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3394发布日期:2023-08-09 17:1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1、过去,申请人曾提出通过使轮胎宽度变窄并增大轮胎直径来改进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燃料效率等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2、在以上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胎面橡胶的重量随着宽度变窄而减小,然而胎面橡胶的重量随着直径增大而增大。

3、因此,胎面橡胶能够以较薄的厚度制成,以进一步减轻轮胎重量。

4、未来,预计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也将被翻新使用,其中仅更换轮胎的胎面橡胶以节省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轮胎将被翻新并特别使用较薄厚度的胎面。

5、以上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宽度较窄,即使胎面橡胶被制成厚度较薄且槽深较浅,也允许良好的胎侧排水性。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72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薄厚度化的胎面橡胶可能降低乘坐舒适性。该问题在还期望以高内压使用的窄宽度大直径轮胎中特别严重。

3、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能够在抑制乘坐舒适性的降低的情况下改进燃料效率。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本公开的主要结构如下:

6、(1)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以环形方式跨接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的由径向配置的帘线的帘布层组成的胎体,其中,

7、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小于165(mm),并且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率sw/od为0.26以下,

8、所述轮胎具有胎面部,所述胎面部具有胎面橡胶,

9、所述胎面部的橡胶厚度为2mm以上且小于5mm,并且

10、所述胎面部的胎面表面具有一个以上的陆部,并且在所述陆部中形成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使得在接地面中存在两个以上的所述宽度方向刀槽。

11、(2)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以环形方式跨接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的由径向配置的帘线的帘布层组成的胎体,其中,

12、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为165(mm)以上,并且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mm)和外径od(mm)满足以下关系:

13、od(mm)≥2.135×sw(mm)+282.3;

14、所述轮胎具有胎面部,所述胎面部具有胎面橡胶,

15、所述胎面部的橡胶厚度为2mm以上且小于5mm,并且

16、所述胎面部的胎面表面具有一个以上的陆部,并且在所述陆部中形成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使得在接地面中存在两个以上的所述宽度方向刀槽。

17、(3)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以环形方式跨接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的由径向配置的帘线的帘布层组成的胎体,其中,

18、所述轮胎的截面宽度sw(mm)和外径od(mm)满足以下关系:

19、od(mm)≥-0.0187×sw(mm)2+9.15×sw(mm)–380;

20、所述轮胎具有胎面部,所述胎面部具有胎面橡胶,

21、所述胎面部的橡胶厚度为2mm以上且小于5mm,并且

22、所述胎面部的胎面表面具有一个以上的陆部,并且在所述陆部中形成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使得在接地面中存在两个以上的所述宽度方向刀槽。

23、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橡胶厚度”是指在轮胎安装在轮辋上、以规定内压填充并且无负载的基准状态下在轮胎赤道面处的橡胶厚度,并且应当表示在轮胎径向上从外表面到最外侧加强构件的轮胎径向厚度。注意,如果在轮胎赤道面上形成槽,则通过画一条假想线(假设不存在槽)来确定以上厚度。

24、术语“接地面”是指当轮胎安装在轮辋上、以规定内压填充并且加载有最大负载时将与路面接触的表面。术语“胎面表面”是指接地面的整周表面。

25、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在胎面表面形成的切口,在以上基准条件下开口宽度大于1mm的切口被认为是槽,并且在以上基准条件下开口宽度为1mm以下的切口被认为是刀槽。

26、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轮辋”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轮胎的地区有效的产业标准中已经说明或未来说明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etrto的标准手册中的测量轮辋以及tra的年鉴中的设计轮辋),所述产业标准诸如是日本的jatma(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的jatma年鉴、欧洲的etrto(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的标准手册以及美国的tra(轮胎轮辋协会)的年鉴等。即,上述术语“轮辋”不仅包括现有尺寸,还包括未来可能包括在以上产业标准中的尺寸。“未来可能包括的尺寸”的示例可以是在etrto 2013版中列为“未来发展(futuredevelopments)”的尺寸。然而,对于以上产业标准中未列出的尺寸,术语“轮辋”是指具有与轮胎的胎圈宽度相对应的宽度的轮辋。

27、此外,术语“规定内压”是指在以上jatma等中记载的适用尺寸和帘布层等级下,单个轮的最大负载能力所对应的气压,即最大气压。对于未在以上产业标准中列出的尺寸,术语“规定内压”应当表示与安装有轮胎的各车辆所规定的与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气压,即最大气压。另外,术语“最大负载”是指与以上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负载。

28、发明的效果

29、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能够在抑制乘坐舒适性的降低的情况下改进燃料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以环形方式跨接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的由径向配置的帘线的帘布层组成的胎体,其中,

2.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以环形方式跨接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的由径向配置的帘线的帘布层组成的胎体,其中,

3.一种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以环形方式跨接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的由径向配置的帘线的帘布层组成的胎体,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技术总结
根据本公开的乘用车用充气轮胎包括以环形方式跨接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的由径向配置的帘线的帘布层组成的胎体。所述乘用车用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轮胎的截面宽度SW和外径OD满足预定关系;轮胎具有胎面部,胎面部具有胎面橡胶,胎面部的橡胶厚度为2mm以上且小于5mm;胎面部的胎面表面具有一个以上的陆部;以及,在陆部中形成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刀槽,使得在接地面中存在两个以上的宽度方向刀槽。

技术研发人员:桑山勲,畠中慎太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