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胎体帘布层的车辆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10316发布日期:2024-02-22 21:0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包括胎体帘布层的车辆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特别是多用途车辆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胎面,该胎面具有胎面表面和以环绕方式围绕轮胎的圆周延伸的胎肩侧周向沟纹;以及胎体,该胎体具有胎体帘布层,该胎体帘布层具有加强构件,其中,胎体帘布层在轮胎的截面中具有胎体帘布层线,该胎体帘布层线延伸穿过胎体帘布层的加强构件的中心点,其中,所述截面是在轮胎无充气压力地安装在符合e.t.r.t.o.的标准车轮轮辋上的情况下该轮胎在新状态下将会具有的在周向方向u上的截面。


背景技术:

1、车辆充气轮胎通常具有:不透气的内层;特别是子午线胎体,该子午线胎体从轮胎的顶点区域经由胎壁延伸到胎圈区域中并且通常通过环绕在抗张力的胎圈芯上而锚固在该胎圈区域;带花纹的胎面,该带花纹的胎面位于径向外侧;以及带束层,该带束层布置在胎面与胎体之间。

2、安装在车轮轮辋上的车辆充气轮胎在从无充气压力(即,在大气压下)的状态开始转变时会在其外轮廓上经历变化,轮胎的充气压力会增加到适合轮胎操作的充气压力。具有如下胎体帘布层的车辆充气轮胎具体地在胎肩区域中经历的径向向外胀大比在轮胎的轴向中心中经历的径向向外胀大更为明显:在无充气压力地安装的轮胎上,胎体帘布层按照惯例从轮胎的轴向中心基本上直线地被引导到胎肩区域中。这可能会导致周向沟纹张开并导致沟纹基部中产生切向应力,从而可能会在轮胎操作期间导致在周向沟纹中出现疲劳裂纹。

3、为了在对车辆充气轮胎进行充气时实现更均匀的胀大,ep 3212441 a1披露了对胎体帘布层的布置进行优化。

4、在操作期间,特别是在第一个大约1000km期间,由于轮胎的周期性变形,车辆充气轮胎可能会经历进一步的胀大,特别是在胎肩区域中经历进一步的胀大。

5、胎肩区域中的这种胀大可能会在轮胎进一步操作期间也导致在周向沟纹中出现疲劳裂纹。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目的是提供一种周向沟纹的抗疲劳性改善的车辆充气轮胎。

2、这通过以下得以实现:胎体帘布层线的由周向沟纹的中心到胎体帘布层线上的垂直投影限定的点r与连接胎体帘布层线的两个点a和b的直线相距的第一间距d为至少0.7mm,其中,周向沟纹的中心是在从外侧径向应用到胎面表面的侧向表面中确定的,其中,第一间距d是垂直于该直线测量的,并且其中,点r布置在该直线的径向外侧,并且其中,点r在沿着胎体帘布层线测量时居中地布置在点a与点b之间、并且与两个点a和b中的每一个相距的第二间距d是相等的,其中,第二间距d是周向沟纹沿着侧向表面测量的宽度的1.0倍至2.0倍。

3、已经表明,胎体帘布层线在周向沟纹的径向内侧的布置的所提到的局部规格特别适合于抵消由于充气压力的增加和轮胎(特别是多用途车辆轮胎)操作期间的周期性变形而引起的胀大,具体地在周向沟纹的区域中的胀大。

4、由于将轮胎充气到适合操作的充气压力并且由于轮胎在操作期间的周期性载荷,胎体帘布层会经受显著的拉伸载荷,使得胎体帘布层及其胎体帘布层线变直,因此使得胎体帘布层线的点r的区域中的弯曲部减小,在未充气的新轮胎的情况下,第一间距d为至少0.7mm才会影响所述弯曲部。胎体帘布层的弯曲部的这种减小以及胎体帘布层的变直抵消了轮胎在周向沟纹的区域中的胀大,使得有利地减少了轮胎在此区域中的总胀大。相比之下,小于0.7mm的第一间距d仅轻微地影响轮胎胀大。

5、在此,重要的是,胎体帘布层线的特定布置与周向沟纹的位置和周向沟纹的几何形状相匹配。周向沟纹的位置经由参考点r而并入胎体帘布层线的布置中。周向沟纹的几何形状(特别是周向沟纹的宽度)经由两个点a和b与点r相距的第二间距d而并入胎体帘布层线的布置中。在此,点r在沿着胎体帘布层线测量时居中地布置在点a与点b之间,并且与两个点a和b中的每一个相距的第二间距d是相等的。根据本发明,第二间距d是周向沟纹沿着侧向表面测量的宽度的1.0倍至2.0倍。周向沟纹的宽度可以为10.0mm至20.0mm。这使得轮胎的胀大、尤其是在周向沟纹的区域中的胀大可以与周向沟纹的布置和几何形状相匹配并得以优化。因此,周向沟纹张开减少,而且周向沟纹的沟纹基部处的切向应力降低。这减少了周向沟纹中疲劳裂纹的形成。

6、可以通过对第一间距d的选择来影响周向沟纹的区域中胀大减少的程度。已经表明,从d=0.7mm的值开始,胀大减少,使得周向沟纹的抗疲劳性得到显著改善。

7、因此,提供了一种周向沟纹的抗疲劳性改善的车辆充气轮胎、特别是多用途车辆轮胎。

8、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是,第一间距d为0.7mm至5.0mm。

9、已经表明,这种第一间距d使得胎肩区域特别低缓地胀大。这使得周向沟纹特别低缓地张开,故而进一步改善了周向沟纹的抗疲劳性。根据轮胎大小和轮胎轮廓,超过5.0mm的第一间距d可能会导致轮胎宽度和胎肩肋轮廓发生变化,这对于轮胎接触面积和轮胎性能是不利的。

10、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是,第二间距d为10mm至40mm。

11、已经表明,这种第二间距d使得可以特别容易地优化对胎肩区域中的胀大的抑制而使胎肩侧沟纹保持常用宽度。

12、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是,胎体帘布层线在点a与点b之间的整个区域中被布置成具有面向轮胎内部空间的弯曲部。

13、这允许特别有效地抵消由于胎体帘布层在拉伸应力下变直而导致的轮胎在周向沟纹的区域中的胀大。

14、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是,在点a和点b的轴向内侧的胎体帘布层线被布置成具有面向轮胎外部空间的弯曲部。

15、这附加地有助于特别有效地抵消由于胎体帘布层在拉伸应力下变直而导致的轮胎在周向沟纹的区域中的胀大。

16、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是,轮胎的两个轴向半部均以这种方式形成。

17、因此,可以改善轮胎的两个半部中的胎肩侧周向沟纹的抗疲劳性。

18、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是,胎体帘布层的加强构件在轮胎的胎壁中与径向方向rr形成至多10°、优选地至多5°、特别优选地至多3°的角度。

19、所描述的不利胀大特别是会出现在具有如下胎体帘布层的轮胎中:该胎体帘布层的加强构件在胎壁中与径向方向形成至多10°、优选地至多5°、特别优选地至多3°的角度。本发明的优点在胎体加强构件具有这种角度的轮胎中、特别是在具有子午线胎体的轮胎中特别有效。

20、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是,周向沟纹是轴向最外周向沟纹,该轴向最外周向沟纹与胎面表面边缘相距的沿着轴向方向ar测量的第三间距为至少20mm。

21、因此,周向沟纹可以是所谓的胎肩沟纹。由于充气引起的胎体变化通常轴向向外增加。然而,若周向沟纹被布置成与胎面表面边缘相距的第三间距小于20mm,则轮胎胀大只会对周向沟纹产生程度较低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与胎面表面边缘相距的第三间距为至少20mm的轴向最外周向沟纹,这种类型的轮胎设计是特别有利的。特别地,周向沟纹的宽度为10.0mm至20.0mm。

22、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是,轮胎的标称高宽比为45%至80%。

23、标称高宽比是根据e.t.r.t.o.标准确定的。标称高宽比通常会标示在轮胎胎壁的表面上。

24、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是,轮胎是多用途车辆轮胎、优选地载重汽车轮胎。

25、通过车辆充气轮胎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实施例,特别是在多用途车辆轮胎(特别是载重汽车轮胎)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周向沟纹的区域中出现与胀大相关的疲劳。因此,本发明特别有利于标称高宽比为45%至80%的多用途车辆轮胎、特别是载重汽车轮胎。

26、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充气轮胎在本说明书中所展示的所有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设计实施例的示例。相应地,除非说明书中另有明确解释,否则作为本发明主题的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也由一个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或多个特征单独地或与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组合地来提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