所述凹穴内壁设置有勾形部,所述护套通过所述限位槽可拆卸地卡合到所述对配板上的凹穴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固定装置及线束组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束护套与对配板插接安装困难、易晃动脱落的问题。易晃动脱落的问题。易晃动脱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洲 张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7
技术公布日:2022/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