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1246发布日期:2022-06-08 12: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于车体的车尾,所述车尾具有同一朝向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其中一个边侧与所述车体的车门的内侧底面齐平,所述车体靠近所述车尾处具有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且朝向不同的第三开口;所述车门包括第一门板、第二门板以及第三门板;所述第一门板用于覆盖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门板用于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门板用于覆盖第三开口;所述第一门板用于与所述车尾铰接,所述第三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铰接,所述第二门板和所述第三门板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第三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在外力作用下均朝远离所述车尾方向运动,以开启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门板在外力作用下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运动,以开启所述第一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置于所述车尾靠近所述车体的底端处,所述第二开口置于所述车尾靠近所述车体的顶端处,所述第三开口置于所述车体的顶端;所述第一门板远离所述第二门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尾靠近所述车体的底端处;所述第二门板远离所述第一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门板铰接;所述第三门板远离所述第二门板的端部铰接于所述车体的顶端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车尾铰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门板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撑杆,所述电撑杆的固定端与所述车尾铰接,所述电撑杆的伸缩轴与所述第一门板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撑杆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车尾靠近所述车体的底端处,所述电撑杆的伸缩轴铰接于所述第一门板靠近所述第二门板的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折连杆,所述弯折连杆具有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门板铰接,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端部与所述车体的顶部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与所述车体的顶部所在的面和所述车尾所在的面之间的夹角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相配合的锁舌和锁槽,所述第一门板的顶端设置有所述锁舌或锁槽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门板的底端设置有所述锁舌或锁槽中的另一个。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门板顶端的内嵌凸缘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门板底端的外盖,所述外盖盖合于所述内嵌凸缘的外侧。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所述车体的车尾具有同一朝向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其中一个边侧与所述车体的车门的内侧底面齐平,所述车体靠近所述车尾处具有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且朝
向不同的第三开口;所述车门的第一门板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车门的第二门板覆盖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车门的第三门板覆盖于所述第三开口。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及车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车门用于安装于车体的车尾,车尾具有同一朝向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其中一个边侧与车体的后备箱的内侧底面齐平,车体靠近车尾处具有与第二开口连通且朝向不同的第三开口。车门包括用于覆盖第一开口的第一门板、用于覆盖第二开口的第二门板以及用于覆盖第三开口的第三门板。本发明提供的车门在开启时,由于第二开口与后备箱的内侧底面齐平,便于放置较大的物品,同时使得后备箱内的物品的取放更加方便。三个门板全部打开,增大后备箱的视野范围。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由于包括上述的车门,因此也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也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也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于梅 聂堂双 杨邦安 尚成顺 姜浩 罗军 胡希新 刘肖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4
技术公布日:2022/6/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